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底小吳回湖南老家插田,因為70歲的老爸在家裡還種有6畝多田,雖然身處異鄉,每年還是會回家去插田,收稻穀的時候回去收稻穀的。
常有網友說,歷經600多公裡,花費路費都要500元左右,還不如寄點錢回去,在家裡請人得了。小吳要說的是,那完全是不一樣的,順便回家的話,也可以看看父母,父母也可以看看自己。年紀大了,看一次少一次了。有時間還是常回家看看。
小吳在家拔秧苗的時候,在秧苗上面發現一種小動物 ,這種小動物,在小吳家鄉土話叫做腳無蛇(音譯)也不知道到底是什麼意思,家鄉話是這麼說的。湖南新化的朋友應該能懂。
就是它了,有認識的朋友嗎?這種小動物在農村還是很常見的,特別是在夏天,常在草叢、田間裡活動。
我們農村人一般叫它石龍子,也有人叫四腳蛇。石龍子外形酷似大型壁虎,本領也十分類似壁虎,尾巴斷了之後還能「再生」。
它爬在秧苗上面,也不怎麼動,我用手機拍它只是用眼睛色勾勾的看著,不動。石龍子是廣泛分布於亞熱帶和熱帶地區的小型動物,在我國長江以南地區較為常見。石龍子具有身材短,最大不過25cm的長度,動作矯捷迅速,一般遇到時眨眼間就不見蹤影了。但即便是這樣也難逃農村娃的手掌心。幾十年前農村地區石龍子很多的時候,農村娃總會不時地捕抓到石龍子,把它當玩具耍,還有一些膽大的把它當成了美味。
最後小吳決定用一根稻草來拔動它一下,動一下它,就也動一下,但是還跑得不快的。動一下又不動了。石龍子一般棲息於石縫、地洞當中,當年農村開發程度低,它的棲息地範圍很廣,甚至在一些房屋旁邊都有它的窩。但因社會發展,農村急速開發之後,這種石龍的活動範圍逐漸被縮小,直到幾年前已經不多見了,現在更是一隻難找。一般人對石龍子的認識僅是農村地區一種常見動物,沒有危害也沒有什麼用處,一直以來都不受重視。
而實際上石龍子是一種益蟲,專門捕抓昆蟲當食物。在一些中醫學者看來,石龍子可算是一味珍貴的中藥材,對付一些疑難雜症有特效。要是以前在這個進入夏季的時節,石龍子在農村地區算不上泛濫,也算得上常見的動物。
近年來科學家發現的四腳蛇化石證實了這種動物至少在地球上生存了上億年的時間,算得上非常古老的物種。在民間傳說當中,四腳蛇有蛇舅母的說法,據老人說四腳蛇就是蛇的舅舅,本領比蛇大,故而多長了4隻腳,當然這只是民間傳說,大家了解下就可以了。
朋友們,你們見過這種四腳蛇嗎?你們那裡是怎麼叫的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