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曲線的數學表達式及材料疲勞性能試驗數據處理

2021-02-13 聲振之家


本文摘錄道客巴巴《疲勞強度模型和S-N曲線》ppt的相關內容整理而成。

結構的疲勞破壞包括裂紋萌生,擴展至斷裂三個階段,這裡破壞指的是裂紋萌生壽命。因此,破壞可以定義為:

(1) 標準小尺寸試件斷裂。對於高、中強度鋼等脆性材料,從裂紋萌生到擴展至小尺寸圓截面試件斷裂的時間很短,對整個壽命的影響很小,考慮到裂紋萌生時尺度小,觀察困難,故這樣定義是合理的。

(2) 出現可見小裂紋,或有5%~15%應變降。對於延性較好的材料,裂紋萌生後有相當長的一段擴展階段,不應當計入裂紋萌生壽命。小尺寸裂紋觀察困難時,可以監測恆幅循環應力作用下的應變變化。當試件出現裂紋後,剛度改變,應變也隨之變化,故可用應變變化量來確定是否萌生了裂紋。

材料的疲勞性能通常採用作用的應力範圍S與到破壞時的壽命N之間的關係來描述,即S-N曲線。其中:壽命N定義為在給定應力比R下,恆幅載荷作用下循環到破壞的循環次數。

S-N曲線通常需要通過實驗來獲得。材料疲勞性能試驗所用標準試件,(通常為7~10件),在給定的應力比R下,施加不同的應力範圍S,進行疲勞試驗,記錄相應的壽命N,即可得到圖示S-N曲線。


由圖可知,在給定的應力比下,應力範圍S越小,壽命越長。當應力範圍S小於某極限值時,試件不發生破壞,壽命趨於無限長。

由S-N曲線確定的,對應於壽命N的應力範圍 ,稱為壽命為N循環的疲勞強度。壽命N趨於無窮大時所對應的應力範圍S,稱為材料的疲勞極限

由於疲勞極限是由試驗確定的,試驗又不可能一直做下去,故在許多試驗研究的基礎上,所謂的無窮大一般被定義為:鋼材,10∧7次循環,焊接件:2*10∧6。

由於


兩邊取對數可得


選取幾個不同的應力範圍平S1,S2,……,Sn,進行n組疲勞試驗,對各組實驗數據整理可得到:


假定循環次數為某一概率分布f(N)分布,其一般服從Wdibull分布,則存活率可定義為:


上式可求得存活率為p的,分別對應於 S1,S2,……,SnNp1,Np2,.,Npn

即有:


假定應力範圍水平下疲勞壽命N的分布為對數正態分布時,採用極大似然法擬合得到P-S-N曲線為:


其中m為定值,lgAp表示存活率為pA的對數。




對於船海工程,一般構件有:



主要構件有:



在實際設計或計算中,為了得到適合的S-N曲線,需要查閱相關規範或資料來得到S-N曲線或者通過實驗獲取。



總而言之,S-N曲線表徵結構的抗疲勞能力,由實驗得到。實驗中根據結構形式和載荷類型選取S-N曲線,此時S-N曲線都是對應於一定的概率水平的!


聲明:本微信轉載文章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立即聯繫我們,我們會予以更改或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

