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末日:宇宙最多還可存在100億年

2020-12-06 中國青年網

  美國《生活科學》網站報導,近日研究人員表示,如果已知最重的基本粒子,頂夸克,比之前預想的更重,那麼宇宙可能在未來100億年後終結。如果頂夸克並沒有比目前進行的實驗預測的更重,那麼宇宙可能面臨一個更加奇特的命運:無實體的大腦,幾乎所有的東西都將隨機物質化的存在。

 

 

  組成原子核的質子和中子是由基本的粒子,也就是夸克粒子組成。質子和中子是由最輕最穩定的夸克粒子組成:上夸克和下夸克。最重且最不穩定的夸克粒子是頂夸克,目前的實驗顯示它比質子重184倍。

  

  微觀氣泡

  

  現在,理論物理學家發現如果頂夸克比現在預測的要更重,那麼瀰漫在真空區的能量有朝一日可能會動搖。「如果真空變得不穩定,我們全部都將死亡。」 研究人員、美國加州理工的理論物理學家肖恩·卡洛爾(Sean Carroll)這樣說道。

  

  首先,微觀氣泡將出現並影響希格斯場,後者遍及整個空間並賦予粒子,例如電子和夸克質量。然而,這些太空的小氣泡會導致希格斯場的能量比現在更低。「這些氣泡非常罕見,但一旦它們出現,便會以光速膨脹擴張。」卡洛爾說道。

  

  如果一個微觀氣泡撞擊地球,那麼所有依賴希格斯場的粒子的質量都將忽然改變。「我們所知的物理和化學將變得非常不同,並且可以肯定的是,沒有生物能夠存活下來。」

  

  這些氣泡可能每隔200億年出現,相比之下,宇宙只有138億年歷史,這意味著宇宙可能只有100億年左右的時間存在。這些氣泡可能會以更快的速度物質化——可能在明天或者未來幾年——雖然這種概率非常低,卡洛爾和他的同事、加州理工學院的金伯利·博迪(Kimberly Boddy)說道。

  

  無實體大腦

  

  如果宇宙的未來不是被頂夸克所決定,那麼它可能會面臨一個更加怪異的命運:被所謂的波爾茲曼大腦所主宰。原則上來說,一屋子的猴子隨機敲打打字機上的鍵盤,最終將產生一套完整的莎士比亞作品。的確如此,任何隨機事件,不管聽起來如何不可能,只要有足夠的時間最終都可能發生。

  

  另一個聽起來極其不可能的可能性便是任何人或者每個人都可能隨機的開始存在一整套完整記憶,僅僅利用一團原子——這個觀點是由奧地利物理學家路德維希·玻爾茲曼(Ludwig Boltzmann)提出的。他甚至提出宇宙裡所有智能思想都可能成為無實體的大腦,擁有一整套完整的記憶,而後者是從混亂波動產生的,而非從相對有秩序的過去以傳統方式進化而成。如果每個人的思想都不可信,那麼一個人可能永遠無法推斷他的宇宙模型是否可行。

  

  宇宙不僅在膨脹,而且它的膨脹速率明顯在加速,這很可能是由瀰漫在真空的能量驅動的。原則上來說,這種版本的宇宙可能會永久存在,足夠溫暖以驅趕創造波爾茲曼大腦的隨機波動。

  

  

  然而,如果頂夸克質量足夠大,能夠潛在的主宰所有的生命,那麼真空的能量將非常低以至於無法避免波爾茲曼大腦這個令人不安的概念。「我們並非在爭辯波爾茲曼大腦存在,而是在試圖避免它們。」

  

  為了「引導快速的宇宙末日並避免波爾茲曼大腦的威脅,」頂夸克的質量必須保持在1780億電子伏左右,也就是質子質量的188倍,卡洛爾說道。這大約比目前對頂夸克質量的估計,也即1730億電子伏,重3%。「但這個測量仍存在不確定性,頂夸克可能比我們預想的重幾十億電子伏。」

  

  隨著世界上最大最強大的粒子加速器——大型強子對撞機收集更多的數據,研究人員將獲得對頂夸克的質量以及潛在的宇宙未來的命運更好的理解。「將實驗的某些測量與宇宙未來的某些猜測聯繫在一起是非常有趣的。」

