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同步輻射X射線成像的選區雷射熔化Ti6Al4V合金缺陷致疲勞行為

2020-12-05 江蘇雷射產業創新聯盟

雷射天地導讀:

基於自主研製的原位疲勞試驗機和高分辨同步輻射X射線三維成像技術,採用Feret直徑和極值統計方法定量表徵選區雷射熔化Ti-6Al-4V合金的缺陷特徵尺寸、數量、位置及形貌,原位觀測疲勞裂紋的萌生與擴展行為,通過辨識疲勞斷口源區的缺陷特徵,開展缺陷誘導的疲勞損傷評價研究,從而建立缺陷特徵與疲勞壽命之間的關係。分析表明,缺陷主要為未熔合和氣孔,等效直徑小於50 μm的頻率為90%,球度分布於0.4~0.65之間;在不考慮表面粗糙度的情況下,疲勞裂紋優先在試樣表面或近表面缺陷處萌生,呈現出典型的半橢圓形貌;同時缺陷特徵尺寸越大,疲勞壽命越低。研究結果為增材高性能部件的疲勞性能及壽命評估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參考。

本文來源:吳正凱, 吳聖川, 張杰, 宋哲, 胡雅楠, 康國政, 張海鷗. 基於同步輻射X射線成像的選區雷射熔化Ti-6Al-4V合金缺陷致疲勞行為. 金屬學報[J], 2019, 55(7): 811-820 doi:10.11900/0412.1961.2018.00408

WU Zhengkai. Defect Induced Fatigue Behaviors of Selective Laser Melted Ti-6Al-4V via Synchrotron Radiation X-Ray Tomography.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J], 2019, 55(7): 811-820 doi:10.11900/0412.1961.2018.00408,雷射天地轉載,只為擴大交流,如有侵權,請後天聯繫合作事宜或刪除!

Ti-6Al-4V合金是一種α+β型兩相鈦合金,具有密度低、比強度高和抗腐蝕、耐高溫等優點,在航空、航天、醫學等領域應用廣泛[1,2,3,4]。採用傳統成形方法製造Ti-6Al-4V合金構件,成本較高、工藝複雜、成品率低,無法滿足複雜結構設計與整體製造需求。作為一種先進的增材製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AM)或稱3D列印技術,選區雷射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利用高能密度雷射束熔化金屬粉末,通過逐層鋪粉、逐層固化疊加的方式直接成形複雜金屬構件,具有材料利用率高、表面質量優和柔性好等顯著的技術優勢[5,6,7]。然而,在高功率雷射熔化過程中,工藝參數、外部環境、熔池狀態的波動和變化,以及掃描路徑的變換等不連續和不穩定等因素,都可能導致在沉積層之間、沉積道之間及單一沉積層內部產生各種冶金缺陷(如未熔合、氣孔、裂紋等),顯著影響著SLM鈦合金終形製件的內部質量、力學性能及疲勞行為,並嚴重製約和阻礙了SLM鈦合金構件的工程應用與發展[1,8]。

增材製件缺陷誘導的疲勞損傷問題,是當前增材材料服役性能研究中的熱點和前沿課題。大量研究發現,影響增材製件疲勞性能的本徵要素主要有微觀組織、殘餘應力、粗糙度和缺陷[8,9]。相關研究[7,10]表明,即使增材製件的拉伸性能達到鍛件水平,疲勞性能也差異較大。Leuders等[11]發現,缺陷是影響SLM製造Ti-6Al-4V合金疲勞強度的最重要因素。Murakami[12]認為,缺陷的存在會引起應力集中,且大小與缺陷尺寸和位置相關。相關仿真分析也表明,表面缺陷會引起更大的應力集中,在疲勞加載條件下,這些應力集中點往往成為裂紋萌生源,從而顯著降低增材製件的疲勞性能[13,14]。Beretta等[15]通過對比傳統加工材料和增材材料的缺陷敏感性,發現基於經典Kitagawa-Takahashi圖(KT圖)的缺陷容限評定(defect tolerance assessment)方法仍適用於增材製造材料及部件。總體而言,目前國內外對增材製造缺陷的數量、尺寸、位置、形貌及其與製件疲勞性能的定量關係仍然缺乏系統深入的表徵研究。

然而,傳統的二維表徵手段(例如斷口、切片等)無法得到缺陷的空間形貌,更無法開展原位疲勞損傷研究。近年來,高精度、高亮度、高準直、非破壞性的同步輻射X射線成像(synchrotron radiation X-ray micro computed tomography,SR-μCT)技術發展迅速,它能夠深入到金屬材料內部,可視化原位觀測和追蹤疲勞損傷演化,已成為當前先進材料疲勞損傷行為研究無可替代的超級顯微鏡[16,17,18,19,20]。

