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歷史上的選賢制度

2021-01-21 法制網

「選賢與能」出自《禮記·禮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與」通「舉」,「選賢與能」亦作「選賢舉能」,即選舉賢能之人。

中國自上古時期便已經開始了選賢的實踐。夏商周三代之前,帝位繼承實行禪讓制,推選繼承人的過程就是在選賢舉能。《史記》記載,堯帝在他在位70年時,希望從四方諸侯中選出繼任者,但大家都以德行淺陋而推辭。堯帝則命大家舉薦賢德之人,不論其出身是否高貴貧寒。大家都一致推舉了舜。舜當時地位低微,但德行高尚,是一位至孝之子。他的父親不遵德義,母親不講忠信,弟弟狂傲無理,但是舜都能用孝順友愛之心與他們親睦共處,並運用智慧使他們提升,而不至於發展到奸惡的程度。舜被舉薦出來之後,堯帝沒有立刻讓位,而是對他經過了細緻的考察。堯將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舜,以此來考察他齊家的能力;讓自己的九個兒子與舜交朋友,觀察他為人處世的能力。結果,堯的兩個女兒不敢以驕慢自居,九個兒子都更加忠厚謹敬。堯又命舜處理政務,考察其教化百姓、統領百官、政事、外交、祭祀等能力。最後,又考察舜的生存能力,在山林川澤中遇到暴風雷雨,舜從不迷失方向。3年的考察,可謂歷試諸難。在舜的帶領下,民皆德化、百事振興、諸侯和睦、風調雨順。舜以優異的政績,在民眾中贏得了廣泛的信任和擁戴。堯才將帝位禪讓給了舜。

中國歷史上的選賢制度,都能從堯舜這裡找到歷史淵源。首先,選賢的標準是德才兼備,以德為先。以孝德為本的選賢標準,從堯舜算起,在中國傳承了近五千年。其次,在任命之前,要對候選人作全方面的考察,就像堯從「公」「私」兩方面來考察舜。在「私」的方面,為什麼要考察齊家的能力?因為《大學》中說,「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公」的方面,考察的不僅是政績,還有在民眾中的口碑,在「大事」上看德,在「小節」中察德。最後,選賢之後,舜沒有立即繼位,而是經歷了歷練和考核,在一個時間段內積累從政經驗,再根據政績以及民眾的反響,進行晉升。

從漢代開始,中國歷史上先後出現了三種重要的選舉制度,察舉制、九品中正制和科舉制。察舉制分為舉賢良方正、舉孝廉、舉直言、舉文學、舉茂才(秀才)等,即舉薦德行高尚志節清白之人,舉薦孝敬父母行為清廉之人,舉薦能直言極諫之人,舉薦博通經史之人,舉薦才能出眾之人。察舉制包含有自下而上的舉薦和自上而下的考察,在鄉黨之間觀察德行,在官職之上考察能力,有政績者再察選至中央,作進一步考試和任用。

察舉制中頗具特色的是「進賢受上賞,蔽賢蒙顯戮」的連帶責任制。這種制度早在戰國時期的典籍中就有論述。例如,《群書治要·尸子》中講到:若能做到舉薦賢者有賞,舉薦不肖者要負連帶責任,若是沒能舉賢,便是無能之人,如此一來,人們就會多舉薦賢者了。而且,臣子若立大功,便追問誰是舉薦人,一同賞賜;若是犯了大過,也同樣追問是誰任用了他,連帶處罰。到了漢代,連帶責任成為一種制度。《漢書·武帝紀》記載,漢武帝曾下詔命人討論不舉薦賢良的郡縣官吏應如何治罪。專司官吏上書分析說:「諸侯向朝廷舉薦人才,首次推舉的人才如果得當,則稱其『好德』;第二次推舉得當,則稱其『賢賢』;第三次推舉人才得當,便稱其『有功』,朝廷對他進行崇高的獎賞。諸侯不向朝廷舉薦賢才,第一次貶爵,第二次削地,第三次爵位和土地全部削盡。勾結於下而欺罔君上的人要處死,讒媚於上而欺罔臣民的人要加刑,參與國政而不能造福於民的要棄逐,身居要職而不能進薦賢才的要退位,這就是勸善懲惡的措施。今日詔書要求發揚先代帝王選能舉賢的傳統,令郡守縣令推舉孝廉賢才,是為了教化人民、移風易俗。那些對舉賢詔令置若罔聞的官吏,當以不遵朝命論處。不能培養與發現賢才,就是不能勝任其職,應該罷免。」專司官吏的上奏被漢武帝採納。

