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瘟疫為什麼可怕?人類應如何應對?

2020-11-15 享之1997

庚子年對我們來說極不平常,我們遇到了史上最大的傳染病~新冠肺炎疫情。從古至今,地球的局部地區發生的瘟疫事件數不勝舉,都沒有像現在這樣可怕,傳播速度之快,傳播範圍之大,已經讓人防不勝防。

為什麼會這樣?高度發達的交通運輸技術已經使距離變短,整個地球可以說就相當於遠古時期的一個村子,人們幾小時就可到達地球上的任何地方。同時病毒也會跟隨遊走的人們到達這些地方。

各國的城市化發展,已經使人群非常集中,這使得病毒傳播起來非常容易,同時人們防範的難度也越來越大。

在這個病毒隨人類的進步而快速遊走的時代,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中,新冠狀病毒已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敵人,全世界人民都應該團結一致,同仇敵愾,共同對付人類的敵人,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呼籲摒棄冷戰思維,少一點戰略威懾,少一點戰術圍堵,團結協作,把精力用在抗擊新冠病毒上。地球是我們的家園,人類有著共同的祖先,即使膚色、文化傳統不一致,我們也可以和光同塵。

相關焦點

  • 人類史上最嚴重的4大瘟疫,哀鴻遍野,比冠狀病毒更可怕!
    人類史上最嚴重的4大瘟疫, 哀鴻遍野, 比冠狀病毒更可怕!雅典鼠疫襲擊了整個古希臘和羅馬,是一種毀滅性的傳染病,兩千多年過去了,瘟疫對一個精心設計的文明城邦的破壞仍然令人記憶猶新。這場災難是由一位倖存的學者修昔底德記錄的。從那時起,人類瘟疫的編年史就從這裡開始了。
  • 遠古微生物啟示錄瘟疫是如何產生的人類滅亡初期階段報告書
    鼠疫,天花這些疾病是消滅人類多達5億人之多由微生物而造成的重大傳染病,這也是人類歷史上最先認識的其中兩個病毒而已,他們如何產生的異變成為威脅人類的隱形殺手的呢,天花最早記錄是在埃及源於公元前1156年去世的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五世的木乃伊上就有被疑為是天花皮疹的感染跡象,然而這一病毒存在絕對不只有幾千年的歷史,原來的只存在動物之上的寄生病毒,而漸漸發生了變異突破人類人體免疫系統繼而感染上了人類
  • 瘟疫之鏡映照出人類之本相
    《人類大瘟疫》 [英]馬克·霍尼斯鮑姆著 谷曉陽 李曈譯中信出版社出版由「病」向「疫」的現代潛流在《人類大瘟疫》一書中,瘟疫歷史的書寫首先是知識考古學的實踐,作者要呈現瘟疫的前世今生,尤其是個體的「病」如何擴張為群體的「疫」。但是,當我們潛入瘟疫的歷史現場,獲得的答案卻是令人悵惘的無奈——我們找不到源頭。
  • 全球歷次大瘟疫:起源、影響、應對及啟示
    從幾千年的歷史視野看,為什麼大瘟疫反覆上演,甚至一度差點演化成人類的滅頂之災?人類歷次戰「疫」有哪些經驗教訓?我們該如何戰勝這一次疫情危機?,全球應攜手抗疫  7.9 未來傳染病仍是人類社會的重大威脅  7.10 人類的自我救贖:短期應急與長期防疫  參考文獻  正文  回顧人類歷史,瘟疫是與饑荒、戰爭等相併列的重大災難,黑死病、天花等瘟疫均造成數以億計的人口死亡,歷史慘劇曾多次上演。
  • 任澤平:全球歷次大瘟疫的起源、影響、應對及啟示
    導讀瘟疫歷史是一部災難史,也是一部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危機四伏的曲折歷史。3千年前就存在天花流行,而當前超級新冠疫情正向全球蔓延。即使在醫學高度發達的今天,疫情席捲近百個國家和地區,堪稱百年一遇。從幾千年的歷史視野看,為什麼大瘟疫反覆上演,甚至一度差點演化成人類的滅頂之災?人類歷次戰「疫」有哪些經驗教訓?
