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是如何離開原子的?測量電子的量子相位或已成為可能!

2020-10-18 博科園

維也納工業大學科學家開發的一種新測量協議,使得測量電子的量子相位成為可能,這是阿秒物理學的一個重要步驟。它就像一個時間顯微鏡:今天阿秒物理學的方法能讓科學家測量極短的時間間隔。在短雷射脈衝的幫助下,可以在阿秒的時間尺度(即十億分之一秒的十億分之一秒)上研究物理過程。例如,可以研究單個原子是如何電離的,以及電子是如何離開原子的。電子並不是簡單地表現得像點一樣的粒子,但它的量子物理波特性起著重要作用:

電子實際上是一種電子波,它在極短的時間尺度上振蕩,並且也在極小的長度尺度上振蕩。測量這樣一個振蕩的周期持續時間是一個巨大挑戰,但更難確定它的相位:電子振蕩跟隨的節拍到底是多少?如果一個電子可以兩種不同的方式電離,那麼兩個電子波是會完全一致地振蕩,還是會有一個小的時間延遲(即相移)?來自維也納工業大學和中佛羅裡達大學CREOL學院的一個團隊現在從理論上設計了一種能測量這種電子波相位的協議。

電子不同步嗎?

這使得在光傳感器或光伏中使用的重要現象的新的、更好的視圖。任何波都由波峰和波谷組成,波的相位告訴我們它們在空間和時間上的位置。如果兩個量子波重疊,使得一個波的每個波峰與另一個波的波峰相遇,那麼它們就會相加。但如果稍微移動其中一個波,使一個波的波峰與另一個波的波谷疊加,它們也可以抵消。因此,相移在量子物理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類似於在音樂中找到正確的節奏:兩個音樂家以相同節奏演奏是不夠的。

一個或兩個光子

它們的節拍也必須準確地在時間上重合,其間沒有任何相移。為此,需要一個參考時鐘,例如導體或節拍器。新開發的量子測量協議使用類似的東西:一個原子過程作為另一個原子過程的參考。在計算機模擬中,研究了被不同能量的雷射脈衝電離氦原子。氦原子可以從雷射脈衝中吸收光子並發射電子。然後這個電子有一個特定相位,這是非常難以測量的。新開發方法的訣竅是添加第二個量子效應作為時鐘,可以說充當量子節拍器。

在某些條件下,原子也可以一次吸收兩個光子,而不是只吸收一個光子。這種雙重吸收導致相同的最終結果,電子以非常特定的能量飛走。但這一次,這個電子有一個不同的相位,這個差異可以測量。在阿秒物理學中,不可能簡單地用相機創建量子物理系統的電影。相反,必須使用複雜的實驗方案,目前正在使用各種這樣的協議,但到目前為止,沒有一種協議能直接測量電子相位。現在維也納大學和中佛羅裡達大學團隊已經制定了新的協議,應該可以做到這一點。

新測量協議能讓我們通過組合非常特殊的雷射脈衝,將有關電子相位的信息轉化為其空間分布。通過使用正確類型的雷射脈衝,可以直接從電子的角度分布中獲得相位信息。新提出的實驗方案現已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現在,需要進行實驗來測試這種方法的局限性,以便查看使用新協議在實踐中可以獲得哪些量子力學信息。

博科園|研究/來自:維也納工業大學

參考期刊《物理評論快報》

DOI: 10.1103/PhysRevLett.123.133203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關注【博科園】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哦

