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導,來自美國的科學家卡普蘭,在英國的《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發表了一篇有關宇宙「末日」時間的文章。
在文章中,卡普蘭表示,自己經過大量的數據演算,認為當最後一次超新星爆發後,宇宙就會變成一片死寂。從時間上來看,這次大爆炸發生的時間是在10的32000次方年之後。
宇宙的起源
既然科學家們計算出了宇宙的「末日」,那麼,先讓我們回顧一下宇宙的起源。現代科學的研究認為,宇宙誕生於一場奇點大爆炸。
大約138億年之前,一個奇點由於某種未知的原因,導致一場大爆炸的出現,於是,無空間、無時間的宇宙開始暴漲,隨後物質出現,宇宙也開始逐漸膨脹,一直到變成了今天的模樣,當然,一直到今天,宇宙仍然處於不斷膨脹之中。
在宇宙中,星系、恆星、行星,甚至是生命,都陸續在其中出現,簡單來說,大爆炸創造了時空,雖然有科學家認為,宇宙的壽命是沒有盡頭的了,不過科學家們認為,既然宇宙的主要構成是黑洞和恆星,那麼,宇宙也將伴隨著它們的消亡而逐漸死寂。
宇宙究竟是什麼?
對於人類來說,宇宙包羅萬象,所有的一切都因為宇宙的出現,才有了誕生的機會。那麼,宇宙究竟是什麼呢?
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宇宙是廣袤空間和各類天體、物質所處的環境總稱,不過事實上,無論是宇宙的含義,還是上文中我們提到的宇宙起源,也都是一個非常晦澀難懂的問題,宇宙非常的複雜,它雖然看起來不過是一個物質世界,不過其中卻隱藏著無數的奧秘。
拿這次美國科學家卡普蘭對於宇宙「末日」的演算來說,他認為,在宇宙中,很多如今我們觀測到的大質量恆星,其實都已經死亡了,只不過因為它們的光線才剛剛抵達了地球,這就導致我們誤認為它們還在宇宙中閃耀。
卡普蘭表示,之所以他認為宇宙的「末日」和超新星爆發有關,是因為超新星的前身就是恆星,而在恆星演化的過程中,當恆星聚合了越來越多的重元素,最終導致沒有辦法再聚合,就會發生內部的坍縮和爆炸。
雖然宇宙中的恆星數量數不清,而且通過觀測,科學家們也發現宇宙中至今為止,也不斷有新的恆星出現,不過,卡普蘭通過演算認為,宇宙中的恆星並不會一直迭代出現。
拿太陽來說,從宇宙的恆星演化來看,太陽應該是宇宙中的第二代或者是第三代恆星,恆星是如何出現的呢?恆星是從星雲中誕生的,星雲則是宇宙中的塵埃和氣體雲聚合在一起形成的。
卡普蘭認為,星雲在宇宙中並不會無休止的聚合,終有一天,當宇宙再也沒有辦法提供足夠的塵埃和氣體雲,宇宙中也就自然沒有辦法誕生出新的恆星,所以,當最後一批恆星都紛紛進行了超新星爆發,宇宙也就會徹底黯淡下去。
宇宙「末日」並不意味著宇宙的終點
奇怪的問題是,卡普蘭雖然認為在超新星爆發徹底結束後,宇宙中將不會再有新的恆星出現,不過,他並不覺得宇宙「末日」和終點是一回事,因為雖然宇宙「末日」後宇宙變成了死寂,但是宇宙中仍然有天體存在。
卡普蘭提到的天體,就是小質量的恆星,它們在演化尾聲是沒有足夠的能量進行超新星爆發的,所以,它們只能變成一顆白矮星,而白矮星也會在經過幾十億年的演化後,最終變成一顆再也不會發光的黑矮星。
這個時候,宇宙中就再也沒有一點的光亮了,黑洞也將成為宇宙中的主宰,我們都知道,黑洞是可以通過不斷吞噬,甚至是黑洞和黑洞之間的彼此融合,變得越來越大的,所以,最終整個宇宙很可能都會被黑洞填滿。
這個時候的宇宙,或許才是真正迎來了生命的終結,當然,一些科學家認為,宇宙或許本身就是一個周而復始的過程,當宇宙走到尾聲後,它會坍縮重新變回奇點,之後,奇點爆炸,又一個新的宇宙會出現。
那麼,宇宙究竟會不會迎來末日呢?這個問題其實目前來看,一切也都是猜測,只能等到人類日後的科學技術水平,可以足夠窺探清楚宇宙的一切奧秘,或許才會揭曉答案。大家覺得宇宙會有「末日」的那一天嗎?