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人提議將英語改為副科,物理(化學)改為主科。原因是英語是一門語言工具,大部分人基本用不到,而物理作為自然科學的主科,可以提高國家的綜合實力,這一觀點大多數人非常贊成。
我談談我的看法,不當之處還請指正。
01英語的屬性
1.英語是一門語言工具,對英語的這種認識是沒錯的,既然是語言工具,那就是藉助於英語這個語言載體,來傳遞或者記錄知識和科研成果,無論哪種語言,語言本身就是記錄信息的符號。
但目前為止,英語是在全世界範圍內應用最廣泛的語言,這一點是客觀事實。對我們來說,英語是通向世界獲取和交流知識的鑰匙。
2.英語高考的分數為什麼這麼高?
英語高考跟語文數學一樣佔到了150分,有人說,語文是母語可以理解,數學是自然科學的基礎無可厚非。但是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卻可以佔到這麼高的分數?很多人不理解。覺得學習英語浪費了很多時間,畢業了用不到。而物理化學生物分數卻很低。提高國內科研實力,要把這些學科作為主科,提高分值。
既然英語是一門語言工具,是全世界應用範圍最廣的通用語言,其目的是為了降低交流和學習的成本,把英語作為主科,是要求大學生能較好地掌握這門語言工具,為的是進入大學或者到國外學習交流時,語言不是障礙。
為什麼申請國外名校需要經過雅思和託福的考試,你需要達到一定的標準,在聽課的過程中,語言不是你學習的障礙,可以專心聽得懂教授課堂上的內容知識。
3.目前,我們教材的引進和翻譯很多都是國外教材加工的基礎上進行設計的教材,你問問身邊讀理工科大學的朋友,國內的教材,說實話,中文的教材和文獻真的看不下去,時代脫節,理念落後。
最前沿知識研究的文獻資料全部是英文文獻,而且文獻的及時性和前沿性是教材所無法比擬的。
其實大學物理這種理科性的英語文獻也容易看,就是數學符號多。能學懂這個的,英語根本就不是事,什麼理科好,英語差只是極個體。當然,農村英語落後確實太多,前期孩子很吃虧,但是最前沿的東西基本上都在英文文獻裡,我們總不能因噎廢食。
所以,英語分數這麼高,一個是因為英語考核的聽說讀寫四部分。就目前而言,我們需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寶貴的知識和前沿資料全部是英文,那你說你這個語言要不要過關。
有博主說,到了大學裡面可以再根據實際學習,這一點上,我不是很贊同,如果英語是一個障礙,會極大地消耗一個人的精力,在語言發展的敏感期,十幾年都沒學好,都過不了語言關,憑什麼相信一個人進了大學就把語言學的很好,
在大學四年的時間內本該學習專業知識的時間再去補習一門語言工具,這是極大地消耗精力的事情,本末倒置。
第二,人性是懶惰的,當語言成為你的障礙,人不是被專業知識嚇怕了,而是語言成了最大的攔路虎。當然,物理這樣的學科本身大量的是公式。更多的是專業詞彙,大學英語的補習更多的是補齊專業詞彙,而不是基礎的語言邏輯。
有人會覺得學習英語是崇洋媚外,但最本質的,我們學習的自然科學知識這套體系是國外引進,發展到現在,我們有所突破,但有些別人做的好的東西,目前階段,我們真的還需要學習,一方面是輪子已經造出來了,我們既要站在別人的基礎上進行研究,同時,藉助於技術發展,提高國內民生水平。
但在怎麼強調,我們需要明白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英語僅僅是知識的載體表達,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我們不可能獨秀於林。
02物理、化學、生物的工業化應用
物理作為自然科學的桂冠,基礎理論很重要。但社會不是那麼回事,今天最富有的人不是粒子物理學家,為什麼?他們走在科技的最前沿,按理說是該最富有的人。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真正的科學家都是很窮的。問題就出在「體」、「用」上。
「體」是最基礎的科學,理論物理、化學、生物等,是人類的科技樹。
但是,在「體」這個基礎科學之上,是「用」。「用」指的是應用科學。你精通化學,並不代表你能賺錢。化學藥轉化為應用,研究出新的配方,才是應用,人類一切科技的發展,是圍繞著人來開展的。
從理論到產品,當中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這段路的艱辛絕不在基礎研究之下。就好比你知道了萬物理論,你也造不出粒子戰鬥機一樣,中間需要幾十年的研究。
最重要的,人才的分布符合金字塔結構,那些能突破的科學家是除了天賦之外,還需要時間的研究和積累。
目前為止,我們的很多技術是學習借鑑國外的。去年開始,我們國家開始了強基計劃,就是招一批能坐得住十年冷板凳的基礎學科人才為國家的基礎研究服務,進行專門培養。基本是本碩博連讀。強基計劃目前是5000人,這些是國內基礎研究的頂尖人才。
技術的突破,需要的是處在學科金字塔頂端的人才來完成這些研究和突破。基礎學科研究從理論到應用的突破,到大規模應用,只需要產業化的操作。
就算把物理化學生物分數提高,大量中間層的人才先不談有沒有研究能力,更多的是沒有那麼多的實驗室提供給他們。
目前國內華為企業花費在科研上的投資,國內有幾家企業可以做到如此,往往是資金不夠的。
最重要的,我們大學生的培養大多數是按照工業化培養模式,90%的人是需要生存下去的。這與我們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結構有關係。前面說了,一是沒有哪個企業可以支付那麼高的科研投入。
第二個,大學生就業是為工業化服務的。現在的基礎研究一旦得到應用,只需要相關專業的人按照科學操作就可以完成,因為工業化的操作是封裝的。並不需要從頭到尾研究一次,是有步驟和較為精細的操作流程。只需要具備相關的專業知識經過與機器設備時間的磨合,就可以掌握。
比如最新的醫學研究成果最權威的雜誌是《柳葉刀》,全部是英文,那麼我們學習先進的醫療技術和研究成果,把它應用在自己的醫學研究領域,英文的熟練掌握是必備的技能,總不能找個翻譯給你翻譯專業文獻吧。況且翻譯的過程中,不具備相關專業知識的人,翻譯往往是不對的。
所以,看似是一個學科的問題,其實是一個社會問題。並不是簡單地把物理、化學、生物提高分數就可以快速的解決問題,自然科學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怎麼強調都不為過。需要與之匹配的是社會結構組成和發展的共同進步。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關,有人說,大多數人平時用不到,不是真用不到,而是沒有去用起來罷了。就算大多數人用不到,但作為高考的考核,你說到底哪一部分人是應該把英語學好?這個很難去界定。但高考就是一個篩選器。
物理化學生物的分數可以提高,但我們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物理化學生物提高了,就要把學習知識的工具淡化,我們需要的不是盲目自大,而是廣泛吸收,發揮自己的優勢的同時,學習別人的技術為我們所用,不斷發展強大自我。目的和手段不能混淆。
篇幅有限,關於圍繞英語衍生出來的應試教育及其他問題,我們留言區討論。
以上觀點是我對有些網友一直以來,包括有些教授鼓吹把英語作為選修,甚至將英語踢出高考言論的一點看法。如有不當,歡迎討論。
#英語#
深耕認知成長、教育、心理和情感
如果覺得文章不錯,歡迎轉發、留言和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