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很多「文科生」來說,「物理」在腦海中留下的印象僅僅停留在中學階段;即使是大學時上過些物理課的理工科學生,如果不是在工作中常常用到,放上幾年,也不免生疏。
不過這看起來沒有什麼大礙,畢竟日常生活中,你似乎並不總需要用到相對論或者量子力學。
嗯,「似乎」,「並不總」。
在病毒襲來之前,人們也「似乎並不總」需要戴口罩。
但有些涉及物理知識的誤導信息就像病毒一樣廣泛存在,隨時伺機對社會發動攻擊。
2016年2月11日,美國「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宣布,該機構在設備升級之後終於如願以償地探測到一起雙黑洞併合引力波事件——這也是人類第一次直接探測到引力波的存在。
然而幾天之後,有好事者翻出了幾年前一檔中國電視節目片段,謬稱有個「民間科學家」「五年前就已經提出引力波」,「卻受到主持人譏諷」。把百餘年前愛因斯坦相對論的一個推論的提出,歸功到一個沒有受過任何物理科研訓練的狂人身上,這種毫無物理學史常識的說辭居然意外引發網際網路上不少人的共鳴,成為一時間的怪現象。
2019年,有媒體曝光一些機構開展所謂「量子波動速讀」培訓,宣稱利用量子力學中的「波粒二象性」,可以讓學員在快速翻動書本的時候記住整本書的內容——「快速」,大概就是一秒翻完那麼快。
這麼荒誕不經的培訓內容,居然可以買到幾萬塊錢,還有不少人真的把孩子送過去接受「培訓」。「當你聽到一個不是物理學家的人說起量子二字,幾乎可以肯定有一大坨牛糞正在被灌入你的腦中」,這句話用在這裡,再合適不過。
打著量子旗號的還有很多邪性的東西。
比如「量子療愈催眠」——一種聽上去似乎有點「科學味兒」的「靈性類服務」。然而量子力學並不能如其宣稱地帶人接觸「前世」與「來世」,在名字裡加上量子兩個字並不能讓一個東西真的變科學、更無法讓它變成魔法。
動輒要幫人連接「高我」的「靈性類服務」在輿論注意不到的社會邊緣攻城略地,它們花樣繁多,然而其中許多都喜歡套用一些物理名詞、喜歡用「密度」「頻率」「維度」來描述人的精神狀態。
雖然稍有常識的人便會避之唯恐不及,但仍有太多人的頭腦,缺乏物理學常識的保護,不免在心智脆弱時淪為這些話術的獵物。
怎樣預防被凡此種種披著物理學外衣的誤導信息帶偏?學點真正的物理學,讓思想打好疫苗、讓大腦帶好口罩,才能在魚龍混雜的信息場中百毒不侵。
諾貝爾獎得主門生、物理學博士嚴伯鈞的新書《六極物理》就是這樣一本帶你領略真·物理學之概貌的小書。它從極快、極大、極重、極小、極熱、極冷這「六極」切入,介紹了現代物理學幾個重要領域——相對論、量子力學、天體物理和宇宙學、凝聚態和材料科學——的基本概念,那些你常常聽到卻說不清楚的事情,黑洞、弦論、平行宇宙、時空彎曲、量子糾纏等等,這本小書都做了淺易直白的講解。
祝你常識護體,腦力強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