自然災害發生前能否阻止?火山噴發、熱帶氣旋、地震皆有解決之道

2020-12-05 騰訊網

全球每年都有成千上萬人死於自然災害,那麼在自然災害發生前,我們能否阻止它們呢?

如何阻止火山爆發

位於美國西部的黃石火山可不是一座普通的火山,而是能夠引起超大規模爆發的超級火山。在過去的幾百萬年裡,這座火山曾發生過三次巨大的爆發。最近一次爆發發生在63萬年前,噴發出的火山灰覆蓋了美國大部分地區,留下了一個巨大的火山口——黃石火山口,直徑超過70千米。火山釋放到大氣中的大量硫磺氣體會遮住陽光,導致全球氣溫驟降,並引發持續數年的火山冬天。

但現在的黃石火山仍然躁動不安。地震很常見,地面反覆起伏,到處都是沸騰的泉水、熱泥漿和間歇泉。一個巨大的巖漿體仍然潛伏在火山下面,所以在未來的某個時刻可能會發生另一次大規模的爆發。人們擔心由此造成的火山冬天可能會摧毀人類文明,但如果我們能提前採取行動,在爆發前阻止它,那麼就不會有這種擔心了。

這正是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的一組研究人員一直研究的課題。他們提出的一個計劃是,在黃石火山上鑽洞,然後一直不停地向裡面泵入冷水。許多人會認為,這就像在大象屁股上扎了小圖釘,幾乎沒什麼效果。但事實上,這是一項耗費數百年,甚至數千年的大規模地球工程,並且是完全可行的。

在美國宇航局的計劃中,這個圖釘變成了一個8千米深的鑽孔,可以鑽進黃石火山的熱液系統中。這個熱液系統是個巨大的地下熱水,它包裹著巖漿庫,為泉水和間歇泉提供水源。熱液系統吸收了巖漿產生的三分之二以上的熱量。研究人員計劃,把大量的冷水由鑽孔泵入熱液系統中,幫助熱液系統吸收更多來自巖漿的熱量,這樣巖漿會冷卻,變得粘稠,並開始凝結。最終,因為巖漿的粘性太大,無法上升到地面,也就無法導致火山爆發。

研究人員認為,如果黃石火山準備好要爆發了,那麼就需要把大約為熱液系統總體積35%的冷水泵入其中,來阻止火山爆發。但這項工程的成本估計會高達35億美元,而且可能需要數百年,甚至數千年的時間才能完成。不過,有一種辦法可彌補大部分成本。具體的做法是,把熱液系統中的熱水抽到地面上,用它來驅動汽輪機產生電力,給周圍地區供電。

當然,這項工程也是有危險的。比如,鑽孔這個行為很有可能會觸發火山突然開始爆發。但是,鑑於這座超級火山的爆發會給人類帶來極具災難性的後果,這將是我們不得不冒的風險。

如何阻止熱帶氣旋

熱帶氣旋是發生在熱帶、亞熱帶地區海面上的氣旋性環流,不同地區的熱帶氣旋有不同的稱呼。例如,發生在西北太平洋及其沿岸地區的熱帶氣旋稱為「颱風」,而大西洋和東北太平洋及其沿岸地區的熱帶氣旋則稱為「颶風」。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越來越嚴重,強熱帶氣旋出現得越來越頻繁。例如在2017年,先後在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生成的三個颶風——哈維、厄瑪和瑪麗亞——一起奪走了300多人的性命,總共造成了約450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於是,人們開始研究如何減弱熱帶氣旋,甚至直接阻止熱帶氣旋的形成。

英國海洋工程師史蒂芬·索爾特和美國億萬富翁慈善家比爾·蓋茨為一個被稱為「索爾特水槽」的發明申請了專利。該發明的內容是,讓數千個橡膠圈漂浮在熱帶大西洋上,它們都連著許多很粗的管道,這些管道可以將表層溫暖的海水排到深海中,還能把深層冰冷的海水引到海面上。熱帶氣旋需要至少26.5℃的海面溫度才能形成,如果索爾特和蓋茨的發明能夠把海面溫度降低到這一溫度以下,那麼熱帶氣旋就不可能形成。

蓋茨和其他人還提出了這個發明的改進型,用一排駁船而不是橡膠圈來浮起這些管道。不過,由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約翰·萊瑟姆和他的同事提出的一項計劃更具創新。他們設想是,讓一支無人駕駛的船隊在熱帶大西洋上漫遊,這些船會把海水抽上來,然後以水霧的形式噴向大氣中。這一操作會增加雲中水滴的數量,雲中的水滴越多,它就越白,反射的陽光也越多,使海水變冷,阻礙熱帶氣旋的形成。

