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降雨臨安建德增雨效果顯著 降溫達10℃以上

2020-12-05 騰訊大浙網

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來了一場雨!

連續多日的高溫炙烤後,大家一邊等待著颱風來拯救,另一邊氣象部門也謀劃著進行2017年的首次人工增雨。

7月28日杭州市氣象部門在臨安、建德進行人工影響天氣作業(主城區、蕭山除外)。部門地區進行人工增雨效果顯著,降溫達10℃以上,為饑渴的山林和農作物送上了一份清涼的甘露。

記者驅車3個多小時,跟隨氣象部門工作人員一起來到臨安的人工增雨作業點,見證他們追逐一朵可以下雨的雲。

發射架火箭彈分開運

發射要天時地利人和

所謂人工增雨,是指通過火箭等傳輸手段將增雨催化劑(凝結核)送入雲層,促使雲中更多的小水滴變成雨滴降落下來,從而增加降雨量和降雨的範圍。根據杭州市氣象部門提前發布的通知,昨天杭州臨安、建德等多個縣市準備進行人工影響天氣作業(主城區、蕭山除外)。

上午11點多,錢報記者從市區出發,驅車前往臨安的人工增雨作業點。錢報記者了解到,此次臨安的人工增雨作業點分布在臨安市島石鎮仁裡村、馬頭嶺以及天池等地,位於山區,距離杭州市區有150多公裡。

島石鎮仁裡村的人工增雨點位於半山腰,海拔700多米。

兩輛深色的皮卡駛入作業平臺。其中一輛皮卡車的後備廂上載著一個火箭發射架,火箭發射架上每次可以同時發射四枚人工增雨彈。而另一輛皮卡車後備廂則裝著幾隻木箱。「木箱裡裝著8枚人工增雨火箭彈和一枚模擬彈,按照規定,每次人工增雨作業,發射架和火箭彈必須分開裝運,所以每次至少出動兩輛車。」

「人工增雨不是製造降雨,它的前提是需要天空中的雲層達到一定厚度。」工作人員解釋,如果夏天進行人工增雨作業,那麼雲層中的溫度最好要在零度以下,而判斷冷雲暖雲就需要氣象工作者根據氣象雷達的回波來判斷。「回波顏色濃,說明雲層中水滴量足,具備下雨的條件。」

除了天氣條件外,進行人工增雨的地點必須選擇在戶外空曠地點,由於火箭彈會發射進入空中,所以發射前還需要提前向空管部門申請空域。當然,最後還需要所有工作人員的默契配合,才能讓雲層中的水滴落下來。

在綜合判斷後,現場工作人員決定臨時前往下一個作業點。

一聲巨響火箭飛天

五分鐘後瓢潑大雨

14:40,錢報記者跟隨工作人員來到臨安市人工影響天氣10號作業點。海拔674米的半山腰上,工作人員迅速將火箭發射架支起,進行準備工作。

溫度計顯示,室外38℃。氣象工作人員一下車,把一隻手放額頭上,好似孫悟空睜著他那雙火眼金睛,遙望了一下天空,「現在雲系條件相對剛才比較有利,雲頂達到5000米以上,通俗一點說,就是雲層看上去要厚一點,雲層顏色比較濃,可以試一下人工增雨。」

於是,隊員們各司其職,指揮、操作、監測、維持秩序,一系列作業準備工作緊張而又有序地展開。

在發射架旁,氣象部門的工作人員正在裝載一枚長約2米的藍色模擬彈。「模擬彈主要為了測試人工增雨火箭發射器的迴路是否正常,進行預先測試,不會打到空中。」

申請空域、確定發射方位、調整發射仰角、填裝人工增雨火箭彈……一系列的準備工作就緒,所有工作人員都撤離到了幾十米外的安全地帶,附近的車輛也被暫時攔停。

所有人都在等待最激動人心的一刻。

「3、2、1,發射!」15點13分,操作員按下了手中的發射按鈕。

「嘭」的一聲巨響,錢報記者還沒反應過來,首枚火箭彈的尾部攜著紅色的火焰,直竄雲霄,瞬間消失在雲層中……

幾十秒後,另一枚火箭彈也衝出了發射架,瞬間划過天際,去尋找它的目的地。

工作人員說,由於發射時的聲音太過震耳欲聾,火箭彈升空四五秒後在雲中爆炸播撒催化劑的第二聲一般人很難聽到。火箭彈完成任務後,就可以「功成身退」了。

爆炸後的殘殼會乘著火箭彈前部和中部的兩個小降落傘下來,它是玻璃鋼材質,一般不會有什麼危險。「我們就是追雲的人,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其實大家也不知道等會兒的效果怎麼樣。」