相關焦點

  • 宇宙末日秘密:「幽靈能量」撕裂宇宙
    萬物都有自己的命運,最後都會走向死亡,在我們眼中宇宙似乎是永恆的。可是現實是宇宙也會有自己的終點,那麼等待它的最終命運是什麼呢?  2003年,新罕布夏州達特矛斯大學的RobertCaldwell提出的觀點,那就是暗能量可能會變得更強。
  • 世界未解之謎(宇宙之謎):宇宙末日會不會來臨
    根據宇宙的大爆炸學說可知,宇宙產生於200億年前,而且在不斷膨脹。這使得人們不禁要問,宇宙要膨脹到何時,宇宙的歸宿是什麼樣呢?,不是用百萬年,而是用億年為單位。但對宇宙的年齡,科學家們只是在推測和估算,還沒有找到一種絕對準確的方法。所以科學家們採用各種方法來取得能夠接近真實的結果。用同位素年代法測量地球、月球和太陽年齡是一種好方法。經測定,地球年齡為40億~50億年,月球年齡為46億年,太陽年齡為50億~60億年。運用這種方法測定宇宙年齡,天文學家布查測定的結果為120億年。
  • 可觀測宇宙直徑940億光年,它獨佔100億光年,是目前宇宙最大結構
    但是,銀河系所屬的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雖然和武仙-北冕座長城是同一級別的宇宙結構,但尺寸也僅有5.2億光年,和它相比簡直微不足道。要知道,可觀測宇宙的直徑也才只有940億光年,它就獨佔100億光年,可見它的尺度幾乎已經沒有對手了。 那麼,這個武仙-北冕座長城到底是何方神聖呢? 2013年,天文學家I. Horváth、J.
  • 100億光年!《星際穿越》的蟲洞通往多遠的宇宙?
    雖然木衛二、土衛六等衛星上有可能存在生命,但這些星球遠離太陽,溫度非常低,也沒有可供呼吸的氧氣,人類無法在這樣的世界中生存。因此,人類只能放眼太陽系外。銀河系中估計有上千億顆恆星,幾乎每顆恆星周圍都有行星,而像地球這樣主要由巖石和金屬構成的巖質行星多達上百億。
  • 穿越宇宙末日的黑洞
    宇宙中有著各式各樣的黑洞,有些是大質量恆星走到生命盡頭、經歷一場超新星爆發後留下的遺骸;有些則藏身在星系中心,擁有相當於數十億個太陽的龐大質量。理論物理學家推測,大型強子對撞機也有可能製造出微型黑洞來。還有一種黑洞是在宇宙誕生之初,在大爆炸之時的極端高密度條件下產生的,所以被稱為原初黑洞。
  • 3分鐘看完138億年宇宙簡史,2分鐘了解下宇宙末日!
    現代天文學認為宇宙誕生於138.2億年前的一場大爆炸,這已經從多方的觀測證明了這一點。但對於這場大爆炸發生的詳細過程和宇宙的未來發展也許並不十分清楚,本文就用5分鐘的時間,將從宇宙大爆炸到現在以及未來做個簡單的描述,讓大家容易理解!
  • 100億年後,地球會發生怎樣的改變,人類文明是否還存在?
    地球100億年後會發生什麼?從地球誕生開始,已經經歷了46億年的漫長歲月,時間尺度已經在人們的腦海中存在了幾千年,若你能看到更遠的未來呢?一千年、一萬年、一百萬年,甚至一百億年以後,你認為宇宙會是什麼樣子?這麼長的時間裡會發生什麼事情?人類還能否存活呢?經過研究,我們預測到了未來將發生什麼,讓我們一起來一趟未來之旅。
  • 宇宙的壽命是10^100年?還是200億年?或者3.65萬億年?
    之所以得出這個數據,是基於對宇宙中黑洞壽命的理論計算,理論計算顯示,一個太陽質量的黑洞(恆星級黑洞)壽命大約是10^67年,而一個超大質量黑洞(星系級黑洞)的壽命或可高達10^100年。在10^100年後,當宇宙中最後一個超大質量黑洞也壽終正寢時,我們的宇宙將幾乎空無一物,留下的只有無垠的黑暗,整個宇宙已經成為一片不斷被稀釋的、由質量最小的亞原子粒子組成的「汪洋大海」。這些粒子之間被巨大的空間所分割,因而粒子之間再也不會發生相任何互作用,此時的宇宙各處已經不存在溫差,也沒有任何結構,甚至連1比特的信息也無法儲存。
  • 50億年內宇宙將滅亡 平行宇宙或存在
    原標題:50億年內宇宙將滅亡 平行宇宙或存在   50億年內宇宙將滅亡 平行宇宙或存在   我有話說   據美國國家地理網報導,宇宙已經存在了近140億年,大多數人認為,宇宙還應該會繼續存在數十億年。
  • 宇宙已經存在200億年了,為啥我們還沒看到外星人
    必須承認的是,人類文明是宇宙間最高級文明的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除非宇宙間只有人類文明一個文明,不然肯定有比人類文明更高級的文明,但是這種可能性也是小的可憐。所以,宇宙間最高級文明,至少比人類先進,至於先進多少年,現在發展到了什麼程度完全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
  • 比宇宙還「長壽」的恆星,它存在了144億年,宇宙才138億歲!