相關焦點

  • 52種國產機械材料的S-N曲線表達式,機械設計人員必備
    用全尺寸零件進行疲勞試驗是取得零件S-N曲線的最精確方法。但是,在設計階段,零件尚未製造出來,而且,用全尺寸零件進行疲勞試驗費用很高,往往沒有條件這樣做。常用的方法是利用材料S-N曲線推導出零件S-N曲線。因此,材料S-N 曲線又是零件S-N曲線的基礎。
  • 51種國產機械材料的S-N曲線表達式,設計人員必備
    零件S-N曲線是名義應力有限壽命設計法的基礎。用全尺寸零件進行疲勞試驗是取得零件S-N曲線的最精確方法。
  • Fe-sefa——S-N曲線
    描述循環應力需要兩個量,一般取應力幅Sa和應力比R,應力幅是疲勞破壞的主要控制參量,應力比是載荷譜的循環特徵。在R=-1(對稱循環)時,應力-壽命關係曲線用Sa-N曲線表達,稱為材料的基本疲勞性能曲線,如右圖所示。
  • 驚聞金屬材料疲勞試驗新成果,提高抗疲勞性能新思路
    金屬材料的疲勞試驗關係到工程部件和設施的長期安全性問題,所以一直是其力學性能檢測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金屬材料檢測的研究表明,如果對金屬材料進行強烈塑形變形(SPD),產生超細晶粒(UFG)和納米晶粒(NG)等微觀結構,可以實現材料疲勞強度的提高。
  • 動態疲勞試驗技術和動態疲勞試驗機的發展歷史
    、輸出力大、結構簡單、體積緊湊,能完成材料的各種靜態力學性能試驗。以後他又研製出多種型式的疲勞試驗機,並首次用金屬試樣進行疲勞試驗。他在1871年發表的論文中,系統論述了疲勞壽命和循環應力的關係,提出了S-N曲線和疲勞極限的概念,確立了應力幅是疲勞破壞的決定因素,奠定了金屬疲勞的基礎。因此公認A.Whler(沃勒)是疲勞的奠基人,有「疲勞試驗之父」之稱。  從19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Gerber W.
  • 軋制鋼無焊接構件S-N曲線的構造
    名義應力下的有限壽命設計就是從材料的S-N曲線出發,考慮各種因素影響,求出零件的S-N曲線,並根據零件的
  • 剪叉機構的疲勞壽命分析及結構優化
    對剪叉機構進行疲勞壽命研究對保證工程安全和降低成本及提高產品性能都具有重要意義。名義應力法是發展成型較早的疲勞壽命估算方法,通過對比構件危險區域的名義應力和應力集中係數來評估或校核構件疲勞壽命。名義應力法的前提條件是構件為理想的連續體且承載不大,斷面應力小於材料的屈服極限,材料應力應變為線性關係。
  • 常用的機械疲勞分析方法,都在這裡了
    正是因為上述缺陷,使名義應力法預測疲勞裂紋的形成能力較低,且該種方法需求得在不同的應力比R和不同的應力集中因子KT下的S-N曲線,而獲得這些材料數據需要大量的經費。公眾號@機械知網,分享知識,傳播價值。 因而,名義應力法只適用於計算應力水平較低的高周疲勞和無缺口結構的疲勞壽命。
  • 【知識】金屬材料疲勞強度的八大影響因素
    有效應力集中係數(或疲勞應力集中係數)Kf:光滑試樣的疲勞極限σ-1與缺口試樣疲勞極限σ-1n的比值。有效應力集中係數不僅受構件尺寸和形狀的影響,而且受材料的物理性質、加工、熱處理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有效應力集中係數隨著缺口尖銳程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通常小於理論應力集中係數。
  • 材料高溫扭轉疲勞試驗機
    主要用途:該FLPL-材料高溫扭轉疲勞試驗機主要是對金屬材料、非金屬材料、複合材料及構件在高溫、高低溫環境下進行扭應力疲勞性能。試驗標準:GB/T2611-2007《試驗機通用技術要求》、Q/FL2019《微機控制高溫扭轉疲勞試驗機通用技術要求》、JB/T 9370-2007 《扭轉試驗機技術條件》、GB/T 12443-2007《金屬材料扭應力疲勞試驗方法》;主要技術參數如下:1.產品型號:FLPL202GNZ,FLPL502GNZ,FLPL103GNZ,FLPL203GNZ
  • 【專業知識】疲勞測試與疲勞曲線,背後還有這些故事!
