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梁:在地球邊緣丈量生命

2021-02-23 cuplszalumni
12月26日下午,受中國政法大學深圳校友會邀請,中國登山探險家、國家體育運動榮譽獎章獲得者張梁先生作客法大深圳校友會讀書會,在羅湖區京基100大廈法學會學術報告廳與30餘位在深法大校友分享生命高處的故事。

下午15:00時整,現場主持人2004級校友彭博致開場白並介紹對主講嘉賓張梁先生作簡要介紹,講座活動正式開始。在兩個多小時時間裡,張梁先生以樸實的語言分享了他從一個根本不知道「14+7+2」(登頂世界所有14座8000米以上的山峰、7大洲最高峰,以探險的方式徒步滑雪抵達南北極點)為何物的「菜鳥」,一步步成長為著名登山家、探險家的故事。

36歲第一次攀登雪山,18年間,張梁先生登頂雪山25座,9次放棄登頂,經歷4次重大山難,遭遇無數次雪崩,數度死裡逃生,目睹多名隊友遇難……終於在54歲成為完成人類「14+7+2」登山探險終極夢想的中國第一人。張梁先生的分享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整個過程伴隨著驚嘆聲、笑聲和掌聲。張梁先生對與會校友提出的問題,一一作出細緻耐心的解答,並鼓勵在深法大校友堅持信念、積極面對、迎難而上。

正如萬科集團創始人、張梁先生登山隊友王石在《張梁 ——我在地球邊緣》序言中所述:登過山的人都知道,只要我們翻過這座山,就超越了原先的自己,進而追求更高遠的理想;相信他的傳奇故事將會激勵更多的人行動起來,重新挖掘生活的意義。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與會校友在聽完張梁先生的分享後,對他不忘初心、勇攀高峰的拼搏精神印象深刻,紛紛表示更懂得了不畏艱難、永不言棄、敬畏自然、敬畏生命的重要意義,也更理解了張梁先生能取得如此偉大成就的來之不易。同時,校友們也對深圳校友會讀書會一年來的工作高度評價,對讀書會小組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地感謝,希望校友會讀書會在明年舉辦更多更精彩的主題讀書活動。

