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噴發和地震互為因果關係?針對這波火山傳言,院士有話說

2020-12-04 新華網客戶端

火山噴發後的紐西蘭懷特島。 新華社發(奧克蘭救援直升機組織供圖)

  近日,紐西蘭豐盛灣地區懷特島發生火山噴發災害。截至發稿前,紐西蘭政府官方消息顯示,遇難人數已升至16人,仍有兩人下落不明。受傷的兩名中國公民都已恢復意識。

  災害引發了大家對火山的關注。2014年日本中部御嶽火山噴發,造成60多人死亡;2017年哥斯大黎加的火山噴發,迫使其所在的國家公園關閉並疏散附近城鎮。

  近年來火山噴發報導頻見,這是否意味著地質活動比以前更加頻繁了?火山噴發是否只帶來溫室效應?火山與地震是不是一對「孿生」兄弟?記者就此專訪了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嘉麒。

  現在地質活動更加頻繁?

  地球地質作用的正常表現

  在此次紐西蘭火山噴發災害之前,不少人對去年5月爆發的夏威夷基拉韋厄火山仍歷歷在目。

  火山噴發災害頻發,是否意味著地質活動更加頻繁了?

  劉嘉麒告訴記者,火山是一個很重要的地質現象。火山噴發一般需要具備三個基本條件,一是地下有巖漿,二是在巖漿上面應該有個通道,即斷裂或裂谷,三是要有促使巖漿上湧的動力,否則地下的巖漿也不一定噴到地表來,這樣的地質條件往往出現在板塊俯衝帶或大陸裂谷帶,例如環太平洋帶。

  每年在陸地、海洋發生的大小火山活動差不多有五六十次,有的可能被人感知到了,有的在海底發生的火山噴發活動卻沒有被人感知。

  「火山活動是一種地質構造作用,有時候比較活躍,有的時候相對消沉。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表現也不同。」劉嘉麒總結,目前來看,地球構造活動比較活躍,但也不是到了高峰期,「應該說現在的火山活動是整個地球地質作用的一個很正常的表現。」

  火山噴發會帶來溫室效應?

  溫室效應還是陽傘作用,要看噴發類型和規模

  火山噴發的很多氣體中包括二氧化碳,有人說這是造成溫室效應的元兇之一,這種說法是有依據嗎?

  在劉嘉麒看來,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

  火山噴發時,特別是在噴發前,經常會「冒煙」。

  「火山噴發前,巖漿從地球深部往上升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氣體,因為氣體流動性比較強,又比較輕,就先冒出來,好像山在『冒煙』,但跟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說的『冒煙』不是一回事。」劉嘉麒解釋,火山噴出的氣體和火山灰等混在一起,形成「冒煙」假象。

  火山噴出來的氣體,包括水蒸氣、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硫化氫、二氧化硫等,其比重比空氣大,能在低空形成一個溫室層,阻礙地球表面釋放的能量往外邊擴散,使地表溫度增高,便產生溫室效應。

  值得關注的是,火山噴發還有另一種作用,叫陽傘作用。所謂陽傘作用,就是火山噴出的氣體、火山灰,在高空形成一個氣溶膠層,這個氣溶膠層猶如地球空中的一把「遮陽傘」,能阻擋太陽光能量輻射到地球表面,致使地球表面溫度隨之降低,且陰雨天氣增多。

  劉嘉麒總結,火山噴發有時會帶來溫室效應,有時會引發陽傘作用,二者效果完全相反,主要取決於火山噴發的類型和噴發的規模。如果火山噴發的是基性巖漿,規模小、爆發力比較弱,噴出的氣體、火山灰比較少,不易產生陽傘作用,會帶來溫室效應,比如夏威夷的火山噴發多屬這種情況。在義大利、日本發生的火山噴發,規模比較大,噴發的火山灰、火山氣體比較多,產生陽傘作用的機率更大,對整個氣候的影響也比較大。

  火山噴發和地震之間互為因果?

  地震不一定會伴隨火山噴發

  火山噴發時,媒體報導中往往會提及一個相關的詞地震。火山噴發和地震之間有因果關係嗎?

  劉嘉麒說,火山和地震是伴生關係,火山噴發或者噴發前後,可能有不同震級的地震發生。但反過來,發生地震不一定會伴隨火山噴發。

  因為地震不完全都由火山作用造成,比如我國很多地方的地震叫構造地震,不是火山地震。但像日本,地震和火山經常伴生。主要是因為地質條件不一樣。

  火山噴發難以預測?