然而,這些影響海面溫度或雲層的地球工程計劃可能會給全球氣候帶來不可預知的影響。因此,一種風險較小的方法是利用一種現有的技術——風力發電。來自美國史丹福大學的工程師們就想到了一種辦法。他們認為,如果選址得當,海上風電場可以保護海岸線免受熱帶氣旋的侵襲。工程師們使用計算機模型模擬了近年來襲擊北美最具破壞性的三場颶風,然後他們把海上風電場設定在颶風經過的近海上,並進行模擬。他們發現,大型海上風電場可以顯著地減緩颶風的風速,還能把颶風帶來的暴風雨強度減弱為原來的60%至80%。

看來,海上風電場聽起來像是一箭雙鵰的好辦法,既可以發電,又可以阻擋熱帶氣旋。問題是,風電場中風力發電機的數量必須足夠多才管用。例如,要想有效抑制類似2005年颶風卡特裡娜那樣的五級颶風,得需要大約78000颱風力發電機。目前,裝機數量最多的一個海上風電場位於北海,由不到1500颱風力發電機組成。儘管如此,如果我們想用這種很保險的方式來抑制熱帶氣旋,原則上我們完全可以做到。

如何阻止地震

隨著全球城市化的加劇,生活在地震帶上的城市人口越來越多,地震活動的威脅也越來越大。到目前為止,21世紀內發生的各個地震及海嘯總共奪走了大約75萬人的性命。將來,很有可能會發生一次地震造成百萬人死亡這樣的慘劇。

幾十年來,地震學家一直在努力研究如何預測地震,然而至今仍毫無進展。不過,如果我們能提前阻止地震的發生,那麼將會解決我們所有的問題。一種可能的方法是,將水抽到巖層斷裂處,用其潤滑斷裂面,使巖層移動得更加容易和頻繁。這將會產生許多小型的、不具破壞性的地震,而不是把所有的能量都儲存在一個「大地震」中。然而,這種辦法是未經驗證的,研究人員得需要對其進行更多的研究。

但還有另一種思路,那就是利用科技手段來隔離地震波,保護建築物不受其破壞。2012年,來自法國菲涅耳研究院的塞巴斯蒂安·古納佑和他的同事在阿爾卑斯山脈腳下鑽出了一排鑽孔,這些鑽孔的排列方式使得土層具有反射大部分地震波的能力。藉助人工生成的地震波,他們證明了地震波穿過這排鑽孔後,其強度消減了80%。

他們還對此方法做了改進,無需鑽孔,認為只要適當地改變建築物周圍土壤的密度和其他性質,就可以形成一個護盾,能反射大部分地震波。不過,被反射走的地震波仍具有破壞性,可能會破壞在路徑上遇到的其他建築物。對此,古納佑等人還找到了另一種解決方案——所謂的「地震波隱形鬥篷」。

近年來出現了很多關於隱形鬥篷的研究,這些隱形鬥篷可以讓光線像水流一樣繞過物體並繼續向前傳播,這樣物體就不會留下任何反射、折射或陰影,從而使物體變得隱形。那麼,這種辦法對地震波有效嗎?古納佑認為這是可以的,並且已經把相關的理論解決了。他認為,在建築物地基的周圍合理地放置混凝土柱子,就可以起到隱形鬥篷的作用,能讓地震波像水流一樣繞過建築物並繼續向前傳播,這樣建築物就不會受到地震波的破壞。要做到這一點,在設計建築的地基時,只需要做一些修改即可。

此外,還有一種更為環保的方法對抗地震——通過種樹對抗瑞利波。瑞利波是一種沿著地表傳播的地震波,具有很大的破壞性。古納佑等人經過研究後發現,種植一片由高低不同的樹木構成的樹林,這片樹林就可以把瑞利波轉換成一種破壞性較小的波,並讓它們朝地下傳播。這樣,樹林除了具有綠化作用以外,它還能起到抗震的作用。

而在未來,整座城市可以通過精心的設計,來阻止破壞性地震波。例如最近,古納佑等人發表了一片論文,認為經過特殊設計的彎曲街道或建築物街區,可以讓地震波繞過城市的敏感區域,比如發電廠、醫院、體育場和學校等。

