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微鏡的前世今生,300年前靠手工造顯微鏡,如今手機變顯微鏡

2020-10-18 科技智能製造

顯微鏡的故事,需要從公元前3500年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說起。考古證據顯示,當時沿海地區的人們在金屬加工的時候無意製造出了歷史上第一塊玻璃。美麗的玻璃從那時候起就成為了貴重的觀賞物品,它的製造技術也因此流傳了下去。大約在公元4世紀,羅馬人終於挖掘了玻璃除了觀賞之外的其他功能:他們開始用玻璃來製造門窗、杯子等實用的東西。與此同時,我國則出現了利用水晶石打磨透鏡的技術,不過這通常只是作為飾物使用。13世紀,馬可波羅將這種水晶透鏡帶回歐洲,歐洲人因此學會了磨製鏡片的方法。製造業的發達,令玻璃成為了一種廉價的材料,因此,眼鏡製造業便紅紅火火地發展起來了。

4世紀羅馬人的玻璃杯

當時戴眼鏡的人大多數是些年紀很大的富翁,他們需要的是老花鏡,也就是凸透鏡。人們很快發現,凸透鏡可以令物體的影像放大。於是,一些極具好奇心的人開始使用凸透鏡來觀察細小的物體,顯微鏡就是在這個時候誕生的。顯微鏡有兩種形式,一種就是單塊的凸透鏡,又被稱為放大鏡或單式顯微鏡;另一種是多塊凸透鏡的組合,又被稱為複式顯微鏡。

一開始,人們用單塊凸透鏡觀察物體。這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凸透鏡的焦距和透鏡的直徑成正比,而焦距又和放大倍數成反比,也就是說,想要獲得更大的放大倍數,透鏡的直徑就要很小。如果想要獲得放大100倍的影像,那麼透鏡的直徑要做到0.33毫米那麼小——這個比大頭針還小的透鏡在當時根本就製造不出來。因此,當時的凸透鏡的放大倍數最大不過25倍。這种放大倍數是玩具級別的,只能讓小孩觀察小蟲,想要觀察更細微的東西,只能尋求別的工具。

16世紀90年代,在荷蘭的米德爾堡誕生了人類歷史上第一臺真正意義上的顯微鏡。具體年份的記錄已經在二戰期間、1940年5月17日一場發生於米德爾堡的爆炸中喪失,人們推測顯微鏡的發明年份應該是在1590~1505年間。那個時候,發明人扎卡萊亞斯·詹森(Zacharias Janssen)很可能只是個十歲左右的孩子(他的出生年份同樣不詳,大約是在1580~1585年間),跟著他的父親漢斯·詹森(Hans Janssen)在街頭販賣自家打磨的鏡片。或許是在父親的工作室裡玩耍時得到的靈感,扎卡萊亞斯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將多塊凸透鏡組合在一起的人,就是這一舉動,為人類打開了微觀世界的大門。父親漢斯幫助他製作出了世界上第一臺複式顯微鏡,它看上去像是一根手電筒。

詹森複式顯微鏡,1841年制的復刻版

詹森父子的複式顯微鏡的構造十分簡單:它由三個鏡筒連接而成,中間那個鏡筒比較粗,適於手握;另外兩個鏡筒則分別插進它的兩端,它們可以伸縮調整,以達到聚焦的目的。當這個複式顯微鏡兩個活動的鏡筒完全收攏時,它的放大倍數是3倍;當它們完全伸展開時,放大倍數就有10倍。雖然這個放大倍數看似還不如單式的凸透鏡,但它的意義在於它是最早的變焦鏡頭,同時它只是一個未成熟的雛形,有了複式鏡片組合的結構基礎,放大倍數很快就開始了飛躍。另外,製造工藝也很簡單,人們不再需要費勁去磨製極小的透鏡。

詹森父子

不過很可惜,詹森父子的顯微鏡發明雖然為人類打開了微觀世界的大門,但在那個年代,還沒有人能夠真正踏進去。由於技術水平的局限,16世紀的複式顯微鏡放大倍數仍然不夠高,人類在探索微觀世界上並沒有什麼激動人心的發現。在那個時代,與其說顯微鏡是科學儀器,倒不如說它是一種藝術品。它美麗的黃銅外表、精美的裝飾受到上流社會的追捧,大部分人只把顯微鏡當做典雅高貴的收藏品。

