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打的噴嚏飛到了歐洲?科學家研究新發現,細菌可通過大氣傳播

2020-12-18 單身狗說機


格拉納達大學近日的一項研究表明,某些微生物可以通過隱藏在大氣中傳播到另一座大陸。

格拉納達大學的農業化學系、應用物理學系和科學儀器中心的科學家們破譯了一個謎團,疾病可能通過地球大氣進行洲際傳播。

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大氣中的iberulites(多礦大氣生物氣溶膠)穿梭在各個大洲運輸活性微生物,發現存在這一重大可能性。

其實早在2008年NASA就公布了這一發現,只不過直到現在格拉納達大學的科學家們才揭示了細菌是如何跑到iberulites中進行傳播的。


在格拉納達市研究人員發現大氣塵埃沉積物的成分主要是由粘土、石英、碳酸鹽礦物組成,其次是氧化鐵,但是在這些沉積物中,研究人員還找到了細菌、硅藻、浮遊生物,甚至是蚱蜢等昆蟲分泌的微型顆粒,這些塵埃來自遙遠的撒哈拉沙漠當地的土壤中。

在進行iberulites的特徵分析以及元素組成時,科學家們發現iberulites起源於對流層,在各種流體力學的過程中,使得從撒哈拉沙漠中升起的生物微顆粒和雲層中的水汽結合,導致了凝結核的出現,在這之間赫然是細菌與塵埃顆粒的結合體。

在流體力的作用下,越來越多的水滴形成了一個漩渦,而使得這巨型氣溶膠有如此獨特的外觀。


而之所以這些微生物能夠存活,也是因為細菌的聚合導致一些滲出物能夠似黏液一般把礦物顆粒粘結在一起,不讓大氣湍流把它們衝垮。


這也就使得微生物通過層層包裹來到大氣中,來了洲際旅行。

而且這並不是個例,在世界多個地區都已經發現了iberulites。

而格拉納達發現的來自撒哈拉沙漠是因為每年從撒哈拉沙漠要向世界各地輸送塵埃顆粒,且他們的大小平均只有100微米左右,很有可能會被我們吸入呼吸道。


假如攜帶的是病毒,是不是就是另一番故事了?


資料來源:

J. Párraga, J.M. Martín-García, G. Delgado, A. Molinero-García, A. Cervera-Mata, I. Guerra, M.V. Fernández-González, F.J. Martín-Rodríguez, H. Lyamani, J.A. Casquero-Vera, A. Valenzuela, F.J. Olmo, R. Delgado,Intrusions of dust and iberulites in Granada basin (Southern Iberian Peninsula). Genesis and formation of atmospheric iberulites,Atmospheric Research,Volume 248,2021,105260,ISSN 0169-8095,doi.org/10.1016/j.atmosres.2020.105260.

