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2020年阿里巴巴達摩院青橙獎
評選結果揭曉
10位平均年齡不足32歲的
硬核青年科學家獲獎
其中有3位來自徐州
每人獲得100萬元獎金!
達摩院青橙獎
達摩院青橙獎(DAMO Academy Young Fellow)旨在發掘和支持對科技進步有關鍵推動作用的青年科學家,目標對象是35周歲及以下的中國學者。
2020年青橙獎收到317份有效申報,有23位院士、2位圖靈獎得主、29位IEEE/ACM Fellow撰寫推薦信,舉薦他們心目中的人選。
3位獲獎的年輕徐州籍科學家
不僅研究成果硬核
而且非常有個性
來認識一下呀
趙保丹29歲
浙江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研究方向:新型半導體材料在光電中的應用
本科畢業於南京大學物理學系,博士畢業於劍橋大學。已發表SCI論文20多篇,曾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
她以成本低廉的新方法突破了鈣鈦礦LED效率的世界紀錄。
在生活中,趙保丹是個陽光美少女,她喜歡粉紅色,從小理科就好,從來沒為讀書苦惱過。讀大學時,她選了物理專業,「因為物理越學越簡單,最後統一成幾個公式,很美。」她說,女生也可以做硬核科研,「靈感好、心細都是女生做科研的優勢」。
獲獎理由:她探索了鈣鈦礦材料中的能量損耗機理,實現了更加高效環保的新型光電器件。
聶禮強35歲
山東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研究方向:多模態融合、推理與搜索
他本科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博士畢業於新加坡國立大學。
近5年,共發表CCF A類會議或IEEE/ACM期刊100餘篇,Google 學術引用7700餘次,單篇高達引用1400多次。
他建立了能讓AI理解上下文的多模態對話系統。
聶禮強是一個非常熱愛運動的學者。他對學生的要求是,不能成為光會寫論文的「書呆子」,除了會學習和科研,還要成為家庭和社會需要的人。
他鼓勵學生在讀博期間戀愛、結婚,要求身體條件好的學生跑完半程馬拉松才能畢業。
獲獎理由:他賦予了對話機器人對多模態場景感知、理解與推理的能力,讓人機互動變得更自然。
鄧嶽34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研究方向:AI與生命科學交叉領域
他博士畢業於清華大學自動化系,曾在美國兩所世界知名醫學研究中心做博士後。
已在Springer出版人工智慧英文專著一部,在Nature、Cell子刊及AI領域頂級刊物發表論文41篇,獲得5項國際論文獎。
他曾在國際上首次實現「百萬級神經元腦圖譜」。
博士畢業後,鄧嶽從計算機領域轉向人工智慧與生命科學的交叉學科。
生命科學中有很多科研的無人區,能以極微觀的方式了解生命的本質,研究成果又能使很多人受益,他覺得這樣的工作「很酷」。
未來,他希望用人工智慧技術緩解醫療資源分布不均,「把頂級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
獲獎理由:他將智能感知技術與腦科學交叉融合,啟發新一代人工智慧的研究。
編輯:朱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