本工作基於SR-μCT技術和自主研發的原位疲勞試驗機,對SLM成形態Ti-6Al-4V合金進行準原位疲勞實驗,統計缺陷的數量、尺寸、位置及形貌特徵,觀測疲勞損傷行為及裂紋演變規律;通過高周疲勞實驗得到標準試樣的疲勞壽命,並結合疲勞斷口上裂紋源區的缺陷尺寸和位置的辨識,揭示增材態Ti-6Al-4V合金內部冶金缺陷致疲勞損傷行為,從而建立缺陷特徵尺寸與疲勞壽命之間的關係。

1 實驗方法

採用SLM製造圖1所示的Ti-6Al-4V合金圓柱,增材製造設備商用型號為EOS M280,材料為平均粒徑38 μm的氣霧化球形粉末,主要化學成分(質量分數,%)為:Al 6.33,V 4.26,Fe 0.22,Cu<0.005,C 0.013,O 0.092,N 0.014,H 0.0026,Sn 0.006,Mn 0.0025,Mo 0.002,Zr<0.01,Ti餘量。成形前將合金粉末置於真空乾燥箱內烘乾,以體積分數為99.99%的Ar氣作為保護氣體,掃描方式為蛇形掃描。成形參數為:雷射功率260~300 W,掃描速率1000~1400 mm/s,掃描間距0.11 mm,鋪粉層厚0.03 mm。

圖1

圖1 試樣成形及製備位置示意圖

Fig.1 Schematic of samples forming and location selection

以基板所在面作為x-y平面,成形方向為z向。材料均以圓柱軸向堆積,圓柱直徑為16 mm、高度為72 mm。然後利用SLM成形態Ti-6Al-4V合金圓柱加工準原位X射線成像疲勞試樣。為避免組織各向異性對實驗結果的影響,保證試樣疲勞加載過程中加載力方向與試樣堆積方向平行。為消除粗糙度對疲勞壽命的影響,對機械加工後的試樣表面進行打磨拋光處理。

為了獲取SLM成形態Ti-6Al-4V合金的高周疲勞壽命曲線和斷口源缺陷特徵,依據標準GB/T 3075-2008製備高周疲勞試樣,具體尺寸如圖2所示。採用應力控制方式,在QBG-100型高頻疲勞試驗機上於室溫中開展高周疲勞實驗。實驗條件為:應力比R=0.1,工作頻率f=100 Hz,載荷波形為恆幅正弦波。當試樣完全斷裂或循環周次達到1×107 cyc時停止實驗。

圖2

圖2 高周疲勞試樣尺寸圖

Fig.2 High cycle fatigue specimen size (unit: mm)

然後基於自主研製的微型疲勞試驗機,在上海光源X射線成像及生物醫學應用光束線線站(BL13W1)上開展同步輻射X射線三維準原位成像疲勞實驗,原理如圖3a所示。根據同步輻射X射線的穿透能力確定SLM成形態Ti-6Al-4V合金最佳成像試樣尺寸,試樣尺寸和成像區如圖3b所示。

圖3

圖3 同步輻射X射線原位成像實驗工作原理及原位成像疲勞試樣尺寸示意圖

Fig.3 Schematic of in situ fatigue experiment based on synchrotron radiation X-ray micro computed tomography (SR-μCT) showing the principle diagram of operation (a) and in situ fatigue specimen size (unit: mm) (b)

為避免疲勞加載過程對缺陷分布及形態的影響,首先對所有X射線成像試樣進行初始未加載狀態掃描成像。成像區位於疲勞試樣的中間段,X射線成像掃描高度約為2 mm,掃描體積約為6 mm3。成像參數為:光子能量60 keV,曝光時間3.5 s,空間像素尺寸3.25 μm,一次成像得到720張射線照片。為了彌補圖3a中微型疲勞試驗機加載能力的不足,以儘可能增大成像區域,成像完成後首先採用MTS Bionix 858微力拉扭試驗機進行疲勞實驗,具體參數為:R=0.1,f=0.5 Hz。疲勞加載至一定循環周次,準確記錄試樣的載荷和循環周次。然後,將試樣轉至原位疲勞試驗機施加一定靜載荷,為確保損傷或者裂紋呈現張開狀態,加載力選擇試樣離線疲勞實驗加載峰值力的90%,避免形成實質性二次加載,對試樣進行二次掃描成像。成像完成後再次進行離線疲勞加載,重複上述步驟直至試樣失效。為最大程度上減少操作過程中導致的誤差,每次移動試樣都對其進行嚴格標記,保證每個試樣多次實驗加載條件基本一致。