在這些技術被用來預防真正的地震之前,還需要進行大量的研究,但如果這些技術被證明是可行的,那麼其影響將是巨大的。

相關焦點

  • 懷特島火山強烈噴發,為什麼紐西蘭是火山和地震災害多發的國家?
    地球上任何一個地區,多多少少都受一定的自然災害影響,當然有的地區可能自然災害發生的頻率和類型多一些,比如我國就是一個自然災害多發的國家,幾乎各類自然災害在我國都有發生,不過地質災害中的火山噴發,在我國是十分罕見的,不過最近大洋洲的紐西蘭發生了一次十分「突然」的火山噴發。
  • 表現最為激烈的自然災害,地震和火山噴發之間有沒有什麼關聯?
    自然災害是指發生在地球表層系統中的一些自然事件,但是能夠造成人類生命或財產損失。自然災害根據成因可以分為地質地貌災害、氣象災害、海洋災害和生物災害等,其中地質地貌災害主要是指地球的各種地質作用比如地殼運動、巖漿活動等,從而造成的自然災害,具體來說包括地震、火山噴發、滑坡、泥石流、崩塌和地面塌陷等等。在地質地貌災害中地震和火山噴發是兩種災害的表現形式是最激烈的,那麼這兩種自然災害之間有沒有什麼關聯呢?
  • 「阻止」了地震的火山
    VV 地震作為一種自然現象,似乎是無法阻止的。然而,一項研究表明,2016年原本應該發生在日本熊本縣的地震,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被活火山阿蘇火山內的巖漿「攔住」了。 大多數的地震和火山都與板塊構造運動有密切的關係,在一些地方,二者息息相關「親」如兄弟,經常此起彼亦「起」。大地震甚至可能觸發很遠距離的火山噴發,而地下巖漿的存在也可能會影響火山區地質斷層的形態和分布。儘管知道這些聯繫,但是火山和地震究竟如何相互影響?
  • 黃石火山要噴發了?24小時爆發91次地震,自然界向人類出手了?
    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雄偉壯觀的建築物拔地而起,一旦發生地震,大量的建築物倒塌,勢必會造成人員傷亡,我們是沒有辦法阻止這些災害發生的,只能從最大程度上降低傷亡人數。除了地震外,火山噴發也是影響人類生存的自然災害之一,就在這一段時間科學家發現了這樣的現象,地震的活動越來越頻繁,而全球最危險的火山——黃石火山附近也出現了地震頻發的狀況,這難道是黃石火山噴發的預兆嗎?黃石火山怎麼了?
  • 為什麼印度尼西亞是一個多火山噴發和地震災害的國家?
    火山噴發和地震都屬於自然災害,屬於地質災害的範疇。世界各地,有的地方很少發生火山噴發和地震災害;而有的地方卻經常發生火山噴發和地震災害,這是為什麼呢?板塊運動示意圖火山噴發和地震的發生多與地殼運動有關係,和板塊運動有很大的關聯,往往處在板塊與板塊的邊界附近,多發地震和火山噴發,特別是消亡邊界附近,由於板塊相互碰撞擠壓,能量容易集聚,更容易發生地震災害。六大板塊示意圖那麼,為什麼印度尼西亞是一個多火山噴發和地震災害的國家?
  • 火山噴發和地震互為因果關係?針對這波火山傳言,院士有話說
    新華社發(奧克蘭救援直升機組織供圖)  近日,紐西蘭豐盛灣地區懷特島發生火山噴發災害。截至發稿前,紐西蘭政府官方消息顯示,遇難人數已升至16人,仍有兩人下落不明。受傷的兩名中國公民都已恢復意識。  災害引發了大家對火山的關注。2014年日本中部御嶽火山噴發,造成60多人死亡;2017年哥斯大黎加的火山噴發,迫使其所在的國家公園關閉並疏散附近城鎮。
  • 美國雪上加霜,愛達荷州爆發強地震,難道黃石超級火山真要噴發?
    美國是個多火山地震的國家,其國土有很大面積處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夏威夷島的眾多島嶼都屬於火山島。而最近,隱藏著超級火山的美國黃石國家公園,被外界認為有可能爆發破壞力巨大的火山噴發。
  • 以目前人類的能力,能不能阻止「超級火山」的噴發?
    從板塊構造學說的角度來看,板塊之間的邊界處,不管是消亡邊界還是生長邊界,通常多斷裂帶分布,因此,火山也就多分布在板塊的交界處附近。全球火山分布主要包括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和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此外在大洋深處的大洋中脊,也有大量海底火山分布區,稱為海嶺。
  • 日本櫻島火山噴發,百年前的噴發曾使島民被掩埋,海灣被填成陸地
    近日,日本再次爆發了嚴重的火山噴發。日本位於亞洲東部,是一個經常發生火上爆發和地震的地方,原因就在於日本剛好位於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之間,由於板塊之間的相互運動,當這兩塊板塊相互擠壓得時候,就會使得巖層和地面發生變形甚至是斷裂的現象,進而引發地震和火山爆發,甚至是海嘯等自然災害。
