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實施《自然災害救助條例》辦法

2021-01-13 湖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湖南省實施《自然災害救助條例》辦法

(2018年12月30日湖南省人民政府令第291號公布)

第一條  為了規範自然災害救助工作,提高自然災害救助能力,保障受災人員基本生活,根據國務院《自然災害救助條例》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省行政區域內自然災害救助準備、應急救助、災後救助和救助款物管理等活動,適用本辦法。

本辦法所稱自然災害主要包括:洪澇、乾旱、大風、冰雹、雷電、低溫、冰凍、暴雪、颱風、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和森林草原火災等。

本辦法所稱自然災害救助,是指對因自然災害造成生產生活困難的人員依法提供必要的基本生活救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

第三條  自然災害救助工作由各級人民政府分級領導,實行行政領導負責制。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的自然災害救助應急綜合協調機構負責組織、協調本行政區域的自然災害救助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自然災害救助工作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的自然災害救助工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自然災害救助相關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確定承擔自然災害救助管理職責的機構和人員,負責本行政區域自然災害信息報告、先期處置、組織應急自救和災後救助等工作。

第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自然災害救助社會動員機制,提高全民減災救災責任意識,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有序參與抗災救災、災後恢復重建、救災捐贈、志願服務等活動。

村(居)民委員會以及紅十字會、慈善會、公募基金會和慈善公益類等社會組織,依法協助人民政府做好自然災害救助工作。

第五條  按照市場主導、政策引導的原則建立巨災保險、農村住房保險等自然災害保險制度,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按照省有關規定給予保險費補貼。

鼓勵、引導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參加自然災害保險,增強抵禦自然災害風險的能力。

第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制定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並定期組織應急演練。

村(居)民委員會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或者工作方案。自然災害多發、易發地區的村(居)民委員會每年至少開展一次有針對性的應急演練。

第七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自然災害防範與救助隊伍建設,充分發揮衛生醫療機構、專業救援隊伍的作用。

村(居)民委員會、企業事業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設立自然災害信息員,協助自然災害救助工作主管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做好災害預警預報信息的接收、傳遞,災情信息的收集、報告,參與自然災害救助和防災減災知識宣傳等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自然災害救助工作主管部門應當組織對救助管理人員、災害信息員、志願者等開展自然災害救助業務培訓,提高其防災減災和應急救助能力。

第八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自然災害救助應急指揮技術支撐系統,構建災情信息管理、救助物資管理、救助指揮調度、災情評估發布的統一平臺。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為自然災害救助工作提供必要的工作防護、通信、交通、災情信息採集等救災裝備。

第九條  省人民政府自然災害救助工作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同級財政、發展改革部門,根據國家自然災害救助物資儲備庫建設規劃和標準,按照合理布局、規模適度、分級負責的原則,制定全省自然災害救助物資儲備庫建設規劃。

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和自然災害多發、易發地區的縣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本行政區域自然災害特點、居民人口數量和分布等情況,設立自然災害救助物資儲備庫。自然災害多發、易發以及交通不便的鄉鎮、村應當設立自然災害救助物資儲備點。

第十條  省人民政府自然災害救助工作主管部門應當合理確定各級自然災害救助物資儲備庫物資儲備品種、數量和更新周期等方面的標準。

設區的市、自治州、縣級人民政府自然災害救助工作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健全自然災害救助物資採購、保管、調撥等管理運行機制。採購救助物資,應當依法採取政府採購方式,預先確定救災物資生產企業以及商場、超市等供應商名單,籤訂供貨協議,確保發生自然災害時能夠及時供應、調撥救災物資。

第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統籌規劃設立應急避難場所,完善供水、供電、消防、衛生防疫等必要的應急避難生活服務設施,設置統一、規範的應急避難場所標誌,明確維護管理單位,並向社會公布應急避難場所的名稱、具體地址和到達路徑。

第十二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的自然災害應急綜合協調機構應當根據自然災害預警預報及時啟動自然災害救助預警響應,落實相應措施。

自然災害發生並達到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啟動條件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的自然災害應急綜合協調機構除按照國務院《自然災害救助條例》有關規定啟動自然災害應急響應外,還應當做好以下工作:

(一)組織救災工作組赴災區現場了解災情,指導應急救助工作;

(二)協調相關部門及專家核查和評估災情、災區過渡期安置需求情況,提出救助措施;

(三)協調相關部門落實對受災地區的救助和支持措施。

第十三條  交通運輸、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優先保證自然災害應急救助物資、設備和救災工作人員的運輸和通行,必要時可以採取開闢專用通道、實行交通管制等措施。自然災害救助工作主管部門應當為參與搶險救災的車輛設置統一的標識或者標誌,搶險救災車輛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免交車輛通行費。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應當做好自然災害應急救助期間通信、供水、供電、供氣、治安、衛生等各項應急保障工作,確保相關公共設施的安全正常運行和自然災害救助工作有序開展。