    導讀:1860年,維勒(Wöhler)在解決火車軸斷裂時,首先提出了疲勞曲線和疲勞極限的概念,所以後人也稱該曲線為維勒曲線。1954年1月10日,BOAC的一架「彗星」在義大利厄爾巴島上空7800米處解體。4月8日,BOAC的又一架「彗星」栽入義大利那不勒斯灣,機上21人罹難。至此,「彗星」全部停飛。
  • 焊點疲勞仿真工程方法探討
    汽車車身結構的疲勞耐久性能一般是由點焊疲勞壽命所決定。許多汽車製造商都會對車身進行疲勞壽命分析,而車身上又採用如此大量的點焊連接,焊點疲勞仿真的迫切性和重要性顯而易見。點焊的性能與許多變量有關,如殘餘應力、材料不均勻性、焊接參數、厚度、熔核尺寸、熱影響區和基材的材料性能、塗覆層和粘合劑、載荷等。因此,需要有專業的焊點疲勞仿真分析方法和工具,實現對焊點的裂紋萌生進行足夠準確的壽命預測,以滿足工程應用需求。
  • 橋梁壽命分析的探究——鋼筋混凝土T梁疲勞性能試驗
    有鑑於此,系統科學地開展不同荷載幅下結構疲勞性能的試驗研究,將有助於揭示鋼筋混凝土梁結構疲勞行為的外在特徵及內在機理。試驗梁的設計及試驗方案試驗梁設計鋼筋混凝土T梁是我國公路交通中中小跨徑橋梁的主要結構形式,以此作為研究對象具有普遍意義。
  • 給JAVA程式設計師的正則表達式一課
    正則基礎正則表達式(Regex,簡稱RE)是一種根據字符串集中的每個字符串的共同特徵來描述字符串集的方法。可用於搜索,編輯或處理文本和數據。簡單來說,正則表達式是幫助我們根據特定格式驗證或匹配字符串的方式。可以類比資料庫的SQL語言,sql是搜索數據,RE是搜索字符串。正則表達式和SQL語言是開發界的兩個偉大發明。
  • 古今數學思想:大數學家費馬是如何解決曲線X^n下的面積的?
    如下是X^2,X^3,X^4的函數圖形,現在要求這些曲線下的面積,這是早期數學家要面對的問題,都知道冪函數等於我們需要計算冪函數圖形下的面積。用現代數學符號表示在牛頓和萊布尼茲發明微積分之前,即數學家理解積分與導數之間的關係之前,就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在發現微積分之後,即現在所說的微積分基本定理,答案很簡單在阿基米德(死於公元前212年)之後,卡瓦列裡(Cavalieri)(約1630年)是第一個成功解決類似問題的人。
  • 這十一種材料性能知識,工程師必須都懂
    我們不能把「缺口強化」看作是強化材料的一種手段,因缺口「強化」純粹是由於三向應力約束了材料塑性變形所致。此時材料本身的σs值並未發生變化。3、試綜合比較單向拉伸、壓縮、彎曲及扭轉試驗的特點和應用範圍。單向拉伸時,正應力分量較大,切應力分量較小,應力狀態較硬,一般適用於塑性變形抗力與切斷抗力較低的所謂塑性材料的試驗。壓縮:單向壓縮的應力狀態軟性係數a=2,壓縮試驗主要用於脆性材料。
  • 滬應物所起草的國家標準《金屬材料蠕變-疲勞試驗方法》年底實施
    在交變載荷的作用下,雖然應力水平低於材料的屈服極限,但經過長時間的應力反覆循環作用以後,也會發生突然脆性斷裂,這種現象叫做金屬材料的疲勞。金屬疲勞試驗是指通過金屬材料實驗測定金屬材料的σ-1,繪製材料的S-N曲線,進而觀察疲勞破壞現象和斷口特徵,進而學會對稱循環下測定金屬材料疲勞極限的方法。實驗設備一般有疲勞試驗機等設備。
  • 基於同步輻射X射線成像的選區雷射熔化Ti6Al4V合金缺陷致疲勞行為
    增材製件缺陷誘導的疲勞損傷問題,是當前增材材料服役性能研究中的熱點和前沿課題。大量研究發現,影響增材製件疲勞性能的本徵要素主要有微觀組織、殘餘應力、粗糙度和缺陷[8,9]。相關研究[7,10]表明,即使增材製件的拉伸性能達到鍛件水平,疲勞性能也差異較大。Leuders等[11]發現,缺陷是影響SLM製造Ti-6Al-4V合金疲勞強度的最重要因素。
  • 疲勞強度的影響因素
    通常我們通過手冊所獲得的S-N曲線大多是無缺口的標準試樣的試驗結果。
  • 疲勞試驗,這些未必你都知道!
    導讀:1860年,維勒(Wöhler)在解決火車軸斷裂時,首先提出了疲勞曲線和疲勞極限的概念,所以後人也稱該曲線為維勒曲線。 1954年1月10日,BOAC的一架「彗星」在義大利厄爾巴島上空7800米處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