正因古人深刻認識到了賢才的難得和可貴,所以才有了連帶責任制,以保證能夠將真正賢德之人舉薦出來,而非舉薦者的親私。這種獎懲和追責機制,把能否薦賢納入官員的政績考核,既調動了官員薦賢的積極性,也使官員不敢隨便薦舉無德之人,同時可以形成進賢退不肖的良好政治風氣,因此,連帶責任制是多被後世效仿的一種有效的薦賢保障制度。

魏晉南北朝興起了九品中正制,又稱九品官人法,即由朝廷指派中正官,一般是由德行和名望皆高之人擔任,將地方上的人才,無論是否已經在職,根據其德行、才能和家世定為九個品次,供吏部選用。其積極意義,是將察舉制中注重的德行進行了量化,並且定品時是以德行為先。此外,它還對基層人才進行了普篩和梳理,建立了類似今天人才庫一樣的檔案,相比察舉制中按照戶籍數目舉薦孝廉之人的做法,減少了人才遺漏。因此,九品中正制實際上是察舉制的發展。然而,其自身也不乏局限和問題。評定人的德行及個人愛憎會直接影響評定結果,加之沒有監督審查,結黨營私難以避免。而且,「以德為先」逐漸被「出身為先」所取代,評價時將候選人的出身駕凌於德行之上,導致出現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晉朝便多有忠臣上書痛陳九品之弊。最終,這種選人制度被廢止。

自隋朝至清朝實行科舉制,這是一種以考試取人的制度。中國最早的考試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周禮·地官》在「鄉大夫」一職中記載,每3年考試一次,考察鄉人的德行和技藝,從中選出賢德之人和多才多藝之人,任賢使能。真正將考試選人制度化的是科舉制。科舉制在中國實行了1300年,歷史上因此湧現了一大批優秀的人才。而梳理歷史上各種選賢方式可以發現,設計制度的目的,都是為了將德才兼備之人選拔出來,然而其出現的問題,也都是忽略了「以德為先」這一原則。當一種選舉制度弊病叢生,不再能選出賢德之人的時候,必然會被歷史淘汰。(聶菲璘)

