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輻」為「福」 核技術正造福人類

2021-01-08 人民網

第五屆「核你在一起」科普開放周活動正在如火如荼進行,60餘家核工業單位同時對社會公眾開放,其中包括中核集團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原子能院)。

「核技術應用,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和電離輻射與物質相互作用所產生的物理、化學及生物效應,進行應用研究與開發的技術。在環保、材料和食品加工方面,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原子能院院長薛小剛告訴記者,核技術應用產業是近年來發展迅速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被稱為核工業中的「輕工業」,已廣泛融入人們生活中。

為患者量身定製「深水炸彈」

今年年初,罹患癌症的世界羽壇最佳男單之一、某羽毛球名將,通過質子治療重返訓練場的消息,讓質子治療再次進入大眾視線。

所謂質子治療,是利用質子束精準的傳輸特性,為患者的治療方案進行「量身定製」。通過精密儀器將照射劑量精準定位在腫瘤位置,如「深水炸彈」在到達一定深度接近目標時「定點爆破」。在射程前段,「深水炸彈」釋放極少能量,經過「定點」後能量迅速減小,通過將前後兩端正常組織收到的劑量降至最低值,可以最小副作用取得最好「殺敵」效果。

「10年前,我們著手開展預先研究,目前230MeV推動超導質子回旋加速器主體設備已建成,超導強場達到設計要求,設備正在調試。」中核集團首席專家、原子能院回旋加速器研究設計中心主任張天爵表示,隨著診斷治療癌症技術的不斷發展,更多患者將受惠。

核技術在醫學上的應用,還有一大領域是放射性藥物。目前原子能院已形成了一整套放射性藥物的研發體系。

「打怪升級」當好「核警察」

近年來,在全世界範圍內,利用核技術進行的反恐安檢,受到越來越多關注。因為具有靈敏度高、穩定有效、抗幹擾能力強的特點,它也被反恐安檢專家譽為「核警察」。

行人/行李放射性物質檢測系統是原子能院最早研發的核輻射探測裝置,用於探測行人、車輛非法攜帶放射性物質,預防核與輻射恐怖活動的發生。

低輻射車輛檢查系統,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綠色通道」,藉助高靈敏探測器陣列、傳感器以及自動處理與分析模塊,可實現對各種型號車輛的快速、無損、不開箱檢查。

據了解,原子能院的反恐安檢產品及服務已進入民航、海關、城市軌道交通、公安司法、大型活動賽事等眾多領域。

核解霧霾保護綠水青山

冬季供暖是關係到國計民生的大事。但近年供暖燃煤造成大量汙染物的排放,將「供暖季」變成了「霧霾季」。

雖然目前霧霾形成機理仍不系統、完整,但可以確定的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顆粒物是霧霾的主要成分。

針對北方城市供暖需求,原子能院推出了安全經濟、綠色環保的專用供熱小堆——燕龍泳池式低溫供熱堆。

相關人士表示,為發展泳池式低溫供熱堆,中核集團制定了「演示驗證—示範工程—商業推廣」三步走戰略,目前已完成初步設計和初步安全分析報告。

與此同時,原子能院積極利用核技術解析研究霧霾汙染源。

「開展此項工作,關鍵是要有高靈敏、高精確的分析技術。」相關人士表示,作為我國核工業的綜合性核科研基地,原子能院針對國家大氣汙染防治的重大需求,已組建了核技術用於大氣與環境汙染研究團隊,利用同位素測試、多元素非破壞分析、雷射等離子體在線分析等手段,開展大氣顆粒物來源解析研究。(記者 陳瑜)

