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豔,吉林省通化市人,2009年度十大法治人物。2007年,她與丈夫秦豔友一同創建「寶貝回家尋子網」,專門幫助被拐賣、被遺棄和走失的孩子以及流浪乞討兒童回家。目前,在「寶貝回家」志願者組織登記註冊的志願者已逾1.4萬人,成功幫助80多名離散兒童與家人團聚。
「寶貝回家尋子網」上一些有著同樣經歷的家長,從該網站上收集了2700個丟失孩子的照片,印製了共計10萬份的傳單,準備走遍全國,在尋找自己的孩子、尋找線索的同時,做好宣傳,提醒其他家長們要看管好自己的孩子。這是2010年1月3日中午,在河南省鄭州市二七廣場上,丟失了孩子的家長展出了自費印製的由2700個丟失兒童頭像組成的長幅海報。沙浪攝
冬日晨光微曦,K429次列車緩緩停靠在吉林通化車站。
記者按照張寶豔手機簡訊的指示,走出車站,來到城區中心地帶一棟老舊的居民樓前。
這是周日上午,張寶豔和丈夫秦豔友在家等候記者多時。
進門還未坐下,就聽張寶豔大聲地說:「我們志願者這幾天又找回8個孩子!」夫妻倆內心充盈的喜悅綻放在臉上。
就在一個多月前———2009年12月4日晚,中央電視臺2009年度中國十大法治人物評選暨頒獎典禮上,上臺領獎的張寶豔還表情凝重地說:「現在我們找到了75個孩子,但是我們網站上還有3758個孩子沒找到。」
剛剛找到8個孩子的消息,對於張寶豔以及她身後的民間尋子志願者大軍來說,無疑是莫大的鼓舞。
「超越謀殺的罪惡」
冬寒將窗玻璃上吸附的熱氣凝成冰花,陽光在冰花上散射出斑斑駁駁的耀眼光亮。曼妙美麗的冰花猶如張寶豔的人生歷程不可思議……
張寶豔酷愛讀書,年輕時常懷著文學夢想憧憬未來。
如果不是對人生、對孩子、對家庭的摯愛,如果不是看到那篇題為《超越謀殺的罪惡》的報告文學,也許就不會有張寶豔今天的所作所為。
1992年,而立之年的張寶豔最疼愛的兒子剛滿3歲,尚在咿呀學語之中。就是在這個時候,這位年輕母親看到了那篇《超越謀殺的罪惡》。讀罷,她陷入了震驚、憤怒、悲傷之中。這篇報告文學詳盡披露了拐賣孩子的犯罪惡行。張寶豔在心裡把自己置換成一個個不幸的家長,驚恐地想像著丟失孩子後天塌地陷的情景。
「以前只知道社會上有送養孩子的,從沒聽說過拐賣孩子,不相信真有這回事!」抱著「寧可信其有」的恐懼心理,張寶豔開始有意識地教年幼兒子在與父母走散時怎麼辦———不跟陌生人走,去找警察叔叔等等。
真有那麼一回,姥姥牽著小外孫逛商場,一不留神走散了。兒子按媽媽平時教的,自己鎮靜地認路回家。可父母上班鎖住了家門,他找到附近不遠處的姥姥家。姥爺見小外孫自己回來,以為老伴兒先讓外孫回來了,沒再細問。
姥姥在商場一轉身不見了外孫,找了幾個來回就慌了神兒,打電話告訴正在銀行上班的張寶豔。接到電話後,張寶豔腦袋「轟」地一響,幾個同事見她神色不對,連忙跟她奔出單位……
下班時分,姥爺領著外孫走進張寶豔家門時,看到焦急沮喪的老伴和淚流滿面的女兒、女婿,這才知道全家除了他之外,已經火急火燎地「找翻天了」。
曾設想寫劇本感召人販子
這次驚嚇讓張寶豔和丈夫真切地體會到父母丟失孩子痛不欲生的感受。
從此,每逢看到街頭張貼的尋人啟事,尤其是尋找孩子的,他們總要仔細看個究竟,總想著能不能幫人家找回失散的孩子。
愛好文學的張寶豔曾天真地設想———人販子也許不知道父母在孩子被拐賣後有多麼痛苦。如果把這些痛苦寫成小說、寫成劇本,人販子看到後被打動,也許就會停止這種喪盡天良的犯罪行為。
夫妻倆開始四處搜集素材寫成小說,但卻找不到地方發表。想到寫劇本也許更有影響力,夫妻倆專程到北京採買怎樣寫劇本的專業書籍。轉眼進入2000年,夫妻倆繼續構思劇本。他們與一些丟失孩子的家長進行溝通,知道湖南有位家長破費幾十萬元張貼尋人啟事,往往是剛剛貼好不久就被人撕掉,再加上風吹雨淋,張貼尋人啟事未必是最佳辦法。
怎樣才能更有效地幫助丟失孩子的家長找到孩子?