相關焦點

  • 在原子中,處於穩定(非過渡)原子態的電子,是靜止的嗎?
    顯然,處於狀態之間轉換的電子從一種狀態移動到另一種狀態,該狀態下的電子肯定是運動的。那麼,處於穩定(非過渡)原子態的電子會運動嗎?對於僅在原子中保持穩定狀態的電子來說,這個問題非常複雜,也非常有趣。它會運動嗎?它是如何運動的?
  • 小小電子,緣何成為量子理論中的難題
    地球上的一切都是由原子組成的,原子又可以進一步分為質子、中子和電子。雖然質子和中子仍可以進一步分裂,但電子卻不能。它們是最早被發現的基本粒子。100多年以後,我們仍不知道該如何將電子分裂。但電子究竟是什麼呢?這就是Patreon的運營商John Duffield想知道的事情,他問道:請您描述一下電子,解釋一下它是什麼,以及為什麼它在和正電子相互作用的時候會如此運動。
  • 量子全息要來了?已實現電子光量子幹涉對電磁場進行全息成像!
    全息術最初是由物理學家丹尼斯·加伯於1948年提出,目的是提高電子顯微鏡的解析度,並通過光學演示。全息圖可以通過將信號的相位和振幅分布與已知的基準疊加而形成。最初的概念是電子全息術,雷射光學全息術發明後成為一種流行的三維成像宏觀物體、信息加密和顯微成像技術。
  • 什麼是正電子?它與電子是如何作用的?
    為了理解電子,你必須首先理解成為粒子的意義。在量子宇宙中,一切都同時是粒子和波,其中許多精確的屬性不能完全知道。您嘗試並確定粒子的位置越多,就會破壞有關其動量的信息,反之亦然。如果粒子不穩定,其壽命的持續時間將影響你能夠知道它的質量或內在能量的程度。
  • 離量子計算機的實現又進一步,成功測量量子點中一個電子的自旋!
    科學家成功地重複測量了矽量子點(QD)中一個電子的自旋,而不會在這個過程中改變它的自旋,而這種類型的「非破壞」測量對於創造容錯的量子計算機非常重要。量子計算機將使執行某些類別的計算變得更容易,例如多體問題,這對傳統計算機來說是極其困難和耗時的。從本質上講,這涉及到測量量子值,它永遠不會像傳統電晶體那樣處於單一狀態,而是以「疊加態」的形式存在。
  • 成功測量:量子點中一個電子的自旋!離量子計算機的實現不遠了
    科學家成功地重複測量了矽量子點(QD)中一個電子的自旋,而不會在這個過程中改變它的自旋,而這種類型的「非破壞」測量對於創造容錯的量子計算機非常重要。量子計算機將使執行某些類別的計算變得更容易,例如多體問題,這對傳統計算機來說是極其困難和耗時的。
  • 量子是什麼?與分子、原子、電子有什麼關係?
    說的簡單一點兒「量子」指的就是:「一個不可以再繼續分割的基本單位。」理解了這句話之後,我們就會明顯地發現分子、原子、電子它們都不是量子,因為它們是可分的!分子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因此分子可分,分子很明顯就不可能是量子;原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而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原子也可分
  • 首次實現:電子門控效應的電子結構可視化!測量電子的能量和運動
    華威大學(University of Warwick)和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物理學家開發了一種技術,可以在操作由原子厚度,所謂二維材料製成的微電子設備時測量電子能量和動量。利用這些信息,可以創建材料的電學和光學特性可視化表示,以指導工程師最大化在電子元件中的潛力。這項由實驗主導的研究發表在《自然》上,還可能為二維半導體鋪平道路。
  • 如何理解量子的概念,它與分子原子電子有什麼關係?
    不少人對量子的概念有誤解,認為量子也像原子那樣是一種微觀粒子,其實並不是那樣的。何為量子?簡單說,如果一個物理量存在不了分割的最小單位,就稱這個物理量是量子化的,最小的單位就是量子,在物理學上量子指不可分割的基本單位!比如光子(光量子)就是光(電磁波)的基本能量單位!
  • 對正電子素能級的測量與理論計算不一致,可能導致新物理學的出現
    8月14日,科學家們在《物理評論快報》上報告說,對由電子和它的反粒子正電子組成的奇異「原子」的新測量與理論計算不一致。正電子素確實令人費解,物理學家們也無法解釋它。 研究人員說,計算或實驗中似乎都不太可能出現缺陷。
  • 電子會像行星和太陽一樣圍繞原子旋轉嗎?
    電子會像行星一樣圍繞圍繞原子旋轉嗎?其實不是,我們知道,原子「是」質子、電子和中子的集合,其中質子和中子形成中心核,電子以固定路徑或能級圍繞原子核旋轉,這是原子的傳統觀點。現代量子力學的觀點是電子佔據的概率軌道「雲」。電子在固定軌道上運動的概念從一開始就有一個嚴重的缺陷,一個移動的電荷會產生磁場並耗散能量,很快就會坍縮成原子核。
