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到底是什麼東西?火的本質與可燃物無關,只是溫度高的結果

2020-12-03 失落代號

火,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古代人把物質為分五類根本物質,分別是金木水火土,其中火就是一類根本物質。

古人是因為認知的受限而做的樸素分類,那麼科學發達的今天,我們認識火是一種什麼物質呢?

火焰

火的定義是什麼呢?

火既是一種化學反應,也是一種物理反應。所以你去問物理老師和化學老師,可能給到你的回答都是不同的。物理老師可能會告訴你火是一種等離子態物質;化學老師會告訴你是化學反應,發光發熱的現象。要了解火焰這種現象,要從物理和化學兩個角度結合一起看。百度百科對火的定義是:火是物質燃燒過程中所進行的強烈氧化反應,而且其能量會以光和熱形式釋放,此外還會產生大量的生成物。

所謂的火,我們為什麼能夠看到火?

如果有機會做一個如下的實驗,就可以很好的解釋火的本質。用電加熱把空氣加熱到600攝氏度以上,然後再噴出來,我們就會看到火焰。實際上這並不是我們日常中認識的「火」,只是加熱後的空氣發熱輻射出的可見光,看起來跟火一樣,比如戰鬥機的尾部噴出火焰。但是它們的本質是一樣的,因為火的本質就是放熱反應中反應區周邊空氣分子加熱而高速運動,從而輻射電磁波的現象。

我們看見光,這是因為這個溫度段輻射出了可見光。

戰鬥機發動機火焰

通常意義上的火,一般是化學反應導致的,相關分子的化學鍵從高能態變為更穩定的低能態,並從中釋放以光為主的電磁波(輻射熱量),看起來就是常見的火的樣子。

其實構成火的方式有很多,雖然化學反應是最常見的,但純物理過程也可以產生火。因為火的本質是物質高溫釋放熱量,其主體是光輻射(主要是紅外線、可見光),因此只要是溫度足夠高的物體都會釋放可見光輻射。而溫度特別高的物體釋放不可見的短波光輻射,比如輻射x射線。

太陽的輻射

綜上所述,可知火並非什麼特殊的物質,而只是物質的一種能量狀態而已,任何物質都可以構成火。

當然,火這種狀態也可以理解為時物質的第四種狀態——等離子態。所謂等離子態,是指物質原子內的電子在脫離原子核的吸引而形成帶負電的自由電子和帶正電的離子共存的狀態,此時,電子和離子帶的電荷相反,但數量相等,這種狀態就稱作等離子態。

等離子態雖然和氣態很像,但是它又不是氣態,而是屬於物體的第四種狀態,與固、液、氣等並列,分為「低溫等離子體」和「高溫等離子體」兩種。等離子體具有很高電導率,可以導電,會受磁場影響。

如果高溫火焰是等離子體或者包含了等離子體的話,必然會受到強磁場的影響。實驗證明,火焰會受到磁場影響。

磁場影響火

一般形成等離子態的方式非常簡單,就是暴力方式的不斷加熱加熱再加熱,到達一定溫度就會出現等離子態。所以一般來說溫度越高,火焰中粒子的電離程度也就越高,火焰的溫度一般都很高,屬於高溫等離子體。一些溫度較低的火焰,由於電離程度太低,因此並不能完全算作等離子體,只能算是處於激發態(原子或者分子吸收能量後,被激發到高能級,尚未電離的狀態)的高溫氣體。

溫度和物質狀態

日常中常見的火溫度是不一樣的,比如說紙張燃燒是的溫度大概是200℃,酒精燈的火焰大概600℃,燒煤的爐火大概800℃,而氧割時候的火焰能達到2000多攝氏度。所以它們的火焰等離子態程度也是不一樣的,恰當的說,日常常見的火焰大多是等離子體和高溫氣體的混合體。

關於火的顏色,主要由如下兩種情況決定的。

一、火焰的溫度

就溫度而言,低溫的時候是紅外線,隨著溫度的上升,慢慢變為可見光。比如500多度時候是火焰是暗紅色,1000多度時候是黃色,然後從紅色橙色(3000度)到黃色白色(4000度),再到青色藍色(5000~6000度)、紫色(7000以上),到最後看不見的紫外線(幾萬度),顏色在不斷改變。

二、等離子態物質(及高溫氣體)的元素構成決定火焰的固有光譜

不同物質的火焰會不一樣,而常見的比如鈉燃燒會出現黃色、鈣是橙色、鉀是紫色、鋇和銅燃燒是綠色,而化合物的光色是一種雜色,這是因為有許多種類的元素在發光。這也就是各種火焰的顏色不一樣的緣故。

金屬燃燒顏色

當然,還有就是火焰中雜質的影響。我們日常最常見的火,大多是不完全燃燒的,火焰中摻雜了煙等各種顆粒,在光裡就讓火焰變成了黃黃的感覺,所以也是我們平時最常看到的火的顏色!