下午17:00時許,本期講座活動在集體合影后圓滿結束。

END

供稿:程   斌

供圖:王壹靖

編輯:王壹靖

審核:高   強、曾  瑾

相關焦點

  • 張梁:50歲,人生才剛剛開始
    ,2000年開始登山,14年間,他有條不紊地完成了十座八千米雪山,成功徒步南極穿越北極,在地球的三個極點均留下身影。四月底,在距離海拔8091米的世界第十高峰——安納普爾納峰峰頂只剩三百多米的地方,張梁做出了下撤的決定。那一次,他還挽救了三名滑墜隊友的生命。再次與死神擦肩,想到遠在家鄉的親人朋友,驚魂未定的張梁在心裡作出了放棄登山的決定,他甚至在山上錄了一段視頻向雪山話別「我熱愛雪山,但我更熱愛生命。安納普爾納峰將是我攀登8000米高峰的絕唱。再見,安納普爾納,再見,雪山。」
  • 《姬魔戀戰紀》張梁的憂傷
    某天張梁和二姐張寶在聊艾斯帶自己去動物園玩的事情,但是張寶聽了之後反應很平淡,還稱這些都是小孩子過家家一樣的事,有啥好炫耀的~這個反應讓張梁很憂傷,張寶苦口婆心的對妹妹說,你跟艾斯都交往了這麼久了,整天光想著玩玩玩的,其他都沒點進展,你到底是打算以愛人的身份和艾斯相處,還是只當他是個一輩子的玩伴
  • CAMEL駱駝助力張梁挑戰下一站 吉力馬札羅
    登山名將張梁從未停止過自己徵服世界高峰的腳步,日前傳出CAMEL駱駝戶外與張梁達成贊助合作,CAMEL駱駝戶外將為他今後的登山計劃提供專業裝備保護。目前張梁又有了新的登山計劃:國慶期間,他將向 「非洲屋脊」--吉力馬札羅山發起挑戰,作為新的合作夥伴,CAMEL駱駝為其打造的專款衝鋒衣將助其挑戰非洲之巔。
  • 地球邊緣,是什麼樣子的?
    地球邊緣是什麼樣子的?蒼涼?荒蠻?天地色變?地球邊緣是大起大落的地表起伏是大空間大節奏的雄偉景觀縱橫交錯、溝壑峽谷,一步之外、懸崖百丈流水如刀,為地表刻下一抹滄桑,更設下一道道屏障地球邊緣更是一片屬於強者去徵服的土地而它的樣子,正等待著我們來探尋…2018年,《中國國家地理》攜手TAYRON探嶽踏上徵程,來到大陸的腹地
  • 用雙腳丈量地球,普通人和修仙者要用多久
    地球,我們生活的地方,表面的大部分都是海洋,其餘部分則是陸地。赤道周長:40075.7km,也就是4萬公裡,是地球上最大的圓。一般成年人的質量在40kg到80kg之間,地球呢?地球的質量bai為5.965×10^24kg,就是60萬億億噸。相比地球,人類就是它身上的一顆細胞,太渺小了。
  • 如何徒手丈量地球?第一個測量地球周長的人——埃拉託斯特尼
    媽咪說:知識就是力量我們小的時候都想過這樣一個問題,就是地球究竟有多大呢?當然我們現在隨便上網一查就很容易知道答案了,不過對於遙遠的古人來說,這個問題可不那麼簡單。但是聰明的古希臘人早在公元前就已經知道大概的答案了,這就是咱們今天要說的,最美物理實驗第七名——埃拉託斯特尼的測量地球周長實驗。埃拉託斯特尼咱們在素數的專輯中曾經介紹過,他發明了一種尋找素數的方法叫做篩法,並且現在人們尋找素數所使用的方法就是通過埃拉託斯特尼的篩法改良而來的,但是這位的貢獻遠遠不止於此,他還是有據可考的最早丈量地球的人。而且,各位,這位可是名副其實的掃地僧。聽媽咪叔慢慢道來。
  • 宇宙有沒有邊緣?有的話是哪裡?沒有的話又是否循環?
    本文的標題極具哲學色彩,非常值得人深思回味,首先第一個問題,宇宙有沒有邊緣?有的人認為宇宙有邊緣,而有的人則認為宇宙沒有邊緣。認為宇宙有邊緣的人只是把宇宙當成了一個普通的空間,只是稍大一些,而認為宇宙沒有邊緣的人則是本來就把宇宙定義為一切。
  • 他憑職業去過60多個國家和地區:用生命長度丈量星球寬度
    用他的話說,他用自己生命的長度丈量這個星球的寬度。  今年41歲的王榮,去過六十多個國家和地區,上過珠峰,巡遊過南北極,僅南北極去了六次,日本、義大利、德國、法國去過幾十次。他是國際出境導遊、成都導遊協會副會長,江湖人稱「王子哥」。  「現在的生活就是我想要的生活,靈魂和腳步都在路上,有點停不下來。」王榮說,旅遊不僅僅在於風景,更在於每次遇到不同的人和事。
  • 地球邊緣驚險太空神秘生物:形似胎兒