第十四條  發生重大自然災害,儲備的救災物資不能滿足應急救助需要時,經本級人民政府同意,可以由自然災害救助工作主管部門先行組織緊急採購,再向政府採購管理部門備案政府採購合同。

第十五條  受災地區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自然災害救助工作主管部門應當按照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規定,做好災情信息的收集、分析、續報和核報工作,不得遲報、謊報、瞞報、漏報。

第十六條  受災地區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的自然災害應急綜合協調機構應當建立自然災害信息發布制度,及時向社會發布自然災害政府應對措施、公眾防範措施、救助工作動態、自然災害損失等信息。

第十七條  受災地區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遭受自然災害損失情況,制定人員傷病救治、過渡期安置、生活救助、撫慰和心理幹預、居民住房恢復重建等救助工作計劃並組織實施。

第十八條  受災地區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及時核實、統計本轄區因災遇難人員並上報縣級人民政府自然災害救助工作主管部門,對遇難人員親屬給予慰藉、幫扶等人性化關懷。村(居)民委員會應當協助做好慰藉、幫扶等相關工作。

因災遇難人員的近親屬按照本省有關規定,憑因災遇難人員親屬關係證明和本人身份證明等相關證明材料,依法享受遇難人員親屬撫慰金。

第十九條  自然災害應急救助階段結束後,受災地區人民政府應當對因災無生活來源、無自救能力以及住房損毀嚴重無房可住的受災人員給予過渡期生活救助,保障其過渡期口糧、飲水、衣被、臨時住所等基本生活需求。

第二十條  自然災害危險消除後,受災地區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統籌研究制定因災倒損居民住房恢復重建規劃和優惠政策,組織重建或者修繕因災損毀的居民住房;對恢復重建確有困難的家庭,可以採取農村危房改造、扶貧搬遷、避險搬遷、對口援建、幫工幫料等措施予以重點幫扶。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住房城鄉建設、自然資源、氣象等部門應當為居民住房恢復重建提供規劃選址、設計、施工等必要的技術支持。對恢復重建中需要辦理有關手續的,有關部門應當依法及時辦理。

第二十一條  自然災害發生後的當年冬季(12月至次年2月)、次年春季(3月至5月),受災地區人民政府應當為生活困難的受災人員提供基本生活救助。

前款規定的冬春救助實行現金救助。確需實物救助的,物資採購資金不得超過冬春救助資金的10%。

第二十二條  過渡期生活救助、居民住房恢復重建補助、冬春救助對象名單按照下列程序確定:

(一)由受災人員本人申請或者村(居)民小組提名;

(二)村(居)民委員會進行民主評議,確定擬救助對象名單,並在自然村、社區的顯著位置張榜公示7日;

(三)經公示無異議或者經村(民)委員會評議認為異議不成立的,由村(居)民委員會將擬救助對象名單、評議意見和有關材料提交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審核;

(四)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在10日內將審核意見、村(居)民委員會提交的材料報縣級人民政府自然災害救助工作主管部門審批;

(五)縣級人民政府自然災害救助工作主管部門應當在10日內完成審批工作。

經審批核定的救助對象名單和補助標準、金額應當在受災的自然村、社區的顯著位置張榜公示,公示期不得少於7日;屬於居民住房恢復重建補助的,還應當公示倒塌房屋結構和面積、新建房屋面積以及恢復重建時間等信息。

第二十三條  受災地區縣級人民政府自然災害救助工作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社會救助工作主管部門統籌做好自然災害救助與其他社會救助的銜接工作,按照程序及時向符合條件的受災人員提供最低生活保障、臨時救助等其他社會救助。

第二十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國家、省有關規定和本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合理制定並適時調整本級自然災害救助項目和救助標準,將自然災害救助資金和自然災害救助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

第二十五條  受災地區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自然災害救助工作主管部門應當規範救助款物的發放、採購方式。

採取現金救助形式的,除應急救助補助、遇難人員親屬撫慰金外,應當通過金融機構實行社會化發放;採取實物救助形式的,應當按照政府採購管理有關規定採購救助物資,並及時發放。

第二十六條  受災地區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自然災害救助工作主管部門、財政部門等應當及時通過報刊、廣播、電視、本單位網站等,主動向社會公開所接受的自然災害救助款物和捐贈款物的來源、數量及其使用情況,必要時可以通過召開新聞發布會的方式予以公開。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依法申請公開前款規定應當予以公開的信息,受災地區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自然災害救助工作主管部門、財政部門等應當予以支持和配合。

