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震區劃圖:第五代實施4周年 第六代形成初步方案

2020-11-23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6月1日電 (記者 孫自法)通稱為中國第五代地震區劃圖的「強制性國家標準GB 18306-2015《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今年6月1日迎來實施4周年。中國地震局表示,4年來,中國第五代地震區劃圖在服務社會經濟發展、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方面發揮出重要作用。目前,中國第六代全國地震區劃圖的編制已經形成初步方案。

  迄今已歷經五代發展歷程

  中國地震局公共服務司介紹,地震區劃是根據地震動參數或地震烈度不同,將國土劃分若干區域,表示地震危險性水平的差異。它廣泛用於包括國土利用規劃在內的各類規劃制定、重大建設工程選址、一般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農村地震安全農居建設、城市老舊危房改造、城市重大地震風險源排查以及地震災害應急準備。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地震區劃圖已歷經五代的發展歷程:

  1957年第一代,中國地震區域劃分圖,標示全國各地區未來可能遭遇的最大地震烈度值。

  1977年第二代,中國地震烈度區劃圖,標示全國各地區未來百年內可能遭遇的最大地震烈度值。

  1990年第三代,中國地震烈度區劃圖,標示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值。

  2001年第四代,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標示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動參數,包括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和地震動反應譜特徵周期。

  2015年第五代,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在第四代基礎上,增加規定不同場地四級地震作用及其具體參數,給出全國4萬餘個鄉鎮政府和街道辦事處所在地的地震動參數。

  使中國地震安全邁上一個新臺階

  中國地震災害防禦中心副主任吳健表示,現行的中國第五代地震區劃圖,從2016年6月1日開始實施,迄今已整整4年。

  通過有機融合中國防震減災事業大發展和一系列科技創新成果,以及地震監測探測所獲基礎數據,第五代地震區劃圖成為地震科技創新與防震減災業務體系建設的集大成者,使中國地震安全邁上一個新臺階。

  他說,中國第五代地震區劃圖具有四方面特點,一是聚焦抗大震,提高房屋建築抗倒塌和應對極端事件的能力;二是關注中強震,全面消除不設防地區;三是覆蓋全場地,充分支撐各類場地條件應用;四是數據到鄉鎮,推進城鄉一體抗震設防。

  其中,聚焦抗大震方面,科學提高用於房屋建築抗倒塌設計的罕遇地震作用(相當於2500年一遇)相應參數的可靠性,同時給出極罕遇地震作用(相當於1萬年一遇)相應參數,推動新建房屋建築抗地震倒塌能力的合理提高,避免「大震巨災」。首次提出的極罕遇地震作用概念,也為風險管理中考慮極端事件提供科學依據,有效支持對極端地震事件的應急防禦準備。

  第六代地震區劃圖已形成初步方案

  吳健指出,按照國家標準的管理辦法和地震區劃圖編制的實際情況,一般每10年左右更新一次,第六代全國地震區劃圖的編制已經形成初步方案,並確定為防震減災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重點項目。

  中國第六代地震區劃圖將突出三方面內容,一是聚焦風險防控,全面擴展地震區劃工作的內涵和外延;二是強化科技支撐,持續提升地震區劃工作的科學水平;三是推進地震危險源系統探測,不斷夯實地震區劃工作的資料基礎。

  他透露,「十四五」期間,中國地震局將統籌實施全國第六代地震風險區劃工程和地震災害風險調查與重點隱患排查工程,瞄準國家戰略重點實施地區,開展華北平原大地震震源普查、長三角與大灣區近海海域活動構造探測、華北平原與長三角地區深厚沉積層結構探測、西部重點盆地結構探測、全國房屋設施地震易損性模型庫建設。

  同時,系統收集整理並建設全國場地條件鑽孔資料庫、地震活動斷層資料庫、房屋設施抗震設防資料庫,結合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持續獲得的地震、地球物理場、地殼形變等基礎數據,共同支撐完成中國下一代全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地震災害風險區劃圖的編制。(完)

