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家中坐,珠峰西邊來!別笑,珠峰正以每年4.2釐米的速度移動

2021-01-17 瀟湘晨報

說起珠穆朗瑪峰,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它是世界第一高峰,不過你肯定想不到的是,珠峰竟然還會「走路」,並且每年都朝著長春方向移動。

昨天,據央視新聞報導,珠穆朗瑪峰相對位置每年都會發生變化。

珠峰乃至整個青藏高原,都是由印度板塊和亞歐板塊碰撞擠壓而成,擠壓一直在進行,導致珠峰位置也在一直變化。

專家介紹,珠峰移動速度是每年4.2釐米,朝著東北方位移,這個方向就是對著長春。

此外,有數據顯示,2005年至2015年10年間,珠峰地區以每年4cm的速度向東北方向移動,並以每年0.3cm的速度上升。在這10年中,珠峰大約位移了40cm,上升了大約3cm。各路網友都震驚了,紛紛在網絡上調侃了起來。

除了橫向移動

珠峰的高度也在逐年發生著變化↓↓↓

專家表示,喜馬拉雅山脈是一個很年輕的山脈,發育時間只有3000多萬年,其位置變化也更加劇烈。

因此,珠峰的垂直高度也發生了不小的變化,而一般二、三十年作為一個測量周期,對其垂直高度進行重新測量,將會更加精確。

目前,2020珠峰衝頂測量已經開啟,測量登山隊由國家測繪局第一大地測量隊和中國登山隊共同組成,此次測量的核心是精確測定珠峰高度,如果登頂測量成功,這將是我國專業測繪人員首次登頂珠峰測高。

珠峰到底有多高?專業測繪人員登頂測量意義何在?珠峰測量難在何處?記者採訪了上海市測繪地理信息學會理事長顧建祥,為大家進行詳細解答。

測量人員停留極限時間約為40分鐘

「實在是珠峰的自然條件太惡劣,一直以來,都是依靠登山隊員,而不是測繪人員,把覘標(覘標,是指設置在三角點或精密導線點上供觀測使用的標架)豎立在峰頂。」顧建祥說。

珠峰被譽為世界第三極,峰頂氣溫常年在零下30-40攝氏度,含氧量極低。在峰頂惡劣的環境下,測量人員停留極限時間約為40分鐘。

早在康熙時期,清政府編制的《皇輿全覽圖》中就明確地標註了珠峰的經緯度,但沒有高度信息。

1852年,英屬印度測繪局對珠峰進行了測量,這次測量得到的珠峰高度為8840米。

我國對珠峰進行過6次大規模的測繪科考。

在1966年和1968年進行的兩次測量,未在峰頂樹立覘標,也未測量峰頂冰雪厚度,高程亦未公布。

1975年,首次將覘標矗立於珠峰之巔,測得珠峰海拔高程為8848.13米(已減去積雪厚度0.92米)。

在1992年和1998年,又進行了兩次測量,均未對外公布珠峰的高程。

2005年,採用傳統大地測量與衛星測量結合的方法,首次利用冰雪雷達探測儀測量冰雪厚度,獲得珠峰峰頂巖石面海拔高程8844.43米。

此次珠峰高程測量,專業測繪隊員將在珠峰之巔豎起測量覘標。

與此同時,位於中絨布冰川、西絨布冰川等六個交匯點的測繪隊員將瞄準覘標同步開展測量,最終依據測量的各類數據,計算得出珠峰的新高程。

專業測繪人員登頂測量意義何在?

顧建祥介紹,傳統的水準測量,就是靠測繪人員一步一步走出來的,雖然原始,但精度比較高。現在的衛星遙感測繪手段在高程精度還達不到米級,即使是航空攝影測繪,也需要人工輔助糾正,否則在精確度上還是有差異。

先要知道珠峰的0米起點究竟在哪

珠峰測量難在哪裡?「簡單地說,一個是底,一個是頂。先要知道珠峰的0米起點究竟在哪,峰頂的雪層厚度又如何確定?」顧建祥說,我國在青島做了一個長達18年的潮汐觀測,計算出了黃海平均高程面,從而確定了全國統一的高程起算基準面。

過去,測量雪層厚度用的是比較原始的方法,用一根鋼釺插進雪層,直到插不動為止,插入的深度則視為雪層厚度,但實際上,還有一層堅硬的冰凍層。有了雪深雷達,可以對峰頂雪層厚度進行精確測量。

為了進一步提高測量精度,除了覘標和雪深雷達,測繪人員還將攜帶重力儀、氣象測量儀和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接收機等進行作業。「由於地球是一個不規則的橢球體,平均海面高度會有一個高差值,這需要測量重力來修正差值。而溫度、氣壓對測量會產生影響,需要氣象測量儀來校正。2005年時,我們主要依賴的還是GPS系統,但這一次將以北鬥系統的數據為主。」

另外,既然珠峰自然條件如此惡劣,那珠峰「量身高」為什麼不能用無人機替代?本次測量的進展如何了?一起來戳圖了解。

致敬所有攀登者,期盼他們都能平安凱旋!

