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從小當學霸的孩子,很多有共同點,但並非智商高

2021-01-14 果兒媽媽育兒記

最近很火的清華大學學霸上熱搜了,他就是陳逸賢,這不奇怪,清華大學是我國甚至世界都享譽盛名的學府,一年一度的清華特等獎學金更是很多人的目光所在,

陳逸賢不只在科研領域成就豐厚,甚至業餘愛好也有很多,書法,繪畫,唱歌都不在話下,相信大多數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像人中龍鳳一樣,那麼問題來了,要怎麼樣才能培養出這樣的孩子?

哈佛大學有一項研究,他們調研了很多哈佛大學的學霸學生,在很多方面上他們有著很大的差異,但有一點確是驚奇地一致,他們的成績並不是靠智商,而是在學習能力。

原因在於哈佛大學的學習模式,哈佛大學一直注重學習能力的培養,因此在哈佛,你幾乎看不到學習成績差的人,因為哈佛學生的學習能力都很強。

哈佛通過這項研究發現,只要孩子有以下三個特徵,就表明孩子具備相應的能力,上學貪

玩也沒關係,有學習能力兜底。

1.擁有原動力

原動力就是一種自自發性的、主動的去接受事物的能力。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有了興趣,那麼興趣就是原動力,能影響孩子。

看到這,各位寶爸寶媽有沒有靈光一閃?如果能讓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擁有學習的原動力,那麼這樣的孩子做什麼都不用家長操心,不論在哪裡都會主動學習,就算你把遊戲機放到他的面前,他也不會看一下。

這樣的孩子不成為學霸才怪呢,我國的知名歷史學家顧頡剛也說過他小的時候特別迷戀歷史,時間長了就萌發了研究歷史的衝動。

2.熱愛讀書

愛讀書的孩子不論在哪裡都很吃香,畢竟大家都喜歡和文化人交流,有時候和其他小朋友一起聊天,談到某個話題時,別人家的小朋友一問三不知,你家孩子張嘴就能分析的條條是道,頓時為孩子感到驕傲滿滿。

而且,孩子越喜歡看書,就越能主動學習,家長們應該注意,這可能是孩子要變成學霸的前兆。

孩子閱讀得越深入,就表示孩子的閱讀能力越來越強大,理解能力也比同齡人強,同時書中蘊含的精華讓孩子吸收了之後,孩子的談吐氣質都會變得與眾不同起來,所謂的「腹有詩書氣自華」。

3.專注力極強

孩子專注力強就不容易分神,不容易被外界打擾,我國知名教育家李玫瑾教授也曾說:專注力是決定孩子成績的關鍵要素,而非智力。很多事情越是堅持到極致就越會有奇蹟發生。

4-6歲的這段時期是孩子的一個分水嶺,性格,情商都在這段時發育,所以家長們一定要利用好這段時期多陪孩子閱讀和提升專注力。

要知道大多數科學家們之所以成功,都和小時候培養的專注力有關。

想要孩子變成學霸,一定要從小學就開始打好基礎。

讓孩子把玩心化作學習動力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如果硬要是讓孩子提升學習能力而放棄玩耍,這就是本末倒置了,優秀的家長會一邊讓孩子玩,一邊在玩的過程中引導孩子,使得孩子不知不覺中學到很多知識,同時對自己所學的知識保持好奇。

孩子要想了解一個知識的內面是為什麼的,那他就會主動地去向老師和家長提問,直到他化解自己內心的疑惑。

孩子如果能主動保持好奇,並主動探索下去,這樣的孩子早晚都會成為像陳逸賢一樣的學霸。

2. 多抽出時間陪孩子閱讀

孩子剛到1-3歲時,不必太急,此時的他理解能力還不健全,父母可以讀書給他聽,每次20分鐘即可,超時了孩子會犯困,這樣能增加親子關係,也能讓他對書籍產生興趣。

孩子到了4-6歲的時候,各位寶爸寶媽就已經可以陪孩子閱讀了,因為這個時候孩子已經形成了完整的思維能力,對於一些事情有著自己的判斷

日積月累的閱讀,不但能提升孩子的知識儲備,還能促進大腦發育。

3. 幫助孩子提升專注力

專注力是學霸的標準配置之一,是孩子走向成功之路的金鑰匙。

因此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就成為了很多父母的首選之項,因為這關係到孩子的未來,尤其是孩子的學習成績。

孩子的專注力可以通過玩舒爾特方格、玩積木、朗讀感受動聽的聲音,這種方式來學習。

還可以通過這本《德國好奇狗專注力訓練》來學習專注力,

這本書是德國的一家專業的早教團隊,經過很多年系統的研究而設計出的工具書,這本書一共有七冊,能讓孩子一邊玩遊戲,一邊提升專注力。孩子如果年齡小,約4-5歲時,可以玩最簡單的那本,然後等到專注力的增加,可以加大難度。

這本書能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提升專注力。

《德國好奇狗專注力訓練》全書共有400個遊戲,孩子可以玩好幾年不重樣,這本書單單鍛鍊專注力,還包含了拼音,數學,文字和圖形方面的知識,能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學到很多知識,比我讀你聽的枯燥教學有用多了。

