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經大量研究表明,社交媒體與抑鬱、孤獨、多動、睡眠質量差和焦慮有關,我之前也寫過幾篇有關於社交媒體導致抑鬱症的文章。然而,目前這些研究結論都僅局限於社交媒體與抑鬱症「有關」的關係而不是「因果關係」,換言之,社交媒體並不一定會導致抑鬱症。
30分鐘為最佳時間。
舉例來說,最近的一項研究對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大學生使用社交媒體軟體的時間進行了調查。有趣的是,研究發現,當學生將社交媒體的使用減少到每天30分鐘以下時,他們的幸福感會有顯著改善。
研究人員發現,每天花費很多時間在社交媒體上的大學生們,其中一部分人會表現出抑鬱症狀。而當研究人員將他們每天使用社交媒體軟體的時間控制在30分鐘以下後,他們的抑鬱評分顯著降低了。
社交媒體並不一定會導致抑鬱症。
事實上,在許多研究中,社交媒體可以對日常生活造成許多影響,如體育活動減少、睡眠不足、注意力不集中和網絡欺凌等,而這些因素都與抑鬱症有關。
是社交媒體本身(比如攀比心理),還是其它與社交媒體相關的事物(比如睡眠不足)導致的抑鬱症狀呢?我們很難梳理出社交媒體導致抑鬱症的原因。因此,所有的研究都只能用「相關」來描述兩者的關係,而不是因果關係。
為什麼社交媒體會導致抑鬱?
不管是什麼原因,我們都可以發現,使用社交媒體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抑鬱和孤獨感,這主要是因為社交媒體是一個虛擬世界。
在這個虛擬的世界裡,我們無法直接接觸到其他東西,比如語氣、微妙的表情或是肢體語言,這些都是當和某人在一起交流時,會讓我們大腦中的多巴胺「發光」的東西。
這些面對面的交流是如此重要,它們甚至被證明對長壽有積極的影響。在對人們壽命最長、最幸福的影響因子的研究中,「與人交往」比幾乎任何其他變量(如飲食和鍛鍊)更能提升幸福感。
現在,我們所有人的社會交往都比新冠疫情之前少了很多,所以人們可能會感到有點孤獨、寂寞,這是正常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使用社交媒體軟體代替了「社會交往」這一行為,這會讓我們擺脫被孤立的感覺。
但是,事實上,社交媒體可能會導致更多的孤立感,因為大多數人在網絡上呈現出的是他們生活的「快樂版本」,而不是他們生活的「真實版本」。這會造成一個假象,那就是:別人似乎都過得很快樂、很完美,只有我自己過得不那麼好。
此外,社交媒體很多時候會讓你覺得「難以開口」。
例如,如果你剛和你的男朋友或女朋友分手,你可能不會在社交媒體上發布這條信息。這或許是因為你不希望傳遞太多的負能量,或許是因為你不希望別人知道這件事情,或許是因為你不知道怎麼「開口」。總之,阻止你告訴別人這件事情的原因有很多。
但是,如果你有面對面接觸的機會,你可能會與你的某個知心朋友傾訴,他們可能會給你一個擁抱、給你建議、或者談論他們自己以前的分手經歷和他們從中學到了些什麼。朋友和家人之間的這些社會和情感上的互惠交流減少了你的孤獨感,使你感覺到與周圍的人有了更多的聯繫,緩解了抑鬱的情緒。
那麼,我們應該以什麼樣的態度去對待社交媒體呢?
正如研究所提到的,限制社交媒體的使用時間,使其每天少於30分鐘,這樣就可以利用社交媒體幫助改善你的幸福感。你可以選擇設置一個30分鐘的鬧鐘,時間到了以後就不再看社交媒體軟體,並且儘量關閉所有的通知。
多出來的那些時間,記得與你的親人、朋友多進行一些現實生活中的交流,那樣有助於提升你的幸福感,防止抑鬱。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