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解讀餐飲行業「全渠道」,營收躍遷的新通道

2020-12-04 騰訊網

在面對客流「碎末化」現狀,餐企該如何做有效觸達?一文中,小編描述的「全渠道」引起廣大餐飲人的興趣與注意,有粉絲在後臺留言說,希望小編解讀下「全渠道」。

所以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下「全渠道」。

什麼是「全渠道」

「全渠道」源自零售行業,英文「Omni-channel」,由「Multi-channel」演變而來。Multi-channel 指「多渠道」,Omni-channel意為「全渠道(或全方位渠道)」。

多渠道,指商戶在線下(實體門店)、線上(自營平臺、第三方平臺、媒體平臺等)多個渠道分別進行營銷活動,這些活動相互獨立、沒有直接關聯;而全渠道,並不是指「所有渠道」,而是指「全方位、顧客體驗與權益一致、互通的跨渠道體系營銷」,這裡的活動經過事先的整合設計,相互間高度關聯。

相較多渠道,全渠道更強調的是「渠道間的整合性」與「顧客權益與體驗的一致性」。

儘管餐飲與零售存在明顯的行業區隔,然而近年來,隨著餐飲零售化、線上線下一體化趨勢的明朗化,零售業豐富成熟的渠道體系,對於餐飲行業的發展開始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

「全渠道」變遷史

依照零售業的變遷史,全渠道經歷了:從單渠道時代、多渠道時代、跨渠道時代,到如今(國內)剛剛起步的全渠道時代。

單渠道時代:千禧年之前,商戶與消費者發生交易的場景以實體門店為主,主要輻射門店周邊,是「磚頭+水泥」的時代。

多渠道時代:大約在2000-2011 年間,網際網路衝擊下,淘寶等電商平臺的崛起,線上消費普及化。實體門店遭受嚴重衝擊,商戶開始布局線上與線下雙(多)渠道,是「滑鼠+水泥」的時代。

跨渠道時代:2012年以後,移動網際網路發展迅速,民眾物質生活富足,消費升級、開始注重綜合體驗,迫切要求打破從線上到線下的界限,因此商戶開始布局O2O即線上與線下一體化的跨渠道,是「滑鼠+水泥+行動網路」的時代。

全渠道時代:2018年以後,隨著網絡原住民的崛起,對購物、娛樂和社交的全數位化體驗有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有形店鋪與線上店鋪,社交媒體(微信、小程序、抖音、微博等)愈來愈成為商戶更有價值的渠道,一些領先的商戶開始全方位地打造下一代渠道體系,是「滑鼠+水泥+行動網路+社交網絡」的時代。

對照餐飲行業從「實體門店」、「實體門店+線上外賣」、到如今「實體門店+外賣+新零售」的發展歷程,不難看出二者之間的相似程度與關聯性。而從以外賣為代表的多渠道,或以O2O為特色的跨渠道,升級到以體驗一致為目標的全渠道,必然成為餐飲行業發展的關鍵趨勢之一。

基於十餘年的行業深耕的積澱,奧琦瑋整合了餐飲與零售行業的底層商業思維,推出了符合餐飲實際情況的「全渠道」架構。

奧琦瑋首席架構師胡協剛指出,「未來餐飲的發展必然是『堂食、外賣、自提及新零售』四位一體的消費場景及相應的業務模式,奧琦瑋創新性地推出一個同時覆蓋這四大業務的一體化解決方案——OMP運營管理平臺,以『全渠道運營、全場景服務、全流程管理、全產能調度』為核心特性,幫助餐企一站式實現門店數位化轉型升級。」

胡老師還提到,OMP的首要特性,便是全渠道架構。這種架構的引入,能夠讓餐企根據自身需要和能力現狀,從容地布局多渠道、跨渠道乃至全渠道;奧琦瑋OMP提供的一站式解決方案,能夠讓餐企在未來向全渠道體系升級過程中,無痛遷移且不再重複投資。

