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月25日,一艘名為「機遇號」的探測器降落到了火星的地表上。截至2018年1月25日,「機遇號」已經在火星上待了14個年頭,誰也沒有想到,當初被設計成壽命僅有90天的探測器居然可以在火星上執行任務那麼久。
「機遇號」的火星之旅是充滿坎坷的,在2015年,當時的「機遇號」在火星上實行馬拉松的衝刺挑戰,但由於遇到了從未見過的巖石樣本,「機遇號」放棄了衝刺。
而到了2018年的5月,火星開始瀰漫起了震天蔽日的沙塵暴。在這場災難中,「機遇號」與地球失去了聯繫,依靠太陽能電池板發電的「機遇號」不得不陷入了休眠階段。
2018年10月31日,面對已經失聯四個月之久的「機遇號」,美國宇航局嘗試用啟動了一期為期6周的監聽測試,試圖將「機遇號」發送的信息傳回地球。
後來,到了2019年2月13日,美國宇航局終於宣布放棄對「機遇號」的喚醒,這也就意味著,「機遇號」永遠在火星沉寂了。
這臺在火星上行走了45.16公裡的機器人打破了多項記錄,包括成為外星球上漫遊記錄最長的機器人這一項成就。
在機遇號失聯的期間,美國宇航局共發送了800多條指令,並每天用激越的音樂鼓勵它快點醒來,但一切的努力都沒有結果。
最後,「機遇號」在沉寂之際向人類發回了最後一條信息「我沒電了,天黑了」,這句話也讓不少人感到難過。這臺在火星上兢兢業業地工作了15年之久的機器人直到最後一刻還在想人類求救,希望自己可以重新工作。
但現實是殘酷的,「機遇號」沒有重燃希望。不過,科學家也指出「機遇號」不會是一臺「孤單」的探測器,往後會有更多的探測器被派往火星。或許在不久的將來,登陸火星的人類還會找到「機遇號」的殘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