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開發的5納米超高精度雷射光刻技術

2020-12-02 網易新聞

2020-12-01 23:57:35 來源: 富民

舉報

  今年7月,研究進展發表在中國科學院的官方網站上。中國科學院蘇州研究所和國家納米中心在《納米快報》上發表了題為「製備5納米間隙電極的超解析度雷射光刻技術」。「超解析度雷射光刻技術在5 nm納米間隙電極和陣列上」的研究論文介紹了該團隊開發的新的5 nm超高精度雷射光刻處理方法。

  

  該論文發表在《納米快報》(Nano Letters)上。圖片摘自ACS官方網站

  新聞發布後,外界開始沸騰。一些媒體聲稱,這項技術可能「突破ASML的壟斷地位」,「 China Chip取得了重大進展」。

  該論文的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劉謙對《財經》記者說,這是一種誤解,而且該技術不同於極紫外光刻技術。

  極紫外光刻技術主要解決了光源波長的問題。極端紫外線(Extreme Ultra-violet,簡稱EUV)是一種光刻技術,它使用波長為10-14納米的極端紫外線作為光源。

  集成電路的線寬是指可以通過特定工藝光刻確定的最小尺寸,通常稱為「 28納米」和「 40納米」。該尺寸主要由光源的波長和數值孔徑確定。掩模上電路布局的大小也會影響光刻的大小。當前主流的28-nm,40-nm和65-nm線寬工藝均使用浸沒式光刻技術(波長為134 nm)。但是,在諸如5nm的先進工藝中,由于波長限制,浸沒式光刻技術無法滿足更精細工藝的需求。這就是極端紫外線光刻機誕生的背景。

  中國科學院開發的5納米超高精度雷射光刻加工方法的主要目的是製造光掩模。這是集成電路光刻製造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並且是限制最小線寬的瓶頸之一。目前,中國生產的標線主要是低檔,大部分設備材料和技術都來自國外。

  劉謙告訴《財經》記者,如果可以將超高精度雷射光刻處理技術用於高精度光罩的製造,那麼有望提高我國光罩的製造水平,減小光罩的線寬。現有的光刻機晶片。這也是非常有用的。該技術完全獨立於智慧財產權,其成本可能低於目前的水平,並且具有產業化的前景。

  但是,即使該技術已經商業化,以打破荷蘭ASML(NASDAQ:ASML)在光刻機上的壟斷地位,仍然需要突破許多核心技術,例如透鏡的數值孔徑和透鏡的波長。光源。

  如果您將光刻機看作是倒置的投影儀,則該掩模相當於一張幻燈片。光源穿過掩模,並且將設計的集成電路圖案投影到光敏材料上,然後通過蝕刻工藝將圖案轉印到半導體晶片上。

  

  原理圖:首先通過雷射將電路設計寫在光掩模上,然後用光致抗蝕劑通過掩模將光源照射到矽晶片的表面上。

  通常,每個掩模版的布局是不同的,並且通常需要一組不同的掩模版來製造晶片。掩模版的生產要求非常高,這使其非常昂貴。例如,一套45nm節點CPU標線片的成本約為700萬美元。如今,隨著產品個性化和小批量化的趨勢,標線片的價格在整個晶片成本中迅速飆升。

  高埠罩在中國仍然是「瓶頸」技術。在半導體領域,除了可以獨立生產的英特爾(NASDAQ:INTC),三星(PINK:SSNLF)和臺積電(NYSE:TSM)之外,美國光電子公司(NASDAQ:PLAB)主要使用高端掩模。Dainippon Printing Co.,Ltd.(DNP)和Toppan Printing Co.,Ltd.(PINK:TOPPY)由三個公司壟斷。根據第三方市場研究機構前瞻性產業研究所的數據,這三家公司佔全球市場份額的82%。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圖:陳一帆

  而且,這項技術仍處於實驗室階段,要實現商業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ASML於1999年開始開發極紫外光刻機,直到2010年才發布第一款原型機。首款7nm極紫外工藝晶片於2019年商業化,歷時20年。這是技術必須從實驗室支付到商業用途的時間成本。

  半導體行業已經發展了60多年,實現摩爾定律的關鍵在於光刻機可以不斷實現更小的解析度,在單位面積上在晶片上製造更多的電晶體,並提高晶片的集成度。如果沒有光刻機,那麼根本就不會有先進的晶片製造。根據第三方市場研究機構Foresight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的調查,全球光刻機市場的74%在2019年由荷蘭ASML公司壟斷。ASML也是世界上唯一可以批量生產極限紫外光刻機的公司。

  

