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星和冥衛一獨特的自然環境,大氣層富含氮,有可能孕育生命

2020-12-05 無名狂客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大多數海外天體的性質鮮為人知。冥王星和它的衛星冥衛一(Charon)足夠大,與地球的距離足夠近,所以幾十年來,人們一直通過望遠鏡對其進行研究。在冥王星的光譜上已經探測到冰凍的氮、甲烷和二氧化碳。最清晰的望遠鏡圖像顯示,冥王星上的暗斑可能是富含託林的殘留物。冥王星的密度表明,巖石必須佔其總質量的70%左右,所以冥王星的內部很有可能有一個巖石內核。

而這些巖石很可能分化出了一個富含鐵的堅硬內核,其上覆蓋著一層主要由水冰構成的幔,再上面覆蓋著一層揮發性更強的殼。 冥王星位於近日點附近時(最近一次位於近日點附近發生在1989年)會有一個富含氮的大氣層,密度可能比海衛一的大氣層還要大。冥王星的引力是非常弱的,假想它有一個包裹著99%大氣的外殼,這個外殼會延伸到其表面上方300千米處;對地球來說,這樣的大氣延伸的等效高度只有40千米。冥王星將在2113年到達遠日點。

在其與太陽的距離從近日點的45億千米增加到遠日點的74億千米的過程中,冥王星的大部分大氣預計會凝結到其表面上。遺憾的是,我們錯過了在近日點近距離研究冥王星的機會。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新「地平線」號(Horizon)探測器將於2015年飛越冥王星,屆時,大部分冥王星大氣層可能已經凝結,並將其表面「永久」隱藏在季節性氮冰之下。

冥王星的自轉周期為6.4天,與它最大的衛星冥衛一的公轉周期相同,與此同時,冥衛一也在同步自轉。這種關係是強潮汐的結果,意味著冥王星和冥衛一永遠以同樣的一面面向對方。冥衛一在大小和質量上與冥王星比例接近,比其他任何行星或矮行星與自己最大衛星的比例都要大。冥衛一的質量大約是冥王星的12%,它的軌道距離冥王星中心只有17個冥王星半徑。

相比之下,月球的質量僅為地球的1.2%,軌道半徑為60個地球半徑。冥衛一離冥王星很近,這解釋了為什麼它直到1978年才被發現。冥王星的兩顆較小的衛星冥衛二(Nix)和冥衛三(Hydra)是在2005年被發現的,它們的軌道在冥王星的軌道平面上,與冥衛一形成接近4∶1和6∶1的軌道共振。 在冥王星表面看到的冥衛一的大小,等於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球的大小的8倍。

由於冥王星和冥衛一的相對質量非常接近,它們的共同質心(「重心」)不在冥王星內部,而在兩個天體之間的空間點上。儘管已經知道了像(90)休神星這樣的雙小行星,還有像2001QW332(直徑為200千米的雙生子)這樣的雙柯伊伯帶天體,但是冥王星和冥衛一依然是大到足以算作行星或矮行星的天體中,體量最為接近的一對。 冥衛一的表面主要是水冰和微量的氨。它的密度比冥王星小,但仍然足以形成一個堅固的巖石內核。冥衛一可能是一個相對平淡的、布滿隕石坑的星球,而冥王星可能會像其表面物質多樣性所顯示的那樣,通過地質活動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可能還有一點能讓冥衛一比冥王星更引人注目,那就是冥王星的軸傾角是119.6°(大於90°意味著它的自轉是逆行的),而冥衛一的軌道正好在冥王星的赤道平面上,因此,相對於它們圍繞太陽的聯合軌道而言,冥衛一的軌道有很大的傾斜度。冥衛一受到的來自太陽和冥王星的競爭性潮汐拉力足夠強大,可能在冥衛一冰幔內的某處引發融化。如果是這樣的話,未來就有趣了。

冥衛一有一個類似於木衛二的表面,在冥衛一表面之下甚至還有一個潛在的孕育生命的海洋。迄今為止,我們取得的最好的提示來自2007年獲得的紅外光譜。通過這些紅外光譜,我們發現,冥衛一表面的水冰仍處於原始的水晶體形式,而不是冰的無定形亞微觀狀態,這種狀態暴露在太陽紫外線輻射和宇宙射線轟擊下的時間已經超過數萬年。冥衛一的間歇泉能對此作出最簡單的解釋。像土衛二上的羽狀物那樣,冥衛一的間歇泉會從內部噴射出新鮮的冰。