受災地區村(居)民委員會應當在自然村、社區的顯著位置張榜公示其接受的救助、捐贈款物的來源、數量和使用情況以及本村、社區的被救助對象名單和救助標準、金額等信息,並建立臺帳予以存檔和供村(居)民查詢。臺帳等資料應當至少保存2年。

第二十七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自然災害救助工作主管部門應當對下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管理使用自然災害救助款物和捐贈款物情況進行檢查或者抽查;對自然災害救助款物和捐贈款物管理使用中的違法違紀行為,依法依規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

審計機關應當依法對自然災害救助款物和捐贈款物的管理使用情況進行審計監督。

第二十八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自然災害救助款物管理使用不當或者分配不公的,可以依法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自然災害救助工作主管部門和審計機關等舉報、投訴。

收到投訴、舉報的行政機關有權處理的,應當及時調查、處理;無權處理的,應當及時移交有權處理的機關調查、處理。調查、處理的結果,應當及時向投訴、舉報人反饋。

第二十九條  各級人民政府以及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工作人員違反本辦法規定,在自然災害救助工作中有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行為的,依照國務院《自然災害救助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等法律、法規、規章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條  本辦法自2019年3月1日起施行。

相關焦點

  • 關於《安徽自然災害救助辦法》政策解讀——南譙區科技局防震減災...
    問:《安徽省自然災害救助辦法2014年,全省發生自然災害17起,涉及12個市、67個縣(市、區),受災農作物面積900餘千公頃,受災人口1000餘萬,倒塌房屋1800餘間,直接經濟損失30億元。 2010年9月1日國務院《自然災害救助條例》頒布施行。雲南、江西等省出臺自然災害救助工作的政府規章。根據《自然災害救助條例》,結合我省實際,借鑑外省立法經驗,形成《安徽省自然災害救助辦法》。
  • 懷遠縣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
    1.2  制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自然災害救助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抗旱條例》《國家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及《安徽省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安徽省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蚌埠市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蚌埠市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懷遠縣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等。
  • 關於印發《湖南省晚期血吸蟲病患者治療救助實施辦法》和《湖南省...
    附件1: 湖南省晚期血吸蟲病患者治療救助實施辦法為了保證晚期血吸蟲病患者治療救助工作順利開展,制定本辦法。依據低費用、廣覆蓋、優服務的原則,認真執行《湖南省晚期血吸蟲病患者治療救助技術方案》(以下簡稱《技術方案》,見附件2),在晚期血吸蟲病患者自願的前提下,對符合外科手術救治條件的病人及時實施外科手術治療救助,符合內科救治條件的患者分期分批進行內科治療救助
  • 蚌埠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蚌埠市自然災害救助應急措施
    1.2  制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自然災害救助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抗旱條例》《國家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及《安徽省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 湖南緊急啟動省級自然災害應急救助Ⅳ級響應
    截至6月9日8:00,全省共8個市州21個縣市區32.1萬餘人受災,緊急轉移安置和生活救助1.1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1.5千公頃,成災面積6千公頃,絕收面積1.87千公頃;1200餘間房屋不同程度損毀,直接經濟損失達3億元。
  •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國家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經國務院同意,現將修訂後的《國家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2011年10月16日經國務院批准、由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國家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同時廢止。
  • 三海保護管理條例實施辦法政策解讀
    3月31日,州人大常委會組織召開《條例》施行座談會,州委書記姚國華出席會議並講話,要求:「州人民政府要加強組織領導,全面統籌實施,牽頭研究制定三海條例實施辦法,形成具體可行的執法機制,推動依法規範執法,切實提高執法效率和質量,確保條例每項規定都落到實處、見到實效。」
  • 吉安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吉安市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的通知
    井岡山管理局,井岡山經開區管委會,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廬陵新區管委會,市直各單位:  經市政府同意,現將修訂後的《吉安市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1.2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自然災害救助條例》《江西省突發事件應對條例》《江西省實施<自然災害救助條例>
