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抑鬱症自殺的,不是抑鬱情緒,而是這個

2021-01-08 ai島嶼芸煙

抑鬱症有多麼可怕?

我身邊一個患抑鬱症多年的朋友,曾告訴我說:

是在情緒正常的時候,你以為自己好了,可是沒有。自從患上這個病,你就得終身與之為伍,藥物、心理輔導都是不可避免的,哪怕哪天醫生確認你的抑鬱症狀沒了,再過幾年依舊有復發的可能。是一種喪失感,當抑鬱症狀來襲的一刻,你對自己的身體、大腦失去了控制,開始出現幻聽、解離,不知道下一秒鐘,你會面對什麼,也不知為何前一秒還在開心地笑著,後一秒陷入崩潰、哭泣、暴躁……他們總勸你「別想太多,會過去的」,你知道他們出發點是好的,可你偏偏無法做到「不想太多」、「也過不去」。安慰的話語,聽不進去一句,甚至會覺得他們在可憐自己,心生厭惡。隨著病情加重,你越來越發現,好好工作生活變得越來越難了。你也好想愛這個世界啊,可是你提不起一點力氣。也許有天,你會在一個平凡不過的午夜選擇自殺結束自己的生命。如果「不幸」被救,被送往醫院,那並不代表你重生了,它只是代表你又要同抑鬱症繼續生活了。

我不知道你看這段話有什麼感受,我當時的感覺是,一種看不到任何希望的、令人窒息的絕望。

很多人意識到抑鬱症的嚴重性,是在張國榮、喬任梁、崔雪莉這些名人死後。以正常人的腦迴路也許無法想像,好好一個人,有赴死的勇氣,怎麼就不能試著努力活下去呢。

事實上,抑鬱症要有那麼簡單應付就好了,它可不是普通的抑鬱情緒,是一種病啊,是持久性的心境低落、思維遲緩、意志活動減退、認知功能損害、軀體症狀。是那種對一切事物甚至是命運瞬間失去掌控的無力感。親人還在等候,你卻只能聽見耳朵裡無數個聲音在勸自己放棄。

可能你聽這些詞會覺得很抽象,但你只要想像一下沒有靈魂,不知道喜樂,如同行屍走肉一般的人,就可以了。

所以我覺得,抑鬱症最可怕的點,就在於無法擺脫的「幻聽妄想」,對生命的無力感,導致最後的死亡。

1.幻聽妄想,令人崩潰

幻聽是什麼?

老是聽見有人在喊你,可回過頭一看,又找不到人。如果你出現了這樣的症狀,去看醫生,醫生會告訴你說,好好休息,可能是壓力太大了,或者就是聽力受損之類器質性損害。等到過陣子,你修養以後,這種幻覺也就慢慢消失了。

抑鬱症患者的幻聽,和普通人很相似,但是他們聽見的多數卻不是友善的聲音,是詆毀、指責、貶低自己,恰恰是內在悲觀壓抑情緒的反應。這種幻聽會反覆多次發生。不過相對於精神分裂症患者,他們有幸運的一點,每一次發作的時間並沒有很長,幾乎都是斷斷續續的,也不會像他們一樣受幻覺中那個聲音的指引做出一些傷害別人的事。但是,這種症狀可怕之處就在於,哪怕有一次,就可能把人推向崩潰的邊緣,甚至在無意識下結束自己的生命都是可能的。

妄想又是什麼?

抑鬱症患者的妄想一般涉及自罪、被害、貧窮或災難、危險迫在眉睫等觀念。

比如,打碎一個杯子,正常人可能不會苛責自己,只是會提醒自身下次要注意。而在抑鬱症發作時,他們則會過度自責,覺得自己什麼也做不好,甚至覺得自己犯了不可原諒的錯誤,無法饒恕,應該被嚴重的懲罰。一個在普通人眼裡再微小的點,都可能成為他放棄世界的理由。