相關焦點

  • 中國歷史上的四大賢母:她們的故事撐起了民族的脊梁
    今天小編就給各位朋友聊聊我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四大賢母。沒錯!中國古代史上不僅有四大美女,還有四大賢母,並且比起前者來四大賢母更偉大。一、孟母仉氏:斷機教子孟母仉氏是我國著名思想家孟子的母親,孟子之所以能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亞聖」,孟母的功勞可以說首屈一指。因此孟母也成了四大賢母之首。關於孟母教育孟子的故事有很多,最著名的當屬「孟母三遷」了。
  • 中國歷史——衛子夫,歷史上有名的一代賢后,結局竟然是這樣
    在我們古代的歷史長河中,後宮的嬪妃之間也是勾心鬥角為了在宮裡得以生存不惜任何手段奪得盛寵。但是也有一些妃子或者皇后級別的人物不為爭寵就為江山社稷也是正能量滿滿,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一起討論一下一,一代賢后——衛子夫。衛子夫,平陽人,是漢武帝的皇后。衛子夫在皇后之位,一共38年。
  • 路徑依賴、制度理論與比較歷史分析
    馬奧尼我在研究生階段上過。我選了幾門彼得·埃文斯的課,還選修過歷史社會學,應該是金·沃斯(Kim Voss)開的課。我還選過一門後現代理論,但不記得是誰教的了。那位老師是助理教授,現在已經不在伯克利了。我在本科階段應該沒有上過社會學的課。我不記得自己上過。我是在明尼蘇達大學讀的本科,當時那裡有一個很奇怪的政治學系。
  • 古羅馬特色的收養與皇位繼承制度是如何產生的?又有什麼影響?
    :羅馬帝國歷史很長,我們現在泛指意義上的羅馬大致分為王政時期、羅馬共和國、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和神聖羅馬帝國幾個部分。羅馬的皇帝和古中國不同,是選出來的。但是由於羅馬少生優生的歷史傳統以及醫療水平的限制,古羅馬歷史上的皇帝沒有男性子嗣的這種情況的概率還是較大的,在男性為主導的古羅馬,女性是沒有資格繼承王位的。所以皇帝主要是為了保證家族地位,讓自己獲得的權力和利益得到繼承便會尋找無直接親緣關係的人來繼承自己的權力。
  • 詹姆斯馬奧尼:路徑依賴、制度理論與比較歷史分析
    我選了幾門彼得·埃文斯的課,還選修過歷史社會學,應該是金·沃斯(Kim Voss)開的課。我還選過一門後現代理論,但不記得是誰教的了。那位老師是助理教授,現在已經不在伯克利了。我在本科階段應該沒有上過社會學的課。我不記得自己上過。我是在明尼蘇達大學讀的本科,當時那裡有一個很奇怪的政治學系。
  • 論當前我國專業社會工作的制度建設
    二、我國專業社會工作制度建設的歷史沿革及現狀 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我國就開始了建立專業社會工作制度的歷程。三十多年的時間裡專業社會工作制度建設的行動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社會工作教育制度的建立和發展 社會工作教育制度是我國專業社會工作制度建設最早開展的領域。
  • 中國保險會計制度改革的歷史演進與分析
    保險會計制度走過了從統到分,又由分到統的過程, 歷史將銘記中國保險會計制度變革的五個時期:   《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會計制度》時期(1984—1993年):開拓了保險會計制度的新篇章   1984年2月頒布了《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會計制度》。
  • 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優勢的五個基本特性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形成的科學制度體系,我國國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動都依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展開,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及其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在文化方面,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堅持共同的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促進全體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緊緊團結在一起。在社會方面,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增進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
  • 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顯著優勢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第一次系統概括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十三個顯著優勢,為我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提供了基本依據。 顯著優勢都有哪些 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有無優勢,要看實踐效果。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在多方面取得巨大成就,表現出我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
  • 2021高考,女生選哪三科比較吃香?選歷史學科還是物理學科?