實驗完成後,基於上海光源開發的PITRE3和PITRE3B圖像處理軟體對成像數據進行切片處理,獲得試樣的8位切片數據。然後基於商業三維重構軟體Amira提取並重構試樣內部缺陷和疲勞裂紋的三維形貌,結合開源軟體ImageJ對切片中的缺陷進行標記、分割和三維特徵參數的測量與統計分析。測量的參數包括缺陷的體積(V)、表面積(S)、Feret直徑(即缺陷空間形貌上最遠兩點的直線距離)等[20]。

考慮到X射線成像質量和精度的問題,經常出現提取的圖像尺寸與實際情況存在一定噪聲和誤差。為了確保裂紋萌生源缺陷尺寸和位置的準確性,採用Quanta FEG 250型掃描電子顯微鏡(SEM)觀測X射線成像疲勞試樣和標準高周疲勞試樣的斷口形貌,並藉助圖像分析軟體ImageJ測量統計疲勞斷口裂紋源及缺陷尺寸,以定量表徵和分析疲勞源缺陷尺寸與疲勞性能的關係。

2 結果分析

2.1 缺陷成像與表徵

基於前述實驗,共得到10組SLM成形態Ti-6Al-4V合金試樣內缺陷的初始狀態三維成像信息。圖4給出了其中一組試樣重構後的缺陷空間分布特徵。結果顯示,試樣中缺陷數量較多,尺寸較小,具有顯著的分層分布特點,既有幾何形貌複雜的缺陷,也有較為規則的缺陷,呈球形或橢球形。

圖4

圖4 X射線原位成像疲勞試樣缺陷三維重構結果

Fig.4 3D rendering of the defects within the gauge of in situ fatigue specimen

為了定量表徵缺陷尺寸及其分布,圖5給出了缺陷等效直徑的頻率直方圖及其累積頻率曲線。等效直徑定義為與缺陷具有相同體積的圓球直徑,這種方法可以有效表徵缺陷尺寸[18,20]。由圖5可知,等效直徑小於50 μm的缺陷頻率高達90%,且主要分布於10~40 μm之間。隨著等效直徑的增大,缺陷的存在頻率逐漸降低,等效直徑在70 μm以上的數量較少,僅佔缺陷總數量的0.26%。

圖5

圖5 缺陷等效直徑的頻率直方圖及累積頻率曲線

Fig.5 Distribution of effective diameter of defects and its cumulative frequency curve

缺陷的三維形貌特徵可用球度參數(Ψ)表示。缺陷球度定義為與缺陷具有相同體積的圓球面積與缺陷實際面積的比值[20]:

圖6給出了缺陷球度的頻率直方圖,並由正態分布函數對其頻率直方圖的外輪廓進行擬合,擬合函數表達式為:

圖6

圖6 缺陷球度的頻率直方圖及正態分布擬合曲線

Fig.6 Distribution of sphericity of defects and its normal curve fitting

式中,y 0、x c和A為尺度參數;w為擬合曲線的形狀參數,w值越小,曲線的峰就越尖銳,表明該特徵值響應的分布就越集中。曲線擬合效果可由判定係數(R 2)表示,其值越接近於1,表明曲線擬合效果越好。

圖6中正態分布曲線擬合參數為:y=0.05761,x c=0.53367,w=0.16627,A=4.97249,R 2=0.95308。可知,球度分組概率使用正態分布函數擬合效果較好。缺陷球度均分布在0.8以下,w值較小,說明球度分布較為集中,主要在0.4~0.65之間,整體上缺陷球度較小。

為了進一步定量考察缺陷形貌的複雜程度,應用ImageJ軟體測量並統計缺陷的Feret直徑,並將Feret直徑與缺陷等效直徑的比值定義為缺陷的扁平度,以此參數來表示缺陷在空間某一方向的延伸程度[20]。缺陷扁平度越大,則說明缺陷越偏離球形,即在某一方向具有更大的尺寸。圖7給出了缺陷的球度隨其等效直徑的變化規律,並採用不同顏色標記出不同扁平度值域內的缺陷,給出了缺陷扁平度與球度之間的關係。可以看出,隨著等效直徑的增大,缺陷球度有逐漸減小的趨勢,球度分散性也越大。從扁平度分布可以看出,球度越小,扁平度越大,進而證明了球度參數和扁平度參數在缺陷形貌表徵方面都具有可行性。綜上可知,缺陷尺寸越大,幾何形貌越複雜,因此辨識出最大缺陷有利於研究其對疲勞行為的影響。

