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材料力學的核心內容——應力應變

2021-01-14 瞌睡哥力學考研



《材料力學》這門課程是從理論力學到固體力學之間的一門過渡性學科,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固體力學又有很多分支,其中的彈性力學比材料力學研究更加深入,材料力學只是彈性力學在工程中的一階近似理論。



由於材料力學是一階近似理論。所以可以認為,任何研究的物體都可以是連續均勻的彈性體,每個彈性體可以分割成若干無窮小的單元,我們稱之為單元體,單元體的每個面都作用著正應力和切應力。尋找單元體的最大應力值,對於工程實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根據圖片我們能夠看到,每個面上都存在一個垂直於面的正應力,以及兩個相互垂直且平行於面的切應力。我們都知道,任何單元體都是處於靜力平衡狀態,所以根據對稱性,我們只需要研究三個面,9個力的分量就可以了。而根據切應力互等定理,相鄰平面的切應力相等,所以最終變成6個獨立分量。





我們在課堂上或者課本上學應力應變的時候,都會學到平面應力狀態或者三向應力狀態,會學到求解最大主應力的解析法以及圖解法。會背大量的公式,甚至經常是背了後面的忘了前面的。但在背公式的過程中,我們是不是經常會感覺到,這些公式中依稀有著某種特定的聯繫,只是我們很難把握到罷了。但當我們學的越多,比如學到主慣性矩,學到轉軸公式的時候,看著和應力應變這裡簡直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公式,更堅定了他們之間存在某種聯繫的想法。但究竟存在什麼聯繫呢?可以看下面這張圖。




這張圖大致能解決大家在學應力應變時存在的一些困擾。一般情況下,我們遇到的單元體是一個普通意義上的單元體,存在我們說的正應力和切應力。但當我們把坐標系有規律的轉動幾下,我們竟然神奇地發現,單元體的切應力消失了,只留下相互垂直的三個方向的正應力。而這種切應力為零的狀態,我們稱之為主應力狀態,三個正應力稱為主應力。我們工程中要尋找的可能破壞結構的最大應力值也就存在其中。


那麼三個主應力就一定相互垂直嗎?就一定存在一個切應力為零的狀態嗎?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已經有論文證明了主單元體的這一特點,我在這裡就不贅述了,大家有興趣可以去搜索相關的論文。而且還可以說明的是,對於每一個單元體而言,主應力狀態是唯一確定的,不會隨著坐標系的改變而改變。主應力之間也存在某些必然的聯繫。這一點可以參看後面的延伸資料部分。


那大家有沒有覺得這種從一般狀態到某一特殊狀態的過程很像我們數學裡學過的某一解題過程啊?對了,就是矩陣的對角化。所以,這裡我們引入應力矩陣,簡單來說,就是把9個應力分量放進矩陣裡,構成一般形式的應力矩陣,如圖所示。

經過對角化變換,

可以最終獲得一個對角矩陣


而這個對角矩陣對角線上的值,就是我們需要求的三個主應力。而開始時候的矩陣,可以看成是主應力矩陣的相似矩陣。在正常情況下,我們只會看到一個個相似矩陣,只有經過相似對角化,才能求得最終的主應力矩陣。在宏觀上的表現就是通過變換坐標系,求得某一特殊坐標系下的特殊應力狀態。那麼看到這裡,大家是不是又多了一種求解主應力的方法呢,是不是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呢?


通過舉一反三,大家應該能想到。除了應力矩陣,肯定還會有應變矩陣,廣義胡克定律矩陣等等,由於內容較多,我這裡就不一一介紹了,總之,矩陣的應用,為應力應變的分析提供了新的方法,也為工程中有限元分析,奠定了基礎。(有限元法最初也被稱為矩陣近似方法)





對於轉軸公式,主慣性距部分,可以和應力應變對比來看,慣性積類比為切應力,慣性矩類比為正應力,所以慣性積為零的一對坐標軸就是主慣性軸,這時的慣性矩就是主慣性距。而截面的幾何性質更像是應力應變的宏觀表現。同樣能夠用到解析法,圖解法,同樣,也能用到本文介紹的矩陣法,他們的每一個慣性主軸都是唯一存在的,只是因為坐標系不同,而表現不同罷了。



