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內集成的液冷系統:散熱效果好,有助於電子產品進一步小型化

2020-09-12 環球創新智慧

導讀

據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官網近日報導,該校研究人員公布了其首個在晶片中集成的液體冷卻系統。與傳統冷卻方式相比,這種新型冷卻方法具有卓越的冷卻效果,並且前景廣闊、可持續、低成本、高效益。

背景

如今,小型化已成為電子產品最重要的發展趨勢之一。在電子產品內,控制電流與存儲信息的電晶體也在越變越小。著名的摩爾定律曾指出:「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電晶體數目,約每隔18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

摩爾定律-集成電路晶片上電晶體數量(1976-2016)(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隨著電子產品越變越小,以及一顆晶片上容納的電晶體越變越多,如何控制電子產品所產生的熱量已經成為備受科研人員關注的重大問題之一。為了防止電子產品過熱並保持其高效運行,科研人員通常會採用液冷、風冷等散熱方法。

電腦內部的水冷裝置(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電子產品降溫所用的風扇(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然而,液冷和風冷技術都有自身的缺點。液冷技術需要耗費大量水資源,佔據一定空間;風冷技術製冷效果一般,會產生噪音,還會消耗額外電力。

近年來,研究人員開始探索將液冷技術直接嵌入到晶片內部,從而實現效果更好、效率更高的新製冷技術。可是,就目前的設計而言,晶片製造系統與冷卻系統仍然是相互獨立的,無法發揮出嵌入式冷卻系統的全部節能潛力。

創新

近日,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的研究人員將晶片系統設計與製冷系統設計這兩個獨立的設計步驟合為一步,開發出一種與電子器件集成在一起的微流體冷卻技術,可以有效地控制電晶體產生的大量熱量。

(圖片來源:EPFL)


他們的研究成果於9月9日發表在《自然》(Nature)雜誌上,將通向更加緊湊的電子器件,並實現在單顆晶片上將電源轉換器和幾個高壓器件集成到一起。

技術

在歐洲研究委員會資助的這個項目中, Elison Matioli 教授和他的博士生 Remco Van Erp 以及來自工學院功率和寬帶隙電子研究實驗室(POWERLAB)的團隊在設計電子器件時,開始真正地轉變思想,從一開始就希望將電子器件與製冷系統結合在一起,從而在器件中最熱的區域附近吸收熱量。Van Erp 表示:「我們想要結合電氣工程與機械工程方面的技能,創造出一種新型器件。」

團隊希望解決如何冷卻電子器件特別是電晶體的問題。Elison Matioli 表示:「控制由這些器件產生的熱量已成為電子產品發展道路上的最大挑戰之一。最大限度地減小對於環境的影響變得越來越重要,所以我們需要創新型的製冷技術,以可持續、低成本、高效益的方式有效地處理晶片產生的大量熱量。」

他們的技術是基於在半導體晶片內將微流體通道與電子器件集成到一起,讓冷卻的液體在電子晶片內部流動。Matioli 表示:「我們將微流體通道放置在非常靠近電晶體散熱點的位置,並採用簡單的集成製造工藝。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在正確的位置吸收熱量,並防止熱量擴散到整個器件中。」他們使用去離子水作為冷卻液,去離子水是不導電的。Van Erp 表示:「我們在實驗中選擇了這種液體,但是我們已經測試了其他更有效的液體,以便可以從電晶體中吸收更多的熱量。」

Matioli 表示:「這種冷卻技術將使我們能夠設計出更加緊湊的電子器件,並顯著地減少全球能耗。我們已經消除了對於大型外部散熱器的需求,而且這項研究還表明可以在單顆晶片中創造出超緊湊的電源轉換器。隨著當前社會對於電子產品依賴程度的不斷加深,這一設計將更有價值。」研究人員正在研究如何在雷射器和通信系統等其他器件中控制熱量。

關鍵詞

電晶體、製冷、微流體

參考資料

【1】Remco van Erp, Reza Soleimanzadeh, Luca Nela, Georgios Kampitsis, Elison Matioli. Co-designing electronics with microfluidics for more sustainable cooling. Nature, 2020; 585 (7824): 211 DOI: 10.1038/s41586-020-2666-1