相關焦點

  • 我國新一代地震區劃圖6月1日起實施 新疆近半縣市提高設防參數
    原標題:我國新一代地震區劃圖6月1日起實施 新疆近半縣市提高設防參數 我國新一代地震區劃圖6月1日起實施 新疆近半縣市提高設防參數 烏魯木齊仍沿用8度設防標準,學校、醫院和大型商場還將再提一檔 時隔15年,新修訂的第五代《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簡稱地震區劃圖)將於6月1日起正式實施。
  • 新版地震動參數區劃圖發布 北京平谷馬坊鎮抗震設防烈度最高
    10:14 來源:京華時報 參與互動    京華時報訊(記者賈婷)昨天,國家強制性標準GB18306-2015《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
  • 中國大部分地區地震監測能力達2.5級 國內地震2分鐘速報
    中國地震局局長閔宜仁在工作報告中回顧「十三五」時期防震減災事業發展成就介紹說,地震系統積極開展地震災害風險隱患調查和風險防治,完成55條主要活動斷層和21個城市活斷層探測,實施第五代地震動參數區劃圖,取消不設防地區,統籌推進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督促支持2827萬戶危房改造。
  • 中國大部分地區地震監測能力達2.5級 國內地震2分鐘速報_新聞中心...
    中國地震局 供圖   攝中新網北京1月8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從8日在北京召開的2021年全國地震局長會議上獲悉,「十三五」時期,中國地震監測能力大幅提升,全國大部分地區地震監測能力達到2.5級,其中首都圈1.0級,東部地區2.0級。國內地震實現2分鐘自動速報。
  • 科普|高層建築如何規避地震風險?
    SKYSCRAPER中國是目前世界規模最大、發展最快的經濟體之一,中國超高層建築的開發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相關國際研究數據也表明,中國超高層建築規劃在建和建成200m以上佔比全世界總數的45%,全世界規劃在建和建成600m以上的18棟超高層建築中有7棟在中國。那是不是越高的建築越不安全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高層建築從設計、施工、監理到驗收都有一套極其嚴格的標準。
  • 中國第六代戰機問世,楊偉:讓對手感到害怕
    眾所周知,中國是世界上第二個成功研製第五代戰機的國家,還記得在2009年,美國前任國防部長蓋茨曾在演講中放出豪言:中國在2020年都不會擁有第五代隱形戰機!結果兩年後殲-20首飛,狠狠的打了西方一記耳光;隨後,美智庫分析,即便中國擁有了殲-20隱形戰機,按照F-22從交付到形成戰鬥力的時間來計算,殲-20至少要到2019年左右才能初步形成戰鬥力,但隨著最近空軍曝光的一則消息,西方又被打臉。
  • 解讀中國新一代《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
    ——解讀中國新一代《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  中新社記者 張素  中國新一代《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於6月1日正式實施。為何新編制這份圖?新一代區劃圖「新」在何處?中新社記者專訪了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長高孟潭。  為何編制新一代?
  • 中國地震帶分布和100年歷史上中國版圖內主要大地震及危害
    自1949年10月1日以來,我國大陸地區共發生7級以上地震35次,平均每年約0.7次;6級以上地震194次,平均每年近4次。  中國大陸地區絕大多數強震主要分布在東經107度以西的我國西部廣大地區,而東部地區則很少。據統計,1949年~1981年間發生的27次7級以上地震中,西部約為20次,佔74%,東部只有7次,佔26%;而6級地震東部佔比更小。
  • 臨沂地震最新消息2016 臨沂抗震標準提至8級!
    山東省地震局召開「防震減災」新聞發布會,新修訂的第五代國家標準GB18306-2015《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簡稱「新區劃圖」)將於2016年6月1日起正式實施......   專業術語是不是看起來有點暈?
  • 中國地震局:2025年初步形成防震減災事業現代化體系
    中國地震局 供圖中新網北京1月8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地震局8日在北京召開2021年全國地震局長會議提出,要準確把握「十四五」防震減災發展形勢和發展思路,夯實監測基礎,加強預報預警,摸清風險底數,強化抗震設防,保障應急響應,增強公共服務,創新地震科技,到2025年初步形成新時代防震減災事業現代化體系,不斷提高「防大震、減大災、抗大震、救大災」高質量服務能力。
  • 地震烈度和地震震級?它們是一回事嗎?
