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就是突破性地解決問題,獲取突破性能力的五大步驟

2020-11-29 利好書院

今天我們先來做一個思維訓練題:

由64支足球隊,參加一項錦標賽,分別作對廝殺,不設小組賽,而且全部比賽都是淘汰賽,一場決勝負,贏的晉級,輸的被淘汰,直至最後決出冠軍,問正常情況下,需要進行多少場比賽?

我用這個問題問過很多人,最普遍的思路是32+16+8+4+2+1=63。

其實,我們可以換一個角度再思考,如果是每場淘汰一支球隊,那單場比賽都是淘汰一支球隊,決出冠亞軍,就是要淘汰63支球隊,那答案是不是也是63呢?

這類的題目在奧數的訓練賽裡經常出現,而且是在最初級的訓練營裡。

我從小數學成績還不錯,高考在省裡邊還能拿得到名次,具體多少就不說了,那就有點拉仇恨的意思了。

學習數學,讓我獲得了很多,數學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不斷的進行思維的訓練,鍛鍊你的邏輯思考的能力,而能夠進行邏輯思考的能力是很多人都缺乏的一種能力,而思維的訓練,讓你能夠去思考更多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可能性。

理論上,從A點到B點有無限的連接起來的可能性,很多人都是直接思維,就是從A到B練成一條直線,有些人會用不同的曲線去連結這兩個點,還有些人會想,如果把這兩個點放到三維世界,那連接的可能性更豐富,那如果是放到四維或者更高維的時空呢?則是會有更多、更無窮無盡的連接可能性。

有人說,人的腦子越用越靈活,是很有道理的。

我們剛才說的兩點連線的問題,如果把這兩個點換成我們大腦裡的突觸,道理是一樣的,如果你大腦的兩個突觸之間經常建立連接,其實是你具備了一種思考問題的方式,而如果這種方式被用的越多,這兩個突觸聯繫越緊密,你碰到類似問題的時候,就最容易使用這個連接。這裡涉及到很多腦科學的問題,就不展開說了,只是為了說明問題。

我們經常會在思考一個我們認為很難的問題的時候,會感覺很頭疼,其實不是感覺頭疼,是真的頭疼,是你要在兩個突觸,大腦的兩個單元和模塊之間建立這種連接,大腦內正在進行的就是各種的連接嘗試,直到你找到了這種連接,而且這種連接會隨著訓練和進一步解決同類的問題的增多,也會變得越來越輕而易舉,你的處理也就會駕輕就熟了。

而建立連接的過程,如果不是那麼順利,會激發人的挫敗感,引發人的很多負面情緒,這種受大腦的潛意識模塊,也就是杏仁核,我們大腦裡的原始部分,這些區域會簡單化處理事務,做出本能的反應。這些區域渴望讚譽,把批評視為一種攻擊,儘管我們單腦更高級的部分能夠理解,建設性的批評對我們更為有利。這些區域使我們產生戒備心理,尤其是涉及到對我們進行完美性評價的時候。而挫折是對我們完美性的質疑,讓我們天然的進入一種對抗狀態,而很難再調動我們大腦裡那些高級的負責邏輯思考的部分。這是第一個步驟,擺脫潛意識的控制,進入邏輯思考的層面。

前邊的文章裡也提到過,我最重要的一位老師,教給我的,讓我到現在都覺得會讓我受益終生的思考方法就是:把一個問題拆成儘可能多的小問題,拆到什麼程度為止?50個?100個?拆到每一個問題能基本有明確的答案,同樣,基本可以用邏輯、知識去判斷對還是錯的時候,再加上利用人性的規律去推斷中間模糊的細節,這樣,我們基本可以構建出一個框架完整、邏輯清晰的思維框架,剩下的就是逐步的填充和補充。這是第二個步驟,學會把一個大問題分拆成小問題。

這裡還隱含著另外一個問題,就是你要學會把一個大的問題先拆解成不同的層次和模塊,如果你在一個層面上,即使把這個問題拆解成了1000個小問題,最終還是會發現這個問題在這個層面上無解,能認識到無解也是一種能力,很多人是以為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有些時候有些問題是需要提高一個層面,甚至是幾個層面才能解決,就是我經常講的《莊子·逍遙遊》裡的故事,這裡再簡單的說一下結論,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以前的文章:

