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鼠愛嚼罌粟、馬兒為草而狂,這些動物也對毒品很痴迷

2020-12-06 精神科醫生梅秀森

人類就是動物的一種,屬於高等動物,根據物種起源來說,是由類人猿進化而來的,既然人嗑藥容易上癮,動物會不會也上癮呢?

答案是:「YES!」除了人類之外還有很多動物嗑藥也會上癮,或許有人會感覺到很奇特,總之,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對毒品上癮的可不只有我們人類。

嗑藥的袋鼠

澳大利亞種植了我們地球上小半數的合法罌粟,在這裡上癮的大有人在,但是神奇的是這裡的袋鼠也對毒品上癮。

我們都知道澳大利亞袋鼠很多,很多人都領養袋鼠,將其作為圈養,在他們那裡袋鼠就像我們的貓貓狗狗一樣是寵物一般的存在。

在澳大利亞的塔斯馬尼亞島上,就有一名叫做班尼特的男子發現自己家養的袋鼠存在嚴重的鴉片上癮,這些袋鼠會在他們的罌粟地裡面橫衝直撞。

事實證明,這些袋鼠一定是偷吃了這些種植的罌粟,班尼特觀察到這些袋鼠吃完罌粟後,連正常的跳走都是奢望,他聯繫當地的農民了解情況,發現常常在地裡看到種植的罌粟彎成了奇怪的圓圈,他猜測這可能不是農民口中認為的「外星人造訪」,而是一群生活在澳大利亞的嗑藥袋鼠搞出來的傑作。

據澳媒最新的報導,除了袋鼠之外很快當地的綿羊也加入了嗑藥的行列。

上吐下瀉的美洲豹

我們知道南美雨林總有很多讓人上癮的迷幻植物生長,卡皮木就是常見的一種能夠致幻的藤本植物,曾經生活在當地的巫醫就習慣拿它製作迷幻藥,藥效極強,他們叫它「死藤水」。

其實當地人本來是不知道這樣一種植物具有迷幻效果的,一切還要歸功於一種動物——美洲豹。

生活在南美的美洲豹喜歡吃這種植物的葉子和根部,然後就它們會特別嗨皮的在森林打滾然後和其他動物玩耍,而且有時候還會上吐下瀉,當時的原始部落則認為這是神在引導他們嘗試這種植物,從而發現了這種植物的「妙用」。

為草而狂的馬兒

你見過走路搖搖晃晃、毫無生氣並且大量流口水的馬兒嗎?這樣的馬兒就是誤食了瘋草的馬兒。

瘋草是一種成片生長的植物,這種草能夠引發瘋草病,雖然瘋草非常有營養,但是如果馬兒吃了這樣一種草,就會開始暴飲暴食,很神奇是不是?當馬兒連續兩周都以這種草為食就會變得心情抑鬱,而且出現極為嚴重的生理反應,它們體重變輕、行動受損、無法平衡,真的就像人吸毒之後的樣子呢。

雖然瘋草不會像人吸毒那樣產生欣快感或者鎮靜作用,但卻讓馬兒上癮,使得馬兒發狂,這或許就「馬界的毒品」,而且對於牛、羊、駱駝等都有這樣的效果。

動物「嗑藥」原來也這麼驚心動魄,可不比人吸毒差,但是看看那些動物,它們也時時刻刻深受其害,所以不論是人類還是小動物,都要儘可能的遠離毒品,才能保證自己的生命健康。

