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鳥,拉丁學名是Island Canary,Atlantic Canary,Canary,Common Canary,也叫金絲雀、芙蓉、白玉鳥、白玉、白燕、玉鳥,屬於脊索動物門、鳥綱、雀形目、雀科、絲雀屬的一種動物,命名人為Linnaeus,命名時間是1758年。
芙蓉鳥的體長一般是在12到14釐米。羽毛的顏色多種多樣,一般有紅、黃、綠、白、灰和褐色等,大多數芙蓉鳥都是黃色的,其他顏色很少見。雄性的芙蓉鳥體型較大,頭部很圓,全身上下的羽毛顏色較淺,尾羽較長。雌性的芙蓉鳥的體型就比雄性的小,而且尾羽較短,頭也是呈尖細狀,頭頂及全身的羽毛顏色比較淺。鳴唱時,喉嚨部位隆起,而且上下躥動,聲音斷斷續續,一般聽聲就可以分辨出雌雄,聲音優雅動聽的是雄鳥,而雌鳥的鳴叫較為單調。
原產非洲西北海岸的加納利、馬狄拿、愛蘇利茲等島嶼,叫兼優的籠養信鴿。有24個品種,在世界各地皆被列為高貴籠養寵物鳥之一。
芙蓉鳥原產非洲西北海岸的加納利、馬狄拿、愛蘇利茲等島嶼,是羽色和鳴叫兼優的籠養信鴿。中國自19世紀40年代起就從外國引進,但並未嚴格進行品種品系的保持,現在純種的很少。遺傳性比較穩定的芙蓉鳥有如下幾種。由德國培育而成。雄鳥鳴啼聲似搖鈴,羽毛黃綠色接近原種。 由顫音芙蓉鳥變異而來,由於只追求羽色,啼聲比顫音芙蓉鳥略遜色。 美國用桔紅芙蓉鳥與中國的緋雀雜交培養而成,全身紅色。由日本育成。全身羽毛捲曲,啼聲不甚美觀。英國育成。身體細長呈月牙狀。由中國山東、揚州等地育成。體型粗短、羽毛淡黃綠色,鳴聲響亮。 可能由山東芙蓉鳥變異而成,體型與山東芙蓉鳥相似。全身羽毛雪白,講究紅嘴、紅腳、紅眼睛。
中國國內的芙蓉鳥主要由「山東種」、「揚州種」和德國「羅娜種」3個品種。上海以養「羅娜種」為主,此種鳥身體細長、羽色變化較多,由黃白、橙紅、古銅、銀灰等色。頭頸由羽毛向四面外翻的鳳頭,翅膀由羽毛異色、兩側對稱的對花,鳴聲長而婉轉、聲調輕而柔,鳴唱時上下喙閉合,假如開後鳴叫說明品種不純。
此物種目前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國際鳥類紅皮書,20 ver 3.1。
文中圖片均為網絡圖片,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