《莊子·逍遙遊》

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世世以洴澼絖為事。客聞之,請買其方百金。聚族而謀曰:』我世世為洴澼絖,不過數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請與之。』客得之,以說吳王。越有難,吳王使之將,冬,與越人水戰,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於洴澼絖,則所用之異也。

這個故事其實很簡單,大意是,有個宋國人善於製造讓手不會龜裂的藥物,他家世世代代都以漂洗絲絮為業。有個客人聽說這種藥片,願意出百金收買他的藥方。於是他叫全家的人一起商量說:我們家世世代代以漂洗絲絮為業,只得到很少的錢,現在一旦賣出這個藥方就可以獲得百金,就賣了吧!

客人得到了這個藥方,便去遊說吳王。這個時候,越國侵犯吳國,吳王就派他帶兵應戰,正值冬天,吳軍與越軍水戰,因為吳國的士兵使用了這種能夠是手腳不被凍裂的藥,而打敗越國。

吳王割地封賞這位進獻藥方的客人。同樣一個藥方,有的人因此裂土封王,有的人卻只是用來漂洗絲絮,而最大的受益者是吳王,因為他不僅打敗了越國,而且獲得了更大的利益。

同樣的一件東西,在不同的人的手裡,價值完全不同,產生這種區別的原因是什麼呢?

格局,站在不同的高度,看到的是完全不同的世界,這就是格局的價值。

如果我們深陷其中的時候,試著提高一個層面看問題,或許,問題就不再是問題,很多事情都會迎刃而解。

這是第三個步驟,也就是學會提高一個層面看問題,其實也就是從多個角度來審視同一個問題。

其實,還有很多的問題,只是提高一個或者是幾個層面也解決不了的,必須有時間的介入,就是要隨著時間的推進,在未來某個時機成熟的時間點才能解決。這也就是第四個步驟,加入時間的維度進行思考。

我們經常會感慨有些人處理問題井然有序,遊刃有餘,而我們自己面對問題的時候總是感覺像無頭蒼蠅,雜亂無章,總是找不到重點。

說到底,這個是快速聚焦和快速轉移焦點的能力。

我們先來分享一段蘇東坡談讀書方法的內容:

《又答王庠書》

少年為學者,每一書皆作數過盡之。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其所欲求者爾。故願學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今興亡治亂、聖賢作用、但作此意求之,勿生餘念。又別作一次,求事跡故實典章文物之類,亦如之。他皆仿此。此雖迂鈍,而他日學成,八面受敵,與涉獵者不可同日而語也。甚非速化之術。可笑可笑。

這個王癢是蘇轍的女婿。這篇是他教給自己的侄女婿讀書為學之道。

這一段,其實文字不難懂,重點就在一句:每次作一意求之,也就是我上邊所說的聚焦,蘇東坡在後邊還提到了,比如讀《漢書》這樣的書,每讀一遍可以選擇一個焦點來讀,比如治道、人物、官制、兵法、財貨,等等,讀了幾次之後,再重新把這些焦點關聯、組合起來。

為什麼要這麼來做呢?現代的認知科學給出了合理的解釋:我們的認知活動有賴於被心理學家稱之為」工作記憶「的東西,而工作記憶的容量非常有限,就像電腦的RAM,也就是內存,而我們的整體記憶則類似於電腦的ROM,也就是硬碟,我們需要某些信息的時候,會把他從硬碟調用到內存裡,或者我們一些短期思考的東西,也會先存儲在內存裡,但是,如果你不是刻意的把他存入硬碟,一被別的事情打擾,就像我們的電腦斷電一樣,內存裡的東西就丟失了。

所以,解決問題的時候,我們可以先聚焦一個問題線索,深入的去思考下去,然後再適時的轉換到下一個線索,進行深度的思考,把本來很多並行的線索,變成有先後順序的串聯的方式,然後,再把這些線索重新組合起來,還原問題,然後去驗證和解決具體的問題,

這也就是第五個步驟,學會聚焦和快速的轉移焦點,先思考一條線索,再把各個線索串聯起來,整合思考。

這需要我們不斷的學習和訓練,訓練的是我們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反反覆覆思考同一問題的能力,我經常給朋友推薦一本書《思考的技術》,我們一般以為思考是一件藝術性或者充滿各種偶然性因素的事情,但是思考可以作為一門技術來進行訓練。而訓練的方式,大家可以參考我上邊寫的這五大步驟。

