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測量冥王星大氣層厚度是地球的13倍多(組圖)

2020-11-23 網易新聞
  冥王星

大氣層

有一層擴展地帶。根據美國宇航局(NASA)新

視野號

太空飛行器(New Horizons)收集的數據信號顯示冥王星的大氣層高度為1000英裡(1609.4公裡),是地球大氣層高度(75英裡)的13倍多,此前通過地球進行的觀察冥王星的大氣層大約只有170英裡(273.6公裡)左右。



  在飛掠冥王星的一個小時中,新視野號使用Alice成像光譜儀收集關於大氣層的相關數據。這些數據必須在新視野號通過冥王星的陰影中且這顆矮行星處於太陽背光的時候才能收集。該數據收集專業術語名為「solar occultation」,允許光譜儀測量經過冥王星大氣層之後的太陽光波長。波長的改變參數能夠幫助科學家研究冥王星大氣層的厚度。

(來源:cnBeta.COM)

本文來源:cnbeta網站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圖]經測量冥王星大氣層厚度是地球的13倍多
    冥王星的大氣層有一層擴展地帶。
  • 萬萬沒想到:冥王星大氣層厚度超地球13倍
    7月21日消息,美國航空航天局的新視野號探測器收集的最新數據顯示,冥王星的大氣層厚度約為1000英裡(1609.4公裡),是地球大氣層的
  • 在冥王星上看太陽比在地球上看月球亮多少倍?
    冥王星曾經是太陽系中的第九大行星,在2006年被降級為矮行星。它到太陽的距離最近時是地球到太陽平均距離的29.66倍,最遠時是地球到太陽平均距離的49.32倍,平均起來約為39.3倍。冥王星上的白天肯定要比地球上的白天黑暗得多,若是將冥王星上的白天和地球上的滿月夜相比較,哪一個會更亮呢?
  • 新視野號觀測到冥王星大氣層:高度擴散
    這也是第一次近距離觀測到距離冥王星表面270公裡以上的大氣層。這幅冥王星全球地圖顯示了新視野號在對冥王星掩食太陽觀測時,冥王星上日出與日落的位置這次對冥王星大氣層的觀測是在新視野號14日最近距離飛掠冥王星之後的一個小時,約在北京時間14日晚20點51分,當時新視野進入到冥王星日食陰影區,即被冥王星星體遮掩太陽光的地方,新視野號上的Alice紫外成像光譜儀通過測量透過冥王星大氣層的太陽光,得到它的大氣層高度、成分、溫度等分布
  • 地球大氣層厚度是多少?
    地球周圍有著一層超厚的大氣層,厚度大約為1000千米左右,大氣層對於人類乃至動物來說都是相當重要的。
  • 冥王星和卡戎的氣體交換
    來抱抱,冥王星。這個遙遠寒冷的矮行星可能與它最大的衛星一起披著一件薄薄的披風。數學模擬表明,冥王星大氣層中的氮氣可能會流到它的衛星卡戎上。如果這點可以被確認,那麼冥王星和卡戎將成為我們已知的第一個行星同它自己的衛星共享大氣層的例子。
  • 冥王星上的大氣層在高空更暖和,跟地球上的情況不同
    科學家們說,冥王星山頂上的甲烷冰形成的過程與降雪的過程非常不同。這些雪,現在已知是由甲烷組成的,出現在美國宇航局的「新視野」號飛船2015年飛越冥王星時拍攝的圖像中,在那裡,除了其他地方之外,積雪覆蓋了數百公裡長的山脈,就在冥王星赤道以南。這些山脈高達2500至3500米,因冪王星的半徑比較小,若將它換算到地球的半徑,相當於地球上13000至19000米高的山脈。
  • 「新視野號」發現隱藏在冥王星霧氣的秘密!大氣層可能因此崩潰
    科學家對冥王星進行遠程觀察後發現,冥王星上的霧氣由很小的顆粒組成,它們會在冥王星大氣層之外停留很長一段時間,而不是立即掉進大氣層。新視野號提供的數據還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事:這些霧氣顆粒正在修改冥王星原本的大氣層,如果這樣的話,冥王星大氣層也許會在未來崩潰。
  • NASA在冥王星的大氣層中發現重力波
    如果飛越冥王星時,太陽處於冥王星正後方的話,就會看到一個驚人的現象——冥王星大氣層(主要成分是氮)的薄霧亮度會發生變化
  • 關於冥王星的大氣,我們知道什麼?
    這個答案可能會隨著數據的下載和分析而改變,數據來自NASA的新視野探測器,我們的冥王星視圖。我們測量的大氣壓力是10微巴(地球的大氣壓力是1微巴,所以冥王星的大氣壓力是地球的10萬倍)。圖解:由新視野號拍攝到的冥王星真實色彩照片,攝於2015年7月根據對其地面冰成分的觀察,我們推斷其大氣主要由分子氮(N2)組成。
  • 冥王星的地貌景觀與地球驚人相似
    隨著時間的流逝,積雪形成了地球上的冰川和冰原。海拔越高,地球溫度越低,因此高聳的山峰保持寒冷,積雪成冰。而在冥王星上,大氣層稀薄,表面始終保持寒冷,當太陽溫暖它稀薄的大氣層時,溫度反而會隨著海拔的升高而升高。冥王星上的冰不是由水形成的,而是由凍結的甲烷(有時是氮氣)氣體行成的。
