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量產克隆牛多數人拒吃 專家:很安全

2020-12-01 驅動之家

前不久,全球最大克隆工廠落地天津濱海新區,明年上半年將正式投產。按照規劃,一期將實現每年生產10萬頭克隆牛胚胎。

錢江晚報了解到的信息是,這家工廠生產的克隆牛肉製品,大部分將供應給國內市場。

那麼公眾對於克隆肉的態度是怎樣呢?

科技日報報導,其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人對克隆技術並不了解,一提到克隆食品,多數人表現出拒絕甚至恐懼的態度

另外,30位來自美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埃及、古巴等四大洲8個國家的留學生稱,15人表示堅決不吃克隆肉類。

但對於這一點,「克隆工廠」投資方博雅控股集團董事長許曉椿博士說,美國FDA曾發布過一份968頁的「最終風險評估」稱,健康的克隆母牛、豬或山羊及其後代生產的肉類和奶類沒有安全風險。另外,英國也有類似結論的報告。

他強調,歐洲禁止克隆農畜銷售是處於貿易保護,因為中國克隆的高端肉牛將衝擊當地市場

此外,中科院生物所的一位不願具名的研究人員表示,中國目前沒有法律條文禁止動物克隆技術應用於商業化。

筆者還注意到,此前,快科技的報導中,熱門評論讀者並未對克隆牛持反對之音,「只要便宜就吃」,「克隆可以接受吧,轉基因就不要了」。

但讀者可能並沒有完全區分概念,來自韓國的技術暫未查到相關資料,但是此前9月份亮相的國產克隆雪花肉牛,仍舊是一種轉基因牛,且專家希望能儘快擺上國人餐桌

相關焦點

  • 揭秘世界最大克隆牛工廠真相
    但國內外專家指出,從低存活率和轉化率、生產成本看,量化生產克隆牛的計劃仍有諸多現實問題。而食品安全和監管缺失,更令人對它充滿疑慮。九點不到,北大博雅集團董事長許曉椿就早早抵達辦公室,準備接受美國《時代》周刊的電話採訪。2015年11月28日,這天早上,通過電話會議,超過20個國家的記者正排著隊採訪他。一天前,北大博雅剛剛宣布,將在天津建立「全球最大的克隆牛工廠」。
  • 聚焦克隆牛:中國自主克隆牛誕生記
    這裡誕生了中國自主完成的首批成年體細胞克隆牛。  18日晚,第一頭克隆牛「委委」在眾人的期盼中出世。可沒過幾個小時,「委委」就不幸夭折。19日下午,另一頭克隆牛「科科」又來到人間。小傢伙剛落地不久,就試圖站起來。這個動作令現場的專家和技術人員不約而同地鼓起掌來。到今天下午記者發稿時,「科科」已經能站起來活蹦亂跳了。
  • 陳大元細說克隆牛
    與會的9位專家認為這是國內首次利用成年母牛和公牛的成纖維細胞作為核供體細胞成功進行的規模較大的克隆牛研究,研究中採用來自成年高產奶牛和蓋普威種公牛體細胞作為供核細胞,移入去核的魯西黃牛卵母細胞後,分別有29.55%和23.98%的重構卵發育至囊胚。
  • 中國首隻克隆牛19日夭折 第二隻隨後出世
    東方網1月19日消息:今天下午3時30分,又一隻克隆牛「科科」在山東曹縣五裡墩中大動物胚胎工程中心健康出世,目前生長狀況良好。
  • 我國首批克隆牛再克隆成功
    科技日報山東梁山12月28日電(記者束洪福 通訊員李繼保 陳昌航)由中國農業大學李寧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經過一年多的技術攻關,有3頭再克隆轉基因體細胞克隆牛先後在山東梁山基地降生。它們分別被取名為「福歡娃」、「福迎娃」和「福聖娃」。
  • 新聞特寫:目擊第一頭健康存活克隆牛"康康"誕生
    昨晚央視《晚間新聞》向觀眾報導了中國第一頭健康存活的克隆牛「康康」在山東萊陽農學院誕生的消息。今天傍晚剛剛回到北京的記者告訴我們說:出生20多個小時,「康康」的身體的確很健康,已經能到處跑來跑去,一個勁兒的追著人要奶吃了。下面讓我們看一下康康出生時的珍貴鏡頭。
  • 喜獲克隆牛的成功
    該科研成果被兩院院士評為當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之一。目前又獲得了大熊貓異種重構胚可以在寄母子宮中著床並形成胎兒的新成果。2002年1-2月,喜獲克隆牛的成功,12頭受體牛共產下14頭克隆牛犢,實現了我國成年體細胞克隆牛成活群體零的突破。2003年成活的克隆牛已配種受孕,證明它們的生理狀態是正常的。2003年在新疆又成功克隆出成活牛犢12頭,在北京克隆成功1頭,證明克隆牛技術的重複性很強。
  • 「含馬兜鈴酸中成藥對多數人安全」
    數字版首頁 > 第A16:北京新聞·民生 上一篇  下一篇 「含馬兜鈴酸中成藥對多數人安全」 傳言稱含馬兜鈴酸中成藥仍在售
  • 中國克隆牛"委委"夭折 幾天後還將有克隆牛誕生
    新華網濟南1月19日電 今天上午,胚胎移植專家馬世援教授證實,昨天晚上9時25分在山東曹縣五裡墩出生的克隆牛「委委」,經搶救無效,不幸夭折。  現在克隆牛的夭折原因尚無權威認定,據這項研究的合作單位山東中大動物胚胎工程中心的於忠波總經理介紹,這頭克隆牛的受體牛預產期原本在1月27日,但昨晚它的臨產症狀已經非常明顯,且順產有困難,不得不進行剖腹產;這頭受體牛在產前一直因生病輸液,小牛的死因有可能與此有關;以目前國內外的克隆技術水平,誰都不能保證100%成功。