    如今宇宙已經138億年的壽命了,在偌大的宇宙中存在著無數顆星體,這些星體都是宇宙誕生後他們才出現的,但是其中卻有一顆與眾不同的恆星,它已經存在了144億年了,而宇宙也才138億歲,這是怎麼回事呢?之所以把這顆恆星叫做瑪士撒拉,是因為在《聖經》中,瑪士撒拉活了969年,在西方被當作長壽的代名詞,這顆恆星在宇宙中也存在了160億年的時間了。
  • 宇宙起源於138億年前的宇宙大爆炸,在這之前還有別的宇宙嗎?
    我們如今對於宇宙是這樣的定義:所有的時間、空間,以及其中包含的內容物所構成的統一體。古今對於宇宙認知的最大差異在於,現代人認為還包含了能量和物理定律。除此之外,現代人對於時間和空間的理解也和古人稍有不同。 但無論如何,我們就會發現,時間和空間的意義是在宇宙存在之後才有的,這就意味著對於我們這個宇宙而言,時間和空間其實有個起點,也就是宇宙起源的那一刻。
  • 可觀測宇宙之外是否還存在更大的宇宙?
    在很多時候,我們認為宇宙包含了一切。但是無論宇宙的真實本質是什麼,我們獲取宇宙信息的能力從根本上是有限的。自宇宙大爆炸以來,時間只過去了138億年,而任何信息傳播的最快速度——光速是有限的。即使整個宇宙本身可能是無限的,但可觀測宇宙是有限的。
  • 宇宙最大的結構:寬度100億光年,是太陽直徑的7億億倍!
    宇宙中最大的物體宇宙中存在著很大的事物或者結構然而,銀河系的寬度僅僅是宇宙中已知最大物體寬度的0.001%。一個不應該存在的巨大結構宇宙中最大的東西極其龐大,它超越了我們對大小的感知,那就是寬度高達100億光年的武仙-北冕座長城,這是銀河系寬度的10萬倍,太陽直徑的7億億倍。相比之下,可觀測宇宙的預估半徑為465億光年。
  • 宇宙才誕生了138億年,為何可觀測宇宙的直徑卻達到了930億光年?
    但是宇宙大爆炸理論又提出,宇宙誕生於138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如果說光速是宇宙速度的上限,為什麼138億年後,宇宙的大小不是138億光年的半徑範圍?這中間是否存在矛盾?首先我們要從宇宙的誕生開始說起。科學家經過長期對哈勃常數的測算加上微波背景輻射的共同測算,得出宇宙的年齡為大約為138.2億歲。那麼問題來了,為何可觀測宇宙的直徑卻有930億年,遠大於138億光年。
  • 宇宙的年齡只有138億年。為什麼可觀測宇宙的半徑是465億光
    通過現代技術測量,人類發現地球直徑12000公裡,周長40000公裡,地表面積5.1億平方公裡,其中陸地面積1.5億平方公裡,佔21%,海洋面積3.6億平方公裡,人類不僅測量過地球的大小,我們還知道太陽系的大小是2光年(包括奧爾特星雲),銀河系的直徑是10萬光年,銀河系至少有1000億恆星。
  • 上帝粒子或暗示宇宙末日?
    然而基本粒子數量的增加對宇宙的未來可能並不是件有利的事。美國伊利諾州巴達維亞費米國家加速器實驗室的理論物理學家約瑟夫•林肯(Joseph Lykken)並不認為這對宇宙是一件好事,他說,「如果你利用現在所知的所有物理學原理,僅僅需要簡單的計算就能實現你想做的,那麼這其實是個壞消息。」約瑟夫•林肯在美國波士頓召開的美國科學促進協會會議上展示了他的研究。
  • 宇宙的死期被算出,科學家:最後一次超新星爆發,便是宇宙的末日
    據報導,來自美國的科學家卡普蘭,在英國的《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發表了一篇有關宇宙「末日」時間的文章。在文章中,卡普蘭表示,自己經過大量的數據演算,認為當最後一次超新星爆發後,宇宙就會變成一片死寂。從時間上來看,這次大爆炸發生的時間是在10的32000次方年之後。
  • 科學家發現的宇宙長城有多厲害?橫跨100億光年,最大宇宙結構
    超星系團之上還存在更加巨大的「超星系團複合體」,其實超星系團本身就可以算是宇宙中最大的結構之一了,從宏觀的角度來看,宇宙的物質結構就像是一張「漁網」,漁網的纖維狀結構就是超星系團,而漁網中的空洞沒有物質存在,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宇宙空洞」,在這些區域中,甚至暗物質都幾乎不存在。
  • 150億年前星體就已經各自獨立存在,沒有理由的「宇宙大爆炸」
    由此看來,背景微波輻射與所謂的宇宙大爆炸理論並沒有必然的聯繫。氫、氦豐度熱大爆炸理論計算出,宇宙誕生後約1秒時各處的溫度約為100億攝氏度,當時,核反應就應該出現了。特別是中子和質子就很容易成對聚合在一起,使氫、氦等較輕物質在宇宙中具有很大的豐度。現代天文學的觀測的確證實,在宇宙中有較大的氫和氦豐度。可這同樣說明不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