半個世紀過去了,荷蘭再次誕生了一位顯微鏡偉人。1632年10月24日,安東尼·范·列文虎克(Antonie van Leeuwenhoek)出生在荷蘭的代爾夫,由於家境困難,他只上過很短時間的學,16歲就被送去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做布店學徒。1654年,22歲的列文虎克回到老家代爾夫,開了一家屬於自己的小布店。一開始,他嘗試著用凸透鏡來放大鑑定布料的質量,布料店的工作並不忙碌,他很快培養起了對透鏡的興趣,並嘗試自己打磨鏡片。靠著興趣和毅力,這個沒上過幾年學的年輕人在自家的小店裡打磨製造出了世界第一流的鏡片,它們的厚度僅為1毫米,曲率半徑為0.75毫米,有著很高的放大率和解析度。

列文虎克

在掌握了鏡片的磨製技術後,列文虎克將鏡片組裝成複式顯微鏡,並用它們發現了人類從未見到的細胞。典型的列文虎克顯微鏡很小,結構很巧妙,由一塊扁平寬大的鏡身、一個鏡頭、一個針形載物臺、兩個螺釘構成的。透鏡被鑲嵌在兩塊鑿出小孔的黃銅片之間,螺釘可以用於調節標本與透鏡之間的距離,以調整焦距。使用時,先將標本固定在針尖上,拿起顯微鏡對準光源,調節螺釘令影像達到最佳狀態便可觀察。

現存的列文虎克顯微鏡

1677年,他觀察到了池塘水中的原生動物,鮭魚血液中的紅細胞。1683年,他在牙垢裡發現了細菌,並將結果寫成報告寄給英國皇家學會,獲得了後者的肯定,從而開創了微生物學。他還正確地描述了微生物的形態有杆狀、螺旋狀等多種。通過對毛細血管的觀察,他證實了血液循環系統的存在,結束了多年的科學界之爭。微觀世界的大門只對他一個人開啟,他用鏡片在其中遨遊,不斷發現著各種令人震驚的事實,改變了人們的觀念。

列文虎克繪製的木細胞圖

1677年列文虎克寫給英國皇家學會的信件

列文虎克一生親自磨製了550塊透鏡,裝配了247臺顯微鏡,為人類創造了一批寶貴的財富。至今保存下來的有9臺,都被妥善地保存在各地的博物館裡。荷蘭尤特萊克特大學博物館裡的那臺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為270倍,解析度為1.4微米,這幾乎已經是光學顯微鏡的極限。列文虎克製作透鏡的方法已經失傳了,而他手工製作出來的顯微鏡的質量之高,到現在為止都沒有人能僅靠雙手復刻。

如今:中國,由華中科技大學8位初創人員成立的一家,專注於光學成像,和光機電一體化產品研發商肯維捷斯,自主研發了一款全球放大倍數最高的手機外設,手機上的顯微鏡——TipScope CAM 可攜式手機顯微鏡相機,最大放大倍數可達1000倍,安卓、蘋果通用。。。


全球放大倍數最高的手機外設

最大放大倍數可達1000倍

安卓、蘋果通用

手機上的顯微鏡

TipScope CAM 可攜式手機顯微鏡相機

使用高性能的SONY CMOS,顯微鏡具有高達1300萬像素高清畫面,實在太牛。

顯微鏡還可以自帶調焦,1秒帶你洞察微觀世界的美。

那個無法被肉眼看到的神奇微觀世界裡,一切都變了模樣。

仙人掌

人的眼淚

攜帶幼蟲的螞蟻

沙子

普通光學顯微鏡的放大倍數一般在600~800倍,而TipScope CAM能放大1000倍,操作還特別簡單。

1300萬像素高清畫面,1000×倍放大的能力,自帶調焦能力,色彩還原技術,全彩微觀世界,僅為65克的小巧體型,便於攜帶,3種不同的照明方式,滿足不同觀測需求,趕緊下單購買吧!

