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財經》雜誌發文澄清了一個關於中科院光刻技術突破ASML的誤讀傳言。
事情可以追溯至今年7月,中國科學院官網上發布了一則研究進展相關消息,中科院蘇州所聯合國家納米中心在《納米快報》(Nano Letters)上發表了一篇題為《超解析度雷射光刻技術製備5納米間隙電極和陣列》(5 nm Nano gap Electrodes and Arrays by a Super-resolution Laser Lithography)的研究論文,介紹了該團隊研發的「新型5nm超高精度雷射光刻加工方法」。
截圖自ACS官網
這一消息被一些媒體誤讀為可以「突破ASML的壟斷」、「中國芯取得重大進展」,「中國不需要EUV光刻機就能製作出5nm工藝的晶片」。
日前,這一論文的通訊作者、中科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劉前告訴《財經》雜誌,稱這是一個誤讀,中科院這一技術與極紫外光刻技術是兩回事。
極紫外光刻技術是以波長為10-14nm的極紫外光作為光源的光刻技術。
而中科院研發的「5nm超高精度雷射光刻加工方法」的主要用途是製作光掩模,目前,國內製作的掩模板主要是中低端的,裝備材料和技術大多來自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