相關焦點

  • 新發現:細菌可通過 「空氣橋」傳播數千公裡
    北京時間3月2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傳統觀點認為,細菌的遷移是通過人類和動物攜帶者實現的,而一項新研究稱,這一觀點可能並不完整。該研究發現,有些微生物可以在空氣中傳播數千公裡。
  • 科學家通過疣豬抗非洲豬瘟現象,研究發現6種微生物,對非瘟有效
    西班牙的一項研究表明,糞便微生物群移植有助於對非洲豬瘟病毒(ASFv)提供部分保護。 這項研究由加泰隆尼亞研究中心CReSA IRTA的研究人員完成,發表在同行評議的《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雜誌上,這是《自然》雜誌的一份出版物。
  • 細菌可以通過空氣來傳播抗藥性基因
    能夠抵抗抗生素的細菌是我們未來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但現在抗藥性的一種傳播方式還沒有引發人們的警覺,一項新研究表明,產生抗藥性的基因正在空氣中傳播。 如果上面的話令您感到不安,相信我,您不孤單。
  • 雙語|研究:新冠病毒或藉助大氣汙染物顆粒傳播
    科學家日前在空氣汙染物顆粒上發現了新冠病毒,他們正在研究,這是否能使病毒傳播得更遠,並增加感染人數。義大利科學家使用標準技術在義大利貝加莫省的一個城市和一個工業場所收集了室外空氣汙染樣本,並在多個樣本中都發現了一種與新冠病毒有高度特異性的基因。這個發現已經得到另一個獨立實驗室盲測結果的驗證。
  • 新突破!科學家研究發現6種微生物對非瘟有效
    一 疣豬ASFv亞臨床感染的研究 文章指出,非洲豬瘟病毒在非洲疣豬體內只以亞臨床的方式傳播,鑑於該病毒在歐洲造成家豬和野豬100%的死亡率,這一事實又是如何解釋的,引起科學家的好奇。
  • 新冠病毒可通過氣溶膠傳播?還能開窗通風嗎?
    新冠病毒可通過氣溶膠傳播?還能開窗通風嗎?、氣溶膠傳播和接觸傳播。要了解氣溶膠傳播,有必要先解釋下空氣傳播。空氣傳播是泛指易感人群吸入含有病原體的微小顆粒物。隨著檢測技術的發展,人們發現到在說話、咳嗽或者噴嚏時,可以檢測到亞微米、超微米級的更小顆粒。
  • 你知道一個噴嚏有多少病菌在空氣中嗎
    一個噴嚏竟暗藏「30萬」致病細菌!忍著噴嚏不打,相當於又把細菌「吞」了回去……在我們日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經常會發生打噴嚏的情況,實際上,打噴嚏是人體的一種天然防禦本能,當鼻腔黏膜受到刺激時,就會通過末梢神經傳遞到大腦,大腦自動做出反應,通過打噴嚏的方式把刺激性的氣體趕跑。
  • 科學家在歐洲發現了一種新冠病毒新型變種
    據外媒BGR報導,西班牙一項最新的新冠研究顯示了科學家和研究人員一直擔心的關於COVID-19大流行的事情。該病毒似乎正在發生變異,使其更容易感染,不過這似乎並沒有影響到病毒的致命性。根據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最新數據,自COVID-19大流行開始以來,目前全球已經有超過4500萬例COVID-19確診病例。
  • 地球細菌可以「飄」到火星?細菌可能在太空傳播生命
    數十年來,很多天文學家認為微生物也可以像花粉或者孢子一樣,在天空中飄蕩,從而在整個宇宙中傳播生命,這是一個非常「瘋狂」的理論,這意味著地球生命可能是其他星球飄過來的「花粉」。雖然宇宙空間基本真空,並且受到太陽的直接「滅菌」,但是科學家依舊發現太空確實存在微生物,並且比想像中普遍的多。
  • 打噴嚏的飛沫中有多少細菌病毒,正常人也有嗎?
    打噴嚏是人體的一種天然防禦本能,是一種保護性的反射動作,這是鼻腔中的神經細胞向大腦傳送去除細菌及微生物或灰塵後的反應,這一過程對人體來說是有好處的,相當於給鼻腔「排毒」。當鼻腔黏膜受到刺激時,就會通過末梢神經傳遞到大腦,大腦自動做出反應,通過打噴嚏的方式把刺激性的氣體趕跑。
  • 伊波拉病毒可通過空氣傳播
    一項新研究表明,伊波拉病毒可經空氣傳播從豬傳染到恆河猴。出血熱,過去認為它的傳播必須通過直接接觸感染病毒的動物或人。然而,這項發表在2012年11月15日出版的《科學報告》雜誌上的新研究發現,在從未進行接觸的情況下,感染了伊波拉病毒的小豬可將這種病毒傳染給被飼養在同一房間內的猴子。
  • 細菌DNA指紋圖譜分析發現其傳播的驚人秘密!
