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汙染的應對主要是政府行為

2020-12-04 中國網

中國網:但是我們有時候會在新聞中看到一些飲用水問題造成的關於安全隱患的報導,比如造成新生兒缺陷,甚至傳統病,當時我國飲用水的現狀到底會造成哪些風險,我們簡單介紹一下飲水汙染的一些危害?

答:關於飲用水的風險安全,我們歸結於兩類:一個是水源水的汙染,一個是二次汙染。

水源水的汙染來自於方方面面,比如我們現在爆發出來的有一些是微生物造成的汙染。比如在2009年赤峰,一場暴雨導致水源水遭受了微生物的汙染。當時我記得是導致了4000多人到醫院就診,就是有一些人出現腹瀉等這樣的症狀,這是一類,微生物汙染我們稱之為生物學的汙染。

還有一類汙染我們稱之為化學性汙染,比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剛才談到的廣西龍江河的鎘汙染,今年1月份在山西長治所發生的苯胺汙染,這些都是化學物質進入到水體當中,導致源水造成了這樣一些損害。

中國網:我們聽說這些風險感覺非常可怕,作為一個普通群眾應該如何規避和避免這些風險,喝到安全的水。關於我們生活中健康飲水的話題,您可以聊一下,給我們一些建議?

答:在汙染應對上,更多的還應該是政府的行為。因為水源的防護,水廠的淨化處理,這些都是公眾做起來比較乏力的事情。

對於公眾來說,公眾可以參與的,第一可以養成良好的飲水習慣。我們剛才談到的喝開水,但是如果你有其他得更高品質的生活要求,現在很多老百姓家裡都裝淨水器了,可以根據個人的需求選擇一些適宜的淨水器,來提高飲用水的品質。即便我們的出廠水水質達標了,龍頭水的水質達標了,你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一些高品質的水。

比如像好多的朋友都特別煩水鹼,就是水壺我做了兩個月的水,有厚厚的一層水鹼,看著心裡就不爽,有很多的朋友這樣反饋。就是水裡面的碳酸鹽和水中的鈣和鎂在燒開的過程當中就形成碳酸鈣、碳酸鎂了,這很正常。