我們都吃過楊國福或者張亮麻辣燙是吧,這裡呢,給大家延伸一個概念,就是張量,很容易記是吧(開個玩笑)。它是力學裡邊一個有力的數學工具,簡單來講,剛剛我們用到的應力矩陣就是張量的一種形式,我們可以稱之為應力張量,用矩陣的形式來表示一個點的應力狀態。零階張量是直觀的數值,我們稱之為標量,當標量有了方向就變成了矢量,可以用一維數組表示,我們稱之為一階張量,當不同的矢量聚集在一起,用矢量這個詞不足以表示的時候,我們就只能用這個「張開的量」(矢量朝著不同的方向,像張開的花瓣一樣)來表示,而應力應變組成的矩陣就是二階張量。


在應力張量中,存在三個不變量。這三個係數由三個主應力值唯一確定,不隨坐標系的變化而變化,叫做應力張量不變量,第一個為應力張量第一不變量,以此類推,表示了三個主應力之間暗藏的關係。


用一般應力表示為


那麼這三個不變量到底有什麼用呢?我舉個例子


這個式子可以總結為,單元體的任意三個垂直方向上的應力之和為一個常數,接下來應該不用我說怎麼用了吧。


同理,應變張量不變量可以表示為


用法和應力張量不變量一樣,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相關焦點

  • A-Level物理材料學應力-應變曲線的解讀
    A-Level物理材料學應力-應變曲線的解讀時間:2016-07-06 17:49   來源:川北在線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固體材料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因此其力學性能,包括其韌性,剛性,可塑性以及抗拉伸性能,抗壓性能等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一文讀懂應力應變以及應力應變曲線
    相信大家在學習材料力學的時候,都會做一個低碳鋼的應力應變實驗,然後得出其載荷/伸長量 曲線,從而得出其應力應變曲線。
  • C100混凝土的力學性能及應力-應變曲線
    混凝土是一種脆性材料,抗拉強度低而抗壓強度高,因而混凝土基本上用於承受壓力,所以單軸受壓狀態是混凝土最簡單、最基本的受力狀態。超高強混凝土應力-應變關係全曲線、受壓極限應變的研究則相對較少[1-4]。其原因主要在於試驗設備在進行壓力試驗時,會積聚一定的應變能,當混凝土接近或達到極限強度時,彈性模量會劇烈下降,設備中的應變能瞬間釋放,把混凝土壓碎,導致混凝土受壓全曲線的下降段不易獲得。
  • 說說真應力真應變
    ,經常會產生一個疑問:應力和壓強是不是一回事?結合前一問,在此條件下材料B已經發生斷裂,因此材料A的變形能力要高於材料B。可見,應變通過「單位長度的變形量」消除了比較材料變形能力時的試樣長度影響。》(主要是我校情況,其他學校沒有調研),力學專業以研究「應力、應變」著稱,竟然不學真應力和真應變?
  • 材料力學內容總結
    材料力學內容總結材料力學的主要任務是研究構件在外力作用下產生變形和破壞的規律,為構件的合理設計(既安全適用又經濟合理)提供必要的理論基礎和計算方法
  • 材料應力應變曲線 | 從頑強到崩潰的鋼鐵的一生
    你所崇拜的那一套戰甲,也終歸不過是一層鋼鐵。一力降十會,是這個世界顛破不滅的真理。本期分享材料力學裡的應力應變曲線的知識點。解讀鋼鐵從頑強到奔潰的一生。我們來看看典型鋼鐵材料的生命力曲線。橫坐標可以看成是外界力量的強度,縱坐標看作是鋼鐵的生命力頑強度。
  • 應力、應變的定義和關係
    經常有小夥伴問我應力和應變是什麼,對於沒學過材料力學的小夥伴們來說,這顯得「雲裡霧裡」、「搞不懂」。
  • 天津材料應力-應變曲線測試
    天津材料應力-應變曲線測試? ,那麼,關於材料應力-應變曲線測試還有哪些知識點呢?  天津材料應力-應變曲線測試就找中建空間集團。 鋼結構的發展主要是由於生產力的高度發展、鋼產量的不斷增加,使得鋼結構在結構工程中的比例越來越大。美國在近年來的工業建築中,鋼結構佔到60%~70%。
  • 一張圖理解應力應變曲線