「我丈夫說建個尋人網站比貼尋人啟事好。」張寶豔說。
秦豔友大學學的是計算機專業,從網際網路逐漸普及的趨向看,這的確是個好主意。秦豔友在網絡上試著搜索,看看有沒有尋人網站,結果真搜出一些。不過,這些網站都是收費的,僅僅將丟失孩子的照片貼在網頁上一年就要收費六七百元。
劇本設想演變為現實尋子網站
「建個免費尋找孩子的網站如何?」
這個念頭以及圍繞這個念頭展開的想像,被引入劇本寫作中。張寶豔以丈夫為原型,將劇本主人公設計為搞計算機專業的,為找尋丟失的孩子,成立起「太陽城尋子聯盟」,將丟失孩子的家長聚集在一起,招募各地誌願者,聯手尋找丟失的孩子……
哪想到,寫好的劇本談了兩家影視公司均未籤約,但「太陽城尋子聯盟」卻演變成現實中的「寶貝回家尋子網」及「寶貝回家」志願者組織。
經過半年時間的籌備,「寶貝回家尋子網」於2007年4月30日開通。2008年1月18日,「寶貝回家」志願者組織在吉林省通化市民政局成功註冊。
「寶貝回家尋子網」創建伊始,就篤定不收一分錢。這個民間公益網站最初每天只有幾十次、幾百次的瀏覽量,到2010年已突破3萬人次。
從來就沒有一帆風順的事情。寶貝尋子網站有過多次變更伺服器的經歷,在一年裡更換了三家,還有兩次被服務商強行關閉。租用伺服器要預交全年費用,中途更換伺服器時,服務商不退還一分錢,這筆錢全由夫妻倆支出。
「我沒有工資收入,到去年9月之前,我家全靠丈夫一個人的工資。」張寶豔說,她在2002年從銀行辭了職,到山東幫助表哥創業。後來考慮到兒子臨近中考,她放棄了山東任職的崗位。回家照顧兒子之餘,開過酒店也辦過典當行,直至把自己的文學夢延續轉移到「寶貝回家尋子網」,全心全意地幹起來。
深夜電話拯救「自殺邊緣人」
張寶豔的姓名和手機都公開在網上。
她曾在凌晨兩點接過一個從廣東深圳打來的電話,一個大男人在手機另一端「嗷嗷」地哭,哽咽著說,如果張寶豔不接這個電話,他就打定主意跳樓。
這位父親3歲半的兒子在家門外獨自玩耍時被人販子拐走。找人調監控錄像,對方說監控錄像壞了;找當地媒體登尋人啟事,人家說在頭版刊登要2萬元。
絕望的父親強裝鎮靜勸慰老人、安撫妻子。夜深時分,親人都睡熟了,思念兒子的悲苦令這位父親萬箭穿心。聽說有個寶貝回家尋子網站,在查找到張寶豔的手機號碼後,他向樓頂走去,心中的念頭一再強化———對方不接這個電話就跳樓。
所幸的是,24小時開機的張寶豔接到了這個電話……
在江蘇無錫打工的一位父親,在年幼兒子丟失後打張寶豔手機,抽泣嗚咽半個多小時後才能一點點講明悲慘遭遇,而不熟悉對方方言的張寶豔也是費盡氣力才一點點聽明白。
「聽每位家長訴說,他們哭,我也哭。」張寶豔曾哭得眼睛紅腫、頭痛、心痛,整天沉浸在無邊悲苦中難以自拔,丈夫秦豔友也感受到極大的心理壓力。
一天夜半,張寶豔聽到耳邊響起越來越大的哭泣聲———是丈夫從噩夢中驚醒,枕頭濡溼一片淚跡,丈夫告訴她,「我夢見咱們東東丟了,找不回來了!」
當時,丈夫還對她說:「老婆,這太折磨人了,咱不能做下去了。」張寶豔嘆口氣說:「我說你做夢都急成這樣,人家丟了孩子,有急瘋的、急死的,咱們能不做下去嗎?」
創建寶貝回家尋子網站未及3年,各地發生的丟失孩子的辛酸悲劇越來越多地匯集在這個網絡平臺上。
