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的性能與設計之應力—應變曲線

2021-02-20 亨瑞老於的結構設計

以軟鋼為例,來了解材料的應力應變曲線的幾個階段:

一、線彈性階段

在線彈性階段,應力—應變曲線是一條直線。在這個階段,如果卸載,應力和應變都回到零,所謂彈性,是指卸載時應力和應變可恢復到初始狀態的特性。直線的斜率就是彈性模量

上面關於應力和應變的關係就是胡克定律,這是材料層次上的一種本構關係,它也是得出較高層次(構件、結構)本構關係的基礎。

二、塑性階段

到達彈性極限後,如果卸載,應力將回到零,但是會產生殘餘應變或塑性應變。軟鋼的應力一應變曲線包含有一段純塑性段,此時應變增加但是應力沒有明顯的變化,稱之為「屈服」,屈服時的應力稱為「屈服點」「屈服強度」

絕大多數材料,例如高強度鋼和其他一些金屬,沒有明顯的屈服點。但是,由於屈服常常是設計中評估強度的基礎,因此定義了名義屈服值(通常取對應於殘餘應變為0.2%的應力值)。

三、應變硬化階段

在屈服階段之後,跟著的是應變硬化階段(因為材料在屈服之後又呈現為硬化),在這個階段,應力隨應變的增加而增加(儘管不是線性的)。這個階段一直持續到應力達到峰值——極限強度

四、破壞階段

在極限強度之後,應力隨應變的增加而呈現為降低,直到試件拉斷

事實上,真正的應力並不降低。更恰當地講,是由於頸縮導致截面面積減小。但是,由於在繪製曲線時採用了名義應力——荷載除以初始截面面積,名義應力的降低反映出當截面減小時荷載的降低。

五、延性和其他屬性

試件拉斷後,殘存的塑性應變稱為延伸率(以%來度量)。它是延性」的一種度量,延性是材料和結構的一種非常重要的屬性。它反映了材料和或者結構在不喪失強度的情況下持續變形的能力。具有很低延性的材料(和結構)稱為脆性材料(和結構)。

同心、匠心、創新、卓越

公司地址:臨沂市蘭山區北京路18號環球中心22樓

聯繫電話:18653993360(微信同號)