我是果兒媽,一位80後寶媽,母嬰行業培訓師,多平臺原創作者,專業育兒領域創作者,為上千家長提供育兒乾貨。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

相關焦點

  • 美國心理學最新研究發現:高智商兒童確實有共同點,但並非靠遺傳
    孩子的智力問題,通常都是父母們比較看重的方面。我們都知道,世界歷史上,一些很有名的成功人士,都是擁有高智商的。作為父母,自然也都希望孩子智商高,無論是在學習上,還是在將來的工作上,都能出類拔萃,但是往往培養起來特別困難。很多人認為,孩子智商的高低,是靠基因因素的,如果他們的父母智商很高,那這個孩子智商就會很高。
  • 美國心理學家:智商高的孩子身上確有共同點,與「遺傳」無關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孩子智商高,聰明學習好。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從小就注重智商上的培養。不過,關於孩子的智商一直都有各種質疑的聲音。有人認為孩子的智商和父母的遺傳基因有很大關係,那些有能力、智商高的父母他們的孩子都更優秀一些,智商也低不了。
  • 美國心理學家:智商高的兒童確實存在很多共同點,但與遺傳無關
    很多家長一直認為智商主要靠遺傳,其實這種結論經不起任何推敲,天才的父母並不一定是天才。就像愛因斯坦的父母與子女沒有一個有他那樣的才能。而根據人們對智商的疑惑,美國的心理學家(L.M.Terman)在20世紀20年代對比奈-西蒙智力量表進行了改進,進行了一場大型的智商測驗。
  • 最新研究發現:長大能成為學霸的孩子,小時候通常有這3個特徵
    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未來能成才,但這不是光靠孩子自己就能達到的,而是需要家庭教育的幫助。 學霸家庭的確讓人很羨慕,我們想將孩子培養成學霸並非一朝一夕,而是需要家長給孩子良好的學習氛圍、樹立正確的三觀和好習慣。
  • 反應快的孩子智商高?哈佛研究:非也非也,太機靈並非好事
    「豆寶奶奶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在知乎上看到過一個提問:寶寶反應快,是不是就說明孩子聰明、智商高呢?@丟丟豬:那肯定是啊,都說反應快的孩子是機靈鬼,智商絕對低不了。@小劉默:寶寶反應快說明大腦發育好,相比反應慢的肯定更聰明。@流量貓:我覺得反應快並不一定孩子就智商高,單從這一方面來評定智商有些不靠譜。
  • 美國心理學家發現:高智商兒童有這些共同點,並非全靠遺傳!
    很多人認為,孩子的智商主要靠遺傳,如果父母智商高,那孩子智商也差不了。可事實真的如此嗎?當然不是!就拿我們所熟知的愛因斯坦來說,其卓越成就有目共睹,但如果智商是靠遺傳的話,為什麼他的父母和子女都沒有如此豐功偉績呢?
  • 美國心理學家發現:高智商兒童小時候多有共同點,但並非全靠遺傳
    「弗林效應」的出現,證明了智商並非是完全靠遺傳因素決定的,更多地受到環境的影響。可見,高智商的孩子,並不一定有一對高智商的父母,他們可能只是有更適合發展智力的環境,開發出了更多的自身潛能而已。被稱為「智商之父」的美國心理學家推孟(L.M.Terman)在20世紀二十年代進行過一次大型的觀察實驗,實驗過程中,推孟通過智力篩選出了1500智商在130以上的孩子,並對他們進行長期的追蹤觀察。最終推孟發現:高智商的孩子,小時候普遍都有一些共同點。
  • 美國心理學家:高智商兒童有很多共同點,原因並不是靠遺傳
    絕大多數家長都覺得孩子考試成績好了就是智商高,成績差就被大家普遍認為是腦子笨,這個結論著實有點武斷,但這已經確確實實映在了家長們的心裡。每個家長都渴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龍鳳呈祥,出人頭地,便給孩子們施加各種大人們的想法,周六日補課班一堆堆的,奧數班,外語班等一些興趣班,時間長了導致孩子的個人想法被封鎖住,美國心理學家:高智商兒童有很多共同點,原因並不是靠遺傳!不同的父母對孩子智商問題的態度略有不同,在中國絕大多數的父母評判一個孩子智商高不高的依據都源自孩子的考試成績。
  • 美國心理學家表明:高智商兒童的確有很多共同點,但並不是靠遺傳
    美國心理學家表明:高智商兒童的確有很多共同點,但並不是靠遺傳!智商一詞,源於20世紀初,意為智力商數,系個人智力測驗成績和同年齡被試成績相比的係數,是衡量一個人聰明與否的標準。美國心理學家特曼通過一項「天才兒童」的實驗提出:聰明的孩子有許多共同特徵,但是和遺傳因素無關。
  • 心理學家發現:智商高的孩子,在嬰幼兒時期就有這些明顯的特徵!
    而且,在北京大學學習期間,撒貝寧也是名副其實的學霸。 他說,老師都不怎麼認識他,因為平時他都不怎麼上課,可是一考試他就分數很高。所以,在北大他又被直接保送了研究生。 平時我們看到舞臺上幽默的小撒,不僅情商高,還是一個智商很高的人。
  • 孩子身上有這三種特徵,上學後妥妥的學霸,即便貪玩也沒關係