「這一切功能價值的實現,均建立在OMP對中臺核心架構的大膽引入,並讓傳統POS的重要性降級,作為代客下單的渠道之一。所有這些,都讓未來渠道創新與快速變現的可能性大大提升」,胡老師最後總結。

「全渠道」的價值

「全渠道」講究「顧客至上」「消費者為王」,將消費者從開始接觸品牌到最終購買的旅程劃分出「搜尋」、「比較」、「下單」、「體驗」、「分享」五個關鍵節點,並要求商戶在這些關鍵節點保持「零距離接觸」與「精準化營銷」。

這樣做的目的在於:

對於消費者而言,不管是通過小程序、微信公眾號或者是官方App旗艦店等,當打開與商家產生連接的觸點時,看到的就是自己需要的東西,而不是眼花繚亂、需要花時間去發現的推銷信息。例如,餐廳上新了一道菜品,觸達到的顧客就是那些對這個菜品有興趣的人。

對於餐飲商家而言,全渠道運營能夠做到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任何形式響應會員/顧客的消費需求,並且能夠在不同的渠道(線上、線下;自營、第三方)精準觸達消費者,即時地滿足他們的需求。

很多場景下,互相獨立的渠道往往給顧客的消費帶來不便,例如顧客的紙質優惠券無法在小程序下單時直接核銷使用;全渠道則意味著,無論線上或線上都是打通的,例如,上述紙質優惠券可以列印唯一二維碼讓顧客掃碼核銷。

整個過程,商戶還可以跟蹤與累積消費者購物全程的數據,並通過與消費者的及時互動,掌握消費者在購買過程中的決策變化,並給到消費者個性化推薦,提升購物體驗與復購率。

相信不久的將來,餐飲行業也可以給顧客帶來「全渠道式」的便捷消費,權益共享,體驗一致。作為餐飲數位化轉型的踐行者,奧琦瑋願藉助技術與專業的力量,幫助更多的餐飲企業在「全渠道體系」的構建與運營上加油助力,共同推進餐飲產業的變革與發展。

