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漸涼,秋燥來襲
總感覺口渴,皮膚乾燥起皮
眼睛乾澀發癢…
你出現這些小狀況了嗎?
這些乾燥的症狀在初秋是常見的
但是如果你喝再多水也不能緩解
甚至有牙齒鬆動、關節酸痛…
那就得當心了
不然就可能像下面這位女士一樣
病情耽誤20多年,後悔莫及
20多歲牙齒就幾乎掉光
20多年後才找到原因
家住江蘇宿遷的方女士25歲的時候,牙齒就開始逐漸發黑,一顆顆往下掉。因為患有關節炎,經常要吃藥,她以為是藥物腐蝕引起的,就只吃了些消炎藥。
沒想到牙齒脫落的情況卻越發嚴重,不到三年時間,方女士的牙齒幾乎全部掉光了。從此,她就只能吃軟爛的食物,連青菜都要炒爛了才能吃。(新聞來源:江蘇公共·新聞頻道)
前幾年,近50歲的方女士因嚴重的風溼病住進當地醫院,才意外找到了當年牙齒脫落的原因——她患的原來是乾燥症候群。
乾燥症候群,其實是「風溼病」
江蘇省中醫院副院長、風溼免疫科主任醫師汪悅介紹,乾燥症候群其實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多發於女性。患有乾燥症候群之後,口腔唾液的分泌會減少,造成口腔內細菌大量繁殖,導致牙齒的損壞。
美國網壇名將大威廉士就是一名乾燥症候群患者,曾因症狀嚴重,感覺精神不足、疲憊和關節疼痛而退出重要比賽。
乾燥症候群主要累及的是我們人體的外分泌腺體(有導管的一類腺體),這類腺體的分泌物不進入血液,經由導管流出。比如肝臟、唾液腺,汗腺,皮脂腺,乳腺、生殖腺等均屬於外分泌腺。
因此,乾燥症候群影響不同的外分泌腺上引起的症狀是不一樣的,看似屬於不同的人體器官或系統,容易被誤診為其他疾病。
像比如唾液腺受損功能下降,會出現口乾;淚腺受損,就會出現眼乾等。
很多人往往是牙齒不好去看口腔科,眼睛乾燥去看眼科,關節酸痛去看骨科……實際上,它是免疫功能紊亂引起的,要看風溼免疫科,如果不是專科醫生,很難一下子辨別出來。
乾燥症候群如果得不到及時的治療,不僅影響到牙齒,還會造成內臟的損害。
有乾燥症候群的人,比一般的人發生淋巴瘤的風險要高出60倍,所以一定要提高警惕,如果眼乾和(或)口乾持續3個月以上,建議到風溼免疫科就診,一旦確認,一定要積極主動治療!
「稻草人」最怕的秋天
惱人的乾燥這樣驅趕
秋天可能是乾燥症候群患者症狀最嚴重的時節,就算是普通人也會被各種輕重不一的乾燥症狀所困擾。針對各種乾燥症狀,可以採取以下方式緩解:
皮膚乾燥:加強潤膚
有些乾燥症候群患者不僅口乾、眼乾,還常出現皮膚乾燥。秋季天氣乾燥,皮膚乾燥因此加劇,很多患者會出現皮膚瘙癢加重、皮膚脫屑、極易過敏。
首先,應該養成良好的潤膚習慣,特別是乾燥症候群患者。輕者可以在潔面、洗澡後使用潤膚露;嚴重皮膚乾燥者,可以早晚按需使用潤膚露,幫助皮膚鎖住水分,降低皮膚敏感性。
其次,應當減少洗澡時間,降低洗澡溫度,儘量減少對皮膚表面油脂的損傷,減少對皮膚的刺激。
最後,應該杜絕不適當的止癢方法。請記住:這些症狀是因為皮膚太幹!所以大力抓撓、熱敷冷敷、擦風油精花露水這些做法都是沒有用的,會適得其反,使瘙癢越發嚴重,更難治療。
口腔乾燥: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
減輕口腔乾燥較為困難,建議採取以下措施緩解:1、保持口腔清潔,勤漱口,必要時應用含氟的漱口液漱口,減少齲齒和繼發感染的可能;2、口乾明顯者應當停止吸菸、飲酒等,改變可能引起口乾的生活習慣,同時加強飲水或應用人工唾液(一般在夜間使用);
3、主動與醫生提及溝通,儘量避免服用引起口乾的藥物,如阿託品、利尿劑、抗高血壓藥物等。
眼乾:切勿使用含皮質激素的眼藥水
乾燥症候群患者因淚腺分泌的黏蛋白減少而出現眼乾澀、異物感、淚少等症狀。眼乾者可應用人工淚液滴眼減輕眼睛乾澀症狀,預防角膜損傷,減少眼部併發症。在夜間乾燥症候群患者還可使用潤滑眼膏,以保護眼角、結膜。
值得注意的是,含有皮質激素的眼藥水對眼乾療效不佳且能引起角結膜上皮細胞的變性和穿孔,故不宜應用。
秋天是各種疾病多發的時節
科學抗「幹」,也是需要特別注意的
祝大家在秋天
都能做一個健康水潤的美男/女子!
綜合:江蘇新聞、醫學界風溼與腎病頻道、北京大學第三醫院
編輯: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