相關焦點

  • C100混凝土的力學性能及應力-應變曲線
    混凝土是一種脆性材料,抗拉強度低而抗壓強度高,因而混凝土基本上用於承受壓力,所以單軸受壓狀態是混凝土最簡單、最基本的受力狀態。超高強混凝土應力-應變關係全曲線、受壓極限應變的研究則相對較少[1-4]。其原因主要在於試驗設備在進行壓力試驗時,會積聚一定的應變能,當混凝土接近或達到極限強度時,彈性模量會劇烈下降,設備中的應變能瞬間釋放,把混凝土壓碎,導致混凝土受壓全曲線的下降段不易獲得。
  • 天津材料應力-應變曲線測試
    天津材料應力-應變曲線測試? ,那麼,關於材料應力-應變曲線測試還有哪些知識點呢?  天津材料應力-應變曲線測試就找中建空間集團。 鋼結構的發展主要是由於生產力的高度發展、鋼產量的不斷增加,使得鋼結構在結構工程中的比例越來越大。美國在近年來的工業建築中,鋼結構佔到60%~70%。
  • A-Level物理材料學應力-應變曲線的解讀
    A-Level物理材料學應力-應變曲線的解讀時間:2016-07-06 17:49   來源:川北在線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固體材料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因此其力學性能,包括其韌性,剛性,可塑性以及抗拉伸性能,抗壓性能等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材料應力應變曲線 | 從頑強到崩潰的鋼鐵的一生
    本期分享材料力學裡的應力應變曲線的知識點。解讀鋼鐵從頑強到奔潰的一生。我們來看看典型鋼鐵材料的生命力曲線。橫坐標可以看成是外界力量的強度,縱坐標看作是鋼鐵的生命力頑強度。可以看到,在外力不斷增加的情況下,鋼鐵的抵抗力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一根十分神秘的曲線。我們用官方的話來解釋一下這根【迷之曲線】。
  • 一張圖理解應力應變曲線
    加群方法:先加CAE仿真與數值模擬小編為好友(微信號 stokisyd ),發送消息「CAE群」       今天來講一下我對材料應力應變曲線的理解,這是材料或者力學中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一個概念,記得當初面試華為的時候,面試官還讓我畫出來給他講講各段的含義。
  • 一文讀懂應力應變以及應力應變曲線
    相信大家在學習材料力學的時候,都會做一個低碳鋼的應力應變實驗,然後得出其載荷/伸長量 曲線,從而得出其應力應變曲線。
  • 工程應力應變和真實應力應變
    兩者具體的關係如何,做完拉伸實驗,如何處理數據,才能得到有限元仿真軟體的材料模型中的應力應變曲線;下面將以簡單的拉伸實驗為例詳細講解下。工程應力:施加的外力除以樣件最初的受力面積,即名義應力。當材料發生塑性之後,真實應力真實應變曲線,不像工程應力-工程應變曲線那樣在載荷達到材料的抗拉強度之後轉而下降,而是繼續上升直至斷裂,這說明金屬在塑性變形過程中不斷地發生加工硬化,從而外加應力必須不斷增高,才能使變形繼續進行,即使在出現縮頸之後,縮頸處的真實應力仍在升高(如下圖所示),這就排除了應力-應變曲線中應力下降的假象。
  • 鋼筋應力應變測試複合材料力電性能的試驗研究
    三、試驗結果與分析   作為機敏材料塗層,厚度是個不可忽視的因素,相同導電材料摻量攪拌均勻的複合樹脂,不同的厚度電阻差別將很大,本文取B1組進行了研究,分三個厚度:0.5mm,1mm,1.5mm,每個厚度三個試件,複合樹脂塗層的導電性能在相同的配合比時,隨著厚度的不同也有較大的差異,塗層比較薄時,電阻較大,隨著塗層厚度的增加,電阻逐漸減小
  • 說說真應力真應變
    ,測出在拉伸試件過程中力的變化和試樣長度的伸長量,並將其畫在「力-伸長量」的坐標系內,將其分別除以截面面積和試件長度可得到「應力-應變曲線」。下圖所示為低碳鋼拉伸曲線,由於它具有彈性變形、屈服流動、強化、頸縮四個典型的材料變形特徵,因此常被用來說明材料的變形過程。
  • 結構設計知識:混凝土受拉應力-應變曲線有哪些特徵?
    混凝土受拉應力-應變曲線有哪些特徵?試件開始加載後,當應力 (A點)時,混凝土的變形約按比例增大。此後混凝土出少量塑性變形稍快,曲線微凸。當平均應變 時,曲線的切線水平,得抗拉強度 。隨後,試件的承載力很快下降,形成一陡峭的尖峰(C點)。
  • 應力、應變的定義和關係
    經常有小夥伴問我應力和應變是什麼,對於沒學過材料力學的小夥伴們來說,這顯得「雲裡霧裡」、「搞不懂」。
  • 混凝土受拉應力-應變曲線有哪些特徵
    混凝土受拉應力-應變曲線有哪些特徵  試件開始加載後,當應力(A點)時,混凝土的變形約按比例增大。此後混凝土出少量塑性變形稍快,曲線微凸。當平均應變時,曲線的切線水平,得抗拉強度。隨後,試件的承載力很快下降,形成一陡峭的尖峰(C點)。
  • S-N曲線的數學表達式及材料疲勞性能試驗數據處理
    對於高、中強度鋼等脆性材料,從裂紋萌生到擴展至小尺寸圓截面試件斷裂的時間很短,對整個壽命的影響很小,考慮到裂紋萌生時尺度小,觀察困難,故這樣定義是合理的。(2) 出現可見小裂紋,或有5%~15%應變降。對於延性較好的材料,裂紋萌生後有相當長的一段擴展階段,不應當計入裂紋萌生壽命。小尺寸裂紋觀察困難時,可以監測恆幅循環應力作用下的應變變化。
  • 材料力學知識掃盲,材料的力學性能參數介紹
    材料在常溫、靜載作用下的宏觀力學性能。是確定各種工程設計參數的主要依據。這些力學性能均需用標準試樣在材料試驗機上按照規定的試驗方法和程序測定,並可同時測定材料的應力-應變曲線。
  • 端子設計與應力分析
    鍍金端子正向力:80-100gSIM Card/SD用端子:20g-50g鍍錫鉛端子正向力必須大於150g正向力與接觸電阻關係端子應力設計基礎端子設計要求Formingand  blanking 端子最大應力設計最大應力<材料強度(680-780 MPa for C5210EH)。
  • 應力應變測試方法綜述
    目前採用電阻應變片電測法進行應力應變測量是對工程結構件設計、製造、裝配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進行測試、分析和評價的常用手段,廣泛應用在航空、機械、車輛、土木等工程領域;但是隨著近代工業的發展在許多高新技術領域,如汽車、航空航天和船舶等領域產品的結構、負載狀態越來越複雜,對應力應變測試技術和測試方法也提出了更高和更新的要求,如3D應變場測試問題、測試系統的抗電磁幹擾問題以及接觸測量所導致的被測對象動態特性的變化問題等
  • 應力應變的規定
    在定義材料特性時,在ABAQUS中應力應變的各個分量定義如下順序::1-方向的正應力:2方向的正應力
  • 智能應力應變控制K0試驗儀應用
    摘  要:智能應力應變控制K0試驗儀融入了現代化的控制與製造,主要解決工程中K0係數的測定,我們可以採用應力應變不同工作模式進行試驗,實現K0係數,回彈係數,以及基床係數的測定。  本文根據國內外先進理論和大量反響良好的實驗經驗,同時結合我國土工試驗的現實技術及運用國情,設計研製成功了一種智能等應變控制雙聯K0儀。該儀器的研製是利用現代化的測試手段,多用途多方法的創新思路,積極服務於我國各個行業廣泛的巖土工程建設與土工試驗的需求。該儀器可以實現應力式試驗、和應變式試驗兩種方式,還可以測定孔隙水壓力,進行固結消散試驗。
  • 混凝土受拉應力-應變全曲線及五種常用的本構模型
    strength): 上式中:F為壓力,a為立方體試件邊長;混凝土受拉應力應變全曲線受拉應力-應變關係2.CEB規範建議的受拉應力應變曲線3.二折線模型式中:ft為混凝土抗拉強度,εu為混凝土受拉最大應變,εt為相應於ft的應變。
  • 原創丨金屬疲勞基礎 之四 應變-壽命法
    總之,你就可以得到Goodman曲線,通過這條曲線你就可以推算某種應力水平下的它的疲勞壽命了。 然並卵,因為你在汽車行業實際受載中,幾乎找不到只受到某一種應力水準的載荷了,你的設計可能要經受不同的應力,這個時候怎麼辦?放心,已經有很多能人志士研究過這個問題,提出了數不清的理論和實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