    外星人、外星生命也可能以這種漂浮的方式傳播。最近有科學家聲稱有這種方式存在地球邊緣中。即地球大氣中的某些神秘生物。太空神秘生物        科學家在地球大氣層邊緣發現了一些非常原始的太空生物,這些生物的外貌看起來非常的詭異,
  • 地球上最厲害的極限牛人!在作死邊緣不斷試探,你知道是誰嗎?
    地球上最厲害的極限牛人!在作死邊緣不斷試探,你知道是誰嗎?來自義大利的車手維託裡奧布魯克被稱為是用車輪丈量時間的人。
  • 科學家稱如果地球是平面 人也不會從邊緣掉下去
    原標題:科學家稱如果地球是平面 人也不會從邊緣掉下去  中新網12月8日電 現代人都知道地球是一個球體。但如果地球是一個平面,生活在上面的人們會發生什麼事情呢?人們如果走到地球的邊緣,會掉下去嗎?近日,國外一個名為「扁平地球」的科研組織對這個問題展開了研究。
  • 發現不了外星人是因為地球處於宇宙邊緣?
    因為地球並不是人們想像中生活在宇宙中心的熱鬧地帶,而是處於宇宙的邊緣。為什麼這麼說呢?早在2013年就有科學家提出,我們地球所在的銀河系處於更大的室女座超星系團的末端,它的直徑達到2億光年!並圍繞著其他東西運轉。而整個宇宙是由無數類似室女座超星系團組成的纖維狀結構。室女座位於整個宇宙纖維結構的末端!地球則處於整個宇宙的邊緣地帶!
  • 地球生命起源被找到了?小行星進入太陽系,在地球上留下了生命?
    地球生命的起源被找到了?小行星進入太陽系後,在地球上留下了生命?在地球生命進化的過程中,有一個問題一直難以解決,那就是地球生命的起源是從哪裡開始的?針對於這一問題,科學家的觀點各不相同,部分學者認為地球上生命的出現是40億年前,在海底熱泉口所誕生的,因為這裡的溫度適宜,還擁有充足的水資源,生命在這裡誕生是理所當然的,而地球上所有的生命起源,都是由海洋生物所進化而來的。除了這一觀點之外,也有一部分學者認為,太陽系中生命的產生很有可能會和40億年前,太陽系的一場意外有很大的關係。
  • ——中國跑者白斌用雙腳丈量地球
    ——中國跑者白斌用雙腳丈量地球新華社記者駱飛從南極到北極,即便是乘坐飛機或船都不是易事。而白斌,一位普通的中國跑者,卻用雙腳從南極跑到北極。5月8日,在歷時433天、奔跑2.4萬公裡後,白斌從南極中國長城科考站抵達位於北極圈內的加拿大圖克託亞圖克。記者聯繫到白斌時,他正在加拿大溫哥華休息。回憶起這一年多的奔跑歷程,他話語間顯得激動而感慨。
  • 地球邊緣發現神秘太空生物:形似人類胎兒
    外媒報導稱,科學家在地球大氣層邊緣發現了一些非常原始的太空生物,這些生物的外貌看起來非常的詭異,有些類似尚未成型的人類胎兒。研究人員對於這樣勁爆的發現興奮不已,並堅信這些原始生命身上存在這地球生命起源的秘密。據介紹,這些太空生物是被發射的氣象氣球所帶回,其漂浮於距離地表30公裡的大氣層當中。
  • 玩家用腳丈量《無人深空》星球 耗時12小時卻很失望
    玩家用腳丈量《無人深空》星球:  或許一些玩家對於TheyCallMeConor的名字有些印象,他非常喜歡用腳來丈量各種遊戲的地圖尺寸,包括《全境封鎖》《正當防衛3》等等,然後再把視頻和數據po到網上分享給其他玩家。
  • 從地球到宇宙的邊緣有多遠?
    既然宇宙是沒有邊緣的,那就沒有從地球到宇宙邊緣有多遠之說。如果非要問有多遠? 那就是無限。這是根據愛因斯坦的宇宙論述對這個問題做出的回答。通過以上的描述,大家知道了「宇宙是有限無界」的觀點並不是宇宙大爆炸理論提出的。那麼現代的主流學說「宇宙大爆炸理論」是怎麼認為的?他們從愛因斯坦的靜態宇宙模型出發。
  • 宇宙丈量:天地之間,我們何其渺小
    而人類幾千年的探索,亦是為了不斷突破丈量宏觀微觀世界刻度的兩極。我們所感知的世界往往只是事物的表面,而我們的天地,不過是宇宙間的滄海一慄。科學的進步是我們逐漸認知自己過往的無知的過程。那麼在21世紀的今天,我們對這個世界宏微觀兩極又有多少了解了呢?
  • 在太陽系邊緣,旅行者2號發現一道「火牆」,是誰在保護地球?
    在太陽系邊緣,旅行者2號發現一道「火牆」,是誰在保護地球?在我們有能力探索宇宙之後,我們知道太陽是整個太陽系的中心,太陽也是太陽系當中最為強大的一顆恆星,很多的行星都會受到太陽的影響,而在宇宙當中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