  可以推測,但具體時間難保每次準確

  劉嘉麒說,火山噴發具有繼承性和連續性,一般沒有火山的地方很難發生新的火山噴發。所以火山噴發的地點基本可以確定。其次,藉助現有的科學手段,比如地球物理方法,可以探測地下有沒有巖漿,巖漿有多深有多大的規模,然後再進一步觀測有沒有促使巖漿往上噴發的動力條件。如果滿足條件,可能就要有火山噴發了。此外,火山噴發之前會出現一些徵兆,通過嚴密監測捕捉、掌握火山噴發的徵兆,就能判斷、推測火山能否噴發。

  懷特島位於紐西蘭北島豐盛灣地區,是紐西蘭一處著名旅遊景點,其火山長期活躍,經常噴發濃煙和氣體,地表溫度高,景觀奇特,人們可以乘船或直升機遊覽該火山島。歷史上懷特島火山曾多次噴發。早在今年六七月份,紐西蘭地理科學研究院科學家就警告,懷特島火山近期有趨於噴發的明顯跡象。從今年9月下旬開始,火山口後部氣體和泥漿的噴出變得更為頻繁。

  「但人們不太在意,趕上噴發了,就造成損失了。」劉嘉麒說,「總的來說,現在對火山的預測還是比較客觀,比較準的。」

  在現有技術條件下,能否準確預測火山是10天後噴發,還是半個月後噴發?劉嘉麒說,這個時間有的時候準,有的時候不準。比如2000年,日本北海道火山噴發前,當地居民轉移5天後火山噴發。「我覺得已經比較準了。如果在火山噴發前很短的時間做出預測,即使更精準,恐怕也來不及躲避和撤離了。」

  在他看來,要實現準確預報,除了要深入了解火山地質背景,還要對火山有先進、齊全、周密的監測,監測時間要持續,甚至需要全天候監測,同時要有足夠的監測空間和布控點,並與全球火山監測聯網。

  「各國會根據火山所在的位置、重要性、危害性通盤考慮。」他舉例說,日本肯定會對富士山進行重點監測,因為富士山位於東京和大阪之間,一旦火山噴發,會造成很大的影響。相反,那些處於很偏僻地方的火山,即使噴發,也不見得對人、對社會有多大影響,也就不用下太多功夫進行監測。

  劉嘉麒同時告訴記者,目前還沒有實現對全球火山的統一監測和整體監測,我國也有潛在危險的火山,但火山的監測相對滯後,應該給予重視,努力加強監測。(記者 陳 瑜)