    家長們之所以越來越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無非是希望孩子能為學霸,將來能有所成就。 經哈佛大學商學院的柯偉林教授研究發現:走進哈佛大學、或者成為學霸的學生之間,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學習能力,並非智商高低的原因。
  • 孩子智商超過120,小時候會有這些表現,具備學霸潛質
    看到這裡,很多家長都自嘆不如,覺得孩子所學的知識越來越高深。其實,關於孩子智商的問題,一直是家長們關心的一個話題,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智商能高一點,學習更加輕鬆,也更容易成功 。★小時候有這些表現,具備學霸潛質哈佛大學的青少年心理行為研究會調查研究發現,在這些學霸孩子中,有超過80%的人智商已經達到120以上,但是,這些孩子的家長並沒有給孩子過早的教育知識,而是更重視讓孩子自由的成長和發展,也就是允許孩子按照自己的愛好和方向去不斷探索。縱觀這些高智商的兒童,和其他孩子沒有什麼明顯的區別,只是創造力比較豐富,愛好比較廣泛而已。
  • 學霸的孩子也聰明?不一定!專家告訴你,什麼是「智商回歸」
    閨蜜是重點大學研究生,而她的老公更加厲害,985博士,兩個人妥妥的學霸。所以她在懷孕時擔心過孩子的身高外貌,卻從來沒考慮過孩子的智商問題。卻不料,在這個上面翻了跟頭。其實這種情況很多,比如三代教授的家庭來了個學渣、雙胞胎輪流坐莊倒數第一、每年十來萬的培訓費砸進去都聽不出個響、還有輔導功課到心臟搭橋的媽媽……旁人當成笑料段子,哪裡知道父母的苦。
  • 美國追蹤調查發現:孩子小時候有這4個特徵,日後越可能變學霸
    美國追蹤調查發現:孩子小時候有這4個特徵,日後越可能變學霸!俗話說得好:「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將來會不會成為學霸,咱們從小就能看到了,心理學家做了一個追蹤。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對1300個家庭進行觀察,其中就涉及小時候有4個特徵的孩子。發現,孩子們上小學1年級後,一部分變成「問題學生」,另外一部分忽然成為最出色、最優秀的優等生。
  • 麻省理工最新研究發現:孩子大腦發育的最佳方法,並非是靠閱讀
    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智商高,未來上學後能成為一名學霸,通常我們會認為讀書多的孩子大腦會更聰明,所以,很多家長從小就培養孩子看書的習慣,希望通過這樣的方法開發大腦。
  • 美國心理學家表明:高智商兒童的確有一些共同點,但並不是靠遺傳
    智商的高低,一直被人們所討論。現在很多孩子家長從小就開始培養孩子,每一個家長都關注孩子從小的教育。其實,高智商的孩子先天條件並沒有的高於他人,主要是後天的培養。所以說想要孩子智商高,還要用正確的方法,從小培養。美國心理學家劉易斯·推孟做過一次大規模的研究,在經過多年研究追蹤後發現了高智商兒童都有的共同點。高智商兒童有哪些些共同點?
  • 美國心理學家:高智商兒童的確有很多共同點,與父母遺傳無關
    ,也因此有了智商潛能這個詞。一般人認為智商的上限是遺傳來決定的,我們只能在這個範圍內提升,但是忽視了天賦和自我學習能力。後天的鍛鍊和對天賦的挖掘更重要。劉易斯·推孟對1500個高智商的孩子做過跟蹤,發現了他們擁有高智商的三個共同點。
  • 別讓智商背鍋,學渣和學霸的差距在於這四種品質,走上社會都有用
    坐在學霸區的孩子,家長自然是竊喜不已。坐在學渣區的孩子,家長也會失落無比。但是,坐進學霸區就能成為學霸嗎? 老師坦言,並非如此。學霸和學渣之間的差別不是一星半點,不能單看成績,還要看學習態度、學習習慣。一些家長毫不猶豫甩鍋,「孩子智商低,比不過智商高的孩子。」
  • 心理學家表明:智商高的孩子,在嬰幼兒期會有這些明顯的特徵!
    而且,在北京大學學習期間,撒貝寧也是名副其實的學霸。他說,老師都不怎麼認識他,因為平時他都不怎麼上課,可是一考試他就分數很高。所以,在北大他又被直接保送了研究生。平時我們看到舞臺上幽默的小撒,不僅情商高,還是一個智商很高的人。生活中,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智商是高的,是聰明的,希望孩子能夠將來有出息。
  • 心理專家:成績好不代表智商高!聰明小孩多半是有這4種特徵
    每個家長都有一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期望孩子是個高智商、學習成績好的孩子。根據研究發現每個孩子的智商都不相上下,如果只用成績來判斷孩子的話,那就對孩子來說很不公平。所以,成績好的孩子就是智商高,而成績差的孩子就是智商低,這個觀點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