【2】https://actu.epfl.ch/news/transistor-integrated-cooling-for-a-more-powerful-/

相關焦點

  • 全金屬+液冷 解密高端投影的散熱系統
    [中關村在線投影機頻道原創]現代科技領域,散熱系統是各行各業都要面臨的問題,對於電子產品尤為重要。投影機的燈泡是發熱大戶,其散熱系統的優劣間接決定了產品的定位和檔次高低。
  • 黑科技,首個內置冷卻系統的晶片誕生,散熱效率提高50倍
    :晶片和其他半導體組件產生的大量熱量是現代電子產品的最大問題之一。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科學家一直在研究提高熱量從晶片傳遞到冷卻劑效率的辦法。例如,使用導熱性更好的金屬充當冷卻系統和晶片之間的接觸面。但是,過去的所有方法的效率都不算很高,而且隨著散熱效率的提高,散熱系統的複雜程度和製造成本也指數級上升。
  • Nature:晶片散熱技術重大創新,將液冷模塊嵌入晶片內部
    近年來,研究人員開始探索將液體冷卻模塊直接嵌入晶片內部,以實現更加高效的製冷效果的新技術,但這一技術仍未解決電子設備和冷卻系統分開處理的困境,從而無法發揮嵌入式冷卻系統的全部節能潛力。研究人員使用微流體電子協同設計方案,在同一半導體的襯底內將微流體和電子元器件進行協同設計,生產出一個單片集成的歧管微通道冷卻結構,可以有效地管理電晶體產生的大熱通量
  • 電子產品散熱專題報告:5G散熱需求倍增,行業增長劍已在弦
    (二) 導熱材料廣泛應用於消費電子散熱,但散熱效果減弱 手機散熱有主動與被動散熱兩種,基本思路是降低手機散熱的熱阻(被動散熱)或減少手機的發熱量(主動散熱)。主動散熱通過降低晶片的功耗減少熱量而實現,與電子設備的研發相關。而被動散熱是通過導熱材料與器件來達到散熱效果。
  • Nature:晶片散熱技術重大創新,將液冷模塊嵌入晶片內部,冷卻性能增加 50 倍
    近年來,研究人員開始探索將液體冷卻模塊直接嵌入晶片內部,以實現更加高效的製冷效果的新技術,但這一技術仍未解決電子設備和冷卻系統分開處理的困境,從而無法發揮嵌入式冷卻系統的全部節能潛力。微流體電子協同設計隨著電子產品的集成度越來越高,不斷縮小的半導體器件在擁有更小、 更輕、更便攜等優勢的同時,也產生了更高的熱通量,為冷卻技術帶來新的挑戰。
  • 電子產品熱設計需要了解的十大事實
    散熱對於電子設備的正常工作和長期穩定性而言至關重要,而元器件溫度是否保持在規格範圍內已成為確定設計的可接受性的通用標準。散熱解決方案直接增加了產品的重量、體積和成本,卻不會帶來任何功能上的優勢。它們提供的是可靠性。如果沒有散熱解決方案,許多電子產品在幾分鐘內就會出現故障。洩漏電流和隨之而來的漏洩功耗隨著晶片級特徵尺寸的減小而增大。由於洩漏與溫度相關,因此熱設計顯得更加重要。
  • E拆解:液冷散熱+內置風扇紅魔3到底如何?
    整合各類最新電子設備,元器件組成資料庫。作為遊戲手機具備液冷銅管散熱,並且首次在手機中放置高效能離心風扇,散熱可想而知。那麼內部結構如何,做功是否就得起考驗呢?跟著小e來看看吧!紅魔3在與前代產品相比在硬體和系統方面有著明顯的提升,內部使用三段式布局組裝,緊密而不顯雜亂,手機在主板屏蔽罩表面均貼有散熱銅箔,屏幕背面和中框正面貼有大面積銅箔和散熱石墨片
  • 揮別傳統,電子冷卻時代來臨?首個微晶片內集成液體冷卻系統問世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研究團隊報告了首個微晶片內的集成液體冷卻系統,這種新系統與傳統的電子冷卻方法相比,表現出了優異的冷卻性能。這一成果意味著,通過將液體冷卻直接嵌入電子晶片內部來控制電子產品產生的熱量,將是一種前景可觀、可持續,並且具有成本效益的方法。  隨著全世界數據生成和通信速率不斷提高,以及不斷努力減小工業轉換器系統的尺寸和成本,人們對小型設備的需求與日俱增,這使得電子電路的冷卻變得極具挑戰性。  一般而言,水系統可用於冷卻電子器件,但這種冷卻方式效率低下,而且對環境的影響越來越大。
  • 大亞灣核電級散熱品質 榮耀Note10液冷揭秘
    搭載的THE NINE液冷散熱技術實際上是通過113mm的D5液冷管打通手機熱區和冷區,並通過9層立體散熱,將遊戲時產生的熱量散開,實現全機身均勻散熱,並輔助以鋁合金均溫板和大面積石墨散熱貼以實現更好的散熱效果,其散熱能力可提升41%,CPU可降溫10攝氏度左右,可保證手機即使在重度使用的情況下也能夠滿頻運行,釋放出最佳的性能。
  • 晶片集成液體冷卻系統問世,摩爾定律將再擴展