相關焦點

  • 跨省流域上下遊突發水汙染事件如何應對?
    問:《指導意見》主要內容有哪些?答:《指導意見》著眼解決目前跨省流域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存在的主要問題,結合各地機制建設工作實踐經驗,明確了8項重點工作任務,包括建立協作制度、加強研判預警、科學攔汙控汙、強化信息通報、實施聯合監測、協同汙染處置、做好糾紛調處和落實基礎保障等。
  • 我國水汙染事故頻發 政府該如何應對水危機
    從水危機形成來看,水危機分為自然性危機和人為性危機,自然性危機主要是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包括洪澇災害、乾旱等,人為性水危機主要是由人的影響所引發的水危機,如水汙染、突發汙染事故等等。  近年來,水危機漸漸向我們走來,水安全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和重點。
  • 兩部委:省級政府要建立跨省流域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
    《指導意見》著眼解決目前跨省流域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存在的主要問題,結合各地機制建設工作實踐經驗,聚焦機制建設「誰來做」「做什麼」和「怎麼做」的問題,明確省級政府負責統籌建立並落實跨省流域上下遊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包括建立協作制度、加強研判預警、科學攔汙控汙、強化信息通報、實施聯合監測、協同汙染處置、做好糾紛調處和落實基礎保障等。
  • 應對部門推諉,省政府將成跨省流域突發水汙染事件責任主體
    南都訊1月21日,南都記者從生態環境部、水利部獲悉,兩部門將推動建立跨省流域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機制的責任主體為省級政府,而非目前多地規定的生態環境部門。生態環境部和水利部有關負責人解讀稱,省級政府作為責任主體,可發揮部門合力,並在資源統籌調度、糾紛協調處理等方面有所加強。近日,生態環境部、水利部聯合印發的《關於建立跨省流域上下遊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提出,推動跨省流域上下遊加強協作,建立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
  • 河南:做好2019年枯水期水汙染防治及應急應對工作
    目前,我省已進入枯水期,河道流量大幅度減少,水體自淨能力急劇下降,水環境質量安全穩定面臨十分嚴峻的形勢,為保障枯水期全省水環境安全,預防和及時處置各類突發水汙染事件,認真做好枯水期有關水汙染突發事件的應急應對工作,近日,省生態環境廳印發《關於做好2019年枯水期水汙染防治及應急應對工作的函》,
  • 嚴懲水汙染行為 不給企業「打算盤」機會
    審議中,多位委員認為,水安全風險仍在很大程度上存在,水汙染防治任務仍然十分艱巨,應當加大治理防控力度,採取多種措施,切實轉變發展方式。   建議細化法律罰則部分   修正案草案提高了處罰力度,第七十八條、第八十一條第二款,第八十五條第一款以及第八十七條都增加了罰款的金額。但多位委員認為,總的來說罰款金額還是偏低,建議大幅度增加罰款金額,嚴懲造成水汙染的行為。
  • 廣西賀江水汙染事件輿情分析
    從媒體報導的重點來看,主要放在了「重要汙染源責任人被刑拘 」和「當地環保部門致歉 」,這兩方面的報導有效引導了網上輿論走向,減輕了官方面對的輿論壓力。,這表明廣西在經歷了一次水汙染教訓後,初步形成了一整套自己相對可行的應對機制。
  • 河南省生態環境廳關於做好2019年枯水期水汙染防治及應急應對工作...
    據悉,河南省生態環境廳於11月15日印發關於做好2019年枯水期水汙染防治及應急應對工作的函,旨在保障枯水期全省水環境安全,預防和及時處置各類突發水汙染事件,認真做好枯水期有關水汙染突發事件的應急應對工作。
  • 一場行為藝術開啟的水汙染整治
    直到6月20日,「堅果兄弟」從小壕兔鄉運出一萬瓶「礦泉水」,在北京789藝術區打造號稱「全中國最酷最重金屬的礦泉水超市」,引來了政府和媒體的關注——也讓更多人知道了小壕兔鄉的水汙染問題。七月中旬,「堅果兄弟」在氣井旁。
  • 中國水汙染危機
    種種跡象顯示,進入2007年以來,各地陸續爆發水汙染事件。如何應對這一嚴峻局面,已經成為擺在最高決策者案頭的最現實挑戰之一。  水,意味著生命。  然而,轉眼之間,我們身邊奔流的水不再清澈,甚至不再能哺育生命。雖然我們聽不到江河的嘆息或者嗚咽,但在那些受到傷害的肌體和靈魂深處,你能體會到這種躁動與憤怒。
  • 生態環境部 水利部關於建立跨省流域上下遊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
    近年來,相關跨省流域上下遊通過開展突發水汙染事件應對協作,在探索建立聯防聯控機制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總體上還普遍存在協作制度不完善、上下遊責任不明確、技術基礎保障不到位等問題。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推動建立跨省流域上下遊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經國務院同意,現提出以下意見。
  • 盛華仁:工業企業汙染仍是目前水汙染主要來源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盛華仁29日就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檢查水汙染防治法實施情況作報告時表示,工業企業的汙染仍然是目前水汙染的主要來源。 ——不少老企業汙染嚴重,無力治理。一些老工業基地的國有企業,汙染治理歷史欠帳太多。
  • 《關於建立跨省流域上下遊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的指導意見...
    建立上下遊聯防聯控機制,是預防和應對跨省流域突發水汙染事件,防範重大生態環境風險的有效保障,黨中央、國務院對此高度重視。《指導意見》聚焦機制建設「誰來做」「做什麼」和「怎麼做」的問題,明確省級政府負責統籌建立並落實跨省流域上下遊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主要包括8項工作任務。一是建立協作制度。
  • 宋國君:水汙染事件頻發有何警示?
    但是,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是否合理、汙染發生後預案是否有效實施,事故調查和責任追究,以及常規環境評估和日常監測管理等問題,依然在考驗著各級政府和環保部門。  中國究竟需要怎樣的環境保護管理機制?現有法律法規是否足夠應對各類新型環境突發事件?環境評估管理,需要怎樣的變革?
  • 他山之石:國外如何防治水汙染
    2012年至2015年,累計投入1000萬英鎊,聯合地方政府、社區和關注公共水體保護的非政府組織,推動社區機構加強水汙染領域宣傳工作,並支持居民區汙水管道改造等活動,降低居民生活汙水對公共水體汙染。與此同時,加強中央、地方政府和公路管理局的協作,提升水體保護在交通規劃中的重要性。針對城鎮生活垃圾對公共水體的汙染控制,在與社區合作加強宣傳的同時,主要通過重金處罰的方式予以控制。
  • 2005年:松花江發生重大水汙染事件
    2005年11月21日,哈爾濱市政府向社會發布公告稱全市停水4天,「要對市政供水管網進行檢修」。此後市民懷疑停水與地震有關出現搶購。同年11月22日,哈爾濱市政府連續發布2個公告,證實上遊化工廠爆炸導致了松花江水汙染,動員居民儲水。同年11月23日,國家環保總局向媒體通報,受中國石油吉林石化公司雙苯廠爆炸事故影響,松花江發生重大水汙染事件。
  • 十年來發生的部分水汙染事件
    事件發生後,國務院領導高度重視,湖南省政府報告及時,就汙染防控工作進行了具體部署。原國家環保總局迅速派出工作組趕赴現場協助地方政府實施汙染防控。  吉林牤牛河水汙染事件  2006年8月21日,吉林省蛟河市吉林長白精細化工有限公司約10噸工業廢液傾入吉林市牤牛河,主要汙染物為N、N-二甲基苯胺、4-氨基-N、N-二甲基苯胺,引發了嚴重的水環境汙染事件。
  • 2011—2015 年我國水汙染事件及原因分析
    1、水汙染事件來源、統計與分類所統計的2011—2015年373件水汙染事件均有一定來源,內容多來自報刊資料、網際網路新聞報導、政府文件、公開發表的論文等,少數通過查找水汙染文獻獲取。若同一事件有多次跟蹤報導,不重複計次,整合該事件所有報導的有效信息。
  • 水汙染防治「時不我待」
    要充分發揮我國的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把水汙染防治工作擺上各級政府的重要位置,切實將各項舉措落到實處。    「水汙染問題事關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推動水汙染防治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深深的知道,水汙染防治任務還十分艱巨,不僅需要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還需要科技的突破以及投入和法律的強大支撐,難度很大,也需要有一個過程。
  • 胡四一:我國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水汙染事件應急管理體系
    國務院新聞辦於2012年2月16日(星期四)上午10時在新聞發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請水利部副部長胡四一介紹《國務院關於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意見》出臺背景和主要內容等方面情況,並答記者問。    [美國之音記者]近年來中國的水汙染事件時有發生,舉個例子,中國媒體報導鎮江新區國際化工園還在汙染長江,最近鎮江又發生自來水受汙染的事件,當地群眾反映至今弄不清是怎麼汙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