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好奇心,大多來自於大自然的神秘天象。古人曾經「舉頭望明月」,除了「低頭思故鄉」,還有什麼呢?
難道就沒有對浩瀚無際的星空,漫無邊際的遐想?
難道就不想知道「常娥」和「吳剛」到底過得咋樣?
「玉兔」和「桂花樹」是否長生不老,它們年年都在生長?……
也許正是因為如此多的疑問,才有了《夏時歷》,《甘石星經》、《授時曆》,還有百姓喜聞樂見,指導農耕文明的《二十四節氣》、《七十二物候》,還有很多朗朗上口的「農時諺語」。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對於大自然的探索從沒停止過。由近及遠,由表及裡,以至於如今有了更大膽的「太空移民」構想和激情,而且愈演愈烈。
有道是:「坐地日行八萬裡,巡天遙看一千河」,我們不得不佩服偉大領袖毛主席的宏觀世界和微觀思維。由此可見,茫茫宇宙中的天體,總是牽連著地球人的感情和疑問。
古人有「東長庚,西啟明,南極北鬥,誰是摘星手?」的對聯,多少有點演義的成分。其中就有「長庚星」、「啟明星」、「北鬥星」的認知。然而,這其中的長庚星就是我們所謂的「金星」,它包含了對美好事物的渴望和追求。任何事物都有物極必反的內在聯繫。今天我們所說的「火星」,似乎就沒有那麼幸運。
自古以來類似災荒、死亡、戰亂、妖孽之類負能量的事兒,都攤在火星的身上。它的出現,就讓人緊張,尤其是那些「天之驕子」,由於他們的驚慌,便會引發舉國上下的不安和擔憂。
古代的「天文學家」,也可以說是「星象佔卜家」們最怕的就是出現「熒惑守心」這一天文現象。
這位被稱為「熒惑」的「倒黴蛋」,它在古人的眼裡似乎喜歡在天空中串門。它偶爾會串到心宿的家門口去了,而且還賴著不走,大有常住的想法。
這「心宿」是「二十八宿」之一,家庭有三顆星,古代諸侯和皇帝便自作主張地認為,這些個星球就是他們在太空的代言人。
如果火星到了這個區域不走,與心宿二相遇,就能把地球人給嚇趴了。其實,它們之間半毛錢的關係都沒有。
這「火星」與「心宿二」壓根就沒有相遇的可能性,火星跟地球相距最遠幾億公裡,最近幾千萬公裡,可「心宿二」跟地球相距幾百光年,這兩星球能走到一塊去嗎?火星遇到心宿,只不過是視覺上如此而已。
公元前480年,「火星」又一不小心串到了「心宿」,看樣子一時半會沒有要走的意思。
這可把宋景公嚇壞了,因為宋國屬於心宿的分野。
他緊張兮兮地問觀星人:怎麼辦?如何是好?
觀星人也不厚道說:那就將災禍轉移到國相身上吧!宋景公說:國相是我的左膀右臂,不能出事(「相,吾之股肱」);
觀星人又建議轉移到老百姓身上,宋景公說:沒有了老百姓,我算個屁呀!(「君者待民」);
觀星者說:那就把這禍水轉移給年歲,意思就是說讓莊稼歉收。宋景公也不答應,說如果天下老百姓餓死了,我當的哪門子國君?
觀星人大為感動說:國君宅心仁厚,上天也被感動,沒事的。
據說沒多久,那遠在幾億公裡之外的「火星」也許被宋景公這位宅心仁厚的「地球人」感動了,稍稍挪了三度位置,以消除地球人的恐懼。
這基本上就是一個「神話故事」,從科學角度而言純屬瞎掰,不著邊際。一個與人事毫不相關的「天文」現象,以至於把他們緊張成那樣嗎?
當然以現代人的「科學觀點」,看待幾千年前的事,覺得啼笑皆非,荒誕無稽,但在那個年代大概也就是如此吧!
令人欣慰的是:如此年景之下,「宋景公」還能夠秉承與人為善,以人為本的治國宗旨,用人之道。害怕歸害怕,但還是咬咬牙,始終如一地堅持了自己的原則,這也是難能可貴,可圈可點了。
當時名不見經傳的宋國「民本思想」已經擁有了廣泛的基礎。
至於古人心目中,這個火星到底是個「什麼東西」?通過這個故事可見一斑。
值得慶幸的是「迷信天象」是一回事,但堅持唯物的人事準則是另外一回事兩個互不幹擾,這其實也說明:
《七言打油詩/道法自然》
文/@兵法天下 【原創】
開啟鴻蒙萬事空,道方自古法門中。
天人合一知窮悟,宙體同循意象聰。
常是浮雲遮望眼,總將亂悖誤朝東。
平生瞬轉輪迴土,誰抱功名攬世風?
【溫馨提示:兵法天下詩詞,尊崇原創,不忘初心。自古讀書本難,行文不易。頭條有緣,文筆相見。如果得到您的認可,敬請贊轉分享,雅評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