  • 印發廣東省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的通知
    》已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總則  1.1 編制目的  建立健全我省應對突發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體系和運行機制,規範應急救助行為,提高應急救助能力,高效、有序地實施應急救助,最大程度減少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損失,維護災區社會穩定。
  • 《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實施辦法》新聞通氣會
    歡迎各位參加今天的《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實施辦法》新聞通氣會。    為了加強對古生物化石的保護,促進古生物化石的科學研究和合理利用,2010年,國務院頒布了《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國務院令第580號),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條例》頒布實施以來,國土資源部會同相關部門,積極推動推動古生物化石保護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 民政部長:中國應對重大自然災害取得顯著進步
    ,把因自然災害造成的公路、鐵路滯留人員納入救助範圍,開展了對受災群眾的精神撫慰和心理援助,使救助項目更加符合受災群眾實際需求;規範了受災人員冬春生活救助,細化了冬春救助工作實施過程中的調查評估、制定救助方案、資金申請和安排、資金發放、監督管理、績效評估要求,嚴格了確定救助對象的戶報、村評、鄉審、縣定四個程序,受災人員冬春期間基本生活得到妥善安排。
  • 青島應急預案實施 死亡超20人為特重大自然災害
    記者從青島市民政局獲悉,新修訂的《青島市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以下簡稱《預案》)正式發布實施,對自然災害、災害預警和應急處置等進行分級,並對信息報告時限、保障措施等進行明確
  • 湖南省自然災害防治技術裝備產需對接會舉辦
    自然災害防治技術裝備產需對接華聲在線6月15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孟姣燕 通訊員 盧志理)近日,省工信廳、省科技廳、省應急廳聯合舉辦湖南省自然災害防治技術裝備產需對接會,自然災害防治技術裝備需求部門與8家省內應急救援裝備生產企業現場對接。
  • 寧夏成為全國首個對土地鹽漬化自然災害救助省區
    新華社銀川7月3日電(記者楊穩璽)記者近日從寧夏民政廳了解到,經專門組織農業、水利、氣象、環境等方面專家進行研討和論證後,民政部已於6月26日正式批覆,同意寧夏對受鹽漬化影響的困難群眾給予災害救助,該批覆標誌著寧夏成為全國第一個被民政部納入土地鹽漬化自然災害救助範圍的省區。
  • ...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大屯海 長橋海 三角海保護管理條例實施辦法的...
    紅河州人民政府關於印發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大屯海 長橋海 三角海保護管理條例實施辦法的通知 紅政規〔2020〕3號  各縣市人民政府,州直各委、辦、局:  現將《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大屯海
  • ...地質災害、山洪三大預警 針對5縣市區啟動自然災害救助Ⅳ級響應
    洪水中救出被困孤島七旬夫婦湖南一天連發暴雨、地質災害、山洪三大預警,針對5縣市區啟動自然災害救助Ⅳ級響應6月24日,邵陽市洞口縣醪田鎮大波村,消防救援人員救出被困沙洲孤島的兩位老人。組圖/受訪者提供6月24日,懷化洪江區,消防救援人員頂著湍急的水流將一名被困者背至撤離點。今天是端午節,雨水沒有停歇。
  • 2021年6月1日起施行 《湖南省綠色建築發展條例(徵求意見稿)》發布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12月23日,湖南省人民政府發布《湖南省綠色建築發展條例(徵求意見稿)》,《徵求意見稿》指出:綠色建築應採用綠色化、工業化、信息化、集約化和產業化的綠色建造方式進行建造,積極推廣應用裝配式建築技術、低能耗建築技術、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技術。並根據國家現行標準,分為基本級、一星級、二星級、三星級四個等級。
  • 市民政局:死亡20人以上列為特別重大自然災害
      早報訊 記者從市民政局獲悉,新修訂的 《青島市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以下簡稱《預案》)正式發布實施,對自然災害、災害預警和應急處置等進行分級,並對信息報告時限、保障措施等進行明確。《預案》的出臺將規範全市救災工作,合理配置救災資源,建立健全突發自然災害緊急救助體系和運行機制,迅速、高效、有序地應對自然災害事件,最大限度地減少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損失。
  • 國務院修改《愛滋病防治條例》 允許進出口臨床急需的血液
    二十六、將《自然災害救助條例》第三條、第十六條、第十七條第一款、第二十一條第二款、第二十二條、第二十四條第二款、第三十條、第三十一條、第三十三條中的「民政部門」修改為「應急管理部門」。第十條第一款修改為:「國家建立自然災害救助物資儲備制度,由國務院應急管理部門分別會同國務院財政部門、發展改革部門、工業和信息化部門、糧食和物資儲備部門制定全國自然災害救助物資儲備規劃和儲備庫規劃,並組織實施。其中,由國務院糧食和物資儲備部門會同相關部門制定中央救災物資儲備庫規劃,並組織實施。」第十三條、第十九條第三款、第二十條中的「民政等部門」修改為「應急管理等部門」。
  • 國務院公布5件自然災害類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5件自然災害類突發公共事件專項應急預案分別是:國家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國家防汛抗旱應急預案,國家地震應急預案,國家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國家處置重、特大森林火災應急預案。  編制自然災害類專項應急預案,是為了保證自然災害類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工作協調、有序、高效進行,最大程度地減少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損失,維護災區社會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