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這八所後來在臺灣省復校的大學

2020-12-04 寶島萬象

臺灣的各類大學總和有近200所,但是你知道嗎?在這麼多的大學中,有的在大陸還有「姊妹大學」,它們或是有傳承關係,有的直接是一分為二的同一所學校。今天小編帶大家來一起認識臺灣8所從大陸遷到臺灣的大學。 1.臺灣暨南大學 位於臺灣省南投縣,瀕臨美麗的日月潭景區。90年代在原暨南大學名稱上加了「國際」二字,稱為「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大陸的暨南大學在廣東省廣州市。 (圖片引自網絡)

2.臺灣交通大學 位於臺灣省新竹市,1958年在臺灣復校。跟大陸的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北京交大和西南交大同出一脈。臺灣頂尖理工科研究性大學。 (圖片引自網絡)

3.臺灣東吳大學 大陸原址位於江蘇省蘇州市,現今大陸的蘇州大學是它的「姊妹大學」。 (圖片引自網絡)

4.臺灣清華大學 跟北京的清華大學同出一脈,臺灣頂尖研究性大學,世界排名落後於大陸的清華大學。兩校有著同樣的校徽和校訓。 (圖片引自網絡)

5.臺灣輔仁大學 大陸原址位於北京市,是位於臺灣省新北市新莊區的一所著名私立大學。原址於1951年併入北京師範大學等校。 (圖片引自網絡)

6.臺灣政治大學 坐落於臺灣省臺北市,大陸原址位於南京市,現為中共江蘇省行政學院。 (圖片引自網絡)

7.臺灣中山大學 原址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與如今廣州的中山大學是「姊妹大學」。 (圖片引自網絡)

8.臺灣中央大學 大陸校制改革後改為「南京大學」,原址位於如今南京市的東南大學校址上。 如果您有什麼想和小編交流的,歡迎您在下方留言評論,小編會第一時間回復您哦。(圖片引自網絡)