相關焦點

  • 顯微鏡的前世今生,300年前靠手工造顯微鏡,如今手機變顯微鏡
    於是,一些極具好奇心的人開始使用凸透鏡來觀察細小的物體,顯微鏡就是在這個時候誕生的。顯微鏡有兩種形式,一種就是單塊的凸透鏡,又被稱為放大鏡或單式顯微鏡;另一種是多塊凸透鏡的組合,又被稱為複式顯微鏡。一開始,人們用單塊凸透鏡觀察物體。這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凸透鏡的焦距和透鏡的直徑成正比,而焦距又和放大倍數成反比,也就是說,想要獲得更大的放大倍數,透鏡的直徑就要很小。
  • 能讓手機秒變顯微鏡的鏡
    能讓手機秒變顯微鏡的鏡 To view this video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and consider upgrading to a web browser that
  • 手機改裝變「顯微鏡」(圖)
    據美國《紐約時報》8日報導,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人員把自己開發的軟體安裝在手機上,同時對手機硬體稍作改動,手機顯微鏡便應運而生。
  • 只花三美分 手機瞬間變顯微鏡
    休斯敦大學電子和計算機工程副教授施魏傳(Wei-Chuan Shih)表示這些透鏡可以像真正的顯微鏡一樣工作,且它的使用成本和簡易性——它可以直接依附在智慧型手機鏡頭上而無需使用任何額外的設備——使得它可供課堂裡的學生所用。
  • 400倍顯微鏡,手機微距的好伴侶!
    現如今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顯微鏡技術也在不斷朝向民用化發展人們平時拍照用的手機也都有了微距功能可以清晰拍攝出一些細小的事物今天小編就為您推薦一款可以將物體放大400倍的手機顯微鏡頭,有了它可以讓你的手機秒變「電子顯微攝像機」。 TIPSCOPE手機顯微鏡頭▼
  • 神奇小附件:手機1秒變納米顯微鏡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工程師最近創造了一個3D列印的附件,可使智能機攝像頭成功拍攝90納米的小粒子,幾乎媲美電子顯微鏡效果該附件被譽為首個可攜式、基於手機成像系統、可檢測單個納米粒子的手機顯微鏡。光的波長一般有幾百納米,但波長更短(亞波長)的顯微鏡成像對象挑戰更大;因為環境限制,其信號強度和對比度非常低。不過研究團隊設法解決了難題。該設備在一定角度下(75度),使用一個雷射二極體照亮整個樣品,避免鏡頭收集過多的散射光,提高了信噪比設置。
  • 種草|手機秒變"電子顯微鏡"?!體驗後直呼過癮的高科技
    現如今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顯微鏡技術也在不斷朝向民用化發展人們平時拍照用的手機也都有了微距功能可以清晰拍攝出一些細小的事物今天就為您推薦一款可以將物體放大400倍的手機顯微鏡頭,有了它可以讓你的手機秒變「電子顯微攝像機」。TIPSCOPE手機顯微鏡頭▼說起顯微鏡,你首先會想到的是在實驗室中常見的那種碩大笨重的光學儀器。
  • 成本不到一美元的紙片顯微鏡,效果槓槓的
    顯微鏡的發展到如今已經有 400 多年的歷史了,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見到的顯微鏡多為光學顯微鏡。當然,還有電子顯微鏡、超顯微鏡等等。   不過到現在,顯微鏡可真的要脫離你們心中的模樣了!   肖恩我今天給你們介紹兩款將手機秒變顯微鏡的設備,讓你不知不覺愛上它!
  • 貼上這個神器,手機秒變顯微鏡!懶宅女孩買起來
    就算現在已經復工,下班之後也得老老實實待在家中,數數頭髮玩玩手機……啥時候是個頭?別急,待在家裡就是為國家做貢獻,大家一定要穩住。實在憋得慌,不妨來看看我新發現的神奇玩具,給自己找找樂子。簡單操作,手機秒變顯微鏡我說的這個玩具,其實就是名為Tipscope的顯微鏡,把它貼在手機上,你的手機秒變顯微鏡,瞬間放大微觀世界,家裡每個角落、每個物件都會成為值得探索的一方"小宇宙"。別看這麼個小東西,它可是一款全球放大倍數最高的手機外設,最大放大倍數可達400倍!
  • 指尖上的顯微鏡讓朋友圈畫風大變
    指尖上的顯微鏡讓朋友圈畫風大變  olivia chan • 2019-11-25 15:38:55 來源:前瞻網 E
  • 手機秒變顯微鏡,能夠放大400倍,子孫後代都能看到
