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刊登了一組「水蛭治病」的醫學圖片,圖片上一條水蛭趴在患者耳部的傷口上吮吸著血液,這組令人驚訝的圖片也引來了不少媒體的報導。嗜血的水蛭真能治病嗎?它們究竟能幫醫生做些什麼?(文內醫學圖片可能引起不適,請謹慎閱讀)
對於很多人而言,水蛭可能是種令人毛骨悚然、避之不及的生物。不過早在幾千年前,人們就開始嘗試用它治療疾病了。古代西方醫生認為令皮膚變紅的疾病是人體內血液太多導致的,因此專門吸血的水蛭就成了治療這些疾病的手段。當然,這種理論並沒有什麼科學依據,在近代隨著醫學的進步,水蛭也逐漸淡出了醫學界。
不過到了1960年代,人們重新對醫療水蛭產生了興趣。兩位斯洛維尼亞醫生發現,在皮膚皮瓣移植手術中,水蛭可以起到預防淤血的輔助治療作用[1]。1985年時,整形外科醫生約瑟夫•厄普頓(Joseph Upton)將類似的方法用在了一個小男孩的耳朵再植手術上,並且獲得了良好的效果[2]。2004年,醫療水蛭作為一種醫療器械在FDA獲得批准[3],現在它們也在世界各地的醫院中繼續發揮著作用。
這次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報告的水蛭醫療病例[4],是一個耳朵再植的手術案例。一名19歲的女性被鬥牛犬咬傷導致左耳斷裂,醫生們通過微血管吻合術對斷裂的耳朵實施了再植。手術接通了耳朵上的動脈分支,但卻一時沒能找到合適吻合的靜脈血管。雖然連通的動脈能夠帶來氧氣和營養物質,但如果靜脈沒有接通,在原地瘀滯的血液也容易形成血栓,使組織缺氧壞死。這時候,醫生就找來了醫用水蛭,用它來進行血液引流,吸走無法被靜脈運走的淤血。雖然水蛭不能真正替代靜脈血管的作用,但它們可以減少淤血對再植組織的影響,為機體重新修復供血系統贏得時間。
水蛭的唾液中含有水蛭素,它是一種很有效的抗凝劑,可以直接抑制體內凝血過程所必須的凝血酶。如果不慎被水蛭咬傷,這種物質會給止血帶來不少麻煩。不過,在作為靜脈引流時,這反而又成了優勢:它能預防血栓形成,避免血管堵塞。
【前方圖片高能預警】
耳部再植患者使用水蛭輔助治療。圖片來自: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除此之外,一些研究也在探索醫療水蛭的其他用途,例如緩解骨關節炎造成的疼痛[5]。水蛭素本身也可以作為抗凝劑使用。
在某些時候,醫用水蛭確實可以成為醫生的好夥伴。不過,使用它們也同樣有風險。與手術器械相比,即使是專門培養的醫療水蛭也不是那麼潔淨無菌,因此讓它們處理傷口就要承擔一定感染的風險(例如嗜水氣單胞菌感染),使用時常需要同時加用抗生素來預防感染。此外,利用活體水蛭進行治療,也可能出現出血、過敏等不良反應。
[1]Derganc M, Zdravic F. Venous congestion of flaps treated by application of leeches. Br J Plast Surg. 1960;13:187-192.
[2] Banis JC, Upton J. Microsurgical reattachment of totally amputated ears. Plast Reconstr Surg. 1987;79:535-541.
[3] Alternative Treatments for Wounds: Leeches, Maggots, and Bees
[4] IMAGES IN CLINICAL MEDICINE:Ear Replantation
[5]Medicinal leeches: Stuck on you
健康朝九晚五
藥學驛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