  • 專家解釋為何拒吃魚翅是極大浪費 否認割鰭棄肉
    《央廣新聞》報導,「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這是一句有關拒吃魚翅的著名的廣告詞,但是日前,這一越來越深入人心的概念卻遭到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的公開非議,他們提出:拒吃魚翅是極大浪費。  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崔和昨天接受了本臺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的確是魚翅食用大國,全世界90%的捕鯊者把魚翅送入了中國,但中國的魚翅飲食文化是被誤傷了,中國並不是殺死瀕危物種鯊魚的兇手。他明確表示,美國等捕鯊大國為了利用鯊魚肉和魚骨,而把這些本該丟棄的下腳料出口到了亞洲,尤其是中國。
  • 美媒關注天津擬開設克隆牛工廠:你敢吃克隆牛肉嗎?
    據美國《華盛頓郵報》12月3日報導,比如,中國就在採取措施對食物供應進行基因工程改造,而不只是用傳統方式生產。2016年博雅幹細胞集團計劃在天津開設一家新的商業克隆工廠,到2020年實現每年「製造」100萬頭牛。他們的邏輯很簡單:中國的養牛戶已經無法滿足國人對牛肉的需求,因此要靠新的技術來解決這一問題。
  • 王石楊瀾籲拒吃魚翅踐行環保
    廣告中,姚明推開擺在他面前的一碗魚翅,拒吃。今天,王石也發出微博呼籲拒吃魚翅,「吃魚翅?你out啦!」他把吃魚翅、女人裹小腳、男人留辮子稱為三大陋習。「我在這裡號召,我們不要被時代out了,我們一塊兒不要吃魚翅。」不少網友對他這一行為表示大力支持,企業家拒吃魚翅,正是踐行環保,呼籲這樣的公益活動多做些。也有網友質疑他在作秀,魚翅跟普通人距離很遙遠,根本沒有拒吃的資本。
  • 新京報:拒吃魚翅怎麼成了一種"浪費"?
    近日,「鯊魚可持續利用會議」在北京舉行,主辦方是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一些與會專家和業界代表表示,我國傳統的魚翅消費文化受到了國際社會不公正的評價,「一群吃鯊魚肉的人帶頭譴責一群吃鯊魚鰭的人」;我國沿海的鯊魚捕撈都是兼捕所得,被撈獲的鯊魚基本上無法再存活,不利用它反而是一種資源的浪費,不吃是不對的。
  • 克隆牛「康康」有了妹妹(圖)
    我國皮膚克隆牛基地66小時後又傳喜訊    「雙雙」誕生後健康狀況良好  本報濟南專電(李宗品)據從山東省萊陽農學院(我國皮膚克隆牛基地)獲得的最新消息:2001年11月6日中午12時08分,繼我國首例皮膚細胞克隆牛
  • 中學生體驗克隆牛
    這一次,他們將組織這六名高中學生赴山東臨沂進行「奶牛胚胎工程」的科研實踐活動,幾名青少年將有機會親自實踐和體驗體細胞克隆牛的實驗過程,而與他們同行並擔任指導的,就是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我國著名克隆專家陳大元。
  • 我國首頭以冷凍技術培育出的體細胞克隆牛誕生
    我國首頭以冷凍技術培育出的體細胞克隆牛誕生   2002年10月17日21:42  新華網   新華網濟南10月17日電(記者 呂福明)中國第一頭利用玻璃化冷凍技術培育出的體細胞克隆牛
  • 世界第一頭體細胞克隆牛「壽終正寢」
    新華社東京5月14日電世界第一頭體細胞克隆牛「能都」14日在日本石川縣死去。這頭牛年齡已經超過19歲,屬於自然死亡。據日本《讀賣新聞》網站等媒體報導,石川縣農林綜合研究中心當天宣布了這一消息。1998年7月5日,克隆牛雙胞胎「能都」和「加賀」在日本石川縣誕生,當天剛好也是世界第一隻體細胞克隆動物小羊「多莉」的兩歲生日。這兩頭牛都是利用成年雌牛的輸卵管細胞克隆而生的。儘管它們早產近40天,但發育正常,也都擁有正常的繁殖能力。目前「加賀」依然健在。
  • 世界第一頭體細胞克隆牛在日本「壽終正寢」
    世界第一頭體細胞克隆牛在日本「壽終正寢」 世界第一頭體細胞克隆牛「能都」5月14日在日本石川縣死去。這頭牛年齡已經超過19歲,屬於自然死亡。
  • 背景材料:我國首例和第二例健康成活體細胞克隆牛誕生
    背景材料:我國首例和第二例健康成活體細胞克隆牛誕生     詳細連結 >>>  2001年11月3日、6日,我國首例和第二例健康成活體細胞克隆牛「康康」和「雙雙」先後在萊陽農學院誕生
  • 你願意吃克隆動物嗎?專家說它們即將要出現在你的餐桌上
    說起克隆,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電影中的各種科幻場景,各種崗位上千篇一律的複製人服務著未來的人類社會!複製人從衣、食、住、行這幾個最基本的基礎服務遍及整個未來社會,未來複製人和機器人一樣和真正的人類分享這個藍色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