不過人的大腦的運行機制很有意思,簡單的說,就是喜歡」偷懶「,喜歡一勞永逸,就是喜歡用一個方法、一種方式去解決所有問題。有些方法,我們是向別人學來的,有些是自己思考總結來的,這裡都有一個很大的問題或者說隱患,就是我們經常說:吃一塹長一智,但是吃一塹不一定真的能長一智,原因是我們對別人的成功或者失敗,經常會總結出錯誤的經驗。

我們來看《列子》裡的一個故事:

《列子·說符》:

牛缺者,上地之大儒也,下之邯鄲,遇盜於耦沙之中,盡取其衣裝車,牛步而去。視之歡然無憂厷之色。盜追而問其故。曰:「君子不以所養害其所養。」盜曰:「嘻!賢矣夫!」既而相謂曰:「以彼之賢,往見趙君。使以我為,必困我。不如殺之。」乃相與追而殺之。燕人聞之,聚族相戒,曰:「遇盜,莫如上地之牛缺也!」皆受教。俄而其弟適秦,至關下,果遇盜;憶其兄之戒,因與盜力爭;既而不如,又追而以卑辭請物。盜怒曰:「吾活汝弘矣,而追吾不已,跡將著焉。既為盜矣,仁將焉在?」遂殺之,又傍害其黨四五人焉。

簡單的翻譯一下:

牛缺是上地的一位大儒,往南到邯鄲去,在耦沙遇到了強盜,把他的衣物車馬全部搶走了。牛缺步行而去,看上去還是高高興興的樣子,沒有一點憂愁吝惜的面容。強盜追上去問他是什麼緣故,他說:「君子不因為養身的財物而損害了身體。」強盜說:「唉!真是賢明啊!」過了一會兒強盜們又互相議論說:「以這個人的賢明,前去晉見趙君,假使說了我們搶劫的事,一定要來圍困我們,不如殺了他。」於是一道追上去殺了他。一個燕國人聽到這事,集合族人互相告戒說:「碰到了強盜,不能再像上地的牛缺那樣了。」大家都接受了教訓。不久,這個燕國人的弟弟到秦國去,到了函谷關下,果然遇上了強盜,想起了他哥哥的告戒,便和強盜盡力爭奪。強盜不給,又追上去低聲下氣地請求還他財物。強盜發火說:「我讓你活下來已經夠寬宏大量的了,你卻追我不止,痕跡已經快要暴露出來了。既然做了強盜,哪裡還要什麼仁義?」於是殺了他,又牽連殺害了他的同伴四五個人。

因為牛缺被殺,燕地的人總結為,太大義凜然,不在乎錢財就會被殺,那如果他們碰到這些強盜,就表現出特別愛財,才算是正常的。

我們很多時候,其實都是這麼總結經驗的,但是,我們不知道的是,牛缺被殺的真正原因是,如果牛缺到了趙國,很可能會被任命為高官,而這樣的話,趙國的君主很可能就會來圍剿了他們。

學習別人的經驗,從自己的失敗和成功中總結經驗都非常的重要,但是要切忌把一條經驗當成最高的原則,要切忌認真的,多角度、多維度的思考問題,確定這條經驗成立的條件、前提是什麼,而不是吃了一吃虧,總結了經驗,反而吃了更大的虧。

我經常說,智慧是什麼?智慧就是突破性的解決問題,之所以說是突破性,突破的是什麼?就是突破了我們平常固定看問題的視角,其實並沒有什麼突破,他只是從A點到B點無數連接可能性中的一種而已,只是我們平常的固定視角不容易看到罷了。

是什麼阻礙我們看到這些視角?是我們的貪婪和恐懼,是我們的欲望和情緒,只有先突破這層障礙,我們才有可能進入真正的自由思考的境界,也就是我一直說的管子的靜因之道,我們才能真正的找到那些真正的因,也就是關鍵核心矛盾,解開這個矛盾,其他的問題才有可能迎刃而解。只有突破了這層障礙,你才能真正的看到那些我們平常固定視角看不到的各要素之間的隱秘的關聯,才能夠真正的使用管子的輕重之法,因勢利導,轉禍為福、轉敗為功。

