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數學思想:大數學家費馬是如何解決曲線X^n下的面積的?

2021-01-08 電子通信和數學

如下是X^2,X^3,X^4的函數圖形,現在要求這些曲線下的面積,這是早期數學家要面對的問題,

都知道冪函數等於

我們需要計算冪函數圖形下的面積。

用現代數學符號表示

在牛頓和萊布尼茲發明微積分之前,即數學家理解積分與導數之間的關係之前,就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在發現微積分之後,即現在所說的微積分基本定理,答案很簡單

在阿基米德(死於公元前212年)之後,卡瓦列裡(Cavalieri)(約1630年)是第一個成功解決類似問題的人。在卡瓦列裡(Cavalieri)之後,其他數學家,例如託裡切利(Torricelli),羅伯瓦爾(Roberval),瓦利斯(Wallis)和費馬(Fermat)完全解決了這個問題

本篇文章中,我們將介紹費馬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

費馬的想法是把幾何級數的和引入到 X^n曲線下的面積中,

我們需要知道如何對幾何級數求和:

稍後,我們將使用以下多項式進行因式分解(您可以看到它與有限的幾何級數之和有關)

費馬開始劃分積分間隔[0,a]。但不是分成相等的部分,費馬使用了不相等的細分,如下圖。他的解決方案是使用幾何級數確定此矩形的寬度。矩形的寬度以幾何級數增加。

設r為0 - 1之間的一個數,則:

他考慮了矩形的寬度:

這些矩形的寬度按幾何級數排列。

每個矩形的高度為:

每個矩形的面積為:

這些區域呈幾何級數。

我們可以把這些矩形加起來(結果取決於r的值):

我們已經知道如何對幾何級數求和:

n是一個正整數,我們可以簡化上述表達式

當比率r接近1時,該表達式的分母接近n + 1,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上述就是費馬的解決方法