  如何突破專利保護層也是獲得完全獨立的光刻機的難題之一。極紫外光刻技術的領域就像是一個充滿地雷的戰場。ASML通過大量專利和智慧財產權保護來壟斷該技術。

  長期以來,該行業一直在嘗試另一條技術路線。例如,中國科學家和普林斯頓大學的周瑜於1995年首次提出了納米壓印技術,但仍無法克服商業化的困境。

  而且,極紫外光刻機的成功商業化不僅是ASML的工作,更像是一個集成的創新平臺,其中近90%的核心組件來自世界各地的公司。ASML通過收購開放了上遊業務。產業鏈,例如德國的卡爾·蔡司的雷射系統,美國的矽谷光刻集團的雷射系統以及西盟科技的紫外線光源。目前,沒有任何國家可以獨立完成光刻機的製造。在極短的時間內,中國幾乎不可能突破ASML在極端紫外光刻技術中的壟斷地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雷射光刻技術取得重大突破;① 近日,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
    完全自主研發,我國超高精度雷射光刻技術取得重大突破;① 近日,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張子暘研究員與國家納米中心劉前研究員合作,開發成功新型5nm超高精度雷射光刻加工方法。該技術使用了研究團隊所開發的具有完全智慧財產權的雷射直寫設備,打破了傳統雷射直寫技術中受體材料為有機光刻膠的限制,可使用多種受體材料,極大地擴展了雷射直寫的應用場景;② 華創證券指出,亞10nm的結構在集成電路、光子晶片、微納傳感、光電晶片、納米器件等技術領域有著巨大的應用需求,這對微納加工的效率和精度提出了許多新的挑戰。然而,長期以來雷射直寫技術很難做到納米尺度的超高精度加工。
  • 中科院突破5nm光刻技術壟斷?事實殘酷卻又是把雙刃劍
    (記者 陳洲)這半年來,關於中科院「突破ASML的壟斷」、「不用EUV光刻機就能造成5nm晶片」的消息刷爆了自媒體圈。然而,情況真是這樣嗎?《財經》新媒體近日的報導道出了事實真相:今年7月,中科院蘇州所聯合國家納米中心在《納米快報》上發表了題為《超解析度雷射光刻技術製備5納米間隙電極和陣列》的研究論文,介紹了該團隊研發的新型5 納米超高精度雷射光刻加工方法。
  • 中科院研發者回應5納米光刻技術突破ASML壟斷
    ,中科院蘇州所聯合國家納米中心在《納米快報》(Nano Letters)上發表了題為《超解析度雷射光刻技術製備5納米間隙電極和陣列》(5 nm Nano gap Electrodes and Arrays by a Super-resolution Laser Lithography)的研究論文,介紹了該團隊研發的新型 5 納米超高精度雷射光刻加工方法。
  • 中科院突破5nm光刻技術壟斷?事實殘酷卻又是把雙刃劍
    《財經》新媒體近日的報導道出了事實真相:今年7月,中科院蘇州所聯合國家納米中心在《納米快報》上發表了題為《超解析度雷射光刻技術製備5納米間隙電極和陣列》的研究論文,介紹了該團隊研發的新型5 納米超高精度雷射光刻加工方法。該論文的通訊作者博士生導師劉前特別強調,「不用EUV光刻機就能造成5nm晶片」是一個誤讀,超解析度雷射光刻技術與極紫外光刻技術是兩回事。
  • 中科院研發新型雷射光刻技術:不用EUV 直擊5nm
    荷蘭ASML公司是全球唯一能生產EUV光刻機的公司,他們之前表態7nm以下工藝都需要EUV光刻機才行。現在中科院蘇州納米所的團隊開發了一種新的雷射光刻技術,不需要使用EUV技術就可以製備出5nm特徵線寬。
  • 中科院5nm光刻技術突破西方壟斷?實情是這樣
    中國以舉國之力投入晶片(晶片)研製,但作為生產高端晶片的必要設備,最先進的光刻機仍由西方壟斷。 中國科學院早前發表論文,介紹最新研發的一種「5納米超高精度雷射光刻加工方法」,燃起國內晶片業起飛的希望。 但事實證明仍空歡喜一場,負責撰寫的中科院學者昨日(1日)開腔,形容是外界誤讀。
  • 發表5納米雷射光刻研究後刪文,中科院回應爭議
    綜合媒體12月2日報導,這篇論文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納米快報》。中科院官網當時還報導稱,研究團隊針對雷射微納加工中所面臨的實際問題出發,解決高效和高精度之間的固有矛盾,開發的新型微納加工技術在集成電路、光子晶片、微機電系統等眾多微納加工領域展現廣闊的應用前景。
  • 中科院5nm光刻技術突破西方壟斷,實情是怎樣的呢?
    中國科學院早前發表論文,介紹最新研發的一種「5納米超高精度雷射光刻加工方法」,燃起國內晶片業起飛的希望。但事實證明仍空歡喜一場,負責撰寫的中科院學者昨日(1日)開腔,形容是外界誤讀。 該篇論文7月發表,隨後在國際知名期刊《納米通訊》(Nano Letters)刊登。
  • 華為有點小激動,國產自研5nm光刻技術新突破
    據悉蘇州納米所聯合國家納米中心在超高精度雷射光刻技術上取得重要進展。蘇州納米所在無機鈦膜光刻膠上,實現了1/55衍射極限的突破(NA=0.9),也就是5nm的規模生產能力的基礎。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和國家納米中心,在Nano Letters上發表了題為「5 nm Nanogap