    (圖片摘自網絡)2017年4月22日 生物谷BIOON/---根據最近在歐洲第27屆臨床微生物與感染疾病會議上作出的一項報告,食物有可能會成為艱難梭菌傳播的媒介。而最近的這項研究通過對歐洲境內流行的艱難梭菌菌株進行DNA指紋印記的分析,發現其中一些特定的菌株常出現於特定的國家,表明其有可能是在醫院環境中傳播。然而,由於另外一些菌株在很多國家中都有廣泛的分布,因此這些菌株有可能存在其它的傳播方式,例如食物傳播等。
  • 非洲豬瘟病毒途徑傳播相關研究及數據匯總
    研究進展|非洲豬瘟病毒通過豬肉、糞便、尿液、飼料、水源、空氣、蒼蠅、蜱等途徑傳播相關研究及數據匯總 摘要 2007年以來,非洲豬瘟(ASF)已對歐洲養豬業造成嚴重威脅。在波蘭,非洲豬瘟疫情和受影響地區的數量每年都在增長。
  • 新冠病毒可以通過氣溶膠傳播,如何做好預防措施?
    要了解氣溶膠傳播,有必要先解釋下空氣傳播。空氣傳播是泛指易感人群吸入含有病原體的微小顆粒物。隨著檢測技術的發展,人們發現到在說話、咳嗽或者噴嚏時,可以檢測到亞微米、超微米級的更小顆粒。由於對空氣傳播認識有這樣的加深,科學家進一步提出氣溶膠(aerosol)的廣義概念:指懸浮在氣體(如空氣)中所有固體和液體顆粒(直徑0.001~100微米)。
  • 丹麥科研人員證明非洲豬瘟可以通過空氣有效傳播
    《Transmission of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from infected pigs by direct contact and aerosol routes》(中文譯名《非洲豬瘟病毒可通過直接接觸和空氣氣溶膠途徑進行傳播
  • 新冠傳播能力被嚴重低估:安全距離不是6英尺而是8米!
    然而近日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在適當的條件下,噴嚏、咳嗽和呼氣產生的液滴可以在空氣中停留並蔓延超過26英尺,即8米遠。!據稱 ,這也是為什麼上周五美國CDC終於正式建議美國人除了保持社交距離之外, 在公共場合要戴口罩。這個研究報告的作者是麻省理工學院的副教授,專門研究流體力學的Lydia Bourouiba。
  • 研究發現普通食物通過影響病毒來改變腸道細菌
    腸道中的大多數噬菌體都以休眠的形式存在--它們的DNA被整合到細菌的基因組中。在這種形式下,它們被稱為「本能」。 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某些化合物,這些化合物引發了回到其活躍狀態的傾向。當這種情況發生時,數以百計的新噬菌體從細菌細胞中爆發出來,殺死宿主並攻擊其他細菌;這些化合物包括醬油、尼古丁和一些。
  • 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細菌有望通過人工光合作用生產太陽能
    從研究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加入硫化鎘納米粒子對細菌的細胞膜的外部。硫化鎘可以吸收光。當嫁接到細菌上時,它們充當了能夠進行人工光合作用的半導體。熱乙型支原體-CdS能夠將陽光和二氧化碳轉化為可用能量。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同一個團隊進一步研究了他們。他們想提高細菌的人工光合作用的效率。
  • 雞不會飛那它們是怎麼遍布全球的? 雞是通過什麼途徑傳播的?
    雞不會飛那它們是怎麼遍布全球的? 雞是通過什麼途徑傳播的?時間:2016-08-31 13:05   來源:360問答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雞不會飛那它們是怎麼遍布全球的? 雞是通過什麼途徑傳播的? 作為一種不會飛的鳥類,雞在全球廣泛的分布與人類活動自然密切相關。
  • 研究發現:新冠2019年或已在義大利傳播
    通過對樣本中SARS-CoV-2受體結合結構域特異性抗體的存在情況進行調查,以追蹤病毒起源、傳播頻率和在義大利各地不同時空發生的變異。在疫情暴發後,研究人員對這些留存的血液樣本進行了檢測。研究發現,有111人(11.6%)在今年2月以前就出現了新冠病毒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