相關焦點

  • 費馬:17世紀僅次於牛頓的數學家,做了這4件大事
    微積分文藝復興後的17世紀,數學家們致力於解決4類科學問題,並最終導致了微積分的發明。(1)已知物體運動距離s關於時間t的函數,求瞬時速度v或加速度a.(2)求曲線的切線.(3)求函數的最大值和最小值.(4)求曲線長度、曲面面積.問題(1)實質是物理中關於變化率的問題,一般解法要直到牛頓才給出。
  • 微積分先驅|費馬
    ——費馬  費馬是法國數學家。1601 年8月20日(另一說17日)生於圖盧斯附近的波蒙特;665年1月12日卒於卡斯特爾。  費馬出生於皮革商人家庭,他在家鄉上完中學後,考入了圖盧斯大學,1631年獲奧爾良大學民法學士學位,畢業後任律師,並擔任過圖盧斯議會議員。雖然數學只是他的業餘愛好,但他對解析幾何、微積分、數論、概率論都作出了傑出的貢獻,被譽為「業餘數學家之王」。
  • 費馬大定理:從赫克代數到橢圓曲線,一部輝煌的數學史詩
    x +y =z …………(1) 沒有正整數解.上述的評註是在費馬死後五年的1670年發表的.事實上,人們遍尋費馬的手跡,並沒有發現這一「美妙的證明」,而只看到他對於n=4的情形,即下面定理1的證明,費馬對這一證明頗為得意,命名為「無窮下降」法,或許費馬認為用這種方法可以證明任意n≥3的情形.但事實遠不是那樣簡單.因此只能認為上述結論是費馬的一個猜想,後來很多數學家努力尋求這一結論的證明
  • 證明費馬最後定理的英國數學家,終獲2016阿貝爾獎
    來自牛津大學的安德魯·懷爾斯(Andrew Wiles)被授予了2016年的阿貝爾獎,他曾經在九十年代成功解決了數百年懸而未決的費馬最後定理。 挪威自然科學與文學院決定授予Wiles這一被譽為「數學界諾貝爾」的獎項,「因為他通過證明半穩定橢圓曲線是模曲線,出色地證明了費馬最後定理,從而在數論領域開創了一個新時代。」該獎總價值達70萬美元。
  • 數學家說我只要雙曲線和拋物線就夠了
    x/y=y/2a所表達的曲線。「倍立方」問題被解決了嗎?如果不考慮尺規作圖,是的。但是很遺憾,這裡用到了曲線,儘管得到了x的解,可該問題並沒有多大進展,因為此方法已超出了「尺規作圖」的範疇。事實上,後來已被證明,「倍立方」是不能以尺規作出來的.
  • 解答數學「大問題」——證明費馬大定理的故事
    大約在公元1637年前後 ,當費馬在研究畢達哥拉斯方程時,他寫下一個方程,非常類似於畢達哥拉斯方程:Xn+Yn=Zn,當n大於2時,這個方程沒有任何整數解。費馬在《算術》這本書的靠近問題8的頁邊處記下這個結論的同時又寫下一個附加的評註:「對此,我確信已發現一個美妙的證法,這裡的空白太小,寫不下。」這就是數學史上著名的費馬大定理或稱費馬最後的定理。費馬製造了一個數學史上最深奧的謎。
  • 縱橫世間358年,令無數大咖折戟的費馬猜想讓他破解了
    1963 年,年僅10 歲的懷爾斯已經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一天,小懷爾斯在彌爾頓的圖書館裡意外看到了一本書。這本書裡敘述了一個重大數學問題的歷史。這是一個不定方程的求解問題。它簡單到能讓一個10 歲的小學生都能看懂,卻讓歷史上一個又一個大數學家望而生畏。年少的懷爾斯產生了巨大的困惑和不解,也許是初生牛犢不怕虎,他開始下定決心:一定要解決它!這個問題就是大名鼎鼎的費馬大定理。
  • 從3到n:費馬大定理得證歷程
    大約1637年,費馬在閱讀古希臘數學家丟番圖《算術》第二卷第八命題有關x2+y2=z2的討論時寫道:「將一個立方數分為兩個立方數,一個四次冪分為兩個四次冪,或者一般地將高於二次的冪分為兩個同次的冪,這是不可能的。關於此,我確信已發現一種奇妙的證法,可惜這裡的空白地方太小,寫不下。」此話發表於1670年,費馬已過世5年。
  • 費馬:猜想還在繼續 - 遇見數學
    話說費馬提出費馬大定理,大約是在1637年閱讀丟番圖的《算術》時挑釁般地在書的空白處寫著:其內容可用字母表示為an+bn≠cn(n>2的整數;a,b,c為正整數)之後寫到可惜書的空白處不夠寫,就撩下了這麼個大定理
  • 懷爾斯用新方法證明了費馬大定理,數學界認為費馬本人都未曾證明