  • 峇里島火山噴發牽動全球 人類如何防範超級火山噴發
    不過,就在人們對天外來犯警惕以待之時,卻忽略了隱藏在腳底下的另一個更大威脅。地球上共有十幾座超級火山。一旦其中一個超級火山噴發,就會將大量的火山灰、硫酸、水等物質噴入大氣層,形成遮天蔽日的阻隔層,阻擋陽光到達地面。沒有陽光照射,地球氣溫會迅速下降,農作物無法生長,人類也將陷入饑荒和死亡。最近一次超級火山噴發是發生在7.4萬年前的印尼蘇門答臘島多巴火山噴發。
  • 埃特納火山再次噴發
    今天看到一則新聞:「平安夜來臨不平安,130多次地震衝擊,義大利埃特納火噴發」    歐洲最活躍的火山
  • 人類歷史上最強的地震有多強?9座火山同時噴發,餘震持續一個月
    在這個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繫,都要遵循自然規律,生死輪迴是客觀存在的,它不能夠以人類的意志為轉移,作為這個世界上最高級動物人類永遠都無法抵擋自然災害的發生,即便科技已經到達了非常發達的階段,它也只能提前預測自然災害,不能去阻擋自然災害。
  • 外媒盤點2010年十大自然災害:玉樹地震上榜(圖)
    美國雅虎新聞網就羅列出2010年度全球十大自然災害,供世人紀念。  1.海地大地震  2010年1月12日,7.0級大地震襲擊了加勒比島國海地。震中據首都太子港僅僅16公裡,這個國家的心臟幾成一片廢墟,25萬人在這場駭人的災難中喪生。  災難發生前,海地便已被國際輿論稱作是「命懸一線」的國家。
  • 日火山爆發性噴發 教授稱2019年前有大地震
    日)再次發生爆發性噴發。這是新燃嶽7年來首次爆發性噴發,上一次則發生在2011年1月。受此影響,日本鹿兒島機場逾40班航班需要取消。日媒稱,日本教授更是直言,「2019年前很有可能發生大地震。」  據日本電視臺NNN報導,日本福岡管區氣象臺發布消息稱,新燃嶽於下午2時27分發生了爆發性噴發。  日本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教授中田節也表示,呈現紅色的熔巖在火山口冷卻凝固形成熔巖穹丘。
  • 火山噴發後,紐西蘭發生5.3級強震!失聯及傷者中有中國公民
    海外網12月10日電 9日,紐西蘭懷特島發生火山噴發,造成多人傷亡,傷者及失聯人員中還包括中國公民。10日,紐西蘭發生了芮氏5.3級地震。不僅如此,火山可能還有再次噴發的危險。為此,中國駐紐西蘭大使館方面也啟動了相關應急機制,提醒在新中國遊客等注意天氣變化,遇到緊急情況,及時與使館聯繫。
  • 日火山爆發性噴發 日本專家:2019年前很有可能發生大地震
    日火山爆發性噴發 日本專家:2019年前很有可能發生大地震時間:2018-03-06 22:22   來源:中新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日火山爆發性噴發 日本專家:2019年前很有可能發生大地震 中新社東京3月6日電 (記者 呂少威)日本氣象廳6日公布,日本新燃嶽火山當日下午2時左右發生爆炸性噴發
  • 火山熔巖噴發與地震關係初探
    火山熔巖噴發與地震關係初探 1997年6月1日 寫作筆記我深信,我這裡提出的地震假說,與「板塊說」「大陸漂移說」一樣,是地震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海嘯的發生都是由地殼的塌陷導致的。 正文 人們通過對地震的研究,提出了許多關於引發地震原因的理論。
  • 阿貢火山又噴發了,又有人問我:峇里島還能去嗎?我的回答是…
    阿貢火山又噴發了,又有人問我:峇里島還能去嗎?我的回答是…小敏因前幾年的工作關係,經常會往返峇里島,所以對峇里島的風土人情還算有一些了解,所以總會有朋友會找我諮詢有關這裡的一切。憑藉著自己淺薄的知識,為大家排憂解難,我倒也樂此不彼。
  • 美國基拉韋厄火山爆發,引發4.4級地震,「末日」的前兆嗎?
    別看人類文明延續了數千年,我們面臨的威脅仍然不容小覷,即使我們已經進入了科技時代,但是在面對某些大型自然災害的時候,仍然有些力不從心。火山噴發作為嚴重的地質災害之一,威力自然不能忽視。火山噴發不僅可以使地球環境發生改變,而且還有可能引起生物滅絕。
  • 每一座火山都渴望噴發,俄羅斯休眠火山「雷公計島火山」突然噴發
    在所有的自然災害中,火山噴發是最具視覺爆發力的自然災害了,滾滾的濃煙,直上雲霄的火山灰,四處飛濺的火山彈,從火山口不斷湧出的滾燙的巖漿,讓我們震撼於自然界的強大。「雷公計島火山」噴發所以,如果火山也有生命的話,那麼火山噴發時,就是其生命最為絢爛的時刻,想來地球上的每一座火山都是渴望噴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