相關焦點

  • 【啟物明維】身在「輻」中要知「輻」———從身邊的核與輻射安全...
    輻射是自然界的客觀存在,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電離輻射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無法忽視的部分。自古以來,人類一直就在天然輻射的環境中繁衍生息,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個人都要受到宇宙射線的照射,通常海拔每升高1500米,宇宙射線要增強1倍。
  • 院士看2018|王乃彥:核技術在醫學領域的主要突破是治療癌症
    無論是在年初第十五屆中國國際核工業展覽會上,綠色環保的核技術大受追捧;還是年中核技術應用產業領軍企業中國同輻在香港上市,核藥龍頭獲資本市場青睞;亦或是年底首屆中國國際核技術應用產業大會召開,核技術應用產業化廣受關注。這些無不顯示出核技術發展的強勁勢頭。「目前我國核技術產業發展駛入快車道。
  • 中國同輻(1763.HK)與ITM籤署合作協議 在中國進行GMP級68Ge-68Ga...
    68Ga半衰期為68分鐘,正電子衰變分支比為89%,適合標記能夠在體內快速分布併到達靶點的小分子化合物,並在靜脈注射1小時左右獲得高質量的圖像。較短的半衰期有效降低了病人接受的輻照劑量。得益於其優良的核素性質、68Ge-68Ga鍺鎵發生器的製備、簡單的化學標記以及便於藥盒化的特點,使得68Ga應用越來越廣泛,在PET顯像中的應用僅次於18F。
  • 兩彈功臣王乃彥對合肥核技術的應用充滿信心
    2013年11月29日 16:01  稿源:合肥晚報     ○王乃彥為科技城合肥題詞贈言  當老一輩「兩彈元勳」陸續離世,他是仍然健在的為數不多的兩彈功臣。昨日,78歲的中科院院士王乃彥現身安徽中福光電科技成果鑑定會。
  • ...核技術應用:輻照技術助力防疫,防護服滅菌時間從兩周縮短至一天
    其實你可能想像不到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安全、有效的核技術應用已經與我們密不可分——無論是疑難雜症的靶向治療還是防護用品的消毒殺菌,甚至是方便麵裡的小小調料包,都離不開核技術應用的助力。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江蘇蘇州實地探訪中國核技術應用的過程中了解到,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中,由於使用了輻照技術,使得防護服的滅菌時間從過去的14天縮短到1天,為防疫工作作出重要貢獻。
  • 以核技術的創新成果助力「健康中國」 ——放射性同位素生產與應用...
    會議還邀請了來自生態環境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解放軍總醫院、中國同輻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的5位專家分別就核技術應用輻射安全管理、核醫學技術和當代精準醫學、國內外醫用同位素生產供應現狀、國外醫用同位素產業發展對我國的啟示以及國內同位素生產技術發展現狀等開展主題報告。
  • 中國同輻與拜耳籤署合作協議 將新型α粒子靶向藥物引進中國市場 用於前列腺癌治療
    中國同輻作為國內核技術應用的龍頭企業,具有豐富的放射性藥品進出口經驗和強大的銷售網絡。此次合作,中國同輻與拜耳公司強強聯合,將新型α粒子靶向藥物多菲戈®引進中國市場,在提升我國核醫學診療水平的同時也為廣大前列腺癌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
  • 談「核」不再色變,你了解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核技術嗎?
    核能作為人類歷史上的一項偉大發現,應用領域非常廣泛。
  • 王乃彥院士:核技術在癌症治療的應用中有很大突破
    Q剛剛您也提到了今年核技術發展的亮點,那麼如何從整體看待國內核技術的發展水平?和國際核技術發展水平相比,我國核技術發展又處於何種地位?國內核技術發展比較分散,也缺少權威機構統一管理,進行數據統計有一定難度。從目前獲得的數據來看,中國核技術領域產值已超過3000億元人民幣,每年增速保持在20%。
  • 用了核技術的這項技能,醫用防護服滅菌耗時從兩周縮短到一天
    需求進入「戰時模式」後,核技術的投入,大幅縮短了醫用防護服的生產周期:傳統的環氧乙烷滅菌通常以天為單位,輻照滅菌則是以小時作單位。在核技術作為應急滅菌替代手段「受命於危難」之前,1月底,國內兩大核電集團所屬的中國同輻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同輻)、中廣核核技術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廣核技)均宣布,旗下的輻照企業為抗疫前線急需緊缺醫療物資開通綠色通道,提供免費的輻照滅菌服務。澎湃新聞從中國同輻、中廣核技了解到,各輻照滅菌中心現24小時待命。