2.生命的無力感,推著人走向死亡邊緣

你也許難以想像,自己眼中那五彩斑斕的世界,在抑鬱症患者眼裡,卻是一片灰色。嚴重的患者甚至看不到任何顏色。就像是老式的電視,只能看到黑白的影像。

視覺上的失去還僅僅只是一部分,味覺的喪失也也在慢慢逼近。調查顯示,多數抑鬱症患者都會有厭食症狀,吃任何東西都是苦的,嘗不出任何味道。在接觸外界的過程中,我們會收穫很多喜悅。可在抑鬱症患者的世界裡,由於視覺與味覺方面的喪失,早就失去了快樂的源泉。但是與之相比,他們的時間觀念卻特別強,能感覺到0.1秒量級的時間流逝。

一個處於灰色世界的人,有時候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誰,喜怒哀樂都不受自己控制,不知害怕為何物,只能眼睜睜看著時間一點一滴的流逝。這種對身體甚至命運無力把控的感覺,將他們一步步推到了死亡的邊界。

總結:

我很喜歡一句話,沉沉的黑夜,便是白天的前奏。對於抑鬱症的他們來說,或許就處在前者的狀態下吧。

我曾問過那個朋友,她失意的時候,最想別人做什麼。她只是說,不要說太多,靜靜陪著我,抱抱我就好。如果你真的要說,那就說句「別怕,有我在「。

所以,不管抑鬱症有多可怕,如果你真的在乎他,請一定要抽出時間,陪伴他走過那些暗淡無光的歲月。

相關焦點

  • 抑鬱症 名人的「專利」?|心理諮詢|抑鬱症患者|抗抑鬱藥物_網易新聞
    專家指出,公眾人物的自殺,很容易對重度抑鬱症患者產生影響,甚至導致跟風效仿。每年的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值此之際,本版特邀精神科專家,對極易導致自殺的抑鬱症進行解讀,找出行之有效的預防策略,爭取早發現、早治療,避免悲劇發生。人們對於抑鬱症的恐懼心理日益增加,其實,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並不是名人的「專利」。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約有3.4億抑鬱症患者,發病率為11%。
  • 正確認識抑鬱症:它不是心理問題而是一種病
    近年來,「抑鬱症」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熱詞,某某明星自殺、某某高中生跳樓。。。。。。據權威數據統計,我國2019年心境障礙終身患病率達7.4%,其中最常見的是抑鬱症。然而目前,我國抑鬱症的識別和有效治療不甚樂觀,絕大多數抑鬱症患者及其家屬重視不夠,未採取任何措施,甚至未到醫院就診治療過,間接導致一些消極行為,甚至還會發生自殺行為。案例一:19歲的小王(化名)第二次來到城陽人民醫院心理諮詢門診,面帶微笑說:「崔醫生,我今天來不是治療的,我就想跟你說說話,我也不想活了,現在每天想的最多的就是怎麼樣死去。」
  • 為什麼自己會抑鬱,抑鬱症是怎麼診斷出來的
    如果家庭中父母經常爭吵或者是有一些矛盾的話,那麼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這個家庭中的成員,讓他們心裡出現一定的問題,長期家庭因素不能夠進行很好調解的話,很容易讓家裡的一些人患上抑鬱,所以在平時生活中,我們一定要多注意家庭因素對於人的影響,儘量讓自己的家庭更加的和睦幸福,這樣對於每個人都是非常好的。
  • 抑鬱≠抑鬱症,10道題自測究竟是哪種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北京安定醫院副院長、抑鬱症治療中心主任王剛指出,抑鬱症在中國的患病比率約為6%。但按照流行病學調查方法,這個患病比率當中排除了少年兒童。也就是說我國除了少年兒童外,約有8000萬名抑鬱症患者。
  • 聚焦抑鬱症患者群體:"我不是脆弱 也不是精神病"
