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花羊耳蒜(Liparis brunnea Ormerod)隸屬於蘭科羊耳蒜屬(Liparis)羊耳蒜組(sect. Liparis)。早在1935年3月,嶺南大學自然博物館的曾懷德在哈佛大學阿諾德樹木園(Arnold Arboretum)的資助下在從化陳禾洞村三角山採到了兩份褐花羊耳蒜的標本。當時兩份標本一份保存在嶺南大學,另一份給了阿諾德樹木園標本館。隨後嶺南大學合併至中山大學,嶺南大學的那份標本也轉存到了中山大學標本館中,之後基本無人問津,標本上也只有鑑定到羊耳蒜屬的鑑定籤。阿諾德樹木園標本館的那份標本則轉存到了哈佛大學的奧克斯·阿姆斯蘭科標本館(Oakes Ames Orchid Herbarium)中。
2007年,英文版中國植物志羊耳蒜屬的外方作者之一——美國蘭科植物專家保羅·歐莫洛(Paul Ormerod)研究了保存在奧克斯·阿姆斯蘭科標本館的標本,將其作為新種定名褐花羊耳蒜——Liparis brunnea Ormerod發表在臺灣植物學期刊Taiwania的第52卷第4期中。至此,這種植物在標本館裡靜靜地躺了70多年才得以被定名發表。
這種羊耳蒜的花明明是紫黑色的,為何定名為褐花羊耳蒜呢?曾懷德當時可能誤記了該種花色為褐色,由於Ormerod只是根據標本和曾懷德的採集記錄進行了描述,沒有看到植物活體,所以延續了花色為褐色的錯誤。直到又過了10年,筆者幸運地看見了活生生的開花植株,這個錯誤才能得以澄清。
褐花羊耳蒜目前僅發現數個居群,個體數目很少,屬於一種珍稀瀕危的蘭花。很多蘭花都是我國的保護植物,大家在野外看到務必手下留情,讓它們繼續在野外自由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