圖7

圖7 不同等效直徑缺陷的形貌表徵

Fig.7 Characterization of defects with different effective diameters

2.2 缺陷致疲勞行為

圖8給出了一組X射線成像試樣在最大應力為σ max=1175 MPa下的實驗結果,試樣加載方式與成像區域見圖8a,試樣總壽命為N f=1970 cyc。圖8b是試樣疲勞加載至1850 cyc時缺陷與裂紋的三維形貌,紅色標識的缺陷位於裂紋擴展面上。結果顯示,裂紋萌生於表面單個較大尺寸缺陷,並穩定擴展形成典型的半橢圓形貌(圖8d)。圖8c中相應試樣的疲勞斷口形貌,進一步證實疲勞源為試樣表面的未熔合缺陷。對比圖8d和c可知,同步輻射成像測量的裂紋尺寸與疲勞斷口裂紋擴展區(白色虛線內側區域)尺寸基本一致。表明基於SR-μCT研究增材缺陷致疲勞裂紋萌生的可行性與正確性,同時也表明增材製造Ti-6Al-4V合金缺陷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圖8

圖8 X射線成像試樣裂紋三維形貌重構結果及相應斷口形貌

Fig.8 3D rendering of the crack induced by defects and corresponding fracture morphology of in situ fatigue specimen

(a) 3D X-ray tomography schematic diagram of crack

(b) 3D rendering results of defects and crack propagation after 1850 cyc

(c) fatigue fracture morphology of the corresponding sample failed at maximum fatigue stress σ max=1175 MPa, fatigue life N f=1970 cyc, with the region marked in red circle representing the defect on the crack surface, and white dotted line representing the stable crack extension zone

(d) projection of 3D rendering results along the principal stress direction, with yellow representing the crack, blue representing the defects, and red representing the defects on the crack surface

圖9a給出了SLM成形態Ti-6Al-4V高周疲勞試樣在440 MPa應力水平下,總壽命為N f=5.9×104 cyc的斷口形貌,清楚地顯示出疲勞斷口的典型特徵,包括裂紋源區(I)、疲勞裂紋擴展區(II)及瞬斷區(III)[21],發現疲勞裂紋萌生於試樣表面,然後穩定擴展最終形成典型的半橢圓形,疲勞斷口較為平坦。由圖9b可知,裂紋起源於試樣表面的未熔合缺陷處,由缺陷出發的疲勞溝線構成了明顯放射特徵[21]。由圖9c可見,在穩定擴展區內有明顯的疲勞條帶,疲勞條帶與裂紋擴展方向垂直,疲勞條帶個數、間距與循環周次和應力強度因子幅有關[22]。通過測量疲勞條帶的寬度,估算裂紋擴展速率為6.0×10-7 m/cyc。瞬斷區形貌起伏較大,具有剪切唇特徵,同時觀察到密集、均勻的韌窩特徵(圖9d),韌窩較小較淺,說明材料的韌性較差,塑性較低。

圖9

圖9 選區雷射熔化Ti-6Al-4V合金高周疲勞試樣疲勞斷口形貌

Fig.9 High cycle fatigue specimen fracture morphologies of selective laser melted Ti-6Al-4V failed at σ max =440 MPa, N f=5.9×104 cyc

(a) macro morphology of fracture surface

(b) fatigue source morphology of zone I in Fig.9a

(c) fatigue striation of stable extension zone region of zone II in Fig.9a

(d) final fracture region of zone III in Fig.9a

為了定量化表徵疲勞源缺陷尺寸和幾何形貌特徵,分析其對疲勞壽命的影響,本工作基於SEM斷口形貌,藉助圖像處理軟體ImageJ統計X射線成像疲勞試樣和高周疲勞試樣疲勞源缺陷尺寸。Murakami[23]最早提出採用 area