火焰的溫度,一般是火苗或外部溫度高,而火焰內部的溫度不高。這是因為氧最先與外圍物質發生化學反應,而火焰的內層往往比較缺氧!日常火的經常飄忽不定,特別是有風的時候,就是由於空氣中氧的飄忽不定而導致。

綜上所述,火併不是單獨的物質,火的本質只是物質的一種狀態而已。我們之所以能看見火,就是因為高溫讓空氣分子產生高速運動,電離或者激發而遊動的氣態分子,從而輻射可見光。一旦溫度低下去,火焰也就熄滅了。

人生其實也一樣,青春期是最有激情的時候,過了這個期段就會逐漸降溫,最後就會慢慢回歸平凡。所以年輕就要像火焰一樣燃燒,釋放自己的能量,照亮這個世界!

相關焦點

  • 「火」到底是個什麼物質?由什麼構成的?
    為什麼能夠看到火,是因為火輻射出了可見光,如果有機會做一個實驗就可以很好的解釋火的本質,用電加熱把空氣加熱到600攝氏度以上然後噴出來,你會看到火焰,但實際上著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火,這僅僅只是加熱後的空氣輻射出可見光,看起來像火一樣。燃燒呢?
  • 化學可以給我們解釋火燃燒的成分,但光亮其實卻是一種物理現象?
    要討論火到底是什麼,它遠遠不是高中的物理化學能夠解決的問題。估計有朋友其實已經注意到了,,這一部分其實我們又一次進入到的量子世界。雖然說化學可以給我們解釋燃燒的成分,而火之所以發出光亮其實卻是一種物理現象。所以說提升一下對火的定義是什麼呢?
  • 火和火焰到底是什麼?
    火到底是什麼?在中文裡火的含義很多,我們說的火是化學反應的火,是整個火團,而火焰是火的可見部分。火這種現象,不是單純的物理現象也不是單純的化學現象。所以可能你去問物理老師和化學老師,給到你的回答都是不同的,物理老師可能會告訴你火是等離子態物質;化學老師會告訴你是化學反應的結果。要了解火焰這種現象,要從物理和化學兩個角度結合一起看。你問任何一個老師,甚至任何一本物理或者化學課本,給到的回答,都可能是不全面的。
  • 知火而行|燃燒學基礎(2)—解剖火四面體
    上一期我們講到了燃燒的要素,也就是火三角及火四面體,本期我們就來扒一扒構成火四面體的這些要素。凡是能與空氣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劑起燃燒化學反應的物質稱為可燃物。可燃物的分類都多種方式。按照物理性質可以分為固體可燃物、液體可燃物和氣體可燃物。
  • 火是一種怎樣的存在,有什麼科學原理?火到底是什麼狀態?
    火是一種怎樣的存在,有什麼科學原理?火到底是什麼狀態?火是一種現象,並非什麼固態、液態、氣態或者等離子態。就像風一樣,我們無法把它像物質一樣看待。我們之所以看到火,就是因為物質進行物理化學反應產生的光熱導致的而已。
  • 為什麼很少有人能說清楚火是什麼,包括科學家?最通俗的解釋來了
    根據不同的標準可能有不同的答案,但是,如果就最本質的區別和物質存在的狀態來看,那必定是一個常見卻又很少有人知道它是什麼的物質:火。「火」到底什麼科學家為此也疑惑了幾百年,它不是固態、氣態,更不是液態,它是自然界的第4種物質狀態組成的——等離子態。
  • 火到底是什麼物質?氣體,液體,固體?其實都不是!
    生活中,火對於人們來說是顯而易見,我們並沒有對這個常見的東西產生懷疑和思考,好像火從來都沒那麼重要過!但是我現在要是問你:「我們最常見的火究竟是什麼物質?」。我想你會迷茫。對啊,火究竟是什麼鬼?我想大部分會認為火是氣體,但是它貌似又和氣體不同。
  • 火除了大部分情況下是氣態之外,還有另外一種形態叫做等離子態?
    我們今天給大家講的這個東西雖然說非常的常見,但卻最為捉摸不透。應該只有火了吧。好像只有火是東西,又不是東西的東西。水火不容,在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的文化當中兩者也都是這樣。而對我而言其實從小就有這樣一個疑問,那就是火到底是什麼東西?聽上去好像挺簡單的,但是是真要給他定個定義我覺得不太簡單。
  • 為何連科學家都解釋不了,家裡每天炒菜用的「火」到底是什麼
    有了火,他們再也不用吃生冷食物了,第一次吃上了熟食。有了火,到了冬天,再也不用冷的瑟瑟發抖。在大自然中,到處都不能缺少火的存在,它都是以什麼形態存在的呢?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火是怎麼產生的。火是通過物質熊熊燃燒才會產生光和熱,它屬於能量的其中一種。而且火是不能自己燃燒起來的,必須要有可燃物,或者是燃點、助燃氣體,否則是生不了火的。
  • 我就是火•火焰紋身圖案
    有句歌詞一直搞不清楚,「你噴的火,是我的造型。」。。。。。。這到底是個什麼造型?