大家總會把人工增雨說成人工降雨,這讓工作人員很無奈。其實,這些人工增雨作業隊的工作人員可不是「雨神」,走到哪兒雨就到哪兒。相反,是他們追著雲跑,追的還得是「雨做的雲」。

火箭升空後不到三分鐘,現場就飄起了雨滴。兩分鐘以後,雨勢突然增大,現場下起了瓢潑大雨,人工增雨成功!在場的所有人都很激動!

人工增雨後

溫度瞬間降了10多度

從島石鎮仁裡村回杭州的路上,雨一直下個不停,直到進入龍崗鎮後,雨勢才漸小轉停。氣象部門的工作人員告訴錢報記者,剛才發射的兩枚人工增雨彈是在仁裡村往島石鎮方向打的,一般人工增雨火箭彈可以深入到六七千米的雲層,所以島石鎮的降雨量比較大。根據氣象部門的監測顯示,截至下午4點,島石鎮北部降雨普遍在3毫米以上,部分站點在6毫米以上。

伴隨著降雨的還有大幅降溫。錢報記者的小車行駛在盤山公路上,剛才還是38℃的高溫,如今瞬間掉到25℃。打開車窗,涼風習習。

直到車輛駛上了杭徽高速入口後,太陽又冒出了身,氣溫立馬升高,重回30多度。

錢報記者了解到,除了臨安外,下午16時35分至40分,建德在楊村橋鎮王謝村西源水庫人工增雨作業點成功實施人工影響天氣作業,作業後當地及周邊普降大雨。截至18:00當地兩個作業點降水超過9毫米,降溫幅度也在10℃左右。

關於人工增雨

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1、為什麼主城區等不能進行人工增雨?

由於空中管制的原因,主城區和蕭山城區都沒有設置人工增雨作業點,無法進行人工增雨作業。

2、人工增雨原理是什麼?

人工增雨是通過火箭等傳輸手段將增雨催化劑(凝結核)送入雲層,促使雲中更多的小水滴變成雨滴降落下來,從而增加降雨量和降雨的範圍。人工增雨除了要有安全的航空空域外,作業點位附近還要有適合的降雨雲系才能作業。

3、碰到人工增雨後的啞彈,該怎麼處理?

氣象部門提醒,人工增雨火箭彈發射後存在啞彈(在空中未爆炸直接掉落到地面)的情況,如有人發現故障增雨彈,請市民不要靠近,並立即向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當地政府或派出所報告,不可擅自拆除、搬動或儲藏。