    近日,集成電路領域迎來重磅研究成果:首個微晶片內的集成液體冷卻系統。研究人員通過將液體冷卻直接嵌入電子晶片內部來控制電子產品產生的熱量,這種新系統與傳統的電子冷卻方法相比,表現出了優異的冷卻性能,該研究由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研究團隊完成。
  • 不同濃度乙二醇冷卻液對散熱性能影響的研究
    引言 隨著電力電子技術的迅速發展,電力半導體器件的高密度、高集成、大功率和小型化的發展已是不可逆轉的趨勢,這些都使晶片的熱流密度迅速上升,傳統的風冷散熱難以滿足要求。
  • 首個微晶片內集成液體冷卻系統問世
    2020-09-10 05:43:00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北京9月9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雜誌9日發表一項電子學重磅研究,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研究團隊報告了首個微晶片內的集成液體冷卻系統,這種新系統與傳統的電子冷卻方法相比,表現出了優異的冷卻性能
  • 《Nature》:晶片散熱技術重大創新,冷卻性能暴增50倍
    其中,將液體冷卻直接嵌入到晶片內部是一種很高效的方法,然而,最先進的微流體冷卻系統在設計和構造上都是與電子晶片分開的,這使得液體通道無法集成到電路中,在熱點地區提供直接冷卻。這種集成大大增加了晶片製造的複雜性,同時會增加成本。
  • 【深度】5G時代開闢散熱技術新天地
    散熱技術方案持續升級,5G時代市場規模快速增長 熱設計和熱管理是電子產品組件的核心構成,並且隨著組裝密度和集成度的持續提升而越來越受到重視。散熱下遊應用領域眾多,包括消費電子、和汽車、基站、伺服器和數據中心等,市場空間在千億級別。
  • 晶片散熱技術重大突破:科學家將冷卻系統性能提升50倍
    這一切的原因,或多或少都與電子設備中電子電路的散熱性能有關。如今,熱管理已經是未來電子產品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隨著數據生成和通信速度的不斷提高,以及工業器件尺寸和成本的不斷降低,電子產品的功率密度也一直在增加,電子電路的冷卻已變得極具挑戰性。
  • 如何提高散熱效率?蘭洋科技:把它浸入導熱液!
    這種方式簡單高效,並且目前這一方案已經被阿里雲應用在自家的伺服器散熱上面了。不過,這種解決方案存在的問題也很明顯:由於需要依賴液體沸騰散熱,註定了它無法做到絕對性密封,並且沸騰產生的噪音和如何小型化也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 電子器件散熱技術現狀及進展
    電子器件晶片的功率不斷增大,而體積卻逐漸縮小,並且大多數電子晶片的待機發熱量低而運行時發熱量大,瞬間溫升快。高溫會對電子器件的性能產生有害的影響,據統計電子設備的失效有55 %是溫度超過規定值引起的,電子器件散熱技術越來越成為電子設備開發、研製中非常關鍵的技術。
  • 解讀NEC教育投影機的防塵散熱技術
    本文轉自【站長之家】;所有電子產品都繞不開防塵與散熱這兩個核心問題,對於投影機來說,防塵散熱技術的強弱直接關乎機器整體性能、使用壽命、觀看體驗。教育投影機使用頻率高、時間長熱量積聚更多,加之教室窗戶高大、人員活動頻繁導致灰塵粉塵增多,因此更加考驗機器防塵散熱性能。
  • 布局浸入式液態散熱市場洪泰基金領投蘭洋科技
    本輪領投方洪泰(重慶)基金合伙人陳曉表示:從物理世界到數字世界的遷移和拓展是不可逆的趨勢,隨著未來大量的實體產業向數位化、智能化發展,人工智慧、虛擬實境的廣泛應用和5G通信的進一步鋪開等,數據的計算量將呈現極大的增長。計算功耗增加帶來的散熱效率問題已然成為各大晶片、終端設備廠商最為頭疼的問題之一,甚至在某種程度上造成了摩爾定律的放緩。
  • 完全浸沒式液冷散熱亮相SC19
    IT之家12月1日消息 根據AnandTech的報導,在一年一度的2019超算大會(Supercomputing Trade Show)上,廠商展示了最新的兩相浸入式液冷方案,一起來看一下吧。據介紹,兩相浸入式液冷就是將伺服器整個放入低沸點的液體中,這種液體通常是有機化合物(不是水),與矽晶片直接接觸,晶片產生的熱量會被轉移到周圍的液體中,使其沸騰。最常見的液體是3M氟化液,其沸點在59攝氏度左右,液體氣化,迫使液體對流。液體是非離子的,因此不傳遞電流,並且具有介質粘度,有利於自然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