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蘇制衛星正接近一枚中制火箭,碰撞概率10%,有什麼危害?

2020-10-16 趣味探索

近日,美國衛星跟蹤公司LeoLabs報導稱,一枚廢棄衛星正在接近一枚廢棄火箭,由於它們都失去控制,可能會在美國東部時間10月15日發生碰撞相撞,概率高達10%, 廢棄衛星由前蘇聯製造,已被廢棄多年,一直遊蕩在近地軌道上,廢棄火箭由中國製造,由發射軌道衛星或發射太空探測器過程中拋棄。

LeoLabs是一家專門使用雷達來跟蹤太空衛星和碎片的美國初創公司,該公司一直在監視那些「極高危」太空垃圾,在他們的眼裡,近地軌道上那些近距離相結合的大型太空垃圾極具危險,被視為「極高危」,10月13日晚,該公司發現兩個大型太空垃圾有相撞的可能,一個是蘇聯廢棄衛星,另一個是中國廢棄火箭。

LeoLabs預測,美國東部時間10月15日20:56時,兩個大型太空垃圾相撞概率為10%,如果它們真的相撞了,將向四面八方爆發出大量碎片,那麼將一下子增加成千上萬塊小型碎片,太空垃圾數量將大幅增加,當然,兩塊太空垃圾90%概率會彼此錯過,預計最近距離僅12米。

儘管10%的機會看似很低,但在近地軌道上,只要大型太空垃圾與國際空間站碰撞概率達到0.001%,NASA通常會讓國際空間站偏離當前軌道,然後再調整回來。不過美國一家航空航天公司專家在10月14日表示,經過了精確計算,蘇聯廢棄衛星與中國廢棄火箭碰撞機率要低得多,僅2500億之1。

為什麼太空垃圾這麼多?

從上個世紀開始,地球近地軌道就開始出現一條太空碎片帶,隨著時間的推移,碎片數量越來越多,2007年和2009年間的低地球軌道碎片數量增加了約70%,如今,碎片帶包含了近1.3億塊太空垃圾,它們以每秒數公裡速度穿梭在近地軌道上,是子彈初速度的數十倍以上,如同一顆顆超級子彈,在軌衛星不小心碰上,肯定會有大麻煩。

為什麼太空垃圾數量越來越多呢?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人類發射軌道衛星次數越來越頻繁了,有調查報告顯示,外太空中運行著約2000多顆受控軌道衛星,而廢棄衛星數量更多,是正常軌道衛星數量的3倍以上。

廢棄衛星由於不受控制,又以極高速度在近地軌道上飛行,一旦與其它碎片碰撞,就會產生更多碎片,更多碎片又會導致更多碰撞發生,繼而產生更多碎片,從而形成惡性循環,這就是為什麼太空垃圾多的原因之一。

若廢棄衛星與廢棄火箭真相撞了,有什麼危害?

由於這兩個人造物都運行在近地軌道上,就算真相撞了,有極小碎片直接射向地面,但對地面生命來說,不會造成任何影響,因為地球上空有極厚大氣層,一切落到地面物體要要經受大氣層的考驗,小型碎片變成一顆明亮流星,最終化成灰燼。

過多太空碎片對軌道太空飛行器來說是一種威脅,隨時都有相撞的可能性,在很多年前,美國宇航局發現,一塊太空碎片曾經撞擊了奮進號太空梭的散熱器,留下了一個進口為6毫米,出口為12釐米的大窟窿,由於散熱器並不是最重要部位,因此奮進號太空梭能正常工作。

太空垃圾如何清理和控制

太空垃圾已經對人類太空飛行器帶來了威脅,應如何清理和控制呢?1,在21世紀今天,包括歐航局在內的多家航天機構和多家初創公司正開始著手打造一種能專門回收太空垃圾的太空飛行器,讓太空垃圾重返地球,燃燒在大氣層中,但是現在面臨著一個嚴峻問題,誰來支付這筆費用,這是一筆涉及數億美元費用。

控制太空垃圾的另一種做法是,每一個太空飛行器在設計之初,應把最後的報廢程序考慮上,當一個太空飛行器使命結束後,啟動報廢程序,讓它最後墜落太平洋中部的太空飛行器墳墓區,這裡數百太空飛行器的終點,其中包括了和平號空間站。有趣的科學探索內容請關注唯一微信公眾號:有趣探索