相關焦點

  • 我國「交通大學」眾多,但只有這五所是正統,其中一所位於臺灣省
    「交通大學」也成為高校改名中的一個「熱門」,2019年就有一所叫做「廣州交通大學」的高校獲得教育部門審批通過,即將於明年開始招生。那麼問題來了,我國「交通大學」眾多,哪幾所才是正統呢?其實只有這五所是正統,上交、西交位列其中。
  • 臺灣排名前十的大學竟然是這十所,2018年軟科兩岸四地大學排名
    1925年設大學部。對日抗戰期間,西遷至雲南昆明,與國立北京大學、私立南開大學合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國共內戰後,清華大學被分成兩個,北京的清華大學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接管,而臺灣當局則於1955年於臺灣省新竹市讓清華大學復校,復校之初首設原子科學研究所,1964年恢復大學部。與北京的清華大學一脈同宗,近年來交往也算密切。
  • 這幾所大學(清華、交大、中山大學等)是雙胞胎大學,兩岸都有
    一般大陸清華大學,簡稱「清華」,臺灣清華大學簡稱「清大」,清華大學源於三大留學預備學校:清華學堂,後來清華大學被確定為國立大學,正式名字為:國立清華大學,新中國成立後,大陸清華大學正式命名為「清華大學」,臺灣後來復校「國立清華大學」,首任校長為原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
  • 最新出爐:2019臺灣地區大學排名!臺灣大學排名第一
    2019年臺灣地區大學排名榜單:附前三名學校簡介:No.1 臺灣大學臺灣大學(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簡稱臺大(NTU),成立於1928年,是中國臺灣省臺北市的一所研究型公立綜合性大學,素有「臺灣第一學府」之稱
  • 2020年臺灣最好大學排行榜:臺灣清華大學第二,交通大學第三!
    第二名:臺灣清華大學臺灣清華大學,也稱清華大學(新竹),為中國頂尖級研究型大學之一,是解放戰爭後,清華大學一分為二,國民黨帶到臺灣,復校清華大學。新竹清華大學與北京清華大學更有「一筆寫不出兩個清華」的說法。
  • 臺灣網友:為何我們的輔仁大學在大陸名氣很大?提問引人深思
    臺灣網友的提問輔仁大學這四個字,對於大陸來說並不陌生。輔仁大學,曾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燕京大學一起並稱為北平四大名校,只是這所大學後來在大陸「消失」了。如今世間只有一所輔仁大學,它位於我國臺灣省。60年代,輔仁大學在臺灣省復校,是臺灣最頂尖的私立大學之一。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臺灣還有一所輔仁大學,就像很多臺灣人不知道大陸也曾有過一所輔仁大學一樣。
  • 中國校園面積最大十所大學!排第一的在臺灣省
    到了大學之後就可以體會到美好的生活環境和輕鬆的學習氣氛了,今天唐樂為你介紹一下國內佔地面積最大的十所大學,面積大就代表了學校的內部設施齊全,商業豐富,想做什麼買什麼都可以在學校裡找到。作為一座好的大學校園內是一定要擁有廣闊天地的。
  • 臺灣的知名大學,你想報考哪個?
    臺灣清華大學校訓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臺灣清華大學,簡稱「清大」,為臺灣頂尖級研究型大學之一。臺灣清華大學前身為1911年在北京設立的清華學堂。國共內戰後,清華大學被分成兩個,北京的清華大學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接管,而臺灣當局則於1955年於臺灣省新竹市讓清華大學復校。
  • 美國留學值得選擇的八所加州地區大學!
    另外,波莫納學院還是克萊爾蒙特5所學院聯盟中的一所,學生可以交叉註冊2700多個專業課程。 目前,波莫納學院擁有約6000位學生,學校實行小班教學,學校本身提供48個專業的課程。總之,學校的教學一流,進入波莫納的難度完全不亞於申請藤校。 2.
  • 大陸與臺灣三所大學同名 原來有淵源
    大陸和臺灣的大學中,有這樣幾所是同名的。都是一個中國,既然同名,肯定有淵源。下面我們就看看這幾所同名大學有著怎樣的淵源。臺灣清華大學臺灣的清華大學則是臺灣當局在1955年於新竹市復校,復校之初首設原子科學研究所,直至1964年恢復大學部
  • 全美本科計算機最強的10所大學,4所「神校」混戰,2所藤校上榜
    所以能夠進入一所計算機名校,基本就意味著畢業後高薪就業不用愁。 CMU的計算機科學學院,下面設有八個系,分別為: 計算機科學部門(Computer Science Department)人機互動研究所(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Institute)娛樂科技部門(Entertainment Technology Center)由計算機科學學院和藝術學院共同組建計算生物學部門
  • 北鬥七星、北極星與美國大學,常青藤盟校居然還有這層玄學聯繫
    美國東北部新英格蘭地區和大西洋沿岸地區聚集了非常多的優質高等教育資源,幾乎四分之一美國排名前200大學都在這一區域。它們如同仲夏夜的繁星,錯落有致。其中最亮的8顆星如同北鬥七星和北極星一般橫跨在大西洋沿岸的八座城市當中,它們就是美國大學中最知名的常青藤盟校。
  • 臺灣大學報考條件都有哪些?
    臺灣大學(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簡稱臺大(NTU),成立於1928年,是坐落於中國臺灣省臺北市的一所研究型公立綜合性大學,素有「臺灣第一學府」之稱。那麼臺灣大學濾去分數線是多少呢?下面讓我們隨選校帝來看看。
  • 這八所高校有ESI全球前萬分之一學科數:每一所都是頂尖高校
    根據統計顯示,中國科學院大學超越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位居國內高校首位,全球第71位,同時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四所高校也進入全球100名以內。最新一期的ESI高校排名前十位為中國科學院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中山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
  • 這不巧了嗎!饒毅丶丁健丶管軼畢業於這所大學!而且還是同級生!
    截止到目前為止,疫情仍然還在迅速的發展,而在此次抗疫之戰中,我國湧現了多名專家和醫護人員,他們都默默都為武漢的疫情做貢獻,雖然我們並不認識他們是誰,但是我們知道他們都是為了人民,為了我們的國家。我們都知道鍾南山院士丶李蘭娟院士丶高福院士丶陳薇院士等,而與此次疫情相關的饒毅等人,你知道嗎?
  • 煙臺女孩被英國八所名校錄取 夢想當職業經理人
    ,沒想到後來竟然被8所大學錄取了。在她看來,這正是自己堅守的「人生能量守恆定律」最好的證明。23歲的煙臺女孩孫麗莉是浙師大經管學院工商管理專業大四學生。大三那年,孫麗莉認識到以她目前的水平難以進入心儀的大公司實現自己的夢想,在多方打聽之後,她決定去英國留學,「大型的諮詢公司要求比較高,我也想趁著年輕的時候多出去學習鍛鍊一下。」
  • 2020年中國臺灣省所有大學排名,這個省份竟然有這麼多好大學!
    臺灣省位於中國的東南部,與福建省隔海相望,是一個四面環海的省份,經濟比較發達,社會發展水平非常高,其經濟總量位居全國第6位。一般來說,經濟發達的省份,其高等教育實力都比較強,比如北京、上海、江蘇等,臺灣也是如此。
  • 我國「中科院系」3所大學盤點:2所為頂尖985高校,1所為雙非牛校
    目前,中科院系共有3所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科技大學。其中,前兩所為中科院直屬,後面一所為中科院與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我們來分別看一下這3所大學:一、中國科學院大學簡稱「國科大」,前身是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成立於1978年,是我國第一所研究生院,誕生了我國第一位理學、工學博士。
  • 這所大學叫中原大學,卻在臺灣,現在是私立著名綜合大學!
    在臺灣,有這樣一所大學,叫中原大學,猛然一聽,還以為是河南的大學,但其實不是,這是一所臺灣的著名私立大學。這所臺灣中原大學是於1953年在中國臺灣省桃園市中壢區創立的的一所「全人教育」的綜合性私立大學,曾經叫「私立中原理工學院」,在1980年的時候改制為中原大學。
  • 港校教育學碩士申請全解析,申請港校教育學看這一篇就夠了!
    說到這裡,熟悉港校的學生應該都猜到了我今天要跟大家聊的專業了,那就是教育學。例如:Master of Education 二、具有階段針對性的專業:這類專業根據學生不同階段,研究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