area 來描述缺陷特徵尺寸, area

area 是三維缺陷(如氣孔、夾雜、裂紋、缺口等)在垂直於最大主應力方向上投影面積的平方根。但是通過 area

area 定義缺陷特徵尺寸忽略了缺陷形貌對疲勞性能的影響。由缺陷的同步輻射X射線三維成像結果可知,SLM成形Ti-6Al-4V合金內部缺陷球度多在0.65以下,扁平度較大,且缺陷尺寸越大,幾何形貌越複雜。另外,從疲勞斷口形貌同樣可以看出,缺陷幾何形狀不盡相同。圖10為選區雷射熔化成形Ti-6Al-4V合金不同類型缺陷斷口形貌特徵。按照缺陷的形成方式不同,可將缺陷分為氣孔型缺陷(圖10a和b)和未熔合型缺陷(圖10c和d)。氣孔型缺陷幾何形狀較為規則,內壁較為光滑,多為球形或橢球形;未熔合型缺陷幾何形狀複雜,缺陷內常附有未充分熔化的粉末,往往存在尖角或稜角特徵,故相比氣孔型缺陷更易造成應力集中,引起疲勞裂紋。為兼顧缺陷尺寸和形貌對疲勞性能的影響,本工作參考空間缺陷Feret直徑定義對斷口二維缺陷尺寸進行量化表徵,測量方式如圖10所示,缺陷邊界上外接兩平行線間的最大距離,即為Feret直徑。

圖10

圖10 選區雷射熔化Ti-6Al-4V合金不同類型缺陷斷口形貌特徵

Fig.10 Fracture morphologies of different defects in selective laser melted Ti-6Al-4V

(a) surface pore defect at the origin of failure

(b) internal pore defect

(c) lack of fusion at the origin of failure

(d) internal defect caused by insufficient consolidation of the powder

為給出缺陷的位置特徵,假設給定缺陷距離試樣表面的最短距離為h [24] 。當h=0時,定義此類缺陷為表面缺陷(圖11a);當h≤Feret直徑時,定義其為近表面缺陷(圖11b);當h>Feret直徑時,定義其為內部缺陷(圖11a)。

圖11

圖11 缺陷位置表徵示意圖

Fig.11 Schematics of the defect position classification (h—the minimum distance between the boundary of the crack initiation defect and the free surface of the specimen)

(a) h=0, as surface defect ; h>Feret diameter, as internal defect

(b) h≤Feret diameter, as sub-surface defect

根據這一定義,綜合分析裂紋源缺陷對疲勞壽命的影響。圖12給出了高周疲勞試樣裂紋源缺陷特徵尺寸、類型、位置和疲勞加載應力與壽命之間的關係。分析表明,疲勞裂紋均從試樣表面缺陷或近表面缺陷處萌生。從圖11a中也可以看出,當表面缺陷和內部缺陷同時存在且尺寸相近時,疲勞裂紋優先從表面缺陷處萌生。在統計的9個疲勞源缺陷中,僅有2個為氣孔型缺陷,且尺寸相對較小,可見未熔合型缺陷對疲勞壽命的影響相對更大,是增材製件疲勞研究的重點。此外,儘管疲勞壽命具有一定的分散性,但仍具有材料疲勞的一般分布規律,即隨著應力的提高和缺陷尺寸的增大,疲勞壽命呈現下降趨勢。綜上所述,缺陷的特徵尺寸和位置共同決定著SLM成形態Ti-6Al-4V合金試樣的疲勞壽命。

圖12

圖12 選區雷射熔化Ti-6Al-4V合金高周疲勞試樣裂紋源缺陷與疲勞壽命的關係

Fig.12 Relationship between crack initiation defects and fatigue life of high cycle fatigue specimens of selective laser melted Ti-6Al-4V

2.3 缺陷特徵尺寸

綜上分析,缺陷尺寸對疲勞壽命有較大影響,且大尺寸缺陷數量較少,基於同步輻射三維成像的缺陷統計結果為缺陷與疲勞行為研究提供了關鍵的數據支撐[25,26]。為了確定一定體積內缺陷尺寸,利用極值統計方法(extreme values statistical method,EVSM)估算最大缺陷值。

Berreta和Murakami[26]最早使用EVSM估算高強度鋼中最大夾雜物的尺寸。極值統計理論的基本思想是當採集的數據點服從某一分布時,其最大值則服從一個特定的Gumbel分布函數[27]:

G(z)=exp[exp((zλ)/α)]

G(z)=exp[-exp(-(z-λ)/α)]

(3)

式中,G(z)為尺寸小於或等於最大缺陷特徵尺寸(z)的概率;α為尺寸參數;λ為位置參數。

採用EVSM推測SLM成形態Ti-6Al-4V合金中最大缺陷特徵尺寸時,首先選取n個原位成像小試樣子樣。為了與斷口疲勞源缺陷進行對比,將Feret直徑作為缺陷的特徵尺寸參數,測量每個子樣中所有三維缺陷在主應力方向投影的Feret直徑,並記最大Feret直徑為z,重複測量n個小試樣,並根據z值大小對其進行升序排列,則第i個子樣的最大缺陷特徵尺寸(zi )的累積概率表示為:

