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在地球上生存了上億年時間,以前農村很常見,現在越來越少了

2020-12-03 小吳在農村

5月底小吳回湖南老家插田,因為70歲的老爸在家裡還種有6畝多田,雖然身處異鄉,每年還是會回家去插田,收稻穀的時候回去收稻穀的。

常有網友說,歷經600多公裡,花費路費都要500元左右,還不如寄點錢回去,在家裡請人得了。小吳要說的是,那完全是不一樣的,順便回家的話,也可以看看父母,父母也可以看看自己。年紀大了,看一次少一次了。有時間還是常回家看看。

小吳在家拔秧苗的時候,在秧苗上面發現一種小動物 ,這種小動物,在小吳家鄉土話叫做腳無蛇(音譯)也不知道到底是什麼意思,家鄉話是這麼說的。湖南新化的朋友應該能懂。

就是它了,有認識的朋友嗎?這種小動物在農村還是很常見的,特別是在夏天,常在草叢、田間裡活動。

我們農村人一般叫它石龍子,也有人叫四腳蛇。石龍子外形酷似大型壁虎,本領也十分類似壁虎,尾巴斷了之後還能「再生」。

它爬在秧苗上面,也不怎麼動,我用手機拍它只是用眼睛色勾勾的看著,不動。石龍子是廣泛分布於亞熱帶和熱帶地區的小型動物,在我國長江以南地區較為常見。石龍子具有身材短,最大不過25cm的長度,動作矯捷迅速,一般遇到時眨眼間就不見蹤影了。但即便是這樣也難逃農村娃的手掌心。幾十年前農村地區石龍子很多的時候,農村娃總會不時地捕抓到石龍子,把它當玩具耍,還有一些膽大的把它當成了美味。

最後小吳決定用一根稻草來拔動它一下,動一下它,就也動一下,但是還跑得不快的。動一下又不動了。石龍子一般棲息於石縫、地洞當中,當年農村開發程度低,它的棲息地範圍很廣,甚至在一些房屋旁邊都有它的窩。但因社會發展,農村急速開發之後,這種石龍的活動範圍逐漸被縮小,直到幾年前已經不多見了,現在更是一隻難找。一般人對石龍子的認識僅是農村地區一種常見動物,沒有危害也沒有什麼用處,一直以來都不受重視。

而實際上石龍子是一種益蟲,專門捕抓昆蟲當食物。在一些中醫學者看來,石龍子可算是一味珍貴的中藥材,對付一些疑難雜症有特效。要是以前在這個進入夏季的時節,石龍子在農村地區算不上泛濫,也算得上常見的動物。

近年來科學家發現的四腳蛇化石證實了這種動物至少在地球上生存了上億年的時間,算得上非常古老的物種。在民間傳說當中,四腳蛇有蛇舅母的說法,據老人說四腳蛇就是蛇的舅舅,本領比蛇大,故而多長了4隻腳,當然這只是民間傳說,大家了解下就可以了。