  • 火之「魔鬼」也有惻隱之心?解密大火屠城四不燒的背後真相
    松苑公園到底是什麼力量保全了這片生靈之地?我們先問問防火專家對此的高見,專家指出火災發生的三要素:1 充足的可燃物。2 足夠的氧氣來源。3 所需要的溫度。,所以要想引燃粗厚的木頭就必須要增加燃燒環境的溫度。
  • 每天都用,但是你真的了解火嗎?火到底是什麼,科學家也不好解釋
    火對於人類文明的形成來說,至關重要。如果沒有火,我們現在還在茹毛飲血。雖說沒有證據,但是我們可以推測出來人們發現火的過程。那應該是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電閃雷鳴,一道閃電擊中了一顆枯樹,將其點燃。現在我們方方面面都離不開火,感覺對火好像很了解,那我問一個問題,火的本質是什麼呢?是固體,氣體,總不能是有液體吧?但是火還沒有質量,說到這我們就發現,我們根本搞不懂,火到底是什麼物質。早在17世紀,就有科學家給火下了定義。
  • 可燃物
    Fires may spread rapidly with wind, but more slowly than a grass fuel type.在風的作用下火勢蔓延快,但比單純的草原火慢很多。此類型可燃物的火災兼具枯枝落葉層和灌木火的特點。比枯枝落葉層的火勢蔓延速度快,燃燒時間長於灌木火。
  • 為什麼科學家都解釋不清,家裡天天做飯用的「火」究竟是什麼?
    我們都知道,我們看到的燃燒的火,都會釋放出大量的熱量。火可以烹飪、取暖、消毒、煉鋼等等。雖然我們生活在電器時代,但在許多情況下,人們還是離不開火。知道如何使用火是原始人類進步的標誌。自古以來,火伴隨著人類整體的成長。那火到底是什麼呢?我們沒法說它是物體,因為它沒有固定的形狀、質量等等。很明顯,它不是像我們身邊的桌子椅子或我們身體這樣的物體,甚至現代物理學也不能描述出火是什麼。
  • 孫悟空並不懼怕紅孩兒噴出的什麼真火,是另一種東西
    孫悟空並不懼怕紅孩兒噴出的什麼真火,是另一種東西看過《西遊記》的人,都知道紅孩兒噴的是「三昧真火」。至於什麼是「三昧」,什麼又是「真火」,應該很少有人會仔細推竅研究了。今天,「源易緣」從《易經》和五行的角度,淺談下,希望大家能夠補充。
  • 物質有固體、液體和氣體三種形態,火是什麼態?光又是什麼態?
    儘管火被人類利用準確時間已經難以考證,但火是人類最偉大的發現卻是毫無疑問的,因為現代社會幾乎都建立在火之上,無論是燒飯燒水,還是出行的交通工具,甚至天上的飛機和向外太空探測的火箭,都少不了火的存在,所以人類文明史就是一部變著法子用火的歷史!現代科學告訴我們物質有固液氣三態,但問題是火和它發出來的光到底是個什麼態?
  • 物質燃燒的本質是什麼?
    我們日常生活中見到的燃燒現象,本質上是兩種或者多種物質之間發生的氧化還原反應,從而導致的劇烈發光發熱現象,期間伴隨著化學鍵的斷裂和重組。「燃素說」就是數百年前,化學家認為火是由無數細小且活潑的微粒構成,這種微粒能與其他物質形成化合物,也能以游離形式存在,大量游離的火微粒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火焰,比如英國化學家波義耳,在1673年煅燒金屬後發現金屬變重,就是對燃素說的證明。
  • 科學家在國際空間站,做燃燒試驗,結果出乎意料,火在太空更危險
    火是一個神奇的東西,人類祖先掌握了火這種」工具「,成功將人類帶入了初級文明。但火是難以控制的,一個控制不好,這種工具就會變成火災。在地球上,人們應對火災已經有了豐富的經驗,最好的辦法就是防患於未然,加強安全用火意識。
  • 巖茶焙火溫度的小秘密,初學者要知道多少?
    而現在這一位,問題更刁鑽,直接問到焙火溫度了!看起來是在學習更精深更專業的知識,但其實,已經誤入歧途了。九陰真經才是正經武功,九陰白骨爪只是旁門左道。《2》其實,關心一些有關工藝的話題,比如焙火溫度,焙火時長,看似專業,其實,只是些虛花槍。
  • 長達4個月澳大利亞山火警示了什麼?
    有經濟學家預計,本次山火給澳大利亞造成50億澳元(約合230億人民幣)的經濟損失。澳大利亞這場山火緣何持續這麼長時間,它給我們人類,給我們國家的森林防火做了哪些警示,我們又該從中吸取哪些經驗教訓?火因氣候、桉樹創造的「溫床」新京報:澳大利亞山火持續這麼長時間,你認為主要原因是什麼?尤飛:從氣候類型來看,澳大利亞東部地區(即此次澳大利亞大火最開始起火地區)主要為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火災發生的時間是當地夏季,雖然氣溫較高,但通常是雨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