分享是一種美德,如果您覺得我們的文章不錯,請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

相關焦點

  • 六旬農婦種植罌粟獲刑六月!看看除了罌粟還有哪些毒品原植物
    非法種植罌粟或者其他毒品原植物,在收穫前自動剷除的,可以免除處罰。下面,小編帶大家認識下除了罌粟、古柯、大麻還有哪些毒品原植物吧。烏羽玉1、烏羽玉烏羽玉表皮暗綠色,手感光滑,肉質根肥大,小花鐘狀或漏鬥形,生於球體頂部。
  • 撿菸頭、偷罌粟、喝致幻劑,盤點動物裡的吸毒犯
    同樣飽受其苦的還有澳大利亞的罌粟種植戶,這裡合法種植了地球近一半的罌粟。每年,一些沙袋鼠會突入到罌粟田裡,大快朵頤,因為吸地太嗨,這些迷迷糊糊的袋鼠連正常的走路都做不到,於是就在田裡面打滾,在罌粟田裡形成一個個「罌粟田怪圈」。
  • 動物也會「吸毒」成癮?動物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癮君子?
    我們都知道毒品是危害人類社會穩定的毒瘤,多少朝氣蓬勃的生命和幸福美滿的家庭都葬送在毒品手裡。人們對毒品深惡痛絕,然而還是有人抵不住它的誘惑。毒品的製作原料多取自大自然,那麼生活在其中的動物們是否也會被這些原生毒品「誘惑」呢?答案是肯定的,動物界其實潛藏著許多吸毒成癮、自甘墮落的「癮君子」,它們對毒品的痴迷可能一點都不亞於人類。
  • 動物誤食罌粟後走路兜圈子?「麥田怪圈」成因有新說
    而人們最近發現,當動物誤食了罌粟之後,它們就會像「喝醉了」似地原地兜圈。這是否能夠為科學界進一步了解「麥田怪圈」現象提供新的線索呢?據英國《每日電訊報》6月26日報導,在澳大利亞的塔斯馬尼亞島上,一群袋鼠無意中闖入了一片罌粟地裡。它們在那裡左啃右嚼一番後,就逐漸「飄飄欲仙」了。於是,這些生物不再沿直線行走,而是不斷地做「同心圓運動」。
  • 沙袋鼠嚼罌粟消磨時間(組圖)
    而對於實驗室動物來說,它們均是被迫攝入酒精、興奮劑、毒品等物質以供科學家研究。在動物世界的癮君子中,以《新科學家》雜誌列舉的這些動物最具代表性。具體如下:  1.沙袋鼠  在澳大利亞的島州塔斯馬尼亞,生活在這裡的沙袋鼠以一種令人難於置信的方式消磨時間——瘋狂地咀嚼罌粟,當地神秘的麥田怪圈正是它們的傑作。(罌粟果實的乳汁曬乾後即為我們熟知的鴉片。
  • 花花世界 | 罌粟花
    別名:鴉片花、麗春花、舞草、百般嬌、賽牡丹、英雄花,花大豔麗,香氣濃鬱,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花之一。象徵了十二星座中的天蠍座,原產小亞細亞、印度和伊朗。我國部分地區作為藥用植物有少量栽培。罌粟是罌粟科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全株粉綠色,葉長橢圓形,抱莖而生;夏季開花,罌粟開的花朵大型而豔麗,有紅色、紫色、白色,向上開放。花早落,結球形蒴果實,內有細小而眾多種子。
  • 山東查獲新型毒品恰特草50餘公斤
    齊魯網濟南6月22日訊記者今天從青島海關了解到,該關近期連續查獲3起郵遞渠道走私進境新型毒品恰特草案,現場查扣恰特草幹葉53.95千克。經查,外籍犯罪嫌疑人以做辣木茶生意為名,通過國際郵件將恰特草走私進境,後通過其生意合作夥伴在國內接收。據了解,恰特草俗稱「東非罌粟」,產於東非和阿拉伯半島等地區,含興奮物質卡西酮,對人體中樞神經具有刺激作用,服用該物質後會使人興奮,出現狂妄、錯覺等症狀,長久嚼食會上癮,具有一定的社會危害性。
  • 毒品並不遙遠:鄰居家中種罌粟 代購的安眠藥含毒品成分
    罌粟,是一種可以提取出毒品的植物,但依然有人為了賞花或滿足「口腹之慾」而違法種植。半年來,昌平公安分局共在轄區內查獲了近400株違法種植的罌粟,相關違法行為人均受到了行政處罰,罌粟植株也均被剷除。事實上,毒品距離我們的生活並不遙遠,託代購買回來的「神藥」可能含有毒品成分,娛樂場所內銷售的「奶茶」也可能被「加了料」。
  • 葉門:一個幾乎全民嚼食毒品的國家
    雖然和現如今被提取出來更高濃度的毒品相比較並沒有那麼強烈的危害,但是參考曾經禍國殃民的鴉片可以知曉,類似的毒品上癮程度也摧毀了葉門自身。像恰特草這種只需要在口中咀嚼就能夠獲得精神上的滿足的毒品,一度使國民沉浸在其中無法自拔。在葉門的領域當中,下至15,上到50歲的人當中,大概有70%—80%的人都在食用這種恰特草。換言之,葉門是一個幾乎全民嚼食毒品的國家。
  • 新型毒品恰特草是什麼?