相關焦點

  • 印度洋板塊活躍應起重視 地震火山或存因果關係
    級強震,接著地震引發海嘯,再是中爪哇省的默拉皮火山連續3次噴發。隨後,中爪哇省的默拉皮火山連續3次噴發,給當地下起了一場「沙石雨」。  到昨天下午4時,印尼強震、海嘯和火山噴發造成的死亡人數已經上升至344人,數百人失蹤,上萬居民無家可歸。這次連環災害的出現,已引起不少科學家的關注。新加坡地質學家稱,印尼西蘇門答臘省明打威群島附近的海底地震,很可能是2007年蘇門答臘地震之後留下的餘震。
  • 火山熔巖噴發與地震關係初探
    為了揭示造成較強地震的其他原因,或者為了使人們能夠因為否認一種原因而更接近真理,我認為有必要在這裡提出能夠造成較強地震的另一個原因:火山熔巖噴發與地震的關係。鑑於火山與地震的關係早已為學者們進行過研究和論證。因此,我把我這裡提出的地震原因更進一步表述為:熔巖噴發與地震的關係。
  • 懷特島火山強烈噴發,為什麼紐西蘭是火山和地震災害多發的國家?
    地球上任何一個地區,多多少少都受一定的自然災害影響,當然有的地區可能自然災害發生的頻率和類型多一些,比如我國就是一個自然災害多發的國家,幾乎各類自然災害在我國都有發生,不過地質災害中的火山噴發,在我國是十分罕見的,不過最近大洋洲的紐西蘭發生了一次十分「突然」的火山噴發。
  • 為什麼印度尼西亞是一個多火山噴發和地震災害的國家?
    火山噴發和地震都屬於自然災害,屬於地質災害的範疇。世界各地,有的地方很少發生火山噴發和地震災害;而有的地方卻經常發生火山噴發和地震災害,這是為什麼呢?板塊運動示意圖火山噴發和地震的發生多與地殼運動有關係,和板塊運動有很大的關聯,往往處在板塊與板塊的邊界附近,多發地震和火山噴發,特別是消亡邊界附近,由於板塊相互碰撞擠壓,能量容易集聚,更容易發生地震災害。六大板塊示意圖那麼,為什麼印度尼西亞是一個多火山噴發和地震災害的國家?
  • ...火山噴發後,後晉滅亡了,這兩者之間可能存在非常有意思的因果關係
    在過去近20年的時間裡面,我主要從事的是關於歷史時期火山噴發的氣候效應這方面的研究。其實這方面的從業者非常少,全世界可能也就幾十個人,所以非常有幸福感。 為什麼要從事這方面的研究呢?我們知道,現在的火山噴發都有監測記錄。歷史時期的火山噴發,可能在規模或者類型等各方面,都超過了現在的火山噴發,所以對它的研究非常有助於加深我們對火山的認識,對氣候的認識。
  • 黃石火山要噴發了?24小時爆發91次地震,自然界向人類出手了?
    除了地震外,火山噴發也是影響人類生存的自然災害之一,就在這一段時間科學家發現了這樣的現象,地震的活動越來越頻繁,而全球最危險的火山——黃石火山附近也出現了地震頻發的狀況,這難道是黃石火山噴發的預兆嗎?黃石火山怎麼了?
  • 冰島火山噴發幾年後,後晉滅亡了,這兩者之間可能存在非常有意思的因果關係.
    在過去近20年的時間裡面,我主要從事的是關於歷史時期火山噴發的氣候效應這方面的研究。其實這方面的從業者非常少,全世界可能也就幾十個人,所以非常有幸福感。 為什麼要從事這方面的研究呢?我們知道,現在的火山噴發都有監測記錄。
  • 圖話:長白山火山會噴發嗎
    而自10月31日松原連續兩次5級地震以來,當地已發生89次餘震。早在2010年,曾有韓國學者預測位於吉林與朝鮮交界的長白山火山可能在2014年至2015年噴發,但此推論被中國專家認為沒有依據。2011年日本東北部大地震後,有日本專家主張,長白山在未來20年內噴發的概率為99%。雖然長白山火山近期是否噴發目前尚無定論,但東北亞地質板塊進入活躍期則引起多國科學家關注。
  • 火山噴發影響氣候,曾讓地球變雪球
    徐義剛院士介紹,火山有死火山和活火山之分,大概1萬年以來如果沒有噴發記錄的就稱為死火山;如果歷史上有噴發記錄的,一般叫做活火山;還有一種火山在新世紀以來沒有噴發活動,但它還是有可能噴發,我們把它叫做休眠火山。「富士山,就是一座休眠火山。」 廣州市民熟悉的越秀山、白雲山是不是火山?徐義剛院士表示,巖石有三大類,分別是火成巖、沉積巖、變質巖。
  • 科學家揭示火山與地震新關係
    研究發現,阿蘇火山可能阻止了4.16日本九州島地震的傳播,這為研究者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契機探索火山與地震的關係。 近期一項研究認為,阿蘇火山下的巖漿房可能阻止了2016年日本熊本縣地震的傳播。該研究深入探討了地震和火山之間的相互作用,或能解釋阿蘇火山於10月發生大爆發的原因。 作為地殼構造板塊緩慢運動的產物,大地震和活火山是兩種密切相關的現象,其發生地點常常十分靠近。即使相隔甚遠,大地震也能夠觸發火山噴發。地下巖漿體能夠影響火山區地質斷層的模式及分段。
