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築信達知識庫,Plaxis常見問題
問題描述:
如下所示,在 PLAXIS 3D Output 輸出的有效主應力和總主應力列表中,黃色高亮的應力不變量 p,q 以及 τ 與三個主應力分量之間存在怎樣的數學關係呢?
解答:
以上表中所示的有效主應力的分量和不變量為例,依次介紹各個不變量的含義及計算公式。
第一,p 或 p『 稱為平均總應力或平均有效應力,其數值為三個主應力分量的算術平均值。以表中數據為例,p『=(σ『_1+σ『_2+σ『_3)/3=-(229.043+99.260+68.819)/3=-132.374。
第二,q 稱為偏應力(PLAXIS)或廣義剪應力/等效剪應力,其計算公式即材料力學中第四強度理論(形狀改變能密度理論)的等效應力,如下所示。以表中數據為例, q=(((229.043-99.260)^2+(99.260-68.819)^2+(68.819-229.043)^2)/2)^0.5=147.381。
第三,τ_mob 為當前應力狀態下的最大剪應力,也就是莫爾應力圓的半徑,其數值為最大主應力與最小主應力的差值的一半。以表中數據為例,τ_mob=(229.043-68.819)/2=80.112。
第四,τ_max 為在圓心保持不變且半徑逐漸增大的條件下,與庫倫破壞包線相切的莫爾應力圓的半徑,也就是土體破壞的臨界剪應力。該臨界剪應力的計算公式和示意圖如下所示,以表中數據(c =5,φ=31)為例,τ_max=(229.043+68.819)/2*sin(31)+5*cos(31)=80.991。
第五,τ_rel 稱為相對剪應力,其數值為當前最大剪應力與臨界破壞剪應力的比值。以表中數據為例,τ_rel=τ_mob/τ_max=80.112/80.991=0.989。
點擊微信菜單:技術支持 > 知識庫,查閱更多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築信達知識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