  • 沈祖新|瘟疫之鏡映照出人類之本相
    翻開馬克·霍尼斯鮑姆的《人類大瘟疫——一個世紀以來的全球性流行病》一書,我們會驚訝地發現人類歷史與瘟疫的纏繞關係,也能由此反思人類的現代性基調與全球化歷程,更會見識人的「多面」。由「病」向「疫」的現代潛流在《人類大瘟疫》一書中,瘟疫歷史的書寫首先是知識考古學的實踐,作者要呈現瘟疫的前世今生,尤其是個體的「病」如何擴張為群體的「疫」。
  • 人類歷史上十大瘟疫有哪些?哪種瘟疫殺死的人最多?
    作者 | 丁超疫情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們對待疫情的態度。相信很多朋友都看過(或聽過)一部電影——《世界之戰》,講的是外星人入侵地球的故事。雖然結局是人類打敗了外星生物,取得了勝利,但是取勝的原因卻讓人啼笑皆非,最終打敗外星生物的不是人類,而是生存在地球上的微生物,簡稱病菌。
  • 人類文明史一直伴隨著瘟疫史,為何說面對疫情恐懼倒是一件好事?
    比如蝙蝠,帶有這麼多病毒,我們為什麼不將蝙蝠盡數除去?國家動物博物館的張勁碩先生的這段話可以用以解釋這個問題。張勁碩先生說:「蝙蝠本身沒有錯,它們沒有惹禍,惹禍上身的是人類自己,請不要妖魔化蝙蝠。人類因為科技的昌明,常常自負到以為人定勝天。但大自然總會在某些時刻,給人類的自負以教訓。但我不知道,人類是不是可以從這次疫情,再一次學到謙卑呢?為什麼人類文明史一直伴隨著瘟疫史菜蟲在了解《十日談》的時候,發現了1348年佛羅倫斯流行瘟疫的事實。查了一下資料,發現這是歐洲最可怕的一次黑死病。在1347-1353年的6年間,歐洲有2500萬人死亡。不可謂不慘烈。
  • 疫論·隱喻丨感染、媒介與資本主義:從現代瘟疫到後現代殭屍
    被特裡·哈波德(Terry Harpold)稱為「升級之路的構想」(conceits of the upgrade path),回答了如何在特定環境中表達經濟焦慮和網絡恐懼。本文將通過比較四個傳染病文本來探討這個問題:兩部早期的現代瘟疫敘事和兩部後現代殭屍電影,都是以倫敦為背景,所以在我們的研究中,城市(倫敦)本身是一個常量。
  • 瘟疫如何改變了人類文明進程
    瘟疫如何改變了人類文明進程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0.03.09 星期一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李 魏    為何說人類文明史就是一部疫病的歷史?
  • 人類歷史上的10次大瘟疫(深度)
    人處局中,眼界和認識都受到了障礙,於是掉在了情緒中,我們積攢了太多的情緒無處發洩,完全忘記了理性,不知道該如何正確表達我們的情緒和憤怒,所以,只好用情緒表達,用憤怒發聲。歷史上的大瘟疫並未走遠經常有人會問,為什麼會有病毒?問這個問題如同問為什麼會有人一樣。站在地球的角度,地球上允許人的存在就允許病毒和瘟疫的存在,人和病毒是平等的存在。
  • 疫情眾生圖鑑:為什麼有人比瘟疫還可怕?
    有兩百多名旅客被迫隔離14天,更可怕的是,兩天後,就已經有不止一位正在隔離的旅客,被確診。被「空投」的,不僅僅是杭州,前天,載有48名疫情期間從武漢口岸出境的旅客,分兩架航班從曼谷飛抵南京,有人明知發熱,還吃退燒藥混過海關檢查,並拒絕坐在機尾隔離。
  • 我為什麼說中醫好(15):為什麼中醫能挑起抗瘟疫的大任?