朋友們,你們見過這種四腳蛇嗎?你們那裡是怎麼叫的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

相關焦點

  • 以前土狗在農村隨處可見,可為何現在越來越少了?
    不過自己長大之後,發現以前在農村隨處可見土狗,如今卻變得越來越少,不少農民也開始養起了泰迪和金毛等洋犬,土狗仿佛正逐漸消失在我們的視野當中。其實對於這一現象,很多人都抱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覺得這是時代的進步,有人卻覺得這是農村風土人情的流失。可是,無論抱有哪一種想法,土狗的忠誠和能力都是很多洋犬所不能比擬的。
  • 以前在農村河裡常見的小魚,現在變成「稀罕」觀賞魚,一條上百塊
    相信在農村生活過的人都有這樣子的經歷,那就是去河邊釣魚了,以前小優在農村生活的時候,最喜歡跟著幾個小夥伴去河邊釣魚。那農村的小河小溪是很多的,裡面的水是非常清澈的,有著很多各種各樣的小魚小蝦,非常原生態。下面這種以前在農村河裡常見的小魚,現在變成「稀罕」觀賞魚,據說一條上百塊呢!
  • 這種益鳥在以前農村很常見,現在很難發現
    燕子是人類的朋友,以前在農村很常見。燕子是一種典型的候鳥,春天來到我國的北方夏季遍布全國,冬天就離開了中國,去往熱帶地區,比喻印度,澳大利亞等地。它們有著強大的記憶力,所以即便飛躍幾千公裡也不會迷路,小燕子在父母的帶領下,離開窩了後會在附近熟悉一段時間,這時候就已經有了強大的記憶因子,記住了周圍的環境,同時學習了捕食的技巧。等到了來年,它們和父母一起會又飛回來。
  • 為什麼農村蛇類越來越少了?若在野外被菜花蛇咬了,應該怎麼做?
    由此可見,蛇吃老鼠,而且以前房子都是土坯的,院子裡柴火也多,便於蛇和老鼠以及其他小動物生活,可是現在農村很多人家都將房屋翻修成鋼筋水泥房子,乾淨衛生是提高了,但不便於蛇類生存,連街上的道路都是水泥硬化路面。蛇類自然越來越少。
  • 農村幾種以前常見的動物,現在很少見了,你見過幾個?
    隨著農村高樓的建起,城市不斷向農村土地擴展,農村的山與田都變得越來越少。加上人們把森林變高樓變農田,把野生動物當成進補的美食,很多曾經在農村經常見到的動物,,在現在要麼很少見,要麼已經快走向滅絕的名單了。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那些以前農村成群,現在卻越來越少見的動物。
  • 為什麼現在老鼠少了,貓頭鷹也少了?它們去了哪裡?
    確實,在當下,老鼠無論是在城市裡還是在農村的數量都比以前要少太多太多了.記得以前在農村老家,院子裡經常會有老鼠出沒,它們大白天的就敢在人的眼皮底下啃食玉米,而且除非你走到離它特別近的位置,否則它只是警惕的看著你,一點害怕和要逃走的意思都沒有,簡直是囂張至極。
  • 以前在村裡經常看到野老鼠,現在卻變得越來越少,它們去了哪裡?
    前言在過去的時代,農村地區經常會發現出現一些老鼠,破壞莊稼的現象,老鼠在農村是非常常見的動物,有時候你走在鄉村的小路上,經常會發現竄出來一隻老鼠,家裡囤積的一些糧食有時候也被老鼠啃食光了, 但是如今在現代社會,科技的發展,農村的老鼠少了,晚上也聽不見貓頭鷹叫了,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 太陽的壽命還有50億年,為何人類只能在地球上生存10億年?
    引言:太陽還能持續供熱約50億年,可為什麼留給人類的時間只有1/5左右?期間地球溫度、太陽引力等可能會發生諸多變化。地球已在太陽系內生活46億年之久,在這期間因太陽的照耀,地球一直保持著恰當的溫度與溼度,成為人類的溫床。
  • 10億年後人類真的還能在地球上生存嗎?
    10億年後,人類還在地球上嗎? 50億年後,太陽將變成紅巨星,那時候的太陽系將進入一個新的時代,可能是終結,也可能是新生。那麼10億年後呢?10億年後的世界會是什麼樣的?人類還存在嗎?
  • 農村野兔越來越少,想吃野味難上加難,聽聽老農怎麼說
    如今的農村發展的越來越城鎮化了,對於農村以前有很多野味,但對於現在來說,這些野味基本上消失不見了。還記得小時候,家裡的老人經常會去野外打獵,打一些野兔、野雞、野鴿子等,這些野味可是非常好吃的。味道鮮美,而且肉質也是非常的好吃。
  • 為什麼現在蜻蜓越來越少,蚊子卻越來越多?總算找到原因了
    在以前農村,蜻蜓是一種非常常見的昆蟲!每到夏天,成群結隊的蜻蜓在大街和田野上飛來飛去,有的甚至都飛到了家裡!拿著一個大掃帚捉蜻蜓,成了很多小夥伴的童年樂趣!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慢慢發現,每年蜻蜓出現的時間越來越晚,數量也大大減少,有的地方甚至已經看不到蜻蜓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其實蜻蜓是一種生活在沼澤和池塘旁邊的昆蟲,蜻蜓幼蟲長成成年狀態至少要經過11次蛻皮,兩年左右的時間才能長出翅膀,自由的在天空中飛行!不管是蜻蜓幼蟲還是成年的蜻蜓,都是一種對人類有益的生物!