相關焦點

  • NASA最新3D視頻近距離展現冥王星及冥衛一的獨特地形
    美國宇航局(NASA)的「新視野」號探測器在2015年7月14日飛掠冥王星,其也成為首個探測這顆遙遠矮行星的探測器。當天「新視野」號探測器在約7750英裡上空飛掠冥王星,拍下了冥王星及其奇怪衛星的第一批「特寫照」。
  • 為何冥王星與冥衛一如此不同?
    冥王星周圍的大氣層由氮、一氧化碳和甲烷組成一顆巨大的近軌衛星冥衛一(Charon),以及另外四顆衛星—冥衛五(Styx),冥衛二(Nix),冥衛四(Kerberos),冥衛三(Hydra)的存在冥王星表面實際上呈紅色,某種程度上是由於強烈的太陽紫外線的輻射分解
  • 冥衛一:太陽系第十二大衛星,與冥王星共同組成一個「雙星系統」
    5個,分別是冥衛一、冥衛二、冥衛三、冥衛四和冥衛五、比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的衛星都要多,其中冥衛一是冥王星最大的衛星。冥王星和冥衛一冥衛一和冥王星彼此質量如此接近,使得冥王星對於冥衛一併沒有絕對的統治力,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冥衛一併不是繞著冥王星旋轉,而是圍繞著冥王星和冥衛一的共同質心旋轉,而這個質心並不落在冥王星體內
  • 冥衛一:太陽系第十二大衛星,與冥王星共同組成一個「雙星系統」
    、冥衛二、冥衛三、冥衛四和冥衛五、比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的衛星都要多,其中冥衛一是冥王星最大的衛星。冥王星和冥衛一冥衛一和冥王星彼此質量如此接近,使得冥王星對於冥衛一併沒有絕對的統治力,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冥衛一併不是繞著冥王星旋轉,而是圍繞著冥王星和冥衛一的共同質心旋轉,而這個質心並不落在冥王星體內,所以兩者更像是一個互相繞轉的「雙星系統」,但是目前國際上並沒有承認矮行星的雙星系統
  • 美媒:冥王星及冥衛一全球地圖面世
    新華社北京7月17日新媒體專電 美媒稱,冥王星及其衛星冥衛一(亦稱卡戎,其是否為冥王星衛星仍存爭議——本網注)的全球地圖首次被繪製出來,這使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新視野」號探測器的任務告一段落。
  • 潮汐鎖定星球的「中間地帶」可能孕育生命形式
    天文學家對此類行星非常好奇,他們像科幻小說愛好者一樣,一直思考此類行星是否可以孕育生命。目前,複雜的計算機模型和最新數據正在揭示這些潮汐鎖定星球的大氣層,這些研究將進一步證實——可能一些星球適宜生命存活。英國牛津大學物理學家雷蒙德·皮爾霍姆博特說:「潮汐鎖定沒有什麼特別糟糕的,永恆白天的區域是非常好的棲息地,可以孕育許多生物。」
  • 紀念新視野號飛越冥王星5周年——分享關於冥王星的10件趣事
    自那次突破性飛躍的五年裡,幾乎每個關於「冥王星是一個無生命的冰凍星球」的猜想都已經被拋諸腦後了。 歸功於新視野飛行器提供的數據,以下10條是科學家們自2015年了解到的關於冥王星體系最炫酷,最奇異以及最意想不到的發現。
  • 新視野號觀測到冥王星大氣層:高度擴散
  • 怪異的冥王星:它為什麼遍布寒冰?山脈和峽谷是怎麼形成的?
    簡言之,我們所知如下:冥王星是一顆小星球,其直徑為月球直徑的70%;它和冥衛一一起被重力環抱,冥衛一的大小約為冥王星的1/2,質量約為冥王星的1/8。冥王星有一個巨大的巖石核,其元素構成與地球相似。
  • 零下200攝氏度的冥王星,在3萬年前,本有機會孕育出生命
    這顆星體是我們熟悉的冥王星,它曾是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後來被除名,被定義為「矮行星」。1930年,克萊德·湯博發現了冥王星,並把它視為太陽系第九顆行星。但到了1992年,科學家找到了許多質量與冥王星相當的星體,這讓科學家們開始思考將冥王星列為行星是否合理。
  • 零下200攝氏度的冥王星,在3萬年前,本有機會孕育出生命