    據世衛組織統計,目前中國的抑鬱症患者達5400萬人。對於這個群體來說,他們情緒有時無法自控,失眠、焦慮、莫名的哀傷甚至導致自殘、自殺,於他們而言,似乎任何一件小事,都能讓自己走向深淵。受訪者供圖  促使辛拉努力工作的另一個原因,是為了證明自己不是個無能的人。在她心裡,每多寫出一篇稿件,她就多被這個社會需要一次。「社會需要你,才證明你不是那麼一無是處。」辛拉解釋說。  和辛拉一樣,堅持帶病工作的還有王十二(化名)。 本碩均畢業於清華大學的他,在今年6月拿到了某車企的入職通知。生活一切都按部就班地上演著,但王十二卻陷入了無限失眠和無限低落的情緒旋渦。
  • 世界預防自殺日:顯微鏡下的抑鬱症
    每年的9月10日,除了是眾所周知的「教師節」,還是「世界預防自殺日」。據統計,我國每年約有28.7萬人死於自殺,其中63%都患有精神障礙,是導致自殺的「頭號殺手」。
  • 抑鬱是一種情緒狀態,抑鬱症的人一般有三種思維特徵:學會長大
    現在很多人非常容易產生抑鬱症,抑鬱是一種情緒狀態,這種情緒狀態其實是一種自我否定狀態引起的。當每一天都對未來產生希望,每一天都對未來產生期待,很多事情就不覺得是事情了。我們需要跳出原有的思維方式,去擁抱新的情緒狀態,這就是一種轉變。抑鬱狀態的人會更多思考當前的情緒狀態是什麼?而沒有去思考後期的情緒狀態是什麼?  從臨床角度來看,抑鬱症的人一般有三種思維特徵表現:  第一種:糾結自己的情緒特徵。對於很多事情,總是針對某一件事,而不是去思考這件事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比如說,一個人對抑鬱症患者說了一句不體面的話,這個人說完了就結束了。
  • 一文讀懂:為什么女性更容易患抑鬱症?(內附抑鬱自評量表)
    2認識抑鬱症抑鬱症又稱抑鬱障礙,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徵,是心境障礙的主要類型。患有抑鬱症的人通常心境低落與其處境不相宜,情緒低落可以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或是自卑抑鬱,甚至悲觀厭世,極端情況下有自殺企圖或行為;甚至行為木僵;部分病例有明顯的焦慮和運動性激越;嚴重者可出現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狀。每次發作持續至少2周以上、長者甚或數年,多數病例有反覆發作的傾向,每次發作大多數可以緩解。
  • 多高的高度可能會增加抑鬱症和自殺的風險
    現在在哈佛精神病學評論中發表的一項新的系統評價發現,居住在美國高海拔地區的人群,例如山間州,其自殺率和抑鬱率均高於平均水平。研究人員發現,在亞利桑那州等高海拔地區,自殺率有所上升。他們解釋說,這可能會影響情緒並使生活在這些海拔高度的人們更容易受到自殺念頭的影響。如果個人患有嚴重的抑鬱症,他們更有可能考慮,嘗試或完成自殺,大約16%的人在他們生活中的某個時候經歷過這種心理健康狀況。當某人在大多數情況下至少有2周的情緒低落,自尊和能量出現時,會出現嚴重抑鬱症。
  • 抑鬱症已成為人類第2大殺手!抑鬱出現前的6個表現,不要再忽視
    「抑鬱就像是情緒流感,它會傳染也會流動,像感冒或者過敏一樣,它一定會出現在我們的生命裡。」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表的《2002年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抑鬱症目前已成為世界第四大疾患,到2020年可能成為僅次於心臟病的第二大疾病,正是一個全球性的嚴重問題。這是一種比身體疾病更易沾染「恥感」的疾病。在中國,只有不到10%的患者接受了相關的藥物治療。
  • 很多人正在走向抑鬱!抑鬱症的五大誘因你知道嗎?
    抑鬱症已成為僅次於流感的世界第二大疾病,嚴重的抑鬱症患者會有自殺來尋求解脫的行為。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引發了抑鬱症你知道嗎?1.環境原因人類的心理和生理狀態特別容易受到生活環境的影響,比如夫妻關係不和諧,與同事相處不愉快,家庭暴力,壓力過大,甚至家庭經濟苦難等都會改變人的心理狀態,他們開始對環境的認識產生了偏差,導致情緒不穩且變得抑鬱,長期下來便會引發抑鬱症問題。