    實施地震易發區房屋設施加固工程,是全面提升北京市地震災害風險防治能力的必然行動。根據北京市印發的《房屋設施加固工程工作方案》要求:對地震易發區內居民小區、大中小學校、醫院、農村民居,以及重要交通生命線、電力和電信網絡、水庫大壩、危化品廠庫、重要軍事設施進行抗震鑑定、評估和加固,科學規劃並高標準建設應急避難場所。
  • 中國防震減災事業不斷成長 防範化解災害風險任重道遠
    中新網北京5月12日電 (記者 孫自法)2020年5月12日,是四川汶川發生8級特大地震12周年紀念日,也是中國第12個全國防災減災日。實現國內地震2分鐘自動地震速報,地震定位精度進一步提高,部分地區具備秒級地震預警服務能力,初步具備非天然地震事件監測能力。地震災害防禦能力上,實施第五代全國地震區劃圖,取消不設防地區。活斷層探測成果在銀川、蘭州、烏魯木齊等80多個城市得到應用。統籌推進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支持全國2827萬戶貧困家庭改造危房。
  • 西藏察隅8.6級大地震70年:「罪魁禍首」是兩條斷層
    察隅8.6級大地震震區房屋、建築物及結構物破壞的照片(西藏自治區科學技術委員會,1989)。中國地震局公共服務司 供圖中新網北京8月15日電 (記者 孫自法)2020年8月15日是中國有記載以來最大地震——西藏察隅8.6級大地震發生70周年紀念日。
  • 天津地震最新消息今天2019 是天津7年來最大地震(附股)
    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12月23日2時44分在天津薊州區(北緯39.85度,東經117.33度)發生3.3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據中國地震臺網速報微博負責人介紹,此次地震是天津市近些年來最大的一次地震,上次三級以上地震是2012年6月18日在天津市寶坻區發生的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蹲點筆記】探尋地震孕育的奧秘
    一切還要從上世紀20年代的中國說起。  我國是一個地震頻發的國家,但由於當時正處於內憂外患的困境之中,地震觀測與研究水平十分落後。北京國家地球觀象臺辦公區域。  1971年,在剛成立的國家地震局領導下,分兩批建設了北京、佘山、昆明等24個國家基準臺,形成當時的國家地震臺網。「一旦發生地震,臺站人員快速處理,將有關數據上報國家地震局分析預報中心值班室。震情值班室承擔著當時大陸5級以上與國外7級以上地震速報,震情信息直接報送國家地震局。」地球物理所研究員劉瑞豐說。
  • 新疆塔城地區烏蘇市發生4.2級地震,震源深度17千米
    微信公眾號「 中國地震臺網」8月4日消息,速報參數: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8月4日6時30分在新疆塔城地區烏蘇市發生4.2級地震,震源深度17千米,震中位於北緯43.98度,東經84.43度。基礎背景附近村鎮:本次地震周邊5公裡內的村莊有阿冬薩拉、索爾特果勒、玉希蘇、依克查幹沙拉、夏爾尕子爾,20公裡內無鄉鎮駐地分布,50公裡內的鄉鎮有白楊溝鎮、哈圖布呼鎮、西大溝鎮、百泉鎮、塔布勒合特蒙古族鄉、吉爾格勒特鄉。
  • 減輕地震災害風險,地震科學研究永不止步——寫在西藏察隅8.6級地震70周年
    青藏高原的獨特成因及地質構造特點,使得這個地區地震頻發。就在雅魯藏布江即將離開中國的地方——墨脫,曾經發生過一場古今罕見的巨震。地震的強有感範圍達21萬平方千米。1950年察隅8.6級地震烈度圖這次地震還出現了聞所未聞的「地爆」現象。地震發生的瞬間地面爆裂,地下砂石和濁水噴起,噴射高度可達4至5米。
  • 新疆喀什地區伽師縣發生5.4級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
    速報參數: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1月18日0時5分在新疆喀什地區伽師縣發生5.4級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震中位於北緯39.83度,東經77.18度。附近村鎮:本次地震周邊10公裡內的村莊有拜什墩、託庫勒村、阿吉拉克勒克江尕爾、阿吉裡格勒克、阿吉力克村、當勒克、英買裡村、託格熱克裡克村、阿亞克買裡、阿勒力其,20公裡內的鄉鎮有西克爾庫勒鎮、臥裡託格拉克鎮、古勒魯克鄉。
  • FL62風洞首次承接成功,六代機方案出爐
    中國目前已經形成了世界上除美國以外類型最齊全、型號最齊全的「風洞群」。JF-12激波風洞也已成為該領域內的典型代表。JF-12激波風洞的最大速度已達9馬赫,儘管在速度上與美國有差距,但在維持時間上卻達到了100毫秒,遠超國外30毫秒的紀錄。
  • 龍門山斷裂帶最高地震預判7.5級(圖)
    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研究員周本剛說,據初步分析,此次地震為主震-餘震型。主震7級,主震後又發生多次餘震,未來須注意防範發生強餘震的危險。  周本剛說,一般用地震烈度來評價地震的破壞程度。目前,蘆山地震的地震烈度評估工作正在進行。根據震級和計算模型初步估計,蘆山地震震中烈度大約為(9)度,而汶川地震震中烈度為(11)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