一個被拐男孩的母親和外婆,歷盡周折打探出人販子在農村的家,乘長途車跨省前往,到人販子家幫著種地,一連幹了幾個月,只為感動人販子的家人,指望人販子良心發現,將她家的4歲男娃兒找回來。
一位家住江邊的父親,在孩子丟失後,遍尋江灣,甚至破費錢財,請人在沿江兩岸搜尋十數裡。
一位母親,在丟失孩子的21年裡,不管在哪裡聽到有孩子的一絲線索,都會毫不猶豫地奔去。這位母親至今未找到自己的孩子,但她幫助6個走失的孩子找到了家。
堅持24小時開機,堅持及時接聽求助來電,張寶豔從不厭煩、從不拒絕。
如此付出,需要極大的毅力和超常的耐心。張寶豔那親切的聲音,為那些焦慮萬分、走投無路的家長送去了莫大的慰藉,也激發起越來越多志同道合者的勇氣。
「是大家的勇氣和信心支持我堅定地走下去!」張寶豔這樣說。
從「遊擊隊」到「正規軍」
偌大的寫字桌擺放在臥室窗前,桌面上擺著一臺從不關機的筆記本電腦。
張寶豔向記者介紹網站的各個功能區及分隔在各個區域裡人數眾多的QQ群。
在寶貝回家尋子網站裡,天天有人負責搜集相關新聞和動態信息。只要網上出現帶有「認領」、「打拐」、「尋親」、「尋人」、「尋子」等關鍵詞的消息,就會被編輯羅列進這個網站的固定板塊裡。有40多名志願者保證這項工作的落實,他們提前將每天的值班表分配到具體人頭上,還有人負責監督值班情況。
網站有十幾名志願者專門負責對全國119個尋人網絡頁面進行全天查閱,特別留意新登出的尋人、尋家求助信息。經過會商安排,網站設立專門負責尋子的家長工作群,共有74名志願者負責這項工作;網站還專門設立負責尋家的家長工作群,共有79名志願者負責這項工作。在這兩個家長工作群裡,每天都有人撰寫值班日誌,並按制度規定,將日誌發布在「群公告」裡。
「我們網站各級管理人員不需考察學歷。哪怕是社會最底層的人,只要他無私奉獻愛心,大家從心裡接受、服氣,他就能成為最高層的管理人員。」張寶豔說,寶貝回家尋子網站裡就有這樣的人。
張寶豔操作著滑鼠,記者不無驚訝地看到屏幕網站上標有「公安部工作群」的字樣。
原來,公安部於2009年7月專門下達文件,要求全國各地打拐辦公室入駐「寶貝回家尋子網」。眼下,在「公安部工作群」裡,已有全國各地100多個打拐辦公室的警員「落戶」其中。
在2009年裡,張寶豔和網站部分高層管理人員曾3次走進公安部,與有關部門負責人協商聯手全國打拐事宜。公安部打拐辦主任陳士渠最初進入這個網站時聽從了張寶豔建議,將網名註冊為「007」。當這個「007」參與到網站熱烈討論的人群中發表見解時,一下子被敏感的網友懷疑他是否具備公安背景,因為他的發言太與眾不同了。
「後來,陳主任乾脆把身份公開了。」張寶豔說,尋子家長們得知公安部與寶貝回家尋子網站建立起密切合作的關係,「很多人打來電話時哭了,我也哭了」,那些家長落淚歡呼,「我們再也不是遊擊隊啦!」
新年伊始,寶貝回家尋子網站的志願者人數還在增加,網站裡註冊的各地誌願者已經超越1.4萬人,志願者中有國家公職人員、領導幹部、律師、警察、教師、自由職業者、記者、大學生、農民、工人。
有志願者在電話裡稱張寶豔是「軍首長」,是統領這支民間尋子志願者大軍的「軍首長」。
「軍首長」的兒子早不是當年在商場走丟的那個小寶貝了。已經成為大學生的他,現在也是寶貝回家組織中的一名積極的志願者。