【來源:半島都市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珠峰每年向東北移動4.2釐米,選擇長春作為參照物是否正確呢?
    比如,印度板塊仍以每年 3.5-5.0 釐米的速率向北運動,既推動著珠峰以每年 4.2 釐米的速率向東北方向移動,也使珠峰以每年 2 釐米的速率繼續抬升,這些數據只有科學工作者了解,我們普通百姓難以覺察。
  • 據科學家計算,1億年後珠峰移到長春!那邊境線怎麼算?
    珠峰每年約以4cm的速度向東北方向移動是珠峰不是豬蜂:我所在的喜馬拉雅山脈和整個青藏高原,都是印度板塊和亞歐板塊碰撞擠壓形成的。這些年來,擠壓一直沒斷,所以我每年都會長高0.3cm。「走」大概4cm,朝著東北方向,那裡有長春。
  • 遠眺珠峰測高:珠峰高度 八月公布
    沒有一輛車完全「健康」  但在2005年珠峰高程測量隊,起著「至關重要」作用的車輛卻沒有一輛是完全「健康」的,所有的11輛車在珠峰地區的惡劣路面全部累出病來:有的接連跑壞兩個輪胎;有的擋風玻璃被風吹起的碎石完全打碎;有的車頂差點掉下來,只好靠車裡的人舉著;還有的甚至車廂幾乎被顛散,乘車人的任務就是時刻準備著,以免車子底盤突然散落而被甩到地上……  「家」
  • 8848.86米的珠峰還在長:垂直方向每年隆升約4毫米
    來源:新華社原標題:8848.86米的珠峰還在長:垂直方向每年隆升約4毫米新華社北京12月8日消息,8848.86米!珠穆朗瑪峰最新身高當日公布,而且仍在不斷成長。記者從自然資源部獲悉,2020年珠峰高程測量科學性、可靠性、創新性較2005年明顯提高,主要原因包括北鬥衛星導航系統首次應用於珠峰峰頂大地高計算,國產儀器擔綱高程測量,國產重力儀首次登頂實測峰頂重力值,同時融入國產航空重力儀測量數據,大幅度提升珠峰地區重力似大地水準面模型精度等。作為世界最高峰和最年輕山峰之一,珠峰造山運動仍在持續。
  • 為什麼隔一段時間,就要測量珠峰的高度?珠峰頂上到底是啥樣?
    大約在7000萬年前,印澳板塊開始在地球表面移動,它移動速度非常快,每年向北漂移15釐米。直到今天,印度板塊和亞洲板塊每年還在以5.08釐米的速度互相擠壓,這就使得整個喜馬拉雅山脈仍在不斷上升中,珠峰每年也增高約1.27釐米。
  • 珠穆朗瑪峰每年都在向長春移動,中國的領土也在不斷變小嗎?
    近期我國正在進行珠峰高度的再次測量,這不但宣揚了珠峰的主權,同時也表明在經歷疫情後,我國依然擁有著雄厚的經濟實力,同時我國的科技水平也足以做到再次測量珠峰的高度。但是你知道嗎,珠峰除了每年會長高一點之外,還在以每年4.2釐米的速度偷偷向著長春移動。
  • 地震使珠峰變矮了?
    由於受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碰撞,到現在為止,珠穆朗瑪峰整體趨勢還是在以每年4.4毫米的速度緩慢升高。不過,在珠峰緩慢隆起的同時,峰頂的礫石會不斷風化,高度會被降下來。大地震,離珠峰大概只有9.5公裡,珠峰高度一下降低了60多釐米。
  • 珠峰最新「身高」是如何算出來的?
    上一次在珠峰峰頂用GNSS測雪面高,精度約幾釐米,這次為1到2個釐米,也提高很多。此次觀測,我國首次把航空重力引入到珠峰測量,在珠峰地區觀測了1萬多平方公裡的航空重力,精度比世界最高水平還要好,保證了珠峰海拔起算面精度大幅提升。「測量珠峰,一個是測珠峰的頭;一個是測珠峰的腳,這就是確定起算面。這次兩個精度都提高了,就能說此次珠峰高程測量精度是歷史上最好的一次。」黨亞民說。
  • 全球通見證珠峰新高度,中國移動5G全程保障珠峰高程測量
    在雙方共同努力下,兩國政治互信日益增強,共建「一帶一路」穩步推進,跨喜馬拉雅立體互聯互通網絡正從願景變為現實。今年4月以來,中國移動先後在海拔5300米的大本營、5800米過渡營地、6500米前進營地新建5個5G基站和3個4G基站,一方面確保4G、5G信源儘可能接近珠峰峰頂,減少無線信號衰減損耗,保障峰頂網絡覆蓋。另一方面,為登山線路不斷優化網絡覆蓋連續性,通過階梯基站,起到冗餘備份作用,增強備份能力。
  • 珠峰:你一生的故事
    圖源@文獻[3]頂部的珠峰組,主要是一些灰色調的石灰巖。它們形成於距今大約4.7-4.6億年前(奧陶紀早-中期),富含多種海洋生物化石[1-2]。在2019年國慶檔電影《攀登者》中,由吳京飾演的方五洲在登頂珠峰後採集到一塊三葉蟲化石。雖然攝製組用錯了三葉蟲的品種,但這個鏡頭卻並非空穴來風。