  • 明星自殺都是因為抑鬱症嗎?
    如抑鬱症或雙相情感障礙。 雖然有一些案例的抑鬱症,精神分裂症和雙相患者自殺。 但是,一個沒有臨床精神問題的人可能會自殺,一個抑鬱或精神緊張的人可能也不會自殺。
  • 長期抑鬱會給人留下「人格傷疤「|什麼樣的人更容易誘發抑鬱症?
    前天一條#日本10月自殺人數超新冠死亡人數#的熱搜,再次將「抑鬱症」這個名詞帶進了我們的視野。 很多人都在問:為什麼一個人,表面上看起來好好的,怎麼突然就自殺了呢?
  • 最新研究稱抑鬱症患者自殺與大腦結構改變有關
    幻聽、頭痛、全身無力……黃雲出現了抑鬱病症。一年前,黃雲用美工刀割腕自殺,被親人發現撿回一條命。  不久之後,自殺未遂的黃雲,躺進了一種名為「高場磁共振機」的設備中,這個外形像船艙一樣的機器,能夠將人腦的核磁共振影像清晰地顯示出來,這些黑白影像的分析結果表明,黃雲大腦中負責調節衝動性和負責執行功能的區域發生了改變。
  • 拯救荒野裡的抑鬱患者
    後來有很長一段時間,他每次出門求醫問藥,只要一見高樓,就不由自主地數這個樓有多少層,琢磨著從哪層跳下來可以最快、最少痛苦地結束生命。到了中後期,他沒了自殺的勇氣,睡覺之前總是安慰自己,「不管怎麼樣,多活一天再說吧,明天再想這個問題,先睡覺。」他每天翻來覆去、昏昏沉沉地至少睡15個小時,沒有任何動力去做任何事情。
  • 抑鬱症非同兒戲,幹細胞療法有效預防其自殺傾向
    近幾年,一些演藝明星接連因為抑鬱症離世,有大家熟知的明星張國榮、尚於博、喬任梁、陳琳等死於抑鬱自殺,患有抑鬱症並深受折磨的明星也不少。喚起人們對這種疾病的重視。    臨床可見心境低落與其處境不相稱,情緒的消沉可以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自卑抑鬱,甚至悲觀厭世,可有自殺企圖或行為;甚至發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顯的焦慮和運動性激烈;嚴重者可出現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狀。
  • 航班乘客自殺背後,疑似重性抑鬱症在作祟
    換句話說,在飛行中自殺並不容易。它缺少方便的工具,很容易被其他乘客或機組人員阻塞。 CA4230航班涉嫌自殺事件的原因是,飛機起飛後20分鐘,一名乘客進入洗手間,但沒有出來,導致空姐保持警覺,於是幹預了異常情況,將乘客從洗手間抬到機組人員乘機。在內部得到治療和安慰。
  • 正念和冥想可能會加重你的抑鬱焦慮情緒:8%的人會經歷負面效果
    根據對現有證據的整理分析,大約每12個嘗試冥想的人中,就會有1個人產生並不想要的負面效果,這些通常都是抑鬱或者焦慮情緒的惡化,有極少數人甚至會通過冥想而首次出現抑鬱或者焦慮的情況。英國考文垂大學的米格爾·法裡亞斯(Miguel Farias)是這項工作的研究人員之一,他說:「對大多數人來說,正念冥想是非常好的舒緩壓力、對抗焦慮抑鬱的手段。
  • 抑鬱復康者:抑鬱症可治癒的 7個理由
    未經歷抑鬱,對抑鬱的認識只能停留在膚淺這個層面上;身陷抑鬱泥潭則更多地體驗著「心靈凌遲」的痛苦;只有走過抑鬱才能對抑鬱有入木三分、全面準確的認識。抑鬱症又稱抑鬱障礙,我抑鬱時體驗到的有:情緒障礙、情感障礙、認知障礙、語言障礙、睡眠障礙、行為障礙、軀體障礙。
  • 關於抑鬱症的 10 個真相
    我們似乎可以認為:生性樂觀的人也有可能得抑鬱症,在抑鬱發作期間,她將暫時變得不再樂觀。 小 C:朋友得了這個病就覺得和絕症一樣,擔心他一直好不起來。 根據一項 15 年的隊列研究,抑鬱症的終身復發率高達 80%,頭五年未曾復發的治癒患者,在之後的十年裡也有 50% 出現復發。 但抑鬱症患者並不是一直處於抑鬱狀態中,而是會有抑鬱發作階段。就好像一顆壞掉的牙齒,時不時會痛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