相關焦點

  • 中國火箭殘骸撞擊蘇聯衛星?美國預測撞擊概率為10%
    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的LeoLabs太空公司,近期在世界範圍發出警告,表明一顆早已失聯的蘇聯衛星,可能將和一枚中國火箭的殘骸發生碰撞!,預計在南大西洋上空:LeoLabs預計的碰撞事件在10月16日左右,兩個物體的碰撞概率為10%,相遇距離在±25m之間,對於太空來說,10%已經是一個非常大的概率,可能會對地球軌道以及南大西洋附近的地面產生影響。
  • 在991公裡高空,一枚中國廢棄火箭可能會跟俄衛星相撞
    這真是一件非常意外的事情,在廣闊的近地軌道上,兩個太空飛行器竟狹路相逢,在南極洲南大西洋上空991公裡處相遇,一個是我國1999年5月10日發射的長徵4B火箭一部分,重約1900公斤,另一個是俄羅斯於1989年2月22日發射的帕魯斯軍事衛星,重約825公斤。
  • 明早9時,一枚廢棄中國火箭可能和衛星相撞,太空碎片或增20%
    一家長期跟蹤軌道碎片的衛星跟蹤公司LeoLabs今天發布警告稱,一枚廢棄的中國火箭有10%的可能明天早上和一枚廢棄的前蘇聯衛星相撞,從而製造出大量太空垃圾,導致低地軌道的太空碎片增加10%到20%,給太空飛行器帶來巨大風險。
  • 地球軌道上的大量太空垃圾已接近「凱斯勒事件」的標準了
    本周四,一顆前蘇聯廢棄衛星和中國的火箭殘體(分級助推器的一節?)在太空中擦肩而過,幸好沒有相撞——否則會製造出大量更加危險、難以監控的高速軌道垃圾。 使用雷達跟蹤太空中衛星碎片的企業LeoLabs周二表示,它正在監視「非常高風險」的交匯點——兩個物體繞地球軌道的交點。
  • 火箭上天后,殘骸回收都有哪些講究?
    以12月6日發射的長三乙火箭為例,其為三級火箭,捆綁有4枚助推器,能夠產生殘骸的子級包括助推器、一子級、二子級、整流罩等。,推進劑至少各有上百千克的備用量。這兩種燃料有如下特點:一是有毒,會對土壤、植物、水資源造成汙染,達到一定濃度會威脅到人身安全;二是容易自燃,兩種燃料一旦接觸就會燃燒,量多的話甚至會出現爆炸。當火箭子級以每秒上百米的速度砸到地面時,「皮薄」的箭體貯箱極易在落地衝擊作用下破裂,原本存放在不同儲箱裡的兩種燃料極大概率會瞬間大面積混合而發生爆炸。
  • 藍色起源明日將發射一枚New Shepard火箭
    據外媒報導,藍色起源(Blue Origin)計劃最早於明天也就是美國東部時間1月14日上午10點45分發射一枚New Shepard火箭以此開啟其2021年的首次太空任務。這對傑夫·貝索斯創立的太空公司來說也是一件大事--發射的部分包括了升級火箭頂部的乘務艙,其專門為改善太空人的體驗而設計,這是該公司接近首次實際載人航天任務的關鍵準備步驟。
  • 地球軌道上的大量太空垃圾已接近「凱斯勒事件」的標準了
    本周四,一顆前蘇聯廢棄衛星和中國的火箭殘體(分級助推器的一節?)在太空中擦肩而過,幸好沒有相撞——否則會製造出大量更加危險、難以監控的高速軌道垃圾。使用雷達跟蹤太空中衛星碎片的企業LeoLabs周二表示,它正在監視「非常高風險」的交匯點——兩個物體繞地球軌道的交點。數據表明,周四美東時間下午8:56,兩個大體量的太空垃圾相距8至43米。
  • 太空垃圾有什麼危害? 太空垃圾該往哪裡倒?
    太空垃圾有什麼危害? 太空垃圾該往哪裡倒?時間:2017-06-29 12:11   來源:360問答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太空垃圾有什麼危害? 太空垃圾該往哪裡倒? 生活中的垃圾可以倒在垃圾桶裡,要是太空中也有垃圾該往哪裡倒呢? 在航天史上,太空垃圾已經造成了一些事故。
  • 比起火箭殘骸,太空垃圾更危險,普通人被砸中的機率有多大?
    火箭產生的殘骸有很多種,其中一些殘骸會在火箭上升過程中墜落回地面。因為上升的高度不高,這些殘骸會在三分鐘之內墜落回地面。科研工作人員會設計專門的方案,控制殘骸落入指定的範圍,甚至應用精確落點的控制技術,對殘骸進行可控回收。
  • 一群大學生的挑戰:造一枚火箭,飛躍「卡門線」
    2019年4月21日凌晨,美國南加州大學火箭推進實驗室的10名學生擠在一輛皮卡車裡,他們攜帶著一枚13英尺(約合9米)長的火箭,沿著塵土飛揚的道路行駛,來到新墨西哥州南部美國太空港附近的一個發射臺。隊友幫助他們把300磅重的火箭抬到發射軌道上,早上7:30分,「旅行者4號」從發射臺點火發射,尾部噴出廢氣和火焰,直衝藍天。南加州大學的團隊由美國和歐洲幾個國家的大學生組成,要把一枚火箭發射至邊界地球大氣層和空間的「卡門線」(The Kármán line)。
  • 老外用磁鐵探寶,意外撈出一枚「火箭」,結果不淡定了!
    老外用磁鐵探寶,意外撈出一枚「火箭」,結果不淡定了!冬季已經來臨,現在湖面上結起了一層厚厚的冰。尤其是在一些寒冷的地方。湖面上足以支撐一個人的重量。他繼續將磁鐵扔進水中,這一次吸上來的是一枚硬幣,這貌似對它的尋寶之路進了一步,小夥又將磁鐵扔進水中,這次卻帶來了一個生鏽的平底鍋,似乎小夥沒有耐心了。本打算再實驗一次就放棄,這一次他將磁鐵用力扔向遠處,沒想到,卻吸上一支火箭,這可把小夥嚇了一跳,萬一爆炸可就得不償失了,之後他將這支火箭送到了相關部門那裡。