  • 美愛達荷州6.5級地震,民眾擔心黃石公園火山噴發:2020太難了
    來源:海外網【海外網4月1日編譯報導】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美國愛達荷州西南部當地時間3月31日發生6.5級地震,由於這一地區距離黃石國家公園較近,關於黃石超級火山或將噴發的「預測」再次在社交媒體上浮現,美國網友紛紛在
  • Science Advances:地震觸發玄武質火山噴發所需的金鳳花條件...
    在噴發前30小時,火山以南約15-20km處還發生了一次Mw6.4級地震,地震為逆衝型,震源深度10km。人們自然會問,火山噴發與地震之間是否有關係,是不是地震觸發了該火山的噴發?圖1 Ambyrm火山的構造背景圖。紅色圓圈為火山口,Niri Taten為2015年噴發形成的新火山口。沙灘球展示了噴發前30小時發生的地震機制。
  • 表現最為激烈的自然災害,地震和火山噴發之間有沒有什麼關聯?
    自然災害根據成因可以分為地質地貌災害、氣象災害、海洋災害和生物災害等,其中地質地貌災害主要是指地球的各種地質作用比如地殼運動、巖漿活動等,從而造成的自然災害,具體來說包括地震、火山噴發、滑坡、泥石流、崩塌和地面塌陷等等。在地質地貌災害中地震和火山噴發是兩種災害的表現形式是最激烈的,那麼這兩種自然災害之間有沒有什麼關聯呢?
  • 「阻止」了地震的火山
    這項研究讓我們更深刻地了解了地震和火山之間的相互關係和作用,而2016年阿蘇火山的噴發可能也就此找到了原因。 大多數的地震和火山都與板塊構造運動有密切的關係,在一些地方,二者息息相關「親」如兄弟,經常此起彼亦「起」。大地震甚至可能觸發很遠距離的火山噴發,而地下巖漿的存在也可能會影響火山區地質斷層的形態和分布。儘管知道這些聯繫,但是火山和地震究竟如何相互影響?
  • 亞洲多座火山相繼噴發 噴發火山多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亞洲多座火山相繼噴發 噴發火山多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 黃石火山附近「異常」!24小時12次地震,可能出現噴發嗎?
    作者:文/虞子期 地球上火山主要分為兩種——活火山、死火山。而死火山在出現噴發之後,就會停止噴發,活火山就不一樣了,會出現連續性或者持續性的噴發,所以科學界也非常關注活火山的發展情況。
  • 恐龍滅絕有幫兇,隕石撞擊加速了萬裡外的火山噴發
    此前的研究清楚地表明,在隕石撞擊和大規模滅絕發生之前,Deccan Traps就已經開始噴發熔巖。但是,最新研究表明,希克蘇魯伯隕石撞擊的影響導致它們噴發的速度迅速增加。如果這是真的,那麼這三大事件都有可能被聯繫起來:撞擊加速火山活動,進而導致大規模的物種滅絕。
  • 水火本不相容,降雨為何會引起火山噴發
    火山噴發是如何出現的?「簡單來說,要具備3個基本條件,一是地下有巖漿,二是在巖漿上面應該有個通道,三是要有促使巖漿上湧的動力,否則地下即使有巖漿也不一定會噴到地表來。」事實上,針對極端降雨與火山噴發的因果關係,科學家一直在進行研究,如英國東英吉利大學學者對蒙特塞拉特地區的火山進行長期監測後發現,有多次統計結果顯示,降雨會對火山活動有所增強。學者們認為,火山穹丘(高粘度熔巖堵塞火山口而形成的穹窿狀火山錐)崩塌會增強火山活動性,而雨天會使這種崩塌的可能性從1.5%增加到16%。
  • 夏威夷火山噴發,美景還是災難?火山國家公園已暫時關閉
    在火山噴發後,基拉韋厄火山附近連續發生100餘起地震,據美國地質勘探局地震信息網消息,最大的一次地震發生在北京時間5日6時32分,震級達到6.9級。 基拉韋火山是世界上最年輕、最活躍的活火山之一,但大多數噴發並非如此「爆炸式」大規模噴發。資料顯示從1983年1月開始,這座火山30多年來斷斷續續噴發數十次,熔巖流總計覆蓋大約125平方公裡面積。
  • 日火山爆發性噴發 教授稱2019年前有大地震
    日)再次發生爆發性噴發。這是新燃嶽7年來首次爆發性噴發,上一次則發生在2011年1月。受此影響,日本鹿兒島機場逾40班航班需要取消。日媒稱,日本教授更是直言,「2019年前很有可能發生大地震。」  據日本電視臺NNN報導,日本福岡管區氣象臺發布消息稱,新燃嶽於下午2時27分發生了爆發性噴發。  日本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教授中田節也表示,呈現紅色的熔巖在火山口冷卻凝固形成熔巖穹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