相關焦點

  • 深度解讀2020餐飲行業深度報告丨行業解讀
    這兩天看了招商證券的2020餐飲行業深度報告,對餐飲行業的現狀及發展趨勢做了比較詳細的數據解讀數據已經說的很清楚了,餐飲百強企業的營收總和才佔了總行業的7%,也就是說這個行業依舊是廣闊天地,大有作為,做餐飲機會永遠都有,關鍵在於怎麼去做。 如今的餐飲,正處於一個轉型時期,每一個品類裡都存在巨大的機會,套用一句網上的話說:在新餐飲模式下,所有的餐飲生意,都值得重新做一遍。
  • 突破時間與空間,+零售讓餐飲從5萬億進軍16萬億?
    從最初的線下門店代金券,到團購平臺的團購券,再到現在電商平臺的禮券卡,餐飲「屯券」式消費將餐飲帶到零售領域,盈利渠道和能力得到指數級提升。 除了天貓官方旗艦店、微商城,奈雪的茶還在雙11期間拓展了京東官方旗艦店,奈雪主打的新零售產品:茶禮盒、零食、卡券包等也全渠道參與熱賣,其中名優茶禮盒"一周好茶"目前全渠道銷量超15萬盒。
  • 2018餐飲行業發展趨勢:新零售進化空間巨大、飲和餐平分秋色...
    1、野蠻生長   從3.9萬億到14萬億   餐飲新零售進化空間巨大   2017年,餐飲行業總規模是3.9萬億。未來的空間有多大?因為它將近40%的營收是零售化產品,比如月餅。   從上述的信息裡,我總結出兩個信息:凡是零售化和連鎖化特徵非常強烈的中餐品牌,營收都很高。凡是非常複雜、產品線豐富的正餐類品牌,反而市值或者營收沒有那麼高。   也就是說,現在的中國餐飲行業,雖然浪比較大,空間比較大,但真正的大企業還不夠多。
  • 深入推進餐飲行業治理 不斷提升食品安全水平
    餐飲消費是安徽消費增長的重要拉動力之一。據省餐飲行業協會統計,全省餐飲類市場主體超過25萬戶,其中小餐飲商戶佔一半以上,帶動就業超過百萬人。餐飲業作為典型的窗口行業、民生行業,在吸納就業、帶動三產發展、增加稅收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年上半年,我省餐飲企業網際網路營收5.3億元,同比增長58.8%,其中,小餐飲商戶佔比較大。
  • 送餐機器人餐飲行業智能化轉型關鍵
    據廈門晚報報導 近日舉行的2020年廈門餐飲行業產品對接會上,餐飲行業智能化更加突顯。數個不同品牌、不同功能的送餐機器人穿梭在會場,既提供服務,也作為展示,託盤裡擺放著各種點心、飲料等供人取用,吸引眾多餐飲商家諮詢。
  • 賦能餐飲新零售,旗魚點餐完美串聯網際網路+餐飲商家
    網際網路+的時代下,消費群體年輕化和技術革新為餐飲行業帶來了困難與機遇。消費群體的改變是傳統餐飲行業革新的動力。為了立足,餐飲商家就需要順應時代,跟緊步伐,從品類、服務、智能化數據應用等等做改進。新零售,以消費者體驗為主中心的數據驅動的泛零售形態,是在這個趨勢之下應運而生的,其中,餐飲行業涉及到的方面相比之下更廣泛。
  • 中飯協會長韓明:行業呈現六大特徵,你「讀懂」了幾個?
    2、點多面廣,行業集中度不高韓明會長在採訪中提到一項數據,規模以上企業營收僅佔全社會餐飲收入的21%,其中,按照中國飯店協會給出的數據,前100強餐飲企業集團僅佔全社會餐飲收入的5%左右。這意味著,雖然我國餐飲行業的規模比較龐大,但仍以中小餐飲企業居多。「規模小、數量多、分布散」依然是餐飲行業的主要特徵。
  • 粒子躍遷技術成食材淨化器行業新寵
    、離子幹擾、粒子諧振、離子還原技術等技術難關,填補了食材淨化器行業空白。行業普遍技術不高,大部分企業都只能掌握粒子躍遷技術中的一種技術,為了避免粒子之間的相互幹擾,等離子、水羥基、水素水、物理諧振技術只取其一,不得不將其它技術排斥。
  • 年終大盤點 一文讀懂2018年冷凍食品行業
    小龍蝦借世界盃瘋狂帶貨,安井食品三次擴產,思念暖廚領銜搶灘外賣市場,油條品類大爆發,餐飲渠道成凍品新「賽道」……站在2018年的尾巴上回首這一年,冷凍食品行業可謂風雲變幻,極不平靜。
  • 零售、餐飲等行業的又一利好出現 入群二維碼優化社群運營刺激新商機
    具體來說,當企業員工使用企業客戶群,主動邀請進群的人數超過100人時,不需要好友關係認證,就能自動通過入群二維碼創建新群,並邀請更多新用戶進入新的企業微信客戶群,從而進行社群裂變、商業化運營。據悉,入群二維碼觸達用戶的方式主要有群發消息、微信社群、朋友圈、直播和線下物料,用戶直接掃描入群二維碼即可進群。
  • 百果園全渠道發展 領跑水果新零售