  • 火箭上天后,殘骸回收也有大講究
    「火箭殘骸裡剩餘殘留物、危險品可能會形成次生危害,請廣大群眾不要近距離圍觀或接觸殘骸,嚴禁私自拆卸、拾撿、隱藏、販賣和收購火箭殘骸……」這是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12月5日發布的一則緊急通知。這則通知針對的是近期的一次火箭發射任務。
  • 火箭上天后,殘骸回收也有大講究!
    上述通知中提示: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縣勐滿鎮、西定鄉、勐遮鎮、勐阿鎮部分區域將執行火箭殘骸落區任務,屆時相關道路將進行管制,請當地居民按照政府通知要求做好疏散防護……郭文彬 攝火箭殘骸落區是怎樣選定的,這些殘骸會帶來什麼影響,如何最大限度規避損失?
  • 我們製作並發射了一枚「水火箭」
    我叫陳安軍,是航天工程大學一名大二學員,滿身大汗回到宿舍,想起上午理論力學課上,我們製作並發射了一枚「水火箭」,就有些激動,這樣的實踐課太過癮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個星期前,辛朝軍教員為了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使理論更加具體化,更好地讓我們理解火箭發射的原理,準備了一堂別開生面的「水火箭探究課」。
  • 固體火箭和液體火箭有什麼區別?最全面的科普文來了
    目前主流的火箭(飛彈)發動機有兩種形式:液體火箭發動機和固體火箭發動機。這也是很多人所津津樂道的內容,但他們的具體區別是什麼,各有哪些優缺點則是很多人所不能一一道來的。在這裡,機械知網給大家做一個小科普讓大家了解下這兩種類型火箭發動機的區別。
  • 相對速度每秒14.7公裡,兩顆衛星或將碰撞,概率約為十分之一
    ,它們現在正以相對速度每秒14.7公裡彼此接近,發生碰撞概率約為十分之一。最初LeoLabs公司預計,這兩個衛星將以彼此相對速度每秒14.7公裡速度飛行,在距離美國匹茲堡上空約900公裡太空碰面,最近距離約為15至30米,估計發生碰撞概率為十分之一。對於我們而言,它們撞就撞了,不會對我們造成什麼生命威脅,但從長遠角度而言,兩顆軌道衛星的相撞,可能會製造成千上萬個新軌道碎片,再次增加太空碎片數量。
  • 太陽系類地行星中,地球竟然與小行星碰撞的概率最高,水星最低
    而目前,有幾十顆阿莫爾型、阿金型和阿波羅型小行星飛行在火星、地球和金星的軌道範圍內。紐西蘭的科學家統計了直徑在1000米以上的小行星總數,並結合其飛行特點,測定出了小行星與行星相撞的概率。在太陽系類地行星中,其中概率最低的是500萬年才可能發生一次碰撞的水星,其次是150萬年才可能發生一次碰撞的火星以及30萬年才可能發生一次碰撞的金星,我們的地球的概率最高,16萬年就有可能發生一次碰撞。
  • 太陽系類地行星中,地球竟然與小行星碰撞的概率最高,水星最低
    而目前,有幾十顆阿莫爾、阿和阿波羅型小行星飛行在火星、地球和金星的軌道範圍內。紐西蘭的科學家統計了直徑在1000米以上的小行星總數,並結合其飛行特點,測定出了小行星與行星相撞的概率。在太陽系類地行星中,其中概率最低的是500萬年才可能發生一次碰撞的水星,其次是150萬年才可能發生一次碰撞的火星以及30萬年才可能發生一次碰撞的金星,我們的地球的概率最高,16萬年就有可能發生一次碰撞。
  • 造飛機不算啥了,中國學生自製一枚火箭
    視頻完整展現了一枚火箭從自主設計,到流體仿真、製造、測試、控制,並最終發射和回收的全過程。火箭示意圖但早在去年10月,劉上已經有了這樣的設想。「當時看到國外知名的愛好者『BPS.space』製作的姿態控制火箭,激發了靈感。不過最初的想法非常粗糙,有很多空白的知識點沒有去了解。2019年10月19日,劉上通過自己的B站帳號發布了第一個相關視頻《小型矢量噴管姿態自穩固體火箭》,展示了作為固體火箭雛形的模型火箭的製作過程。
  • 揭秘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火箭座駕」:一枚好「箭」四個幫
    揭秘「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火箭座駕」:一枚好「箭」四個幫中新網上海7月23日電 (鄭瑩瑩 郭超凱)中國23日開啟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作為「天問一號」探測器的「座駕」,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由一個5米芯級火箭和4個3.35米助推器組成,是中國研製的新一代無毒、無汙染的大推力火箭,也是火箭家族裡的「大塊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