  • 冥王星和冥衛一獨特的自然環境,大氣層富含氮,有可能孕育生命
    冥王星和它的衛星冥衛一(Charon)足夠大,與地球的距離足夠近,所以幾十年來,人們一直通過望遠鏡對其進行研究。在冥王星的光譜上已經探測到冰凍的氮、甲烷和二氧化碳。最清晰的望遠鏡圖像顯示,冥王星上的暗斑可能是富含託林的殘留物。冥王星的密度表明,巖石必須佔其總質量的70%左右,所以冥王星的內部很有可能有一個巖石內核。
  • 地球降臨眾星組圖,展示太陽系天體大小對比的震撼差距
    地球,直徑12756千米,承載了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生物。萬物的生滅,都發生在這顆藍色的星球上。那在太陽系中,地球是怎樣的存在呢?以下將通過組圖,展示地球與太陽系中主要天體大小的震撼對比。和地球相比,個頭是小了一些。金星,直徑為12103.6千米,比地球稍小一些。作為地球的姊妹星,金星表面的環境和地球截然不同。濃厚的硫酸雲,400多℃的高溫,極高的大氣壓,使得金星成為生命的死地。
  • 地球為什麼有大氣層?
    如果地球上沒有空氣,動物將無法呼吸,植物將無法進行呼吸作用,所以大氣層是地球上所有生物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但是我們都知道月亮上並沒有大氣層,有些行星上也沒有大氣層
  • 地球大氣層的妙用
    地球的周圍有相當強的磁場(據探測,並非所有星球都有同樣的磁場),可使地面生物 免受太陽粒子流的傷害,並在大氣層的高空形成一電離層。大氣高空的電離層和臭氧層對來 自太空的電磁波有良好的屏蔽作用。這在地球物理學上稱為「可見光窗口」。這 實在是一個令人驚奇的現象。因為如果沒有這一奇特的窗口,大氣層將對所有電磁波一視同 仁,一概隔絕,則地面將成一片黑暗世界,不見天日。一切生命現象將一概化為烏有。對於 頻率較紫光略高的紫外線,大氣則只將其大部分吸收,卻容許少量通過,這一點也有重要意 義。太多的紫外線會傷害眼睛和皮膚,並引起癌變,但少量紫外線則為人體所必需。
  • NASA發現地球「近親」 可能有大氣層和流動水
    日,美國佛羅裡達州梅裡特半島,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在基地接受檢查 供圖/CFP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23日宣布,一顆1000多光年外的行星可能是迄今為止最像地球的宜居行星。  「臭氧是生命存在的重要潛在指示,在觀測地球的紫外線時極易發現。所以,今後研製的望遠鏡可以(著重)觀測紫外線,這是最容易探測到這一生物指示氣體的地方。」他說。  地球的臭氧層能夠吸收太陽輻射中的大部分有害紫外線,使地球生物免遭傷害,如同地球保護傘。來自其他星球的「天文學家」探測到大氣層臭氧,就能找到我們這顆宜居行星。
  • 最遙遠的行星冥王星,與太陽相距60億千米,地球到太陽距離的40倍
    太陽系中已知最遙遠的行星冥王星,與太陽相距60億千米,地球到太陽距離的40倍。離太陽最近的一顆恆星是位於半人馬座中的比鄰星,它和太陽相距4.22光年,即約41萬億千米,大致相當於冥王星到太陽距離的6800倍。而整個銀河系的直徑則約為85000光年,大致相當於太陽到比鄰星距離的2萬倍。它們在萬有引力作用下互相繞轉著。
  • 冥王星到底有多可怕?站在冥王星上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被踢出九大行星的冥王星到底有多可怕? 其實對於我們人類而言,整個太陽系中除了地球之外的其他星球都很可怕,在沒有保護措施的情況下,人類根本就無法在這些星球上生存。
  • 天有多高?就看大氣層有多厚
    我們天天生活在大氣層中,大家有沒有想過,我們的大氣層到底有多厚呢?我們會在教科書上或者其他有關的文獻上讀到大氣層的厚度約為1000千米左右,但是有的文獻又會說大氣層的厚度是2000到3000千米左右。那麼孰是孰非呢?他們給出的厚度又是如何測量得到的呢?
  • 十年前 地球人竟然對對冥王星做了這個
    該計劃總預算額為4.88億美元,它能發回比原來的「冥王星-柯伊伯快車」計劃多10倍的觀測數據,如果2006年2月以前發射,它能於2015年夏天抵達冥王星。於是,NASA於2001年12月宣布,重新啟動冥王星探測計劃。  2006年1月19日,美國終於發射了名為「新視野」的世界首個冥王星探測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