相關焦點

  • 杭州人工增雨進行時 臨安作業點已在降雨
    根據杭州市氣象局的最新消息,杭州境內的各氣象局已經做好人工增雨作業的前期準備工作,今天下午,將在餘杭、富陽、桐廬、淳安、建德、臨安等地進行人工影響天氣作業(主城區、蕭山除外)。錢江晚報的記者已經趕到了臨安的人工增雨作業點。
  • 11枚火箭彈射進雲層 記者親歷餘杭臨安人工增雨
    省政府昨天專門召開會議,研究防禦高溫抗旱和部署人工增雨等相關舉措。省委省政府要求氣象部門抓住一切有利時機實施人工增雨作業。 省人工降雨辦公室負責人說,7月28日-29日,上虞、奉化、寧海、餘姚等地已開展10場次的增雨作業,共發射火箭彈88枚。目前,全省各地40支人工增雨作業隊伍、380名有資質技術人員準備就緒,抓住一切有利時機適時開展火箭人工增雨作業。
  • 人工降雨會產生雷電嗎?
    可他們後來聽說,那次降雨是當地氣象局組織的人工降雨,如果那樣的話,降雨中出現的雷擊,也就同樣不是簡單的自然天象,而是有人為因素參與其中了。他們將氣象局告上法庭。他們認為,造成兒子死亡、妻女受傷的雷電,是氣象局進行人工增雨引起的,氣象局實施的增雨行為屬高度危險作業,是造成家庭一死兩傷的直接原因,對此氣象局應法承擔責任,賠償損失。
  • 山西人工降雨防雹辦公室:今年增雨要超30億立方米
    山西人工降雨防雹辦公室:今年增雨要超30億立方米   今年我省增雨要超30億立方米  前6個月增雨總量達20.8億立方米  6月18日至20日,我省大部出現降水,針對此次降水過程,省人工降雨防雹辦公室,逐時監視天氣變化,並與省氣象臺保持密切聯繫,20日,時機已成熟,飛機率先升空作業,在全省範圍實施飛機人工增雨作業5架次,累計飛行時間為
  • 人工降雨的原理是什麼?為什麼森林大火不能夠進行人工降雨?
    可是現在,由於技術在不斷發展,我們可以進行人工降雨,解決了下雨不及時帶來的困擾。可是你們有沒有想過人工降雨的原理呢?而且我國是世界上進行人工降雨最多的國家,這一項操作究竟對人類生活有沒有影響呢?今天跟隨阿貓一起了解一下吧。
  • 我國人工增雨(雪)作業覆蓋面積達500萬平方公裡
    一架大型固定翼無人機攜帶著碘化銀焰條燃燒裝置,在火箭的助力下直衝雲霄,不斷向雲層播撒人工增雨催化劑。兩個多小時後,完成雲中播撒作業的無人機,自動打開降落傘,成功著陸。「催化劑起到了人工增加降雨的效果,為乾渴的草原帶來了更多的甘霖。」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氣象局局長張守保說。和巴音布魯克草原上這一幕類似的人工影響天氣的情景,在我國南北各地時常出現。
  • 澳大利亞森林大火已經肆虐四個月,人工降雨能滅火嗎?
    人工降雨的前提是有雨可降,當一片含有大量水蒸氣的雲來到上空時,我們可以通過物理化學方法控制降雨的時間和地點;澳大利亞目前處於炎熱的夏季(12月~2月),乾旱少雨,絕大部分地區都不具備人工降雨條件,而且此次森林大火非常嚴重,除非是長時間的傾盆大雨,否則一般的中小雨對延緩火勢的蔓延起不了任何作用。
  • 四川攀西預計未來十天無人工增雨條件 旱情持續 - 天氣資訊
    按照四川省「十年九旱」的經驗,人工增雨是及時緩解旱情的有效辦法之一。而自去年入冬遭旱以來,人工增雨這一良策在攀西地區就喪失了作用。  早在上一輪四川盆地降溫降雨過程中,攀枝花、涼山兩市州氣象部門就已做好了人工增雨作業準備。但苦於川南高原上空一直處於「無雲」狀態,沒有實施增雨作業的條件。當四川省其他受旱縣(市)的旱情因人工增雨而有所緩解時,攀西地區滴雨未下。
  • 遂平:實施人工增雨,有效緩解旱情
    為增加降水量,緩解當前麥田旱情,消除空氣汙染物,11月16日到18日,遂平縣人工影響天氣領導小組在蓮花湖炮點採用增雨火箭系統和高炮實施人工增雨作業。據氣象局負責人介紹,所謂人工增雨,即通過火箭彈等傳輸手段將增雨催化劑送入雲層,促使雲中更多的小水滴變成雨滴降落下來,從而增加降雨量和降雨的範圍的過程。在蓮花湖作業點,氣象局作業人員將增雨火箭發射架調整合適的方位和角度,火箭彈依次上膛。另一邊,氣象局內人員嚴密監視天氣情況,抓緊一切有利開展人工增雨作業的時機。
  • 人工增雨怎麼進行?要哪些條件?