  • 廣東農村山上長著一種很像「藍莓」的小野果,可惜現在越來越少了
    ,不像以前的人們因為可以吃的零食是非常的少的,想要吃什麼都是得靠自己去做的,或者是靠自己去山上找一些,可以吃的野生水果植物什麼的,在以前的農村山上也是有著非常多的好吃的美食的。廣東農村山上長著一種很像「藍莓」的小野果,可惜現在越來越少了。
  • 地球小知識: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上,存在著鮮為人知的7個秘密
    地球是人類生活的家園,它在太陽系中已經存在了45億的時間,如果按照人類的年齡來計算的話,現在的地球是「中青年」的階段,雖然我們對於地球看似十分的了解,但是有的一些知識,還是存在於比較片面的階段,還是需要等待科學家在不斷的探索和研究,那麼根據這一點,今天小編來說說,地球小知識: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上
  • 能吃老鼠能吃蛇的黃鼠狼,為何現在越來越少了?它的天敵是什麼?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村東張二狗,帶你了解更多有關的農村的人和事,如果想持續受到本欄目,請記得關注我喲!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能吃老鼠能吃蛇的黃鼠狼,為何現在越來越少了?它的天敵是什麼?記得小時候,黃鼠狼在農村很常見,一般農戶家丟雞了,往往就是黃鼠狼搞的鬼,那時候農戶非常討厭它,但因宅院不嚴實和家裡的雞鴨多為散養狀態,使得家禽體型較小時容易被黃鼠狼盯上而防不勝防!除此以外黃鼠狼也是捕鼠能手,一隻成年黃鼠狼一年要吃掉上百隻老鼠。另外據說黃鼠狼也是捕蛇能手,每年要禍害好多蛇的。
  • 農村水邊常見的一種昆蟲,會「水上漂」浮在水面上,它到底是什麼
    農村生活豐富多彩,農村的野外是我們兒童時期最大的「遊樂場」特別是對於我們這些8090後以前的農民來說,我們的童年和樂趣都播灑在故鄉的田野裡。農村裡水塘、農村的水溝、農村的小溪、農村的後山都有我們尋找的樂趣。
  • 農村常見的灰喜鵲,為何變得越來越少了?其實和農村這些現象有關
    生活在農村的年長一些的朋友應該對灰喜鵲這種鳥都不陌生,它的體形和常見的黑白相間的花喜鵲很相似,但個頭要稍小一些,花喜鵲只有黑色和白色兩種羽毛,灰喜鵲卻有黑色、灰色、白色和淺藍色四種顏色的羽毛,其頭部為黑色,脖頸部有一圈白色羽毛,前面較多,脖頸向下部分為淺灰色羽毛,腹部也大多是淺灰色羽毛,翅膀和尾巴為淺藍色羽毛,尾巴的頂端也大多有一點點的白色羽毛。
  • 如今農村其他動物越來越少,但野雞卻越來越多,這是怎麼回事呢?
    這個說法從側面印證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在我國,野生動物的生存現狀堪憂。我們且不說已經剩下不足30頭的野生東北虎(我國境內)和已經野外滅絕的華南虎,就單看我們身邊,以前隨處可見的蜻蜓、漫山遍野的野兔慢慢淡出我們的視線就是最好的證據。不過,凡事都有例外,近些年許多農村地區的野雞越來越多,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們簡單的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這樹種以前遍地有,現在卻稀少不常見,就因為它木質好
    這樹種以前遍地有,現在卻稀少不常見,就因為它木質好!今天小花要給大家介紹一種樹,可能一些年齡大些的人會認識,就是「喜樹」。這種樹以前在農村非常多,不管四路邊上還是山裡、田野裡都可以看見。由於它的生長力非常強,所以很快就會侵佔周圍的生長領域,為了保護田裡的莊稼,農民們經常會將它砍掉,然後回家當柴燒。但是現在它卻成了非常珍惜的瀕危樹種,想知道為什麼嗎?一起來了解一下吧。其實喜樹這個名字的由來十分有趣,據說是一位編書的教授隨意取的。因為他不知道到底叫什麼樹,只知道學生們都很喜歡這種樹,因此才叫做喜樹。喜樹長起來非常快,只要環境溫暖,就會長得很茂盛。
  • 地球上的人類還能生存多久?
    「地球上的人類還能生存多久?」這個問題其實還蠻難確定的,因為不確定性因素特別多。我們從多到少來好好聊一聊。最長20億年其實地球能不能居住,和太陽是息息相關的。隨著質量的減少,引力就會減小,所以這個動態平衡就會移位,太陽的輻射能量就會逐步提高,也就是說,隨著時間的推移,照到地球上的太陽光會越來越多,地球溫度會越來越高,大概過20億年之後,地球將會熱到生命無法生存的境地。
  • 人類回到2億年前,還能在地球上生存嗎?
    我們都知道,現在的人類生存能力很強,那麼如果回到2億年前的地球,還能生存嗎?從理論上來說,這無疑是非常困難的,而且還非常不可能。首先,在那個時間裡被傳送回來的人類,將會接觸到不知道關於那個時候的動物和植物的任何事情。不知道哪些植物是可食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