  • 輻照滅菌——核技術在抗疫戰爭中的獨特貢獻
    這時,中核集團和中國廣核集團站了出來,帶領核工程師們利用自己的核技術專長,為此次抗疫戰爭做出了獨特貢獻。中廣核技輻照中心正開足馬力「技術抗疫」我所說的是一種可能並不為廣大群眾所熟知的輻照滅菌技術。這是一種利用放射源或者射線裝置產生的高能電離輻射殺滅細菌、病毒、微生物的先進滅絕技術。
  • 王乃彥院士:中國民用核技術產業未來十幾年將突破萬億規模
    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民用核技術應用不僅越來越廣泛,而且與老百姓生活更加密切。以核醫學應用為例,目前,我國已形成了完整的臨床應用體系。截至2015年12月31日,全國SPECT和符合線路SPECT數量超過600臺,PET和PET/CT 258臺,核醫學顯像診210萬人次/年,診斷費用近50億。
  • 第三屆進博會奢侈品牌第一自行車輻輪王「展品變商品」成大會亮點
    這一年的年初,一種還不為人類所了解、所掌握的病毒引起的疫情席捲了全球,世界各國的經濟活動陷入停滯、衰退,無數企業面臨生存危機。在危機四伏之際,由於在疫情防控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的中國率先開啟了良性的復工復產,迎來了市場復甦、經濟重振。而且中國踐行著自己對世界的承諾,如期、安全、成功舉辦了線下的第三屆進博會。這給世界經濟恢復活力注入了一劑強心針。無數企業在中國市場獲得了新的信心。
  • 身在「輻」中要知「輻」!
    相信很多人都是身在『輻』中不知『輻』,我們生活中常見的電離輻射接觸場景有哪些呢?請看下圖。我們在大地之母的懷抱中每天都接受一定量的天然輻射,包括空氣、水、和食物中都有少量的輻射,我們稱之為本底輻射,約為1-3mSv/年。
  • 日本批准「人獸雜交胚胎實驗」,是造福人類還是毀滅?
    世界上的很多事情在一開始有可能的想法目標都是向好去的,但是隨著這件事情的進展程度不同,就有可能會慢慢的變了性質從而走向極端,而世界上很多實驗其實都是這樣的!基因技術在人類發掘出來之後,一開始的目標就是為了給人類造福,因為可以通過這樣的技術來將很多以前無法治癒的病給治癒好,但是很多時候結果就不會是這樣額,
  • 福地福人居有道理嗎?開悟者直言:不知什麼是福,何來福地和福人
    ,也就是他的空間性變大了,身體的信息處理系統得到了更多的信息,可以進行更加複雜、深入的計算,計算的結果用來指導身體內部的運作和外部的行為。從身體內部看,他的身體內部生理會有新的改變,會有新的更複雜的想法;從外部看,他會做出和以前不同的更複雜的行為簡要地說,猩猩直立以後,畫面/空間性變大了,輸入身體的信息更加全面,信息經分析、處理以後,他就能作出更加正確的決策,做出複雜的動作,日積月累之下,導致了物種的進化從猩猩到人類是進化
  • 彌曼魚再研究為解開輻鰭魚類起源之謎提供新證據
    藉助高精度CT掃描技術,他們對4.1億前的晨曉彌曼魚腦顱結構進行了重新研究,揭示了彌曼魚內顱具有典型的輻鰭魚類特徵,如側顱管與噴水管,為解開輻鰭魚類起源謎團提供了最新證據。該研究還發現「整列層」結構不但見於肉鰭魚類,也存在於某些早期輻鰭魚類,修訂了「整列層」是肉鰭魚類特有結構的傳統假說。硬骨魚類是脊椎動物演化的主幹。硬骨魚類分兩大支系,即肉鰭魚類和輻鰭魚類。
  • 清華、北大等高層次人才齊聚海鹽,為核電關聯及核技術應用產業鏈...
    清華、北大等高層次人才齊聚海鹽,為核電關聯及核技術應用產業鏈注入新動能 !近日,海鹽縣發布實施「6100」產業鏈提升工程,其中,圍繞核電關聯及核技術應用產業鏈,將建設核技術應用產業園、核電服務業產業園等專業化產業園區,打造國內重要的核能特色產業示範基地。企業的加快集聚,產業的強鏈補鏈,離不開源源不斷的人才供給。
  • 朝鮮核技術是從哪裡來的?
    但實際上,關於巴基斯坦「核彈之父」通過黑市向朝鮮出售核技術的報導早已鋪天蓋地。  卡迪爾·汗的核「超市」  英國《獨立報》稱,朝鮮很早以前就決定開發核武器,把其作為一種針對敵國的安全政策。該國悄悄將核研究設備隱藏在深山裡,並在國際黑市購買用於製造炸彈的現貨。  在國際市場上,朝鮮要找到幫手並非難事。
  • 這種細菌以金屬為食,能降解水中雜質,或能造福人類!
    這種細菌以金屬為食,能降解水中雜質,或能造福人類!在地球上除了動物和植物以外,還有眾多原核生物和微生物等待人類發現,部分細菌過於「狡猾」,即使被凍土層「封印」幾萬年,還能保存自己原本的活性,今年一月份在青藏高原發現了30多種未知細菌,一旦這些細菌重新現身,對人類將是一個大威脅。在加州理工學院一位科學家一直在研究細菌,發現了一種細菌極為喜愛金屬,甚至把細菌當作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