    內在不行,可以靠外掛,這個在手機攝像頭也行得通,想要手機放大很多倍,不需要去買好大幾千的手機,只需要一個外掛,就能輕鬆做到,並且能夠放大到400倍,達到一個顯微鏡的放大級別。在顯微鏡下看到的洋蔥表皮細胞▼家裡面有小孩,他們的好奇心和渴望了解未知世界都是非常的強烈,可以讓他們提前了解位未知的微觀世界,單不是在家裡面買一個顯微鏡,畢竟顯微鏡是屬於精密儀器,今天的這個TIPSCOPE手機顯微鏡頭,具備 2 μm光學解析度
  • 顯微鏡是怎麼被發現的?
    公元前2世紀,克勞迪思·託勒密發現一根木棍放在水裡會變彎,並且非常精確地記判斷它的「彎曲」角度不會超過0.5度。 然後,他又計算出了光在水中的折射常數。他們發現,如果你把「鏡片「放在物體上,物體會看起來變大了。 這些所謂的鏡片其實並不是現代意義上的鏡片,應該叫放大鏡,或者凸透鏡。 」透鏡「這個詞是從拉丁語詞彙」Lentil「演化過來的,因為它們的形狀非常類似於紅扁豆。 與此同時,塞內卡認為是水珠的圓球狀特性造成了放大效果。 」不清楚或微小的字在裝滿水的圓玻璃球下,可以被放大、變得清楚。
  • 3D顯微鏡技術拍攝飲食:葡萄酒放大300倍(圖)
    玫瑰葡萄酒被放大300據悉,格林伯格通過使用一臺定製的3D顯微鏡,將選取的飲食樣本放大到了原體積的300多倍之大,從而用這些不可思議的「飲食寫真」圖片,為科學和藝術的自然調查揭開了食物飲品日常的偽裝「面具」。
  • 國產光學顯微鏡獲突破 談談這個了不起的儀器
    了不起的顯微鏡關於顯微鏡的前世今生>我們常常把顯微鏡視為人類進入微觀領域的象徵,這得利於列文虎克對顯微鏡的貢獻,這個稍後再談。而從顯微鏡誕生發展到今天,數百年歷史中並非一成不變,其中1931年電子顯微鏡的誕生,一定程度上奠定了現代顯微鏡的兩個大體發展方向——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發展到今天,電子顯微鏡的放大倍率已經可以超過1500萬倍,就這一方面來說已經遠超光學顯微鏡。
  • 有了它,手機秒變顯微鏡,看看放大400倍後的微觀世界有多美
    小時候大家一定都用過顯微鏡,也看到過微觀世界的神奇,而這份神奇自從畢業後似乎再也沒有見到過了。而今天,在某寶上發現了一款非常好玩的手機鏡頭,Tipscope手機顯微鏡,有了它,手機可以秒變顯微鏡,最多可以將物體放大400倍。真的有這麼神奇嗎?我們一起來試一下就知道了。
  • 手機秒變顯微鏡,家長用它可以提高孩子的求知慾
    它被發明之後迅速的擴大了人們對世界的認識,現在也衍生出了許多不同原理的不同用途的顯微鏡,比如掃描隧道顯微鏡、金相顯微鏡、雷射共聚焦顯微鏡、原子力顯微鏡等。雷射共聚焦顯微鏡相比較於哪些專業用途的顯微鏡,平常人一般都很難接觸到,但是你我身邊常用的手機卻是很常見的,但是手機怎麼和顯微鏡聯繫起來呢
  • 貼上它,手機秒變400倍顯微鏡,讓你隨時隨地玩轉微觀世界
    比如,藉助一臺顯微鏡,我們就能看很多意想不到神奇有趣的畫面。而對於並不從事科研工作的人來說,或許一生當中很少能有機會觀察到顯微鏡下的微觀世界。如今人們平時拍照用的手機也都有了微距功能,可以清晰拍攝出一些細小的事物。
  • 摺疊式顯微鏡Foldscope:一款可以貼在智慧型手機上的紙質顯微鏡
    可以貼在智慧型手機上的紙質顯微鏡━━━━近100年來,桌面顯微鏡的基本設計沒有太大改變。至少在2011年史丹福大學的一位工程師開始嘗試創新型顯微鏡技術之前,顯微鏡設計沒有發生改變。加州史丹福大學生物工程助理教授馬努•普拉卡什(Manu Prakash)發明了摺疊式顯微鏡Foldscope,目前在全球已售出50多萬件。Foldscope用摺紙製成穩定的紙板顯微鏡主體,用精密玻璃珠製成透鏡。
  • 科技創新手機式顯微鏡,朋友圈畫風大變,人人化身生物學家
    便攜顯微鏡的發明者是誰?把手機顯微鏡這個創意變成現實的,並且生產這種設備的機構,則是位於熱那亞的義大利理工學院的SmartMicroOptics ,他們把這種新型智慧型手機顯微鏡命名為 DIPLE (可譯為:迪寶),當然它的價格比普通手機要貴很多。這個發明,使人人都可以使用它來研究微生物和結構。
  • 有了它手機秒變顯微鏡!和孩子一起探索微觀世界吧~
    家裡有望遠鏡 放大鏡 一點都不稀奇如果是顯微鏡還是手機智能顯微鏡呢顯微鏡對於熊孩子來說分分鐘燃起他們的科學夢~ so easy ~文章底部有視頻哦·有一家來自臺灣的科技公司適時的改造了不接地氣的科技產品把手機和平板電腦秒變顯微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