  • 洞察量子世界:科學家用「光旋渦」觀察到看不見的電子量子態!
    光子具有固定的自旋和無界軌道角動量(OAM),前者表現為光的偏振,後者對應於其波前的空間相位分布。光子自旋在光-物質相互作用中決定電子運動的獨特方式,是眾多成熟光譜學的基礎。相比之下,將OAM印在物質波上,特別是在正在傳播的電子上,通常被認為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並且預期效果是無法檢測到的。
  • 洞察量子世界:科學家用「光旋渦」觀察到看不見的電子量子態
    光子具有固定的自旋和無界軌道角動量(OAM),前者表現為光的偏振,後者對應於其波前的空間相位分布。光子自旋在光-物質相互作用中決定電子運動的獨特方式,是眾多成熟光譜學的基礎。相比之下,將OAM印在物質波上,特別是在正在傳播的電子上,通常被認為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並且預期效果是無法檢測到的。
  • 電子躍遷,是電子的量子糾纏運動嗎?
    現代物理學認為物質是由分孑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及繞核運轉的電子組成的,電子在原子運轉是分層次的,每一層屬於電子的能量級,而電子的躍遷是因為,環境改變原子的內引力既對電子的束縛力,而促使電子的自由度增強,就掙脫本軌道而升遷到外層軌道,而電子在任何軌道的運行速度應都是一樣的
  • 中國科技大學學者實現高精度量子相位測量
    本報訊 日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郭光燦院士領導的量子光學小組實現了高精度的量子相位測量,衝破了「標準量子極限」,並十分接近於量子力學的理論極限——海森堡極限。這種新穎的相位測量方案原則上突破了因測量引發光子數損耗的局限,可望在其他物理量的高精度測量中得到重要應用。
  • 量子奇異性引發了新的電子設備產生!
    然而,摩爾不太可能預見到目前電子革命的程度。今天,一種具有獨特性能的新型裝置正在研製中。隨著超小型化進程的加快,研究人員已經開始探索分子尺度上物理和化學性質的交叉技術。在這個快節奏領域的進步可以改善數據存儲和信息處理設備,並幫助開發分子開關,以及其他創新。陶恩建和合作者最近描述了一系列關於單分子電導的研究。在如此微小的規模上創造電子產品面臨許多挑戰。在超微小的世界裡,量子世界的特殊性質佔主導地位。
  • 物理所層狀量子材料的電子相干性研究取得進展
    量子材料電子相干性的產生對於多體相互作用及關聯調控有重要的意義。然而,這並非易事,許多先進精密的電學實驗方法是非相干的,不能誘導和測量集體激發態。相干光與物質相互作用可以自然地將光場所固有的相干性傳遞給量子材料,可用於調控電子的相干性。這種相干性的傳遞是否能實現,取決於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的形式,以及物質的電子結構。
  • 澳科學家製作無核的「人造原子」:電子越多,量子計算越穩定
    該團隊2月11日發表在英國《自然-通訊》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篇論文稱,人造原子的電子數越多,就能成為越穩定的「量子比特」,這意味著,它們有潛力用於量子計算機。「這很重要,基於一個電子的量子比特非常脆弱。」 德祖拉克說道。
  • 什麼是量子?與我們熟知的分子、原子、電子是什麼關係?
    量子力學自從1900年被普朗克提出後,經過了一百多年的發展,現在已經完全融入我們的生活中了。可以說,沒有量子力學就沒有能帶理論,就不會用我們如今的電子產品,網際網路。量子力學是信息革命的巨大引擎。人們一提到量子力學首先會問什麼是「量子」。量子是類似電子,光子的微觀粒子嗎?其實量子只是一種概念,它不是特指哪一種具體的粒子。分子,原子,電子是具體的粒子,量子只是符合某一特徵的粒子總稱。比如光子就是光量子,是量子的一種!
  • 「極端光學創新研究團隊」在《物理評論快報》發表強雷射場下原子...
    量子遂穿是量子力學基本問題之一,通過對量子隧穿電流的測量,可以實現原子尺度的表面成像,是隧道掃描顯微鏡的基本原理。但如何描述和測量電子在勢壘下的動力學行為一直未得到深入研究,在原子波函數層次上,開展量子遂穿的實驗研究一直是比較困難的。在飛秒強雷射和原子分子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雷射場會將原子內部的庫倫場壓低,形成了處於基態電子可以發生隧穿的勢壘,即隧道電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