有智慧的人,都會反反覆覆從不同角度審視同一個問題,這篇文章的五大步驟,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啟發。

相關焦點

  • 量子密碼學的突破性研究解決了5G安全問題!
    博科園:本文為科學技術類一項新研究顯示了一種突破性的解決方案該研究解決了關於5G網絡安全漏洞廣泛報導的擔憂,預計5G網絡將在未來10年改變電信行業。這項研究由布里斯托大學智能網際網路實驗室的高性能網絡(HPN)研究小組開展,並遵循了競爭性的同行評審選擇過程。這項研究結果於2019年3月7日在美國聖地牙哥舉行的光纖通信會議上發表,發表在一份極具聲望的截止日期後論文上。提出的解決方案將使5G網絡運營商能夠提供最終安全的5G服務,同時保證超低延遲和高帶寬通信。
  • 克洛維斯腫瘤新藥獲FDA「突破性療法」認定
    大智慧阿思達克通訊社5月20日訊,美國克洛維斯腫瘤公司周一公告稱,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已授予公司肺癌新藥CO-1686 「突破性療法」認定。受此消息刺激,公司當日股價在盤後上升6.46%至60.44美元/股。
  • MIT公布2020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量子優越性
    全國學校聯盟網北京10月22日訊(通訊員/孟凡傑)日前,神州網(www.snzo.cn)智庫展望欄目轉發了MIT Technology Review(《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於今年發布的2020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榜單。
  • 2020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有哪些?
    自2001年起,《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每年都會評選出當年的「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這份在全球科技領域舉足輕重的榜單曾精準預測了腦機接口、量子密碼、靈巧機器人、智慧傳感城市、深度學習等諸多熱門技術的崛起。 本年度「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有哪些呢?
  • 創新T細胞癌症免疫療法獲FDA突破性療法認定
    ▎藥明康德/報導日前,Iovance Biotherapeutics公司宣布,美國FDA授予該公司的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療法LN-145突破性療法認定,用於治療在接受化療後的復發、轉移性或持久性宮頸癌患者。宮頸癌在35-44歲的女性中最容易出現。
  • 量子模擬器求解複雜物理問題獲得突破性進展
    量子模擬器求解複雜物理問題獲得突破性進展!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國內外單位的研究人員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他們開發了一種專用的量子計算機——71個格點的超冷原子光晶格量子模擬器,對量子電動力學方程施溫格模型進行了成功求解,通過操控束縛在其中的超冷原子,首次模擬了規範場與物質場之間的相互作用和轉化,並由此觀測到了局域規範不變性。
  • MIT公布2020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微型人工智慧
    全國學校聯盟網北京10月23日訊(通訊員/孟凡傑)日前,神州網(www.snzo.cn)智庫展望欄目轉發了MIT Technology Review(《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於今年發布的2020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榜單。
  • MIT公布2020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個性化藥物
    全國學校聯盟網北京10月14日訊(通訊員/孟凡傑)日前,神州網(www.snzo.cn)智庫展望欄目轉發了MIT Technology Review(《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於今年發布的2020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榜單。
  • MIT公布2020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氣候變化歸因
    全國學校聯盟網北京10月26日訊(通訊員/孟凡傑)日前,神州網(www.snzo.cn)智庫展望欄目轉發了MIT Technology Review(《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於今年發布的2020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榜單。
  • 下一個突破性創新數字業務模式:神經可塑性「雲」