    文/明明說教育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教育體系和制度也在不斷的完善。高考綜合改革也在不斷的推進,2021年高考實行「3+1+2」新型考試模式,這對於大部分學生來說都會面臨一個「選擇題」。
  • 歷史上五位最有名的女政治家,你覺得誰最霸氣側漏?
    我國封建帝制長達兩千多年前,同時又是高度集權的父權國家,女性的地位從來都是依附於男性而存在,然而,古代上這五位女子身居高位,和權臣相鬥毫不承讓,她們的政治才能極其高超,甚至超過了很多男皇帝。小編今天為大家介紹的就是這五位傑出的女性政治家。
  • 十、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優越性——關於發展社會主義...
    我們需要借鑑國外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絕不能放棄中國政治制度的根本。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照抄照搬他國的政治制度行不通,會水土不服,會畫虎不成反類犬,甚至會把國家前途命運葬送掉。」要保持政治定力,堅持從國情出發、從實際出發,既要把握長期形成的歷史傳承,又要把握走過的發展道路、積累的政治經驗、形成的政治原則,還要把握現實要求、著眼解決現實問題,不能割斷歷史,不能想像突然就搬來一座政治制度上的「飛來峰」。
  • 苑鵬等:俄國村社制度變遷及其對我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啟示
    鑑於上世紀50年代後期到改革開放前我國計劃經濟體制下推行農業集體化、人民公社化運動的歷史經驗教訓, 學術界和社會上仍然存在著簡單地將集體經濟與計劃經濟體制劃等號、把發展集體經濟視同重回傳統計劃經濟時代集體化老路的模糊看法與認識。因此, 解放思想, 深化理論研究, 拓展視野, 探究集體經濟本源性的傳統和制度基礎, 以史為鑑很有必要。
  • 論我國社會主義改造的必然性和歷史意義
    提要:1953 到 1956 年我國進行的社會主義改造,其歷史必然性、必要性和偉大歷史意義是不容詆毀的。通過社會主義改造而確立起來的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此後中國在社會主義道路上取得的建設和改革的一系列偉大成就,已經充分說明了問題。關於1953到1956年我國進行的社會主義改造,有一種觀點認為其改早了甚至就沒有必要進行,質疑和詆毀我國社會主義改造的必要性和重大歷史意義。那麼,我國社會主義改造真的是改早了、沒有必要進行嗎?並不是這樣。
  • 關於憲法規定的我國政治制度及其特點和優勢
    尊敬的委員長、各位副委員長、秘書長、各位委員:    今年是1982年憲法即現行憲法頒布實施三十周年,12月4日,習近平同志在紀念現行憲法公布施行三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深刻指出:「我國憲法以國家根本法的形式,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發展成果,反映了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成為歷史新時期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
  • 資源嚴重不足 我國杜仲橡膠儲備制度亟待建立
    《杜仲產業綠皮書》建議,儘快建立杜仲橡膠國家戰略儲備制度。  新型杜仲資源嚴重不足   天然橡膠是現代社會的基礎工業原料和重要戰略資源,在全球經濟競爭和軍事競爭中具有重要地位。受自然條件等因素限制,我國天然橡膠需求依賴進口的局面一直無法改變。
  • 國務院關於統一我國計量制度的命令
    (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發布)     1959年3月22日國務院全體會議第八十六次會議原則通過了《科學技術委員會關於統一我國計量制度和進一步開展計量工作的報告》和《統一公制計量單位中文名稱方案》,現在發布命令如下:     一、國際公制(即米突制,簡稱公制)是一種以十進十退為特點的計量制度,使用簡便,已經為世界上多數國家所採用
  • 我國憲法宣誓制度的建立和規範
    原標題:任進:我國憲法宣誓制度的建立和規範 2015年7月1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實行憲法宣誓制度的決定》(下稱《決定》),並自2016年 1月1日起實施。這是全國人大常委會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精神,為彰顯憲法權威,激勵和教育國家工作人員忠於憲法、遵守憲法、維護憲法,而做出的憲法相關決定。
  • 我國環境法律制度和環境保護若干問題
    6、環境法律制度與環境行政許可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實施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方面,「十一五」期間環境保護部對涉及「兩高一資」的822個項目環評作出不予受理、不予審批或暫緩審批等決定,涉及投資近3.2萬億元。在實施「三同時」制度方面,2010年我國建設項目「三同時」執行率達到98%,完成有關驗收項目環保投資2000多億元,帶動了我國環保治理水平的整體提升。
  • 我國最後一個「人民公社」,堅持集體主義制度,現在發展如何呢
    在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的發展速度更是讓世界感到驚嘆,現在已經是繼美國之後的第二大經濟體,而且現在的中國也在世界的舞臺上有了自己的舞曲。回憶過往,總歸是讓我們感到十分的痛心。在我們國家最難的那段時間,我們實行了人民公社制度,人民公社就是一種集體主義制度,大家整天在一起生活,一起工作,一起吃飯,這種制度下就會讓很多偷懶的人們鑽了空子,久而久之,大家都不願意去賣力的工作了,因此當時的這一制度並沒有受到廣泛的推薦,所以很早就被摒棄了。但現在在我國依然還有一個村莊,還在堅持著實行人民公社的制度,相信大家都跟我一樣表示非常的意外,那就讓我們共同去看一下這是個什麼樣的村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