G(z

i

)=i/(n+1)=exp[exp((z

i

λ)/α)]

G(zi)=i/(n+1)=exp[-exp(-(zi-λ)/α)]

(4)

假設y=(zi -λ)/α並標準化處理為:

y=ln(ln(i/(n+1)))

y=-ln(-ln(i/(n+1)))

(5)

根據計算所得y值與相應z值作散點圖,並對其進行線性擬合,則擬合直線的斜率和截距分別為參數α和λ的值。為估計一定體積SLM成形態Ti-6Al-4V合金中最大的缺陷特徵尺寸,定義:

T=M/M

T=M/M0

(6)

式中,M 0為單個小試樣成像體積;M為待測的SLM成形態Ti-6Al-4V合金體積。通過以下方程:

G(z

M

)=11/T

GzM=1-1/T

(7)

可以解出:

z

M

=ln(ln(T1)/T)α+λ

zM=-ln(-ln(T-1)/T)α+λ

(8)

式中,zM 為待測體積M中最大缺陷特徵尺寸。

基於上述理論,對隨機選取的10個SLM成形態Ti-6Al-4V合金子樣進行最大缺陷特徵尺寸統計,每個子樣的成像體積M 0=6 mm3,數據擬合結果如圖13所示。由圖13可知,各點分布顯示出良好的直線關係,說明子樣最大缺陷尺寸較好地符合Gumbel分布。結合式(8)得到圖14所示的最大缺陷特徵尺寸與體積之間的關係。結合X射線成像小試樣及高周疲勞試樣斷口疲勞源缺陷的特徵尺寸,對極值統計方法的可靠性進行驗證。由圖14可知,2種試樣斷口缺陷特徵尺寸的測量值均在EVSM預測曲線下方,出現此結果的原因一方面是試樣疲勞裂紋源皆位於試樣表面或近表面的較大缺陷處,測量值忽略了試樣內部的缺陷;另一方面也表明,採用極值統計方法估測大體積試樣內缺陷的最大特徵尺寸時,估測值略高於實際值,將會使得疲勞強度估計降低,結果更加保守。

圖13

圖13 作圖求極值統計方法所需尺寸參數(α)和位置參數(λ)

Fig.13 Size parameter (α) and position parameter (λ) in Eq.(3) of extreme values statistical method obtained by linear fitting

圖14

圖14 一定體積下最大缺陷特徵尺寸的估算曲線

Fig.14 Estimation curve of maximum defect feature size under certain volume

綜上所述,採用極值統計法可有效估算出更大體積SLM成形鈦合金內部缺陷的最大特徵尺寸,可為鈦合金SLM成形過程中的缺陷控制和服役構件的疲勞性能評估提供有效參考。

3 結論

(1) SLM成形態Ti-6Al-4V合金內缺陷較小,其中等效直徑小於50 μm的缺陷佔比達90%,且球度多在0.65以下,採用正態分布擬合球度的分組概率效果更好。

(2) SLM成形態Ti-6Al-4V合金內主要有未熔合和氣孔2種缺陷,疲勞裂紋多萌生於試樣表面和近表面較大缺陷,呈現典型的半橢圓形裂紋,未熔合型缺陷對疲勞壽命的影響相對更大。