    聯商網消息:近日,國內知名數據諮詢機構Analysys易觀發布了《易觀:2018中國生鮮電商行業年度綜合分析》報告。2017年,生鮮電商借「新零售」的東風再次被點燃,有萬億市場商機的生鮮電商,在市場投資收緊並向頭部品牌聚攏的大環境下,「發揮自身優勢,尋求不同發展路徑」成為行業現實寫照,其中,巨頭企業正在發力探索滲透線上線下市場。
  • 營收翻倍、市值大漲,盤點國內IVD企業的新冠疫情經營生長曲線
    一場始於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迅速席捲全國,而後衝擊全球,對於任何行業的任何經營者,2020年的上半年都不可謂不特殊。體外診斷(IVD)行業在抗疫之戰中十分「出圈」,核酸檢測的概念借力新冠疫情,在投資者中迅速滲透。
  • 粒子躍遷挑戰技術極限,推動食材淨化器行業技術革新
    粒子躍遷技術系涵蓋了食材淨化器濾料複合技術、防汙技術、耐腐蝕技術、自潔技術、陣結構吸附技術、離子幹擾、粒子諧振、離子還原技術等技術難關,填補了食材淨化器行業空白。粒子躍遷技術絢麗而深邃,尤其是陣結構技術和粒子諧振生技術將成為未來食材淨化器行業必不可少的核心技術。
  • 在穗新設體驗中心 雀巢深耕專業餐飲
    「中國是雀巢專業餐飲的全球第二大市場。隨著中國的消費者需求升級,雀巢專業餐飲將致力於為中國食客提供更高質量、更美味和更健康的飲食產品。」雀巢專業餐飲策略業務單元全球高級副總裁翟國彪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廣州體驗中心的建立彰顯了雀巢對中國餐飲市場的信心。加碼專業餐飲據了解,該新體驗中心位於廣州海珠區,佔地700多平方米。
  • 食品飲料行業研究與投資策略:機遇與改變
    線下門店客流量受損的同時,連鎖業態的恢復進度始終不及預期,因此連 鎖品牌將經營重點放在擴張門店數量層面,加強逆勢開店和行業整合,包 括餐飲連鎖品牌及滷味、奶茶等輕餐飲連鎖企業。 線下流量加速轉移至線上,電商流量加速匯聚,同時新零售業務因為線上 線下服務一體化、便民服務突出而加速發展。
  • 美團三季報營收354億元 「食雜零售」新業務增長最快
    11月30日,今年以來最高漲幅一度達380%的美團發布了三季報,公司當季營收同比增長28.8%至354億元,調整後淨利潤約為21億元,同比增長5.8%。主體業務重回正增長以及包括「食雜零售」在內的新業務發力,成為本季度財報的一大看點。
  • 全渠道時代,品牌商如何抓住消費者?
    ,品牌商營銷面臨新挑戰 ·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興起,用戶在線上的觸點增多,購物旅程呈現線上、線下無縫融合趨勢,全渠道消費興起。 目錄 一. 全渠道消費驅動營銷變革 二.
  • 海底撈直面中年危機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光大證券分析師陳彥彤和看好海底撈從一二線城市向低線城市擴展的優勢,因為其「有足夠的品牌力」。可以說 「海底撈進入後,三四線原有餐飲品牌,將受到很大衝擊」,餐飲專家王冬明也做出了同樣的判斷。 和君諮詢合伙人李雪松則認為,疫情下海底撈在一二線城市更具潛力。首先,當前的火鍋消費熱點地區,還是在消費單價高的一二線城市。
  • 今日直播 | 天津大學強基計劃權威專業解讀(附最全諮詢渠道)
    今日直播 | 天津大學強基計劃權威專業解讀(附最全諮詢渠道) 2020-05-16 16: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餐飲設備回收生意旺,折射餐飲行業冷暖
    劉宏兵回收的餐飲設備堆積在倉庫門口。受訪者供圖新華社北京6月15日電(記者劉婧宇)6月15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餐飲設備回收生意旺,折射餐飲行業冷暖》的報導。從年初到現在,不少行業尤其餐飲業受疫情衝擊生意不景氣,而幾個在上海做餐飲設備回收的90後,卻忙得不亦樂乎——白天忙著砸牆拆店,夜裡經常被電話吵醒,不是被催問有沒有蒸箱,就是打聽有沒有刨冰機……很多剛收的餐飲設備沒進倉庫就賣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