    加群方法:先加CAE仿真與數值模擬小編為好友(微信號 stokisyd ),發送消息「CAE群」       今天來講一下我對材料應力應變曲線的理解,這是材料或者力學中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一個概念,記得當初面試華為的時候,面試官還讓我畫出來給他講講各段的含義。
  • 工程應力應變和真實應力應變
    兩者具體的關係如何,做完拉伸實驗,如何處理數據,才能得到有限元仿真軟體的材料模型中的應力應變曲線;下面將以簡單的拉伸實驗為例詳細講解下。工程應力:施加的外力除以樣件最初的受力面積,即名義應力。假定樣件初始長度為L0,最終長度為L1,樣件中間經歷的過程的長度為L01,L02…Ln-1 ,Ln,真實的應變是每一微小步應變之和,即:真實應力和工程應力的關係如下
  • 有限元仿真應力、應變解讀
    本文檔主要是對Abaqus後處理的應力、應變進行解讀,並和實際的材料力學、工程力學等結合情況,便於仿真分析工程師在進行後處理時
  • 材料的性能與設計之應力—應變曲線
    以軟鋼為例,來了解材料的應力應變曲線的幾個階段:一、線彈性階段在線彈性階段
  • 應力應變測試方法綜述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測試理論的不斷創新,新的工程用應力應變測試方法也在不斷地發展和進步,如基於材料雙折射效應的光彈性法、以光纖作為信號傳輸介質的光纖光柵法以及基於雙目視覺測量原理進行的三維變形測量技術等
  • 應力應變的規定
    在定義材料特性時,在ABAQUS中應力應變的各個分量定義如下順序::1-方向的正應力:2方向的正應力
  • 材料力學知識掃盲,材料的力學性能參數介紹
    材料在常溫、靜載作用下的宏觀力學性能。是確定各種工程設計參數的主要依據。這些力學性能均需用標準試樣在材料試驗機上按照規定的試驗方法和程序測定,並可同時測定材料的應力-應變曲線。
  • [討論]應力應變,你值得擁有!
    這是因為機械通氣時肺產生了非生理的應力(stress)和應變(strain),易導致微損傷或微組織損傷。應力和應變是在工程力學上比較常用的變量,在臨床上可以相應用來了解機械通氣對肺產生的影響。應力是指當出現結構外部壓力或跨結構的壓力時,內部產生的一個單位面積上的反作用力。由於外力的作用引起形態大小的變化,就是應變。
  • 一文讀懂磁傳感器(必須收藏)
    【點擊藍色標題,獲取文章】 >、一文讀懂接近傳感器 3、一文讀懂磁傳感器 4、一文讀懂流量傳感器
  • ABAQUS中應力應變的部分理解
    可利用最大主應力判斷一些情況:比如混凝土的開裂,若最大主應力(拉應力)大於混凝土的抗拉強度,則認為混凝土開裂,同時通過顯示最大主應力的法線方向,可以大致表示出裂縫的開裂方向等。利用最小主應力,可以查看實體中殘餘壓應力的大小等。3、彈塑性材料的屈服準則3.1、Mises屈服準則其中 為材料的初始屈服應力。
  • 2010年結構工程師知識點:與材料力學性能的關係
    材料的力學性能與結構試驗的關係   (一)概述   一個結構或構件的受力和變形特點,除受荷載等外界因素影響外,還要取決於組成這個結構或構件的材料內部抵抗外力的性能。在科學研究性的試驗中為了了解材料的荷載變形、應力應變關係,需要測定材料的彈性模量,有時根據試驗研究的要求,尚須測定混凝土材料的抗拉強度以及各種材料的應力應變曲線等有關數據。   在測量材料各種力學性能時,應該按照國家標準或部頒標準所規定的標準試驗方法進行,對於試件的形狀、尺寸、加工工藝及試驗加載、測量方法等都要符合規定的統一標準。
  • 材料力學發展簡史(一)
    後來,由於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直到1822年法國科學家柯西(Cauchy)才明確地提出應力和應變的概念。根據現代材料力學的基本理論,鐵絲的強度與長度無關,但如果根據現代斷裂力學理論,拋棄材料力學基本假設,這一結論無疑是合理的。達文西還系統研究了梁的強度問題,並得到了一個普遍性的原理:任何被支撐而能自由彎曲的物件,如果截面和材料都均勻,則距支點最遠處,其彎曲也最大。達文西建議了一系列有關梁的試驗。如對於簡支梁,他研究了梁的長度和寬度對梁承載能力的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