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證報訊(記者 陳其珏)業內機構亞化諮詢最新提供的報告顯示,2018年國際油價在60-80美元區間運行,石化產品市場整體表現良好。到2023年底,中國乙烯和丙烯產能年均複合增速分別為11.5%和8.7%。隨著石化行業外商投資政策進一步開放,埃克森美孚、巴斯夫分別宣布將在中國獨資建設大型石化項目。煉化一體化、丙烷脫氫(PDH)、乙烷裂解(ETO)、煤制烯烴(CTO)項目加緊推進,新技術不斷突破,國企、民企、跨國巨頭的競爭格局也日趨凸顯。
隨著近年烯烴原料多元化的快速發展,中國乙烯和丙烯供應能力不斷增長。截至2018年底,中國乙烯產能為2542萬噸/年,丙烯總產能達到3488萬噸/年,較2017年增長4.5%。石油基路線丙烯佔丙烯總產能的60%;煤/甲醇化工路線丙烯產能佔比達到25%;丙烷/丁烷脫氫路線丙烯產能佔比為15%。
據測算,2018年石腦油蒸汽裂解、乙烷裂解、CTO、MTO、PDH制聚合級烯烴單體的成本由低到高依次為:乙烷裂解、PDH、CTO、石腦油裂解、MTO。在中國本土已經工業化的烯烴生產路徑中,以專產丙烯的PDH路線成本最低,競爭力最強。
亞化諮詢研究顯示,到2023年底,中國乙烯和丙烯產能將分別達到4400萬噸/年和5200萬噸左右,年均複合增速分別為11.5%和8.7%。目前,大量丙烷脫氫和輕烴綜合利用項目在建或處於前期工作階段,同時新項目不斷湧現。未來幾年,採用國內油氣田副產乙烷為原料的乙烯項目和採用進口乙烷為原料的大型乙烯項目在中國將實現零突破,有望成為主流生產路線。同時,碳一直接制烯烴,海外天然氣制烯烴等技術的成熟與推廣,也為中國烯烴原料多元化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同時,貿易摩擦增加了原料進口的風險,美國乙烷資源的供應量和價格的不確定性,使中國的乙烷制乙烯項目面臨挑戰。數據顯示,2018-2025年,北美新增乙烯產能約1500萬噸,對中國市場的衝擊也不容低估。新形勢下,國企、民營、跨國巨頭的大型烯烴項目競爭格局更趨複雜。
此外,丙烯作為最重要的基礎石化原料之一。重點下遊產品有聚丙烯(PP)、丙烯腈(ACN)、環氧丙烷(PO)、丙烯酸及酯、苯酚/丙酮、丁/辛醇、MMA、環氧氯丙烷(ECH)等。隨著大規模煉化一體化、煤/甲醇制烯烴、PDH、輕烴利用等的發展,丙烯產能擴張迅速,下遊競爭日趨激烈。政策和市場推動丙烯下遊產業高端化升級,新技術的開發和市場應用越來越重要。在環氧丙烷、丁/辛醇、環氧氯丙烷等下遊產品的新技術之外,高吸水性樹脂(SAP)、聚碳酸酯(PC)、三元乙丙橡膠(EPDM)、己二腈、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等高端產品的開發,也備受關注。
另據了解,亞化諮詢主辦的中國烯烴原料多元化論壇將於3月27-28日召開。會議將探討2019年-2024年石化產業規劃與原料多元化趨勢;全球貿易摩擦背景下石化產業機遇與挑戰;北美、中東與中國烯烴競爭力分析;東協市場與「一帶一路」的烯烴產業鏈新機遇。丙烯下遊新技術與市場論壇則將於3月28-29日在廣州召開,將探討丙烯重點下遊產業政策及展望;丙烯下遊產品國內外產能擴張及市場趨勢;新技術及其商業化前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