(3) 採用Feret直徑描述缺陷的特徵尺寸合理、可行,隨著缺陷特徵尺寸的增大,疲勞壽命逐漸降低。

(4) 缺陷特徵尺寸越大,存在概率越低,採用極值統計法可有效估算大體積SLM成形態Ti-6Al-4V合金部件內部最大缺陷特徵尺寸。

相關焦點

  • 「神秘」的雷射選區熔化成形技術
    這其中採用的是一種當年美國要求中國不要外洩的「神秘」雷射選區熔化成形技術(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技術。為什麼當年美國會如此緊張呢?這到底是怎樣的一種技術?當年,美國之所以會感到緊張可能是因為他們的NASA在前一年才剛成功實踐SLM技術,還稱自己是該技術在航天領域應用的領導者,不曾想,時隔四個多月後,我國的《雷射選區熔化成形技術》就順利通過驗收啦。以至於美國甚至直接發文,「要求」中國不要過早公開這一項目文件。那麼,到底什麼是雷射選區熔化成形技術?
  • 中國雷射選區熔化成形技術達國際先進水平
    近日,渭南市科技局組織中航工業西安航空動力控制有限公司、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研究所、西北工業大學等相關院校7名專家教授,在渭南高新區3D列印產業培育基地對陝西增材製造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和西安鉑力特雷射成形技術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基於雷射選區熔化成形技術的多墾合金結構件的設計與製造」技術成果進行了評審,與會專家在聽取了項目工作、技術和查新報告
  • 選區雷射熔化技術用於快速成型
    選區雷射熔化成型技術為功能零件、醫療定製化產品的快速製造提供了有效可行的方案。 目前直接成型金屬零件的快速成型方法包括雷射立體成型、選擇性雷射燒結與選區雷射熔化技術。雷射立體成型技術使用的是大功率雷射器,由於雷射光斑較大,雖然可以得到冶金結合金屬零件,但其尺寸精度和表面光潔度不好。選擇性雷射燒結工藝成型材料是低熔點金屬粉末或樹脂包裹金屬粉末,儘管該方法可以把低熔點的金屬粉末製成三維實體,但其強度和硬度不能滿足模具或金屬構件的使用要求。
  • 同步輻射X射線裝置實現小型化
    原標題:同步輻射X射線裝置實現小型化  科技日報訊 (記者王小龍)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1月25日(北京時間)報導,通過使用一個小巧但功能強大的雷射器,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的科學家開發出了一種能夠放在普通房間或卡車上的小型同步輻射X射線裝置,有望改變人們對這類裝置的印象,拓展同步輻射X射線的應用範圍。
  • 增材SCI丨選區雷射熔化成形仿生雙曲點陣結構的微觀結構及力學行為
    丨期刊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A丨影響因子 4.652丨原文標題Lase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bio-inspired lattice structure: Forming quality, microstructure
  • 同步輻射X射線光源在高壓科學研究中的應用
    ,同步輻射 X 射線成像、射線譜以及散射的研究成果愈來愈多,在高壓研究的各個方面都採用了同步輻射 X 射線.可以說,沒有同步輻射X射線光源, 就沒有現代的高壓科學.一般而言,在具體實驗中,在同步輻射 X 射線光束線上,裝好樣品的金剛石壓砧應該被準直好的X射線穿過. X 射線光束可以從金剛石壓砧的壓砧面的法線方向入射(正入射),也可以從金剛石壓砧砧面的切線方向入射(側入射),如圖4所示. 這束 X射線與樣品的各種相互作用是採用放置於樣品周圍的各種探測器來測量.
  • 利用雷射器實現同步輻射X射線裝置小型化
    通過使用一個小巧但功能強大的雷射器,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的科學家開發出了一種能夠放在普通房間或卡車上的小型同步輻射X射線裝置,有望改變人們對這類裝置的印象,拓展同步輻射X射線的應用範圍。相關論文發表在最近出版的《自然·光子學》雜誌上。
  • 選區雷射熔化成形過程中不同參數對溫度場的影響(一)
    選區雷射熔化成形技術(SelectiveLaser Melting,簡稱SLM)是近十幾年才發展起來的新型快速成型(RapidPrototyping)技術。該技術能直接製造形狀複雜、機械性能良好、高精度、緻密度近100%的金屬零件,無需或僅需簡單後處理(如噴砂、拋光等)即可直接投入實際使用。
  • 「雷射選區熔化成形設備」大訂單!易加三維中標3臺四雷射600mm大...
    打開APP 「雷射選區熔化成形設備」大訂單!易加三維中標3臺四雷射600mm大尺寸設備 南極熊3d列印 發表於 2021-01-13 11:49:26 2021年1月13日,我們在南極熊的「3D列印招投標」專欄發現,國內又產生了一個「雷射選區熔化成形設備」大訂單,3臺列印尺寸達