    費馬在《算術》的頁邊寫下名句:「關於此,我確信我發現了一種美妙的證法,可惜這裡的空白處太小,寫不下。」(數學王子高斯是早期少數抵制其魅力的數學家之一,他駁斥其為「一個孤立的命題,讓我沒有什麼興趣」。)法國科學院為它設立了數目可觀的賞金。但即使最優秀的數學家在費馬大定理上取得的進展也很有限。費馬在筆記中給出了n=4時的定理證明。數學家之後也證出大定理對n 不過,他們的探索帶來了別的收穫。從失敗的廢墟中,誕生出開闢廣闊數學新領域的深層理論。
  • 數學中的相鄰思想為何如此重要?
    這種廣義的數學歸納法應用於數學邏輯和計算機科學領域,稱作結構歸納法。在數論中,數學歸納法是以一種不同的方式來證明任意一個給定的情形都是正確的(第1個,第2個,第3個,一直下去概不例外)的數學定理。如有四元變量的費馬方程,指數變量n從第3,第4,一直下去都符合命題要求,亦算滿足數學歸納法,但是它們的相鄰間隔單位彼此是不一樣的。
  • 數學裡那些優美的的公式1
    1816年巴黎科學院把費馬猜想轉化簡化歸結為n是奇素數的情況,認為費馬猜想應該成立,並稱為為費馬大定理(以區別費馬關於同餘的小定理),並為證明者設立大獎和獎章,費馬大定理之謎從此進一步風靡全球。費馬自己證明了n=4的情形。19世紀初法國自學成才的女數學家熱爾曼證明了當n和2n+1都是素數時費馬大定理的反例x,y,z至少有一個是n整倍數。
  • 英國數學家證明費馬大定理奪「數學界諾貝爾獎」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香港《文匯報》3月17日報導,挪威科學與文學院於15日公布,將本年度被譽為「數學界諾貝爾獎」的「阿貝爾獎」頒給英國數學家懷爾斯爵士,以表彰他在證明「費馬大定理」方面的卓越貢獻。頒獎詞指出,懷爾斯通過證明半穩定橢圓曲線屬模曲線,出色地證明了「費馬大定理」,從而在數論領域開創了一個新時代。他將獲得600萬挪威克朗(約465萬元人民幣)獎金。
  • 費馬猜想真有簡潔證明: 本原解化約律和冪尾數周期律
    嘲諷費馬吹牛的段子很多,例如:「我有一個巧妙證明,可惜我要下飛機了,沒時間說」,「我有一個巧妙證明,可惜我媽喊我吃飯了,下回說」。其實費馬真有賣關子的習慣,很多同時代的數學家都很惱火費馬對數學發現的保密,不像現代人,一有發現,就想著立馬向公眾表白,生怕晚了丟了首發權。
  • 歷史上的三次數學危機
    積分學是要解決「求積問題」,包括求平面圖形的面積和曲面包圍的體積,當然還有靜學中計算物體重心和液體壓力;微分學則是要解決做曲線切線的問題,還有求函數的最大、最小值問題,這正如馬克思所說:「全部微分學本來產生於求任意一條曲線上任何一點的切線問題。」現在,舉世公認微積分是由牛頓和萊布尼茲共同發現的,雖然這兩位大哲之間還曾有過關於微積分發明的優先權之爭。
  • 英國數學家懷爾斯獲阿貝爾獎,他出色證明了費馬大定理
    3月15日,挪威科學與文學院宣布,安德魯·懷爾斯因其為證明費馬大定理方面做出的傑出貢獻而摘奪今年的阿貝爾獎。阿貝爾獎是挪威設立的數學界大獎。2002年,為紀念挪威著名數學家尼爾斯·亨利克·阿貝爾(N.H.Abel,1802-1829)200周年誕辰,挪威政府宣布將開始頒發此獎,意在彌補諾貝爾科學獎項中沒有數學獎的遺憾。
  • 為什麼費馬最後定理的證明不需要加強
    在費馬最後定理的具有裡程碑意義的證據之後數十年,對如何使其更加可靠的想法比比皆是。但這些努力反映了對證明如此重要的原因的深刻誤解。去年6月23日,安德魯·威爾斯(Andrew Wiles)宣布他已經證明了費馬的最後定理,解決了350年前最為著名的數學問題。
  • 數學家費馬如何奠定了保險的基礎
    概率論與現代社會皮埃爾·德·費馬是17世紀法國著名的數學家,被譽為「數論之父」。在他的研究成果中,最為人所知的當數「費馬大定理」。費馬讀了古希臘的數學著作《算術》後,在空白處加了48條注釋,其中之一是:「當整數n>2時,關於x,y,z的方程xn+yn=zn沒有正整數解。」這條注釋困擾了數學家300多年。
  • 是為了解決什麼問題?
    微積分是順應時代的發展,經過很多數學家積累並總結起來的一套數學運算系統,目的是為了解決科學模型中的變量求解問題。
  • 費馬大定理,數學最大的浪漫
    ……小先生就來講講費馬最後的定理——費馬大定理                   我們熟知的費馬做過很多數學上的貢獻,但其實,他的主業是一名律師,而數學家只是他的業餘身份,他也因此獲得了「業餘數學家之王」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