    特別在抗瘟疫方面也不輸給西方現代醫學。    我國現代幾次大的抗疫都有中醫的身影。1954年,由於石家莊地區洪水泛濫,水災過後,乙腦疫情呈現出暴發流行的態勢,死亡率很高。當時西醫對於乙腦的治療沒有特效療法,臨床效果不能令人滿意。單純以西醫治療乙型腦炎,不是主動的根本治療,而是側面的治標的方法,並不能達到所期望的效果。很多的重病人,仍不免遭到死亡的侵襲。
  • 瘟疫(新冠病毒)是如何摧毀又重塑我們的城市?-從《瘟疫公司》的...
    ,在解決策略出現前實現全部感染消滅人類的目的。在遊戲中我們可以取勝,但在現實生活中,全人類被病原體感染而被消滅是所有人都不願目睹的。而在人類歷史上與瘟疫傳染病搏鬥的過程中,我們的城市一次次真實面臨著被瘟疫侵襲的挑戰,疫情帶來了慘重的傷亡,但這也使得城市不斷有機會提升並應對未知的公共衛生危機。現代西方城市規劃的起源,正在於解決因城市人口快速增長而帶來的公共衛生問題。
  • 一場殺死2500萬歐洲人的瘟疫——黑死病,比今天新冠病毒可怕得多
    就目前的情況看,新冠病毒疫情在歐洲還不算可怕,由於現代醫學和衛生很先進和科學,還有我們中國的幫助,也許歐洲很快就能消除這場瘟疫了,歐洲人成功躲過一劫。但是在歐洲歷史上的一場瘟疫,比今天的新冠病毒可怕得多,直接殺死了2500萬歐洲人,佔當時全歐洲人口的三分之一,幾乎讓歐洲人感到世界末日到來,這場可怕的瘟疫就是黑死病。
  • 盤點人類史上可怕的三場大瘟疫!
    今天,讓我們來盤點下,人類史上留名的三大瘟疫。正是這一場瘟疫,改變了歐洲的文明進程,摧毀了舊有社會體系,使歐洲迎來了文藝復興的黎明。因此15世紀末歐洲人將天花患者使用過的物品送過去美洲大陸,這是一場人為主導的毀滅性大瘟疫,最終導致三分之一的印第安人因此喪命,繼後麻疹,淋病等惡性傳染病在美洲肆虐,印第安人也差點因此團滅。
  • 8大瘟疫影響人類文明進程?歷史上的瘟疫到底有多可怕?
    而縱觀數千年來的人類發展史,「瘟疫」始終威脅著人類的生存。作為由於一些強烈致病性微生物,如細菌、病毒引起的傳染病,瘟疫始終與人類文明如影隨形,並奪取了數以億計人口的生命。時至今日,對人類文明造成巨大威脅的十大瘟疫種類包括:天花、流感、肺結核、鼠疫、霍亂、瘧疾、斑疹傷寒、黃熱病、愛滋病、SARS,加上2019新型冠狀病毒,目前共有11種之多。
  • 從人類瘟疫史談當今生態平衡
    唯一能夠遏制人口增長的將是大自然,大自然對人類的報復將是顛覆性的,我們不知道大自然採用何種方法對付人類,但一定比核武器更加可怕。對大自然的敬畏之心,是人類最基本的文明素養。保持初心,敬畏生靈。人口增長導致的生態平衡破壞,已經深深的影響到人類生活品質,極端氣候頻發,大氣汙染,水汙染,瀕危物種消亡,瘟疫肆虐,奇形怪病頻發……翻看人類歷史,每一次大的戰爭都跟大自然有關,或因環境惡化導致民眾揭竿而起,或因瘟疫肆虐導致民不聊生,權利更替,利益重新分配。今天的人類,反省的人太少了,對大自然失去了敬畏,貪婪、自私成了主旋律,道德淪喪,綱常崩塌。
  • 面對瘟疫、氣候變化與地震,這三個亞洲城市是如何應對的?
    全球範圍內,突發災害對城市的威脅並不是個例,在 100 多個獲得 LEED 城市認證的項目中,也有諸多可持續發展模式下積極防範、應對風險災害的案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今天,我們來看看它們是如何贏得人們的 「信賴」。
  • 瘟疫與人(1)|為什麼說人類走出非洲意義重大?
    這次新冠疫情來勢洶洶,讓國內每個人都深切感受到傳染病對人類社會的深重衝擊。其實在歷史上,這些瘟疫出現的頻率相當高,在衛生和醫療條件遠不如今天的古代,一場瘟疫甚至對王朝的興衰,文明的進退都會產生重要影響。讀過《槍炮、病菌與鋼鐵》的朋友一定對一小撮西班牙人搞定整個印加帝國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