  • 選區雷射熔化技術發展現狀及在民用飛機上的應用
    金屬零件的雷射增材製造技術(俗稱3D列印)是從20世紀8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項先進位造技術。增材製造的基本原理是根據零件的CAD模型進行切片分層處理,採用數控系統控制工作檯按照分層軟體設定的路徑進行掃描,通過雷射熔化金屬粉末層層疊加獲得近淨成形零件。
  • 頂刊《Sci Rep》原位高速X射線影像技術揭示送粉雷射沉積氣孔機理
    雷射天地導讀:送粉雷射增材製造相比鋪粉而言操作更加靈活,可以在製備過程中變換粉末,也可以製備出複雜形狀的部件。儘管該工藝頗受人們的關注,但氣孔的出現依然是部件製造過程中經常發生的問題。由此顯著降低了部件的疲勞壽命和機械強度。
  • 無需大型粉末床的多材料選區雷射燒結3D列印技術
    選區雷射燒結(SLS)是廣泛使用的增材製造-3D列印技術之一。近年來,SLS 3D列印技術在列印精度和速度方面得到了發展。選區雷射燒結技術革新的另一方向是多材料3D列印。根據3D科學谷的市場研究,哥倫比亞大學工程學院近日發表的最新研究論文「Inverted multi-material laser sintering」研究方向就是基於選區雷射燒結進行多材料3D列印,通過一種反轉雷射的工藝,能夠實現兩種不同材料的3D列印。本期,3D科學谷將分享這一技術的原理與應用前景。
  • 無需大型粉末床的多材料選區雷射燒結3D列印技術
    例如德國 EOS 公司推出了可實現精密、堅固零部件生產的FDR 選區雷射燒結技術,通過該技術製造的零件表面擁有精密細節解析度且最小壁厚僅為 0.22 mm;與 FDR 技術相比,EOS還推出了旨在最大限度提高生產率的LaserProFusion 選區雷射燒結技術,該技術的曝光速度不受組件的幾何形狀影響,可根據批量生產的要求靈活調整,縮短產品開發時間,在許多應用中甚至可以替代注塑成型。
  • 金屬成型技術革命-金屬選區雷射熔融技術
    選區雷射燒結SLS技術催生了許多新興的三維列印技術,如近年來發展迅速的電子束熔化技術,在真空環境下,用30至60kV的電壓產生的電子束熔化金屬粉末。圖1 金屬增材製造此外,還有目前主流的金屬三維列印技術,雷射選區熔融技術(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是比SLS技術工藝流程更為簡單的金屬粉末急速成型技術(如圖2所示),是將低熔點廢金屬粉末在燒結後成為高熔點粉末,並最終融化成型的過程。
  • 英國科學家運用同步加速器減少雷射3D列印缺陷
    他們與I12、聯合工程環境處理(JEEP)光束線和中央雷射設施的科學家合作,已經建造了一個雷射增材製造(LAM)機器,該機器在光束線上運行,使用戶能夠看到過程的核心,揭示LAM期間發生的各種潛在物理現象。
  • 科學家開發出雷射驅動X射線成像的數值能力
    這些圖像是使用大學基於s脈衝放大的50兆瓦豹紋雷射在其斑馬脈衝功率實驗室獲得的。在這項工作中建立的建模方法可以用作預測複雜的3D 固體物體的放射線圖像的預測工具,而無需執行基於輻射的實驗。這項工作說明了使用廣泛可用的數值工具對X射線圖像進行建模和預測的數值方法。高強度雷射可以在雷射與目標的相互作用中產生強烈的X射線束。
  • 雷射3D列印再登《Science》,這個「小孔」不一般
    來自美國阿貢實驗室的研究人員使用超高速同步X射線影像來定量研究在粉末床增材製造金屬的過程中雷射熔化金屬時氣體壓差(又叫匙孔效應或小孔效應).儘管從焊接和熔化的橫截面的事後檢查中可以對匙孔效應進行觀察分析,但直接使用高能X射線影像技術對匙孔效應的形貌和動力學觀察,卻可以窺見不一樣的世界:1,匙孔存在於粉末床3D列印時雷射功率和掃描速度所組合的區間內;2雷射功率密度變化時存在一個從熱傳導到匙孔效應焊接時嚴格定義的門檻值
  • 當LIGA技術與光柵法X射線 相襯成像相遇
    (Mask):首先用電子束或雷射對薄光刻膠進行初次曝光,製成初級掩膜,然後經過顯影、電鍍等工藝步驟製成初級微結構掩膜板(此掩膜板本質上已經是一個高度較低的微結構)。由於同步輻射設備KARA(原ANKA)提供的平行x射線束,可確保高縱橫比和光滑的側壁。
  • 南洋理工頂尖論文:增材製造316L不鏽鋼的疲勞性能
    導讀:本文研究了使用粘合劑噴射列印(BJP)和選區雷射熔化(SLM)製成的316L奧氏體不鏽鋼的顯微組織和力學性能,並將其與常規製造(CM)合金進行了比較,特別強調了缺口抗疲勞性能。以金屬粉末為原料的增材製造工藝為選區雷射熔化(SLM),電子束熔化(EBM)和粘合劑噴射列印(BJP)。這些都稱為粉床工藝。SLM和EBM技術分別使用雷射束和電子束熔化粉末,使用這兩種技術製造的不同合金部件的微觀結構和力學性能是研究中報導最廣泛的。相反,對BJP工藝的探索相對較少。使用該工藝生產的金屬零件,其結構-性能相關性還沒有獲得廣泛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