    昨天下午,餘杭區氣象局計劃在百丈進行人工增雨。  12點58分,錢報記者隨餘杭氣象局一行來到百丈。在石竹園村魚石嶺隧道口一處山坡高地,工作人員開始做準備工作。  14點17分,原本晴熱的天空,突然開始陰沉,竹林燥熱的空氣中,吹來徐徐涼風。但工作人員還是說,雲層條件還達不到人工增雨的作業需要。一般,人工增雨的雲層要求,需要一定厚度和水汽含量,高度也不能太高。
  • 70秒短視頻揭秘「人工降雨」! 每顆炮彈上二維碼竟然這麼關鍵
    4月24日夜間,一股強對流降雨天氣席捲了山東,為了讓雨多下點,緩解旱情,多地採取了發射炮彈的措施進行人工降雨。那麼,人工降雨炮彈究竟是如何工作的,炮彈身上的二維碼又有什麼用處呢?閃電新聞記者對此進行了探秘。
  • 合肥實施人工增雨抗旱 前夜昨晨出現降雨天氣過程
    前天夜裡到昨天上午,我市出現一次降雨天氣過程。記者昨日從氣象部門獲悉,近期降雨偏少,我市旱象露頭,此次降雨是氣象部門實施人工增雨抗旱所致。  據了解,7月下旬到8月下旬,我市出現持續晴熱高溫天氣,降雨量比歷年同期偏少近七成,加之氣溫持續偏高,蒸發量大,我市部分地區出現乾旱現象。
  • 西安昨天下雨是人工降雨?只是為了防止浮塵天氣再次發生?
    西安昨天下雨是人工降雨?只是為了防止浮塵天氣再次發生?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現代科技也是越來越發達,「呼風喚雨」終於成為現實,那麼,你知道什麼情況下才會使用人工降雨系統呢?人工降雨其實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人工降雨。
  • 菲特24小時降雨246.4毫米 創杭城單日降水紀錄
    10月5日8時至7日21時,全省面雨量176.9毫米,全省11個地市均有降雨,9個地級市面雨量大於100毫米。單站最大的安吉天荒坪已達851.6毫米。省氣象臺統計,從6日20時至7日20時,全省單日面雨量已達150毫米,破我省有記錄以來的最大單日面雨量。之前的紀錄是109毫米,出現在1962年。據省氣象臺預測,今天我省降水逐漸減弱。
  • 局部地區降雨量預計達80毫米
    當前正值疫情防控的關鍵期,有關地區和部門務必要高度重視,密切關注天氣形勢,科學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強降雨防範工作。各級防指辦要加強應急值班,根據降雨情況,督促有關防汛責任人及時進崗到位。加強監測預警。氣象部門要加強天氣監測預報,及時向公眾發布災害性天氣預警;水利部門要加強水雨情監測和預報;自然資源部門要加強地質災害監測預警。
  • 人工降雨需要什麼條件?穿越者能在古代實現人工降雨嗎?
    人工降雨的有什麼目的?解決乾旱問題。人工降水已從初期的試驗研究,逐步轉為有嚴格設計、多種探測手段及作業技術現代化與通訊等相結合的試驗應用技術,成為目前我國及不少國家的抗旱減災的措施之一。人工降雨的原理是什麼?
  • 和入冬配一臉的除了降溫,還有臨安的雪!剛剛,臨安...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黃偉芬 通訊員 黃澄翠每年杭州第一場雪,總是下在海拔比較高的臨安清涼峰、天目山等地,今年也不例外。有人說,臨安下雪,四捨五入相當於主城區下雪了。視頻:天目山這不,今天(12月3日),杭州正式入冬,然後臨安很應景地下雪啦。龍崗上溪 視頻來源 周燕芳高虹林家塘 視頻來源 劉雯中午十一點左右,天目山龍峰尖開始飄起雪花。
  • 浙江17種重點珍稀瀕危野生植物 有一種建德獨有!
    小編為您來科普,如果您有幸見到,請一定要注意保護它們~浙江安息香●浙江特有種從開展保護以來,生境保護範圍擴大並得到改善,開展繁育實驗並自然繁殖實生苗200餘株。目前已開展繁育試驗並繁育苗木百餘株。浙江自1930年在麗水採到過長喙毛茛澤瀉一號標本後,一直尋不到蹤影,到2000年才在麗水蓮都南明山山地小水池中被發現尚有少量倖存植株,現僅在杭州天景水生植物園人工培育保存部分苗木。2015年,原生地回歸5000餘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