  • 中國開發了5納米雷射光刻機?
    2019年第17屆ieee國際集成電路設計與工藝會議通知,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和國家納米科學技術中心傳出了新的好消息中國半導體終於傳出喜訊,中國科學院宣布,5納米製程的集成電路光刻設備或許離中國不再遙遠,國內一家研究公司已經開發了一款
  • 中科院5nm雷射光刻技術到底是什麼?
    其實這篇文章談到的主要是超高精度的無掩模的雷射直接刻寫,這個和晶片加工那個光刻機說沒關係吧,都是微納加工的手段。說有關係吧,光刻機是商業製造晶片,這個雷射光刻目前只能在實驗室裡刻點溝溝道道,寫個圖案玩,離工業應用還十萬八千裡。下面,量子菌就帶大家粗略的讀讀這篇納米神刊Nano letters的文章。
  • 基於雙光束交疊法的5nm超高精度雷射直寫技術
    近日,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張子暘教授與國家納米中心劉前教授領導的課題組利用雙雷射束交疊法,基於光熱反應機理,實現了特徵尺寸5 nm的超高精度加工,打破了衍射極限的1/55,並且製備出了反應「熱點」位置和強度可控的電調製微納傳感器。
  • 我開發新型飛秒雷射等離子激元光刻技術 可加工石墨烯
    我開發新型飛秒雷射等離子激元光刻技術 可加工石墨烯 2020-05-11 02:57:20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李赫 責任編輯:李赫
  • 中國5nm光刻技術突破,高漲的市場情緒下,相關標的具有交易機會
    據中科院7月7日官網報導稱,近日,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員張子暘與國家納米中心研究員劉前合作,在Nano Letters上發表了題為5 nm Nanogap Electrodes and Arrays by a Super-resolution Laser Lithography的研究論文,報導了一種新型5nm超高精度雷射光刻加工方法。
  • 中國學者開發新型飛秒雷射等離子激元光刻技術,可加工石墨烯
    中國學者開發新型飛秒雷射等離子激元光刻技術,可加工石墨烯 陸成寬/科技日報 2020-05-11 08:34
  • 中科院研發者回應5納米光刻技術突破ASML壟斷,真相是這樣的!
    近日,中國科學院官網上發布的一則研究進展顯示,該團隊研發的新型5nm超高精度雷射光刻加工方法,隨後這被外界解讀為,已經5nm ASML的壟斷,對此相關人士也是進行了回應。
  • 中科院5nm雷射光刻加工方法被誤讀
    近日,《財經》雜誌發文澄清了一個關於中科院光刻技術突破ASML的誤讀傳言。事情可以追溯至今年7月,中國科學院官網上發布了一則研究進展相關消息,中科院蘇州所聯合國家納米中心在《納米快報》(Nano Letters)上發表了一篇題為《超解析度雷射光刻技術製備5納米間隙電極和陣列》(5 nm Nano gap Electrodes and Arrays by a Super-resolution Laser Lithography)的研究論文,介紹了該團隊研發的「
  • 中科院5nm光刻技術研發成功,但有人卻不看好,這是為什麼?
    近日,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員張子暘與國家納米中心研究員劉前合作,成功研發出了一種新型5nm超高精度雷射光刻加工方法。這種方法有別於傳統的縮短雷射波長或增大數值孔徑的技術路徑,打破了傳統雷射直寫技術中受體材料為有機光刻膠的限制,可使用多種受體材料,擴展了雷射直寫的應用場景。
  • 「5 nm光刻技術」被誤讀,中科院研究者講訴真相
    今年7月,中國科學院官網上發布了一則研究進展,中科院蘇州所聯合國家納米中心在《納米快報》(Nano Letters)上發表了題為《超解析度雷射光刻技術製備5納米間隙電極和陣列》(5 nm Nano gap
  • 中科院研發者回應5nm光刻技術突破ASML壟斷:這是一個誤讀
    近日,中國科學院官網上發布的一則研究進展顯示,該團隊研發的新型5nm超高精度雷射光刻加工方法,隨後這被外界解讀為,該團隊已經突破了5nm ASML的壟斷,對此相關人士也是進行了回應。據《財經》報導稱,該論文的通訊作者、中科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劉前公開回應稱,這是一個誤讀,這一技術與極紫外光刻技術是兩回事。按照劉前的說法,如果超高精度雷射光刻加工技術能夠用於高精度掩模版的製造,則有望提高我國掩模版的製造水平,對現有光刻機的晶片的線寬縮小也是十分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