    這顆星體是我們熟悉的冥王星,它曾是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後來被除名,被定義為「矮行星」。1930年,克萊德·湯博發現了冥王星,並把它視為太陽系第九顆行星。但到了1992年,科學家找到了許多質量與冥王星相當的星體,這讓科學家們開始思考將冥王星列為行星是否合理。
  • 「環遊冥王星」:數千米高的冰脊,猶如鋒利鋸齒刀
    這兩顆矮行星被潮汐引力鎖定,意味著它們總是在軌道上呈現相同的一側,探險者所在的冥王星半球位置與冥王星軌道相對,因此探險者只有在返回地球的途中才能觀測到冥衛一。2、冥王星探險者沿著湯博地區右側行進之後再向東,最終到達一個漂浮在氮冰之上的觀測臺,在這裡可以看到冥王星著名的冰脊地形。
  • NASA發布冥王星航拍視頻 高清畫質體驗飛躍行星
    趁著新視野號飛臨冥王星兩周年之際,NASA將太空飛行器搜集到的數據製作成兩段令人讚嘆的航拍視頻,讓人身臨其境體驗飛躍冥王星和冥衛一的感覺。作為紀念的一部分,NASA同時還發布了兩個天體的高程圖,顯示冥王星和冥衛一的複雜地形。
  • 人類發現冥王星的另一個秘密,冥王星冰凍氮促進其行星風的形成
    地球和冥王星沒有太多共同之處。地球是一個充滿活力、生機勃勃的世界,而冥王星卻是一個冰冷、遙遠、毫無生氣的星球。但是它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氮。地球大氣中的氮含量約為78%,冥王星大氣中的主要成分也是氮,不過具體比例還不清楚。在冥王星,其表面溫度大約是-231攝氏度,其中大部分氮是凍結的。
  • 人類在外白矮星大氣層中發現「生命配方」:宇宙中普遍存在
    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發現,一顆距離地球170光年的白矮星可能含有某些形成生命的基礎物質。這顆白矮星位於牧夫座,其大氣層中富含碳和氮,甚至有水的成分。研究者稱,這顆白矮星擁有的行星系統很可能與我們所處的太陽系十分相似,意味著生命形成的某些條件其實並不像以往認為的那麼罕有。
  • 科學家揭示冥王星衛星"卡戎"的北極紅斑之謎
    新視野號7月13日在距離冥衛一46萬公裡處拍攝的照片,圖片細節顯示冥衛一北極地區有著與其他地區不同的顏色,這一地區被新視野號科學家稱為「魔多(Mordor)」(騰訊太空配圖)今年7月美國新視野號發回了冥王星及其最大衛星冥衛一卡戎的近距離照片,照片顯示冥王星與卡戎幾乎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卡戎北極地區擁有大片紅色暗斑為科學家所關注
  • 「環遊冥王星」:你將看到什麼神奇景象?
    你仰望天空,試圖找到冥衛一(Charon,又稱「卡戎」)。然而在這個時候,這顆鄰近的衛星是觀測不到的。這兩顆矮行星因為被潮汐引力鎖定,總是在軌道上呈現相同的一側。此時,你所探訪的冥王星一側與冥衛一的軌道相對,因此只有在返回地球的途中,你才有機會一睹這顆冥王星最大的衛星。人類的「新視野號」經過9年的太空飛行,2015年才飛抵冥王星軌道,對冥王星表面展開大量高解析度的觀測。
  • 地底孕育著生命,被人類「驅逐」的冥王星,遠沒有你想的那麼簡單
    實際上,這是由氮氣低溫凝聚而成,與地球一樣,冥王星同樣擁有大氣層,但主要由90%的氮、10%的一氧化碳以及少量甲烷組成,再加上距離太陽很遠,陽光難以到達,使得冥王星的表面溫度維持在零下230度左右。
  • 為什麼冥王星被取消行星身份?行星定義是怎樣的?矮行星又是什麼
    冥王星並不孤單。雖然目前僅有五顆矮行星,但科學家們預計隨著時間的推移會發現更多的矮行星。其中四顆矮行星,冥王星、鳥神行、妊神星、鬩神星都位於海王星軌道以外。第五顆矮行星穀神星則處在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中。關於冥王星的情況:冥王星的大小和月球差不多。
  • 氣態行星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嗎?大氣層有可能孕育奇特的漂浮生物
    我們知道,宇宙的行星分兩類,一種是像地球一樣的巖質行星,還有一種就是氣態行星,比如木星和土星。氣態行星沒有固態的表面,有著非常濃厚的大氣層,密度也比較大。對於像地球一樣的巖質行星來說,有龐大的巖質表面,有一定的大氣層,有腳踏實地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