  • 珠峰:你一生的故事
    圖源@文獻[3]頂部的珠峰組,主要是一些灰色調的石灰巖。它們形成於距今大約4.7-4.6億年前(奧陶紀早-中期),富含多種海洋生物化石[1-2]。在2019年國慶檔電影《攀登者》中,由吳京飾演的方五洲在登頂珠峰後採集到一塊三葉蟲化石。
  • 一文讀懂珠峰測「身高」:測量工作已完成 珠峰新高度兩三個月後公布
    24日,經過休整的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從海拔6500米的珠峰前進營地出發,向珠峰頂峰發起第三次衝擊。26日,測量登山隊公布了新一輪8人衝頂隊員名單:次落、袁復棟、李富慶、普布頓珠、次仁多吉、次仁平措、次仁羅布、洛桑頓珠。隨後衝頂隊員從海拔7790米的二號營地出發,前往海拔8300米的突擊營地,計劃27日凌晨開始衝頂。
  • ...珠峰高度為什麼一直在變?從專業角度解讀珠峰新身高地理意義!
    為什麼要給珠峰重測身高,一是因為珠峰的身高隨時在變化(原因見下文),二是珠峰測量技術有了大的飛躍,新技術可以明顯提升珠峰測量精度。。  地殼抬升  珠峰位於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交界處,處消亡邊界帶上,還在隆起抬升。長期來看,珠峰以每年4.4毫米的速度緩慢升高,這就意味著10年會升高4釐米左右,30年升高13釐米多。
  • 珠峰測量的背後是一部科技進步史|讀+
    2015年4月,尼泊爾發生了8.1級大地震。這次大地震對珠峰高度是否產生影響、有多大影響,在全球存在爭議。此外,珠峰也一直在發生長期性和隨機性的變化,有必要及時更新相應的數據。對珠峰每年幾毫米幾釐米的變化要定期測量,這是科學的要求,也是我國測繪法對國土測繪的要求。
  • 中國移動牽手華為,5G網絡成功覆蓋珠峰!
    至此,中國移動在珠峰海拔6500米的前進營地、海拔5800米的過渡營地和5300米珠峰大本營的5個5G基站已全部投入使用。因為珠峰常年積雪且含氧量很低,就導致發電機輸出效率非常低,所以要在原來的基礎上用4到5倍的發電機來維持一套設備的運轉。
  • 測量珠峰高度 攀登科技高峰!珠穆朗瑪峰最新高程公布
    相比以前公布的高度,珠峰「長高」了一點。而此次珠峰高程測量是我國對珠峰展開的第四次大規模的測繪和科考。 先進技術現代設備 保障精確獲取高度 此次自然資源部組織的珠峰高程測量實現了北鬥衛星導航系統首次應用、首次實測珠峰峰頂重力值等多項第一。
  • 專家詳解珠峰高程測量15問
    更為重要的是,2015年4月,尼泊爾發生了發生8.1級地震,這次地震對珠峰高程的影響在國際上引發爭議,重測珠峰高度也成為全球一個新的熱點話題。作為珠峰主權國家之一,中國有責任和義務平息這種爭議。澎湃新聞記者王萬春 圖 澎湃新聞: 2015年的尼泊爾大地震對珠峰有哪些影響? 黨亞民: 2015年尼泊爾8.1級地震肯定會對珠峰高度有影響,綜合國內外研究成果,目前比較一致的看法是尼泊爾地震使得珠峰高度降低了2.5-2.6釐米。
  • 珠峰長高了還是變矮了?中國第三次高程測量的技術才是硬核
    長期來看,珠峰以每年4.4毫米的速度緩慢升高,這就意味著10年會升高4釐米左右,30年升高13釐米多。如果珠峰高程的測量精度在10釐米左右,那么二三十年後,就需要重新測量珠峰高程了。短期來看,一次地震也可能影響珠峰的高程。據了解,此次珠峰高程測量的核心目標是精確測定珠峰高度,測量成果可用於地球動力學板塊運動等領域研究。
  • 登頂珠峰!為什麼非要人力給珠峰測身高?權威解讀來了
    中國登山隊於1960年5月25日清晨4點20分勝利登上了海拔8882米的珠穆朗瑪峰。(新華社圖)本次珠峰高程測量工作重點在以下五方面實現技術創新和突破:值得注意的是,登頂成功後並不會馬上公布珠峰新的「身高」。
  • 測量珠峰的新高度背後的物理精神及實用價值
    但對珠峰地區內的所有區域進行逐點測量的成本太高,為此,這次採用了航空重力測量方法,即把重力儀放在飛機上,通過導航衛星系統導航和雷射測距,在空中對飛行區域進行測量,這次測量了1萬多平方公裡。航空重力測量技術和飛機雷達類似,但由於引力的能量比電磁力小10的37次方,因此,飛機的顛簸對測量精度影響極大。為此,引進了慣性導航技術來減輕飛機電波和噪音產生的幹擾,通過雷射測距來提高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