一天十幾小時「粘」在網上
採訪中,張寶豔的手機鈴聲不時響起。
秦豔友一次次地提醒她把耳機戴上,可妻子似乎不習慣,老是忘記,直至秦豔友忍無可忍,嘴裡嘮叨著親手把耳機戴到妻子耳中。
秦豔友扭頭對記者小聲說,長時間接聽手機對人體健康有害,張寶豔一天最多要接聽上百個電話,耳機是剛買的,不提醒她就不戴。
「人家打來不能讓人等著呀!」張寶豔有自己的道理。話音剛落又有電話打來,她忙不迭地把一隻耳機塞進左耳,再把手機貼到右耳上。這舉止叫秦豔友哭笑不得,連連嘆氣,說,「特犟,這人特犟!」
妻子有著令人嘖嘖稱道的廚藝,但自從網站開辦,丈夫就沒了這份口福,眼看著妻子早起晚睡,一連十幾個小時「粘」在網上,端著飯碗也得走到電腦前,擱下飯碗還在電腦前。好容易求妻子做頓可口飯菜,人家點火架鍋燒上水,把什麼東西往大鍋裡一扔完事,鍋都燒漏了幾個。無可奈何的秦豔友給妻子起個綽號———「張大燉」。妻子圍著圍裙、從廚房裡端著香噴噴飯菜走來的情景,似乎永遠留存在記憶中了。
妻子頸椎疼、胃疼、頭暈眼花、血壓高,有一次半夜胃疼得冒大汗,十幾天不見好轉,秦豔友陪她到北京看病。就這樣,怎麼勸都不行,害得秦豔友動員網站志願者監視妻子全天上網時間,又動員兒子勸他媽媽不要把身體搞垮。
「做好事不能不要命。」秦豔友對妻子說,「你不心疼我也就罷了,你要是早早落下一身病,不就沒法把你的事業長久持續下去了嗎?」
希望沒有孩子被拐賣
寶貝回家網站辦公室距張寶豔家只需徒步走幾分鐘,在另一棟居民樓的六層。
張寶豔領著記者來到了這裡。這是個兩居室的單元房,一間屋裡安放著兩張對拼的辦公桌,桌上擺著新購置的電腦、電話、傳真與掃描一體機。
因為是周日,辦公人員都已回家,這裡十分安靜。
「實際上,我已經不算志願者了!」張寶豔一聲輕嘆,緩緩轉頭向窗外望去,神情似乎沒有任何變化,語氣中卻流露出難以掩飾的惆悵。
原來,經過網站管理人員反覆討論,一直拒絕拿工資的張寶豔終於服從了大家的建議和表決,從2009年9月起成為寶貝回家網站的專職工作人員,享受由贊助單位提供的工資。與張寶豔一同成為專職工作人員的還有另外3人。網站的所有收支全部公開,4名專職工作人員的工資隨時隨地接受網站全體管理者的審查。
進入2010年,除了日常工作外,寶貝回家尋子網站期待在今年「兩會」召開時,能有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將他們寫好的有關建議遞交上去。記者看到,已經擬寫完成的建議中提到:
———摧毀買方市場,嚴懲買主,徹底堵住拐賣兒童的源頭;
———建立一個國家失蹤人口信息系統,公安、民政結合起來,真正地提高尋人效率;
———呼籲立法嚴禁帶領未成年人乞討、賣藝,對流浪乞討兒童實行強制性救助;
———修改現行的收養法規,杜絕以收養名義收買被拐兒童;
———建立救助流浪、乞討兒童專項基金;完善福利制度……
「網站不是我的,是大家的。」張寶豔對記者說,「我和大家心裡最盼望的是:沒有孩子被拐賣,沒有家長丟失孩子,到那時讓我們關掉寶貝回家尋子網站也不遺憾!」
[責任編輯:irene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