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被眾多科學家公認為是人類截至目前發現的最有可能實現星際移民的行星,但遺憾的是至今為止我們都無法實現登陸火星。不過,雖然人類的腳步還未踏上火星,但是數個火星探測器已經實現了火星著陸,對這個神秘的星球展開了一系列的探索研究。
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於2003年7月7日發射的「機遇號」火星漫遊車。其「工作履歷」相當精彩,「機遇號」於2004年1月25日在火星表面安全著陸,隨後在火星上展開勘測,創造了多個紀錄。
比如,正是「機遇號」發現了首塊位於火星上的隕石,也是它發現了第一塊防熱護盾巖,同時它通過長時間的勘查還向地球傳回了多處火星撞擊坑的詳細信息,為科學家對火星星球環境與誕生歷程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遺憾的是,在火星漫遊長達15年,共計完成多達90個火星日任務的「機遇號」於2018年6月的一場特大火星沙塵暴中與地球失去聯繫,此後科學家們再未收到來自「機遇號」發回的信號。
雖然,「機遇號」的實際工作壽命已經比當初科學家們發射它時預估的可工作時長延長了一倍多,但是對於「機遇號」的失聯人們仍是充滿遺憾。甚至,在遭遇沙塵暴的4天之前,「機遇號」仍在正常工作,還向地球傳回一張清晰度異常高的火星全景照片。
根據「機遇號」傳回的信號顯示,它是在奮進號隕坑附近執行探測任務時遭遇的沙塵暴,在它被沙塵暴破壞乃至被風沙掩埋之前,它向地球傳回最後一句話:「我快沒電了,天快黑了」。
這句來自「機遇號」最後的消息,哪裡像是一個冰冷的探測器發出的消息,它更像是「機遇號」最後向我們發出的求救,透露著孤立無援的「機遇號」在荒涼的火星上面對被風沙吞噬的恐懼與無助。
面對「機遇號」的求救,人類無能無力,而此後科學家們仍抱著它可能只是被風沙掩埋,當火星上再次出現超強風暴時,可能會將它身上的沙粒吹開,它將再次向地球發來信號的希望搜尋來自火星的信號。
但在2019年2月13日,NASA還是宣告了「機遇號」的任務結束,這一舉動無疑向人們宣布「機遇號」再次聯繫地球的希望渺茫,更意味著對「機遇號」的放棄。
不過,NASA發射的Stereo-B無人太空飛行器曾經有過失聯再恢復的經歷。據悉,Stereo-B無人太空飛行器在2014年8月與地球失聯,但在兩年後再次發回信號重新與地球取得聯繫,此後恢復正常運行。
因此,我們大可不必太過於絕望,不妨當作給「機遇號」多一點恢復的時間來等待它再次傳回的信號,畢竟這是一個屢創奇蹟的探測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