    它又名阿拉伯茶(Arabiantea)、葉門茶、衣索比亞茶、布希曼茶(Bushman'stea)、東非罌粟,原產地為衣索比亞,現廣泛分布於熱帶非洲、衣索比亞、阿拉伯半島以及中國海南、廣西等地。  恰特草葉含興奮物質卡西酮,可嚼碎食用。早在13世紀當地人已經咀嚼巧茶的嫩芽和葉子來抵抗飢餓和疲勞,後來嚼巧茶的習慣傳到許多非洲和中東國家。
  • 冰島罌粟花是不是毒品 湖北、江西法院認定相反
    問:你知道種植罌粟是國家法律禁止的嗎?  答:不知道。《農村百事通》書上又沒有說是國家法律不讓種的。  2001年9月,伍家崗區檢察院對嶽某提起公訴,指控嶽某涉嫌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罪。湖北宜昌市伍家崗區法院對此案進行了公開審理。在法庭上嶽某辯稱,自己種植冰島罌粟花時並不知其為毒品,否則是不會種的,而且也沒有種那麼多。
  • 鬼罌粟,罌粟花中的機靈鬼!
    看著好像是罌粟,難道在加拿大,可以光明正大地種植罌粟嗎?我也很好奇,看著這些美麗嫵媚的花朵,除了拍照外,最想知道的就是:這些花到底是不是罌粟花?別急,識別花草我有奇招,就是我手機裡的「識花君」和「形色」君,有這兩個寶貝在手,什麼樣的花兒也難不倒我。先問「識花君」,再問「形色」君,兩者回答一致,基本上就可以確定這花兒的名字了。
  • 金三角第一朵罌粟花(遠離毒品,珍惜生命)
    人們比喻其與罌粟毒品的關係,猶如人身血與肉的關係,深深侵入了金三角人文社區的每一個角落。金三角不僅出產上好的大煙和高純度的海洛因,同時因當年泰、老、緬各國的一些民族武裝和其他政治組織常在此出沒,毒品與政治、民族獨立和販毒武裝交織在一起,上演了一幕幕影響世界的鬧劇。
  • 衛星遙感+AI,罌粟花識別|美國加州罌粟花爆發
    通過查閱資料發現,這些橙色的物體居然是罌粟花。而衛星圖像拍攝時間4月14日,恰好是這裡的罌粟花盛開的頂峰時期。罌粟的學名是「somniferum」,意為「催眠」。在我們大多數人的認知中,罌粟是毒品的原材料。但事實上,不是所有的罌粟都是有害的。罌粟屬是一個包含180多種植物的大家族,其中的鴉片罌粟才是我們常說的毒品原植物。而生長在加州的這片罌粟其實有個更溫柔的名字,花菱草。雖然無論是從名稱角度還是科學分類,它註定繞不開罌粟這個範疇,但加州的罌粟,卻屬於另一個類群。
  • 知識貼:罌粟、虞美人超強分辨指南
    事實上,「罌粟」是個大家族,罌粟屬包含的植物足足有180多種!我們常說的毒品原植物,屬於鴉片罌粟。4月6日為花菱草日,就連州旗上的熊,州界牌上的花菱草都是加州的形象代表。據說,以前的美國西部人,還經常將花菱草整棵放在小孩的床下,說這樣可以促進睡眠。
  • 小金瓶、夢幻草……警惕,這些「飲料」可能是新型毒品!
    原標題:小金瓶、夢幻草……警惕,這些「飲料」可能是新型毒品!  像飲料、像樹枝、像茶葉 新型毒品超越常規思路  警方陸續查獲了含有管制毒品成分、以飲料等偽裝形式出現的新型毒品:「G水」、「咔哇潮飲」、「咔哇水」、「小金絲」、「小金瓶」、「夢幻草」、「小樹枝」、「恰特草」、「三口鮑」……這些名字聽起來似乎和毒品沒什麼關係,但事實上卻是隱蔽性很強的新型毒品。
  • 毒品原植物——恰特草
    阿拉伯茶(Arabian tea)是一種產於東非和阿拉伯半島地區的植物,阿拉伯茶(Catha edulis Forssk),又名恰特草、學名Catha edulis、衣索比亞茶、葉門茶、巧茶、布希曼茶(Bushman's tea)、東非罌粟,東非常青灌木,原產地為衣索比亞,現廣泛分布於熱帶非洲、衣索比亞、阿拉伯半島以及中國大陸的海南、廣西等地。
  • 罌粟和虞美人的區別
    提示:點擊上方"天津禁毒"並關注即可了解更多禁毒要聞及毒品知識
  • 長春一小區綠地內種虞美人被誤認「罌粟花」
    原標題:長春一小區綠地內種虞美人被誤認「罌粟花」     核心提示:8日,長春市民爆料稱,東新路和東站街交會東站街南面東新小區5號樓和7號樓中間的位置,花罈子裡種了罌粟花。園藝專家鑑定後認定花是冰島虞美人,虞美人和罌粟同屬一科。從外形上看,虞美人和罌粟很相似,但實際上區別卻非常大。
  • 袋鼠為什麼會在澳大利亞泛濫?有什麼動物可以制約袋鼠?
    根據澳大利亞政府2016年的統計,在本土約有4500萬隻袋鼠,而截止到2018年,澳大利亞的人口數量為2499.24萬,也就是說袋鼠的數量已經快達到了人口數量的2倍了。而且袋鼠在澳大利亞佔據了主要的生態位,它們經常出沒人類的住所,破壞人的財物,甚至是攻擊人,因此,無論是出於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因素,還是對人威脅的因素,都應該控制袋鼠的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