    綜合運用這些特徵有望促成數字業務時代的突破性創新。  高性能計算走向雲端  高性能計算 (HPC) 基本上是指使用並行處理功能高效、可靠、迅速地運行高級應用程式。過去高性能計算的使用權局限於學術界、工程師和科學家。實際上,高性能計算幾乎成為超級計算中心的代名詞,用於處理理論物理模型仿真的複雜計算。高性能計算的典型應用領域包括氣候建模、碰撞仿真和生物信息學。
  • 青島大學科研團隊在《Nature Materials》發表突破性科研成果
    近日,青島大學物理科學學院李強、李洪森教授在頂尖期刊《Nature Materials》發表突破性研究成果,通過原位磁性監測技術揭示Fe3O4的額外容量主要來源, 首次通過實驗證實了空間電荷存儲機制,明確了電子存儲位置。
  • 青島大學研究團隊在《自然·材料》發表突破性研究成果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孫軍 通訊員 孫竹媛)日前,青島大學物理科學學院教授李強和李洪森在世界頂尖期刊 Nature Materials(《自然·材料》)發表突破性研究成果,通過原位磁性監測技術揭示四氧化三鐵(Fe3O4)的額外容量主要來源,首次通過實驗證實了空間電荷存儲機制,明確了電子存儲位置
  • MIT公布2020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抗衰老藥物
    全國學校聯盟網北京10月13日訊(通訊員/孟凡傑)日前,神州網(www.snzo.cn)智庫展望欄目轉發了MIT Technology Review(《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於今年發布的2020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榜單。
  • Amicus龐培病療法獲突破性療法認定
    日前,Amicus Therapeutics公司宣布,美國FDA授予其在研療法AT-GAA突破性療法認定,用於治療晚髮型龐培病(Pompe disease)。龐培病是由於酸性α-葡萄糖苷酶(GAA)缺失而造成的是一種遺傳性溶酶體貯積症。AT-GAA是第一款獲得FDA突破性療法認定的龐培病在研療法。
  • 《Nature》石墨烯納米帶突破性進展或因數據處理問題被撤稿
    2019年6月26日,日本名古屋大學和京都大學的研究團隊在聚合稠環芳烴可控合成石墨烯納米帶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遺憾的是:2020年9月18日,《Nature》發表社論關切該論文MALDI-TOF質譜數據的生成和處理方式或存在重大缺陷,導致結論不可靠,獲將面臨撤稿《Nature》雜誌正在與作者合作解決此問題,告誡讀者不要使用本文的結論
  • 報導 | MIT Technology Review 2020年「十大突破性技術」解讀
    其獨特的臨床實踐中所面臨的潛在風險以及其與現有藥物監管體系之間矛盾衝突如何解決?Milasen這樣的超個性化藥物的問世,為我們展現出的轉化醫學和精準醫療的成功及其衍生出的新藥研發模式和藥物監管等科技、經濟、管理和社會等層面的挑戰和影響,使得其當之無愧地入選MIT Technology Review「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
  • 突破性的量子點電晶體創造了無毒的柔性集成電路
    突破性的量子點電晶體創造了無毒的柔性集成電路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及其合作者利用稱為量子點的微小結構創建了基本的電子構建塊,並將其用於組裝功能邏輯電路。這項創新有望為複雜的電子設備提供一種更便宜,更易於製造的方法,該方法可以通過基於解決方案的簡單技術在化學實驗室中進行製造,並且可以為許多創新設備提供長期尋找的組件。
  • 應用材料公司推出兆位元時代的突破性蝕刻技術
    打開APP 應用材料公司推出兆位元時代的突破性蝕刻技術 秩名 發表於 2012-06-29 09:13:24   應用材料公司推出先進的蝕刻技術 ─ Applied Centura Avatar介電層蝕刻系統,這項突破性的系統是解決建立3D記憶體架構的嚴峻挑戰;3D記憶體架構可提供高密度兆位元儲存容量,為未來資料密集型行動裝置所必需。
  • 中國首個「突破性療法」花落傳奇生物
    ,中國首個「突破性療法」有望花落傳奇生物——這是NMPA不久前發布《突破性治療藥物審評工作程序(試行)》文件後,「突破性治療公示」專欄的首次公示,這也意味著這項特殊審評通道今日正式在中國啟動。據悉,西達基奧侖賽是由傳奇生物開發的一款靶向B細胞成熟抗原(BCMA)的CAR-T療法,作為一種結構新穎的CAR-T細胞療法,該療法含有4-1BB共刺激結構域和兩個BCMA靶向單域抗體,旨在增加其靶向癌細胞的綜合能力,用於既往接受過包括蛋白酶體抑制劑,免疫調節劑和抗CD38抗體的治療方案和在末次治療期間或之後出現疾病進展的復發或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RRMM)成年患者。
  • 重慶醫科大學團隊在新冠病毒T細胞免疫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17日,記者從重慶醫科大學獲悉,該校免疫研究中心金艾順教授團隊在該校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應急項目攻關中,在特異性T淋巴細胞研究方面又取得突破性進展。這一突破為後續進一步新冠肺炎疫苗研發和T細胞免疫治療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